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3 毫秒
1.
浙江泰顺洋滨黄玉斑岩地球化学特征和成因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浙江泰顺洋滨斑岩锡矿成矿母岩为黄玉斑岩类岩脉,长约2km,宽2-20m,岩性可分黄玉钾长花岗斑岩、黄玉二长花岗斑岩和黄英斑岩三种。黄玉含量占10%-20%,具火成斑状结构。岩石为强过铝质(A/NKC=1.574-12.94),高F/Cl值(146-303),高Rb/Sr值(5-122),高的不相容元素丰度(Sn=313×10-6-1042×10-6)而相容元素丰度较低(Sr=10×10-6-28×10-6),稀土配分呈海鸥型,成因上应是S型含锡斑岩。  相似文献   

2.
新类型金矿—萤石型金矿的矿石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东南萤石型金矿赋存于萤石矿田中,是一个受陈蔡群层位控制的新类型金矿。矿石中金属最高含量为54×10^-6,一般5×10^-6-25×10^-6,主要工业矿物的银金矿。成矿有多期次的特性。矿石中还含Se.  相似文献   

3.
许多新鲜的硅质火山岩的金初始含量比以前所认识的明显偏低。所分析的129件仔细挑选的玻璃状硅质火山岩样品中,113件金含量小于1.0×10 ̄(-9),大多只含有≤0.1~0.3)×10 ̄(-9)的金。非过碱性流纹岩含金量小于(0.1~0.7)×10 ̄(-9),平均金含量为0.22×10 ̄(-9)。强演化、高硅质次碱性和过铝质流纹岩的含金量最低。过碱性流纹岩的平均金含量约为1×10 ̄(-9),这表明低f(O_2)的聚合熔融体不容易寄存金。23个相对富硅质中性岩石样品的平均金含量为0.54×10 ̄(-9),拉斑玄武安山岩(铁安山岩)中的金一般高于钙碱性类型。几乎没有任何证据表明特殊地质区域的金真正高于其它区域。总成分、熔体结构、蒸气分离时间和数量、矿物、硫化物和/或金属熔融体相可以表现出主要决定硅质岩浆的金含量。根据分离蒸气、结晶及不混熔熔融体相由岩浆排出金的多方面资料表明,新鲜火山岩只有极低的岩浆金浓度。在多数情况下,岩浆值会更高。某些斑岩矿床的上升金含量(0.3×10 ̄(-6)~>1.0×10 ̄(-6))表明硅铝质岩浆的金浓度明显高于玄武岩(1~2)×10 ̄(-9)的金浓度。  相似文献   

4.
湖南千里山花岗岩体的Nd-Sr同位素及岩石成因研究   总被引:39,自引:4,他引:39  
本文利用Rb-Sr等时线方法测得第一阶段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第二阶段等粒黑云母花岗岩和第三阶段花岗斑岩的成岩年龄分别为(152±9)×10 ̄6a、(137±7)×10 ̄6a~(136±6)×10 ̄6a和(131±1)×10 ̄6a。Sr-Nd同位素资料表明各阶段花岗质岩石均基本上源于地壳物质的重熔。与钨多金属矿化有关的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和等粒黑云母花岗岩属同一岩浆体系分异演化的产物,其钕模式年龄(t_(DM)=2307×10 ̄6a)反映出成岩物质来自早元古宙地层的重熔。与铅-锌-银矿化有关的花岗斑岩的钕模式年龄(t_(DM)=1284×10 ̄6~1578×10 ̄6a)示意出其成岩物质来自中元古宙地层的重熔。  相似文献   

5.
把采自内华达州Preble附近的种籽萌芽出的大艾蒿幼苗(三齿蒿)栽培在含有卡林型浸梁状金矿石的土壤中,在温室里培育四个月后,把每棵植物的叶、枝和茎组合并用仪器中子活化分析测定其中卡林型元素,包括Au、As、Sb和W。与生长在对照土壤中的植物相比,生长在含卡林金矿石的土壤中的植物并未明显地积聚更多的Au,实验植物中测出的Au含量一般为0.9-2.6×10^-9,与对照植物的1.6×10^-9接近,另  相似文献   

6.
扬子板块东南大陆边缘晚前寒武纪热水沉积作用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19  
晚前寒武纪在拨子板块东南大陆边缘发育厚度较大的层状硅质岩层,岩石化学成分较单一,硅质矿物含量90%以上,岩石富Fe、Mn,相对贫Al、Ti、Mg。岩石贫微量元素,但富Ba、As、Sb、Ag、U元素。稀土元素总量低,Ce呈明显的负异常,轻稀土含量大于重稀土含量。δ^30Si值变化范围为0.0‰ ̄0.7‰,δ^18O值变化范围为20.1‰ ̄23.6‰。硅质岩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为热水沉积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7.
湖南万古金矿床地幔流体成矿的氦同位素证据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毛景文  李延河 《地质论评》1997,43(6):646-649
从湖南万古金矿区采集4件石英样品进行了氦同位素测定,获得了^3He/^4He值231×10^-6-1460×10^-6的数据,该数据反映了在万古金矿床形成时富^3He流体与成矿作用。而这种富^3He流体可能是受构造活动影响,由地幔岩石减压部分脱气造成动力学分馏而形成。  相似文献   

8.
郑存江  吴超 《地质实验室》1996,12(4):198-202
使用CO2激光器与ICP-AES联接,实现了地质样品的固体采样分析,加入一定量的聚三氟氯乙烯,可基本消除样品组成及元素赋存状态的影响,改善了分析结果的准确度。测定了地质样品中的Ba,Ce,Cu,Cr,La,Mn,Nb,Sc,Sr,Ti,Y,Yb和Zr等14种元素,检出限0.1×10^-6至10×10^-6,RSD一般在3%-7%,最大为10%,。  相似文献   

9.
薛光 《黄金地质》1996,2(1):77-79
研究了黄原酯棉振荡吸附Au的条件和解脱方法,并利用氢醌滴定法测定矿石中的金。方法的测定范围为0.5×10^6-××.10^-6。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RSD=1.35%,可用于矿石中金的野外快速测定。  相似文献   

10.
天然气中氦同位素分布及构造环境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通过采集天然气样334个,测量了它们的氦同位素组成。3He/4He值分布在056×10-8~721×10-6范围。3He/4He值分布与天然气储层时代无明显的相关性,而在空间展布上有较明显的规律。东部含油气区3He/4He值主要分布于10-7~10-6范围,西部含油气区在10-7~10-8的范围,中部地区分布在056×10-9~056×10-8范围,3He/4He值的分布与我国构造环境大的格局有很好的相关性。3He/4He的高值区构造环境活动性强,低值区具有最稳定的大地构造属性,西部地区3He/4He值介于东部和中部,具有次稳定的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1.
镇雄地区二叠系茅口组灰岩中部发育薄层状硅质岩夹层,本次工作对漆树湾及石场坝路线茅口组中部硅质岩夹层采取样品10件,并将样品磨制成薄片10片。对薄片进行镜下观察发现,硅质岩内普遍发育富液相气液两相流体包裹体。通过对所取10块硅质岩进行稀土元素分析测试,结果表明,稀土元素总量较低,LREE/HREE平均值范围为13.47~34.02;Ce/Ce~*平均值变化范围为0.29~0.51,为负异常;Eu/Eu~*平均值变化范围为1.19~1.31,为弱正异常。对比扬子地台南北缘二叠系层状硅质岩稀土元素特征发现,扬子地台西部镇雄地区层状硅质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扬子南北缘层状硅质岩整体差异较大。但(La/Yb)_N,(La/Ce)_N等部分地球化学参数与扬子南缘相对接近,体现出二者具有一定的亲缘性。综合分析认为,镇雄地区二叠系茅口组硅质岩形成于受峨眉山玄武岩活动影响的陆表海环境背景,硅质岩以热水沉积成因为主。  相似文献   

12.
陕南硒中毒区地层时代的厘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雒昆利 《地质论评》2003,49(4):383-388
本文通过对南秦岭大巴山的紫阳县典型硒中毒区双安乡闹热村所在地及邻区分布的基岩的岩石类型、岩相和层序等进行研究和分析,发现紫阳县双安乡闹热村硒中毒区出露的地层主要为晚震旦世和早寒武世鲁家坪组下部厚约40余米的富硒高硫黄铁矿化黑色碳质硅质板岩和黄铁矿化火山凝灰岩,该层位可以和云南下寒武统筇竹寺组下部和贵州牛蹄塘组下部的地层对比。该层岩石含硒量为10~56mg/kg,平均为32mg/kg左右,是大巴山地区所有地层和岩石中含硒量最高的。该硒中毒区主要几块高硒田块(土壤含硒量为16~36mg/kg)下部分布的就是这套高硒的早寒武世黄铁矿化黑色碳质硅质板岩和黄铁矿化火山凝灰岩地层。  相似文献   

13.
四川盆地广元地区大隆组有机质富集规律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四川盆地西北广元地区上二叠统大隆组主要为碳酸盐岩、硅质岩和页岩互层沉积.对四川广元长江沟剖面进行精细解剖的结果表明,大隆组中有机碳质量分数为0.16%~14.6%,有机碳质量分数与岩性关系密切,高有机碳质量分数赋存于黑色页岩和纹层状灰岩中,其中碳酸盐岩的有机碳质量分数与纹层厚度呈反比,即纹层厚度越大有机碳质量分数越低.大隆组优质烃源岩位于大隆组中部岩段,岩性组合为黑色页岩和硅质岩互层,间夹薄层状灰岩或纹层状灰岩.微量元素分析结果显示有机质的富集明显受控于沉积阶段及早期成岩阶段的氧化还原条件.综合分析表明大隆组烃源岩有机质富集受晚二叠世沉积环境、氧化还原条件、生物生产力、深部热液流体的影响,其中厌氧、缺氧环境是大隆组烃源岩发育的主控因素,高生物产率是有机质富集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4.
大兴安岭北段泥盆纪大民山组硅质岩与硅质泥岩共生出现,硅质泥岩中产丰富海相化石.硅质岩Al/(Al+Fe+Mn)值在0.60~0.71之间,平均值0.65.在Al-Fe-Mn三角图上,样品均落入非热水成因区.MnO/TiO2比值在0.07~0.34,平均值为0.18.m值在13.87~47.15之间,平均值为23.90.CaO/(Fe+CaO)值在0.65~0.98之间,平均值为0.78.ΣREE较低,平均62.77×10-6,LREE/HREE平均值为6.67,相对富集轻稀土,具有轻度的Ce正异常(δCe 1.08~1.30,平均值1.16).结合硅质岩沉积环境判别图解,一致表明大民山组硅质岩形成于离大陆较近的大陆坡或边缘海的高盐度海水环境.  相似文献   

15.
新疆三塘湖盆地石炭系含油气系统初步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疆三塘湖盆地晚古生代发育哈尔加乌组和卡拉岗组陆相火山喷发岩系,二者在岩石组合上均以中酸性火山岩及其碎屑岩为主,局部夹基性火山岩。通过岩性剖面和化石组合对比认为哈尔加乌组和卡拉岗组为同一时代地层,没有上下关系,时代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对哈尔加乌组火山岩进行锆石SHRIMP U-Pb定年获取年龄值为319.6±9.8 Ma,表明这套火山岩含有石炭纪的部分,限定这套火山岩系的喷发时限为石炭纪中期至早二叠世。哈尔加乌组和卡拉岗组火山岩发育多期的火山喷发—沉积旋回,形成巨厚层的火山岩和火山碎屑岩的互层,具备良好的油气储集条件,其下伏老爷庙组暗色泥岩夹层有机碳(TOC)含量较高(0.71%~1.62%),属于一般烃源岩—好烃源岩,这套烃源岩与哈尔加乌组—卡拉岗组火山岩构成生储盖组合,上覆上二叠统芨芨槽子群泥岩为盖层,构成盆地与火山岩相关的石炭系含油气系统,具有重大的石油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新疆三塘湖盆地石炭系含油气系统初步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三塘湖盆地晚古生代发育哈尔加乌组和卡拉岗组陆相火山喷发岩系,二者在岩石组合上均以中酸性火山岩及其碎屑岩为主,局部夹基性火山岩。通过岩性剖面和化石组合对比认为哈尔加乌组和卡拉岗组为同一时代地层,没有上下关系,时代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对哈尔加乌组火山岩进行锆石SHRIMP U Pb定年获取年龄值为3196±98 Ma,表明这套火山岩含有石炭纪的部分,限定这套火山岩系的喷发时限为石炭纪中期至早二叠世。哈尔加乌组和卡拉岗组火山岩发育多期的火山喷发—沉积旋回,形成巨厚层的火山岩和火山碎屑岩的互层,具备良好的油气储集条件,其下伏老爷庙组暗色泥岩夹层有机碳(TOC)含量较高(071%162%),属于一般烃源岩—好烃源岩,这套烃源岩与哈尔加乌组—卡拉岗组火山岩构成生储盖组合,上覆上二叠统芨芨槽子群泥岩为盖层,构成盆地与火山岩相关的石炭系含油气系统,具有重大的石油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17.
赣东北构造带中的“放射虫硅质岩”主要分布于樟树墩—茅桥一带的赣东北蛇绿杂岩带之张村群中,与周边岩石地层呈断层接触关系,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一致显示为泥质硅质岩,岩石遭受低级绿片岩相区域变质作用的改造,与泥质千枚岩、变质火山岩、蛇绿岩密切共生,含有“可疑的”晚古生代放射虫化石;茅口(孤峰)组硅质岩遍布于赣东北—皖南广大地区,整合于乐平组煤系地层之下、小江边组灰岩之上,具稳定的层位压盖关系,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反映为纯硅质岩,岩石无变质重结晶现象,与碳质泥岩、灰岩互层,含大量的、珊瑚及腕足类化石,地层时代为二叠纪。因此,两者应分属不同的地层单位。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下扬子地区二叠系硅质岩的硅质来源和形成背景,以巢湖地区二叠纪栖霞组和孤峰组硅质岩为研究对象,收集了前人大量有关栖霞组和孤峰组的研究成果和数据,并对采自栖霞组和孤峰组硅质岩样品进行了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测试。栖霞组、孤峰组硅质岩样品测试结果显示,硅质岩的稀土元素经北美页岩标准化后的配分曲线近似平坦型向左倾斜,有弱Ce负异常,且HREE弱富集,反映了热水沉积硅质岩的特征。研究区硅质岩样品的Al Fe Mn三角图中,样品投点分布较广,即Al比值变化范围较大,认为是岩浆在喷发过程中受硅-铝质陆壳混染作用的结果。结合沉积环境判别指标分析认为:栖霞组硅质岩沉积时期其沉积环境主要为大陆边缘环境;孤峰组硅质岩沉积时期其沉积环境为大陆边缘-海盆过渡环境。从栖霞组到孤峰组沉积时期,海侵规模不断变大,水体变深,海盆面积扩大,研究区在不同时期沉积环境存在差异。研究区栖霞组、孤峰组硅质岩的沉积与大陆边缘裂陷活动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9.
安徽泾县-南陵地区二叠纪沉积相与沉积环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徽泾县—南陵地区二叠系较发育,主要由碳酸盐岩、硅质岩和碎屑岩组成。二叠系船山组为浅水碳酸盐台地相;栖霞组底部碎屑岩段是滨海沼泽相,臭灰岩段和上、下富硅质灰岩段是水体较深的斜坡中部相,中部灰岩段是浅水开阔碳酸盐台地相,而顶部灰岩段是缓斜坡上部相;孤峰组和大隆组是缺氧滞流环境下的深水盆地至盆地边缘相;武穴组是碳酸盐台地相,银屏组属于滨海潟湖相;龙潭组是一套海陆交互的三角洲相沉积,包括从三角洲前缘到三角洲平原两个亚相,而泾县昌桥龙潭组顶部发育的生物碎屑灰岩属于开阔碳酸盐台地相。纵观二叠纪有三次大的海侵和两次大的海退旋回,海侵时间分别是:栖霞早期、茅口早期和长兴早期,海退时间分别是:紫松—隆林期末和茅口期末,其中栖霞期还包含两个海侵海退的亚旋回。  相似文献   

20.
塔里木盆地西南坳陷叶城凹陷以二叠系为主力烃源岩,前人多按单一的海相或湖相烃源岩笼统分析,未考虑二叠系烃源岩不同组段及其沉积环境和沉积相带的差异。本文通过对叶城凹陷二叠系开展野外地质调查,结合该区钻井资料,首次将烃源岩分析精细到组,结果显示,叶城小区和和田小区二叠系分别以棋盘组和普司格组上段为主力烃源岩,但两者在分布和地化指标上有较大差异。其中棋盘组以浅海陆棚相为主,分布于凹陷西部的和什拉甫-莫莫克地区,烃源岩平均厚度大于100 m,总有机碳质量分数平均1.06%,类型为Ⅱ型,处于高-过成熟阶段。普司格组上段以湖相为主,分布于凹陷东部的普萨-杜瓦地区,烃源岩平均厚度大于200 m,总有机碳质量分数平均0.97%,类型为Ⅱ型和Ⅲ型之间,处于生油高峰阶段。二叠系这两套烃源岩具有较好的生烃能力,相比之下普司格组上段湖相烃源岩生烃潜力明显好于棋盘组浅海陆棚相。通过正构烷烃碳同位素比值和生物标志化合物分析,普司格组上段烃源岩为柯东1井原油的油源。结合储盖条件综合分析,叶城凹陷以甫沙-克里阳地区为油气勘探最有利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