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由全国人大法律委等7单位联合召开的贯彻实施海域使用管理法座谈会于2001年12月31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  相似文献   

2.
随着科技与社会的发展,人类越来越重视对海洋的开发与利用。为了科学有效地开发利用好海洋资源,必须加强对海洋(特别是海域)的管理,以保证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切实做好各项管理工作,就必须掌握一定海域范围内各利用区块的权属、位置、性质、面积、用途及分布状况等基本情况,为获得上述基础信息资料,就必须进行海域测绘。一、海域测绘的概念及作用海域测绘是指采用调查与测量手段,确定一定范围海域内每一个利用区块的权属、性质、界线、面积、位置及用途等基本情况,编制海域利用区块登记表、绘制利用区块分布图、建立海域利用…  相似文献   

3.
<正>2009年12月30日下午,江苏省蒋家沙竹根沙海域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省"两沙"海管办)在南通召开海域使用权出让招标会,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副局长、江苏省蒋家沙竹根沙海域管  相似文献   

4.
《福建省海域采砂临时用海管理办法》自2009年8月1日起施行,目前海域采砂临时用海海域使用论证工作处于起步阶段。文章阐述了海域采砂临时用海管理现状,以及海域采砂临时用海海域使用论证内容;分析探讨了海域采砂临时用海海域使用论证的重点和难点;并从采砂环境影响分析、海砂开采动态监测、采砂项目概况分析、采砂利益相关者分析以及专题设置等5个方面研究探讨海域使用论证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海域物权法律制度建设凝聚了法学界与立法机关的智慧和汗水。早在2001年《海域使用管理法》颁布之初,我国民法学界老专家王家福研究员就提出海域使用权应写入《物权法》。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王利明院长主持完成了海域物权制度专题研究报告。北京大学法学院尹田教授大力推动了海域物权理论研究,组织编写了《中国海域物权制度研究》等3本著作。  相似文献   

6.
高战朝 《海洋测绘》2005,25(3):78-78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陆上资源日趋紧张,人类的海洋意识不断增强,人们的目光逐渐投向海洋,沿海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越来越多地依赖于海洋。海洋边界的确定不仅对各国国家主权和管辖范围内的海洋区域有直接影响,也关系到这些国家在海洋渔业、海洋科学研究和海洋生物资源、  相似文献   

7.
在国家海洋局和省海洋与渔业厅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青岛市认真贯彻执行海域使用管理法律法规,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突出重点,狠抓落实,海域使用管理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通过宣传、贯彻《海域使用管理法》,依法管海、依法用海的良好氛围已在社会上逐步形成,海域使用三项制度得以不断推进,初步实现了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的预定目标。一、总结经验,开拓创新,全面推进示范区建设工作的开展青岛市被国家海洋局和财政部确定为第二批海域使用管理示范区,我们把海域使用管理示范区建设工作放在首要位置,严格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  相似文献   

8.
胶州湾海域水质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已建潮流模型的基础上,用ADI法建立了胶州湾扩大域变动边界的平流—扩散输运模型,以COD为指示因子,预测了胶州湾海域1995年、2000年的水质、青岛环海公路海上段、沧口区北半部污水截流、北水南调、集中排放以及胶州湾西部经济开发对海域水质的影响等。为青岛市环保部门制定环保规划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
根据2000~2009年胶州湾海水监测资料,选用单项指标分析和富营养化指数法,对胶州湾海域以及主要河口区营养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胶州湾水质较差,无机氮严重超标,N/P值为62.7,呈现高N低P状况,整个海域呈中度-重度富营养状态。主要河口海域无机氮(IN)严重超标,富营养化程度高,其中墨水河口为严重富营养,楼山河口为重度富营养。  相似文献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规定海域使用权为用益物权,为完善海域使用权物权制度奠定了法律基础。推进海域使用权抵押贷款,是从制度上落实海域使用权物权属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1.
小洋山邻近海域主要游泳动物生态位及种间联结性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根据2014年秋季和2015年秋季在小洋山邻近海域调查获得的渔业资源资料,运用生态位测定、聚类分析、W检验、基于2×2列联表的χ2检验、联结系数(AC)和共同出现百分率(PC)等方法分析主要游泳动物间的生态关系。结果表明,该海域主要游泳动物共24种,其中优势种为龙头鱼(Harpodon nehereus)、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和安氏白虾(Exopalaemon annandalei),这3个种类的生态位宽度较宽;通过生态位宽度聚类分析,可将主要游泳动物分为3组,分别为广生态位种、中生态位种和狭生态位种;种对间生态位重叠值介于0~0.96之间,表明物种利用资源的能力具有相似性,种对间存在一定竞争性;W检验分析得出主要游泳动物总体呈显著正关联;χ2检验显示有150个种对的联结性显著(χ2 ≥ 3.841);联结系数(AC)和共同出现百分率(PC)表明种间联结性较强,总体趋于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利用2003年6月和2006年6月在长江口及邻近海域进行的两次大面调查所采集的浮游动物网采样品,对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水母类的种类组成、优势种、数量分布及生态类群等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研究水域共记录水母类77种,其中水螅水母60种,管水母12种,钵水母1种,栉水母4种。优势种有:五角水母(Muggiaea atlantica),双生水母(Diphyes chamissonis),拟细浅室水母(Lensia subti-loides),四叶小舌水母(Liriope tetraphylla),两手筐水母(Solmundella bitentachlata),嵊山秀氏水母(Sugiura chengshanense)和瓜水母(Bere cucumis)等。其中水螅水母类的优势种存在较大的年际变化,2003年为嵊山秀氏水母,2006年为四叶小舌水母和两手筐水母。研究水域内水母类平面分布不均匀,2003年平均丰度为13.3个/m3,除在长江口外存在一个由河口低盐种贝氏拟线水母(Nemopsis bachei)大量聚集形成的高值区外,在舟山群岛南部还存在一个密集中心;2006年水母类丰度略有上升,平均丰度为16.0个/m3,与2003年相比,其密集中心向东北部偏移。2006年6月研究海域温、盐较2003年同期均大幅升高是造成两航次优势种类更替及水母类分布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徐华  王斌  张聪  李凡  杨艳艳 《海洋科学》2021,45(11):105-117
为了解调水调沙期间黄河口及邻近海域鱼卵、仔稚鱼群落结构的动态变化,作者分别于2011年和2018年黄河调水调沙期间(6月—7月),利用大型浮游生物网对该海域的鱼卵、仔稚鱼进行表层水平拖网调查。结果表明:2011年3个航次共采集鱼卵1 280粒,仔稚鱼5 973尾,隶属于7目11科13属;2018年3个航次共采集鱼卵4 104粒,仔稚鱼237尾,隶属于7目11科13属。优势种以斑鰶(Konosirus punctatus)、鳀(Engraulis japonicus)和赤鼻棱鳀(Thryssa kammalensis)等短生命周期、低营养层级的小型中上层鱼类为主。靠近黄河入海口处站位的鱼卵、仔稚鱼密度相对较高,鱼卵、仔稚鱼分布范围向黄河入海口门处集中。鱼卵、仔稚鱼的多样性指数在调水调沙过程中出现波动,过后又恢复至调水调沙前水平。环境因子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鱼卵数量与环境因子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仔稚鱼数量与叶绿素a的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870,P<0.01)。两个年度调查结果对比发现,总体来说调查期间黄河口及邻近海域鱼卵、仔稚鱼种类数变化不大,在适温类型组成上均以暖温种为主;2018年鱼卵、仔稚鱼采集数量均小于2011年,但是鱼卵、仔稚鱼的均匀度指数(J’)和多样性指数(H’)均大于2011年,除6月上旬航次外,其他两个航次丰富度指数(D)也均大于2011年。本研究补充了黄河口及邻近海域鱼类早期补充资源的基础数据,旨为黄河口邻近海域及渤海的渔业资源评估和养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作者根据2012年5月和2013年11月对日照近岸海域进行的底拖网调查资料,分析了该海域虾蟹类的种类组成、优势种和生物多样性。调查海域共捕获虾蟹类25种,根据相对重要性指数计算优势种为8种,其中经济价值较高的中大型虾蟹类5种,分别为: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戴氏赤虾(Meraenaeopsis dalei)、鹰爪虾(Trachypenaeus curvirostris)、日本[虫寻](Charybdis japonica)和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分别计算了日照近岸海域春、秋季虾蟹类群落的多样性指数(H')、丰富度指数(D)和均匀度指数(J)。该海域虾蟹类群落多样性整体处在较低的水平,在生物量和丰度上经济较高的中大型虾蟹类物种占据优势。  相似文献   

15.
厦门岛周围海域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及丰度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林更铭  杨清良 《台湾海峡》1994,13(4):353-358
厦门岛周围海域浮游植物4个季度月(1990年2-11月)的调查结果表明:本海区被鉴定到种的浮游植物共141种,其中硅藻门125种,是浮游植物的主要门类。在数量组成中占绝对优势的有中肋骨条藻(62.87%)和旋链角刺藻(17.57%)。中肋骨条的密集区在河港湾,旋链角刺则在沿岸;浮游植物细胞总量和种类数的季节分布,年高峰在夏季,次高峰是春季;4季合计河口区的种类最多。文中还与1989年西海域浮游植物  相似文献   

16.
厦门东侧海域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与分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共鉴定厦门东侧海域浮游植物43属111种,其主体是广温性种类(56种),占浮游植物总种数的50%。主要优势种的季节性演替明显。四季浮游植物的平均细胞总量达36500千个/m^3,最重要的优势种是施链角毛藻(Chaetocerosc curvisetus)(占总量的53.3%)和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占20.0)。浮游植物的繁盛时期在春、夏两季,但高峰期出现在春季,不同于相邻的厦门外港和厦门西港。  相似文献   

17.
福清湾及附近海域浮游动物的数量和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君卓 《台湾海峡》2008,27(1):58-63
本文分析了2005年10月和2006年5月在福清湾及其附近海域采集的浮游动物样品,结果表明,福清湾已鉴定的浮游动物有64种,10类浮游幼体.分为4个生态类群,包括河口低盐类群,近岸暖温类群,近岸暖水类群和广布外海类群.浮游动物物种多样性指数春季高于秋季.春季浮游动物总个体数均值为(161ind/m3)高于秋季的(83ind/m3),春季生物量均值为(67.7mg/m3)低于秋季的(87.7mg/m3);浮游动物总个体数的平面分布,春季湾内西部水域最高,海坛海峡最少;秋季福清湾东部水域最高,湾内西部水域最少.浮游动物生物量和总个体数的平面分布趋势基本一致.另外还对浮游动物的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19.
HalophilicVibriosinthewatersofXiamenHarborandDayaBay¥NiChunzhi;YeDezan;LinYanshun;ZhouZongcheng;YaoRuimeiandGuJingyu(ThirdIns...  相似文献   

20.
何明海 《台湾海峡》1996,15(4):368-375
本文根据1995年的调查,报道了九龙江口外浯屿海域底栖生物的种类组成与数量分布。结果表明,本区底栖生物种类较丰富,组成以多毛类,甲动物,软体动物和棘皮动物为主。底栖生物数量较大,平均栖息密度为300个/m^2,平均生物量为31.03g/m^3,数量分布较不均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