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对于^235U/^238U比值的测定,不但对于核燃料工业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在铀矿地质科学和基础科学研究中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同位素比值通常采用质谱法测定;对于铀也可通过天然放射性测量,测定^235U/^238U比值,但所需的样品量大(精确测定需0.5g左右的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TIMS测定铀矿石样品中234U/238U、230Th/232Th、228Ra/226Ra的方法。建立了铀矿石密闭混酸一次溶样的方法和采用阴离子、阳离子和Sr特效树脂逐级离子交换分离纯化U、Th和Ra的流程,满足了TIMS测量要求。测定结果表明:100~1000 ng的天然铀中234U/238U,其测量精密度从静态多接收的2.34%提高到动态多接收的0.47%;对230Th与232Th丰度接近、质量为1μg左右的钍,采用三带点样技术和法拉第多接收技术测定230Th/232Th,其内精度平均值为0.0048%,外精度为0.028%;采用单带加钽发射剂,ETP跳峰测定50~100 fg镭-228稀释剂中的228Ra/226Ra,其内精度小于0.10%,外精度小于0.20%。比较TIMS和HR-ICP-MS、α能谱法测定234U/238U、230Th/232Th、228Ra/226Ra结果,三者结果相吻合。TIMS测量法样品用量少、快速、准确、精密度高,是U、Th、Ra同位素比值测定方法的又一补充。  相似文献   

3.
岩石样品U0和AU的计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夏毓亮 《铀矿地质》2004,20(1):35-38
本给岩石原始铀含量和铀变化系数以确切定义,并系统介绍了U0和△U的计算方法。计算岩石原始铀含量(U0)有Th/U比值法和U—Pb同位素法,后又包括两阶段法和三阶段法;铀的变化系数(△U)包括近代(现代)和成矿时铀的变化。这一手段或方法对研究地浸砂岩型铀矿成矿机理和成矿预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U型渠在土地整理项目的农田水利工程中较常见,使用范围较广。就U型渠工程施工步骤、施工测量控制、土方开挖与回填、垫层铺设、U型槽铺设等施工过程及其技术要求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西北铀矿地质》2001,27(1):57-62
应用萃取色谱法测定地质样品中的铀和钍已经开发出来,样品准备好之后,用氢氧化铁(Ⅲ)沉淀预富集铀和钍,然后用UTEVA树脂分离,分离后的铀和钍被电解淀积到不锈钢盘式压片机上后,用α-光谱测量法测量。应用沥青铀矿石、珊瑚和花岗岩参考物质对方法进行验证,被测定参考物质的铀、钍含量和^234U/^238U及^230Th/^234U活度比值均与推荐值一致,发现钚的存在干扰测定,但应用氨基磺酸亚铁还原后,消除了钚的干扰问题,该方法的化学回收过程与阴离子交换法相似,但萃取色谱法应用化学试剂少,分离速度更快、更迅速。  相似文献   

6.
进行了U(VI)在粘土上吸附的批实验,其中,粘土样采自我国南方某大型铀尾矿库库底。实验结果表明U(VI)在粘土上的吸附与浸泡液的pH值呈强烈的非线性关系,在pH值近中性时,U(VI)在粘土上的吸附达到了一个最大值,而在偏酸性或偏碱性条件下,U(VI)在粘土上的吸附迅速减少;运用表面络合理论建立了U(VI)在粘土上吸附的表面络合模型(DLM),该模型很好地拟合了实验数据。模型检验表明,它可以精确预测U(VI)在不同热力学条件下的吸附行为;此外,模拟结果表明,U(VI)的粘土上吸附在酸性条件下受固液比(M/V)影响明显,而在碱性条件下主要受浸泡液中HCO3^-和CO3^2-的控制。  相似文献   

7.
本文推荐一种用萃取色谱法测定地质样品中的铀和钍的方法。溶样后,用Fe(OH)3沉淀法预富集铀和钍,再用UTEVA树脂分离,使分离的铀和钍电沉积在不锈钢圆盘上,再用α能谱法测定。用晶质铀矿、珊瑚和花岗岩标准物质评价该法。测得的铀和钍含量及^234U/^238U和^230Th/^234U活性比值与标准值十分一致。发现钚的存在会干扰分离,但利用氨基磺酸亚铁还原就可解决此问题。该法的化学回收率与阴离子交换法相近,但萃取色谱法能用较少试剂进行较快分离。  相似文献   

8.
对岱海西南部湖滨地区(40°32.127'N,112°37.802'E)钻取的一根长79.16m的高取芯率(98.8%)沉积岩芯(DH06A)进行了高分辨率的湖泊沉积物磁学性质测量.对U型槽法和常规散样方法得到的磁化率和非磁滞剩余磁化强度测量结果进行了系统的比较.U型槽法得到的低场体积磁化率(κlf)变化范围为1.09×10-5~283.00×10-5 SI,常规散样法得到的κlf变化范围是2.23×10-5~319.37×10-5 SI;U型槽法得到的非磁滞剩余磁化强度(ARM)的变化范围为0~33.33×10-3 A/m,常规散样法得到的ARM值变化范围是0~1070×10-3 A/m.尽管两种方法获得的κlf和ARM在数值上存在差别,其随深度的变化却显示出相同的趋势,Spearman相关系数分别达0.873和0.834,表明两种方法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和可比性.对高分辨率的湖泊长岩芯磁学研究而言,U型槽法较常规散样法具有可靠、高效、便捷的特点,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磁性测量方法.磁化率对比研究表明,用常规散样法获得的质量频率磁化率(χfd)能够更为敏感地揭示次一级的高频波动特征,而百分比频率磁化率(χfd%)主要集中在1%~5%范围内,其变化趋势与其他磁化率参数变化趋势有明显差异,其原因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金和海  张鸿  刘秋德 《铀矿地质》2007,23(2):101-108,128
盛源火山盆地南部——坝口地区的钋法和地电提取铀钼测量成果显示,剖面中多段出现^210Po、U、Mo复合异常、峰形显著,反映岩石或土壤层中存在富集现象。经与已知深部见矿勘探剖面的曲线对比分析,认为,复合异常与深部铀矿化相关,结合区内铀成矿地质条件,预测了铀成矿有利的部位。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三频激电法在中条山某已知勘探剖面上应用成果的分析,说明了三频激电法多参数测量的优越性,并给出了寻找相似类型矿体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