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锡田含W,Sn花岗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形成构造背景   总被引:18,自引:6,他引:12  
以二长花岗岩类为主体的锡田岩体,分布在南岭花岗岩套北部边缘,形成时代为燕山早期。岩石具有高硅、富碱以及W,Sn,Mo,Bi,Cu和U,Th丰度高的特点。与湘南地区的骑田岭、香花岭等含Sn花岗岩体特征有相似之处,具有找W,Sn矿的较好潜力。岩石地球化学综合研究表明,其具有典型的后造山(post-orogenic。)作用形成的“A型花岗岩”类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从而显示锡田岩体形成时该区处于陆壳开始拉张裂陷的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2.
广西的Sn(W)矿床,多与燕山期花岗岩有关。但一部分燕山期花岗岩无Sn(W)矿化,故广西燕山期花岗岩体中,可分为含矿的和非含矿的(均指Sn、W,下同)两类。有关文章认为,广西的花岗岩,难以按国内外通用的岩石化学参数将二者区分开。近年来,我们对区内燕山期花岗岩10个分布区中的9个区,一半左右岩体(指较大的岩体)分别采集大样(样重40多公斤),经对已知含矿岩体和非含矿岩体,采用13种测试手段对比结果得出,其中岩石化学成分、岩石微量元素、造岩矿物成分中云母的化学成分,云母中Sn、W含  相似文献   

3.
老君山含锡花岗岩的特征及其成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论文综合研究了滇东南老君山花岗岩的特征,从宏观地质现象、岩石特征、REE组成、同位素地质及包裹体测试等方面探讨了岩石的成因,认为老君山花岗岩是壳源型重熔岩浆花岗岩,形成于750—880℃及500巴左右的温压条件下。岩石富含Sn、W、Be、Cu、Pb、Zn等成矿元素,是本区Sn、W多金属矿产的成矿母岩。  相似文献   

4.
以1∶20万区域化探全国扫面计划水系沉积物和中国东部地壳与岩石元素丰度研究W、Sn分析数据为基础,探讨了华南陆块W、Sn的时空分布特征。从空间分布上看,华南陆块W、Sn的高含量主要分布在华南陆块东南部,即岳阳-怀化-桂林-梧州-茂名以东、长江以南广大地区的华夏地块华南造山带和东南沿海火山岩带与扬子地块下扬子台褶带和江南地轴;而南岭地区则是华南造山带W、Sn高含量的集中分布区,与华南中生代大花岗岩省成矿域产出的中国乃至世界重要的W、Sn矿产地相一致。从岩性上看,华南陆块东南部基底碱(正)长花岗岩、板岩、千枚岩、片岩以W、Sn背景含量高为特点。从时间分布上看,华南陆块东南部自中元古代以来形成的基底和盖层中砂岩和泥岩富含W、Sn,在地壳演化后期以富含W、Sn的碱(正)长花岗岩为主体的印支-燕山期大面积花岗质岩浆火山侵入活动达到高峰,造成华南陆块东南部W、Sn高背景含量的分布,形成巨大的W、Sn地球化学域。加之,华南陆块东部W、Sn成矿作用强烈,与W、Sn有关的中大型矿床密集分布,从而导致大量W、Sn区域地球化学异常和局部地球化学异常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席斌斌  张德会  王汪根 《矿床地质》2006,25(Z3):383-386
南岭地区是中国著名的有色、稀有金属地球化学省,其W、Sn矿床尤其引人注目。该地区花岗岩分布广泛,其中燕山期花岗岩与W、Sn矿床关系最为密切。通过对4个与W、Sn矿床有密切关系燕山期岩体进行稀土元素、高场强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以及比较岩体花岗岩源区地幔物质相对含量推断--较多的地幔物质加入源区有利于形成Sn矿床,反之有利于形成W矿床;岩浆期后热液活动强度对矿化程度亦有重要影响,与大型、超大型 W(Sn)矿床有关的花岗岩往往经历过强烈地热液活动。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云南境内燕山期花岗岩和不同类型锡矿微量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作了综合判析。指出从印支期到喜山期,随着花岗岩的时代由老到新,含锡量逐渐增高。燕山晚期花岗岩一般含锡在20ppm左右,並且富含Nb、W、Pb等元索和挥发分F。这是在燕山晚期出现大量锡(钨)矿化並形成矿床的一个重要前提。不同类型的锡矿具有不同的元素组合特征。锡石——硫化物型为Sn、(W)、Cu、Pb、Zn、As组合,有时出现Ag、cd、In;云英岩型和石英电气石型分别以Sn、W、(Cu)及Sn、B、Cu、Pb、As为主;锡石——伟晶岩型为Nb、Sn、Be、Li、Cs。各种锡矿类型的锡石微量元素含量也有明显差异,一般硫化物型含Cu、(Pb)、As最高;伟晶岩型富含Nb、Ta、Sc;锡石——石英型含Ti普遍较高。  相似文献   

7.
新岐花岗岩可分为细粒花岗岩、似斑状花岗岩、中粒铁锂云母花岗岩和蚀变二长岩四类。在化学成分上这些岩石富硅、富氟、富钾,而贫钛、铁、钙,镁,属于铝过饱和系列。主化学成分、微量元素特征、钾长石的三斜度、锶同位素初始比值表明本区花岗岩的成因类型属改造型(或S型)。伴生矿产有Sn、W、Nb、Ta、Li、Rb、Cs和TR等。  相似文献   

8.
北祁连西段加里东期花岗岩类与钨成矿作用的关系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北祁连西段加里东期花岗岩类的特征,结合钨矿化的特征集中讨论了花岗岩类与钨矿的关系,运用本区花岗岩类岩石化学分析得出:Cu,Mo,W,Sn等与本区花岗岩类密切相关,而钨是最有潜力的矿种,北祁连西段应成为继南岭之后我国又一钨矿化集中区。  相似文献   

9.
昆仑关花岗岩体和十万大山花岗岩体是桂中地区典型岩基。岩石地球化学及烃类组分对比研究表明:十万大山花岗岩的SiO_2含量明显高于昆仑关,而昆仑关花岗岩的MgO含量明显高于十万大山,两大岩体都为高钾钙碱性花岗岩;Pb、W、Sn、Ag、Bi元素在昆仑关花岗岩体中富集,Sn、Pb元素在十万大山花岗岩体中富集;两大岩体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变化趋势相似,呈Eu负异常;两者烃类组分曲线结构具有相似性,但昆仑山花岗岩烃类总量较高;昆仑关花岗岩和十万大山花岗岩分别为A型、S型花岗岩,分别形成于陆—陆碰撞造山的构造环境和后造山构造环境。昆仑关花岗岩体物源较深,分异性较好,其与周围区域可形成较大规模的铜、银等矿床;十万大山花岗岩体物质来源相对较浅,分异相对较差,形成矿床的规模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0.
南岭中西段燕山早期北东向含锡钨A型花岗岩带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南岭中西段,发育着一条北东向的燕山早期含钨锡A 型花岗岩带,该带主要由花山、姑婆山、九嶷山、骑田岭等花岗质岩基和周边岩株群所组成,延伸在250 km 以上,出露总面积超过3 000 km2,含有丰富的钨锡等金属矿产资源。这些花岗质岩体多为多阶段复式岩体,主侵入期花岗岩的侵位年龄多在165~153 Ma 范围内,常常与同时代的偏中性(闪长岩、花岗闪长岩、石英二长岩等)岩株或酸性火山侵入杂岩相伴生,具有岩浆混合特征的暗色包体十分常见。主侵入体多为斑状黑云母花岗岩,有时含角闪石,酸性至超酸性,弱准铝至弱过铝,富含K2O 和总碱,富含大离子亲石元素和高场强元素如Rb, Cs, U, Th, LREE, Y, Nb, Ta, Zr, Hf, Ga 等,Sn, W 等成矿元素及F, Cl 等挥发性组分亦十分丰富。在Whalen 等 (1987) 判别A型花岗岩和未分异M,I,S 型花岗岩的图解上,绝大多数落在A 型花岗岩区。他们的ISr 值变化较大(0.7063 ~ 0.7182),εNd (t)值偏高(-1.7 ~ -8.0),t2DM 值偏低(1.1 ~ 1.6 Ga),表明花岗岩成分中有不同程度新生地幔物质的参与,尤其以花山和姑婆山花岗岩更为明显。花岗岩体往往强烈分异,晚期(或称补充侵入期)强分异细粒花岗岩的侵位年龄大多在146 ~151Ma 范围内。与主体相花岗岩相比,他们更偏酸性, 过铝, 更富含Rb, Cs, U, Y, Sn, W 等微量元素,但Σ REE (尤其是LREE), Zr等HFSE 含量明显贫化,在岩石化学成分上与S 型花岗岩十分接近。成矿作用贯穿花岗岩侵位和演化的全过程,从主侵入期经补充侵入期到后来的热液期,都能形成Sn,W 等金属矿床。矿化类型多样,包括云英岩型、石英脉型、矽卡岩型、Li-F花岗岩型、锡石硫化物型和绿泥石化构造蚀变带型等,规模可达大型乃至超大型。过去一般认为,Sn/W 矿床主要与S型花岗岩有关,南岭地区富含Sn/W 矿化的A 型花岗岩带的厘定,证明了A 型花岗岩与Sn/W成矿作用密切相关,为在华南乃至 世界其他地区寻找新的锡钨矿床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和实际范例。南岭地区在燕山早期的后造山拉张减薄的构造环境,软流圈地幔的上涌和地幔基性岩浆的底侵,壳幔的相互作用和下地壳的高温熔融,花岗质岩浆的分离结晶和分异演化,以及热液的充填和蚀变交代等,是控制本区成岩成矿作用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1.
成矿带内分布二叠系火山—沉积岩系地层,其中富含Sn、W、Ph、Zn、Cu成矿元素。燕山期成矿钾长花岗岩分异良好,以富Si、K>Na,贫Ca、Fe、Mg,同时富含W、Sn、Pb、Zn、Cu、Ag等成矿元素,且含量愈高,方差愈大,δEU愈小,对成矿愈有利。地球化学和同位素、稀土元素资料均表明成矿花岗岩浆兼具S型和I型特点,可能成矿岩浆系慢源岩浆同化混熔二叠系地层所形成。  相似文献   

12.
李邦达 《地质论评》1986,32(3):253-263
本文根据赣中南及邻区地壳早期物质的不均匀性,U、W、Sn、TR、Nb、Ta等与壳型花岗岩有关的成矿元素的地球化学的差异性,建立了产铀与产钨花岗岩类岩石化学数值的多元线性判别函数,据此能准确、有效地判别产铀岩体与产钨、稀土、铌钽岩体,对这些岩体还可进行二级判别。同时对判别壳源型花岗质火山-侵出岩(碎斑熔岩)的产矿性,区分加里东期交代花岗岩及混熔过渡型产铜花岗岩也适用。  相似文献   

13.
曾普胜  李红 《地球学报》2015,36(4):419-433
以云南几个典型钨锡矿带为例,结合国内外前人成果,研究对比了层控钨锡矿床与含钨锡的"S"型花岗岩之间的关系,发现:含钨锡的"S"花岗岩均产出于早期地层富集钨锡甚至形成独立的钨锡矿床的地区,如元古界的云南西盟—缅甸完冷锡矿带,寒武系都龙—白牛厂钨锡矿带,石炭系腾冲—梁河锡钨矿带,三叠系的个旧锡矿带,新近系的薅坝地锡矿带等;而在地层中没有明显钨锡富集的层位,即使有地壳重熔形成"S"型花岗岩也不会有钨锡矿床产出,如云南西北部的鲁甸花岗岩、加仁花岗岩等。根据对层控钨锡矿床的成矿年代、矿石结构构造、容矿围岩变质属性等方面的综合分析,证明所谓的"‘S’型花岗岩与W、Sn、Mo、Bi成矿关系密切"的认识,实际上是富集钨锡的早期层位在地壳加厚或受到构造热侵蚀时发生重熔,并使钨锡按照矿质沉淀的温度序列重新分配与富集的结果。因此,"S"型花岗岩并不具有含W、Sn、(Mo、Bi)的专属性,而富集W、Sn的地层重熔才是形成W、Sn矿床的关键。从众多的实例来看,层控钨锡矿常常与深源的(碱性)玄武岩关系密切,而不一定与"S"型花岗岩关系密切。只要有早期的层控钨锡矿存在,该矿层被任何一种火成岩穿切或吞噬,矿质都可能被迁移至合适的位置重新沉淀而成矿。因此深入分析和对比含钨锡的层位及其形成背景条件,是扩大钨锡矿资源量的关键;而层控钨锡矿与"S"型花岗岩接触带(特别是外接触带)及其相关的构造裂隙,很可能是矿质运移再分配并形成富钨锡矿的有利空间。层控钨锡矿卷入变质核杂岩,含矿层位可以被抬升至较浅部位,不仅利于开采,而且在中心部位的隐伏花岗岩体也可以形成富矿,是进一步找矿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已有的研究揭示,与稀有金属W、Sn、Nb、Ta成矿在时空上密切相关的是一套富磷过铝质岩浆岩(包括花岗岩、伟晶岩和流纹岩),其全岩中w(P2O5)可高达>1%。Bea等(1992)认为w(SiO2)>70%,w(P2O5)>0.5%可以作为S型花岗岩W、Sn矿化的标志。Webster等(1997)在德国东部Ehrenfriedersdorf高F、P锂云母花岗岩中出露的伟晶岩的石英熔体包裹体中发现  相似文献   

15.
广西栗木锡-铌-钽矿床中氟的作用及地表找矿评价标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西栗木多金属矿从上到下除有长石石英脉型锡-钨矿床、花岗伟晶岩脉型锡-钽-铌矿床外,还有含锡、铌、钽花岗岩原生矿床。本次对矿区内的地层、岩体、矿体中氟含量进行了研究并结合实验资料,认为燕山早期复式花岗岩体中富含的氟是成矿元素W、Sn、Nb、Ta的重要携带剂,对W、Sn、Nb、Ta从岩浆熔体中分出、迁移、富集及矿化分带起了重要作用,氟虽是寻找盲矿体的重要远程指示元素之一,但氟不是成矿元素,含矿岩体地表岩石中通常除有F、Be强异常外,W、Sn、Cu、Li等元素还会形成强异常组合;含矿岩体地表萤石-云母细脉带中硼(F)-般〉30000×10^-5,W(Be)〉1000×10^-6,W(Sn)〉300×10^-6,ω(W+Sn)〉400×10^-6,F/(W+Sn)和F/Sn〈110;含矿岩体地表长石石英脉带中W(F)〉10000×10^-6,ω(W)〉80×10^-6,W(Sn)〉500×10^-6,F/(W+Sn)和F/Sn〈50;不合矿岩体的地表岩石及细脉带中各指标含量则与之相反。  相似文献   

16.
本文所讨论的稀有金属矿化花岗岩包括W、Sn、Nb、Ta和重稀土矿化的花岗岩,通过对华南地区广泛分布的稀有金属花岗岩体稀土元素组成分析,讨论了稀有金属矿化花岗岩的成因机理,并对其形成过程模型进行了模拟计算。 1.稀有金属矿化花岗岩的稀±组成特征 1979年,作者在对华南不同时代、不同成因类型花岗岩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进行研究时,曾发现W、Sn、Nb、Ta、Pb等矿化花岗岩与重稀土元素关系密切,在群分析中它们与Y、Yb紧密组合。嗣后,又对其进行了系统的稀土元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岷—礼成矿带寨上钨矿床和雪坪沟钨矿床地质特征及其与成矿有关的岩(脉)体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岩(脉)体的成矿专属性,结合区域地质背景,探讨该成矿带钨矿床的找矿方向。寨上钨矿床和雪坪沟钨矿床分别为破碎蚀变岩型和隐爆角砾岩型钨矿床,其成矿物质来源于岩浆期后热液,时空和成因与同时代的岩(脉)体密切相关,是晚三叠世(220~210 Ma)岩浆作用及其过程的产物。"五朵金花"岩体群属富钨的"S"型花岗岩类,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和同源性,其分布范围与W、Sn、Mo、Bi、Be组合异常吻合,是岷—礼成矿带找钨的首选找矿靶区。建议围绕(隐伏)岩(脉)体,重点开展常家山、梅川W异常查证,寻找新矿床(体)。  相似文献   

18.
华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金属矿产资源产地,除了发育大量的钨锡钼铋和稀土等金属矿产外,还有铜金矿床分布。本文通过对华南地区29个典型CuMoWSn矿床的时空分布及其与之有关的花岗质岩体的侵位年龄分析,探讨了与不同成矿类型有关的花岗质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本文认为华南地区10个典型的与Cu有关的矿床主要发生在180~170Ma、160~150Ma以及105~90Ma三个时期,而10个钨矿床主要集中于170~130Ma;4个WSn矿床集中于170~130Ma和120~110Ma;而5个Sn矿床则发育于170~150Ma、130~110Ma以及100~90Ma三个时期。Cu矿床主要与同熔型花岗岩有关,而Mo、WSn既与同熔型花岗岩有关,又与改造型花岗岩有关。在岩石地球化学上,与Cu(Mo)WSn成矿作用有关的花岗质岩石也表现出不同的地球化学特点,如,从Cu(Mo)矿床到WSn矿床SiO2含量有逐渐增大、氧化性逐渐降低、还原性逐渐增加以及分异演化程度有逐渐增高的趋势。与Cu(Mo)Au矿床有关的花岗质岩石具有较低的SiO2(60.3%~68.1%),氧化性较高(Fe2O3/FeO=0.31~1.81),分异演化程度较低(Rb/Sr=0.05~3.3)的特点;与Cu(Pb)(Zn)矿床有关的花岗质岩石具有相对较高的SiO2(73.3%~75.2%),氧化性稍高(Fe2O3/FeO=0.68~1.74),分异程度稍低(Rb/Sr=10.8~57.8)的特点;而与Mo矿床有关的花岗质岩石具有较宽的SiO2(67.3%~76.2%)变化范围,氧化性稍低(Fe2O3/FeO=0.68~1.74),分异演化程度稍低(Rb/Sr=0.6~9.29);与W矿有关的花岗质岩石的SiO2含量为69.9%~80.1%,还原性稍低(Fe2O3/FeO=0.19~0.76),分异演化程度稍高(Rb/Sr=21.9~61.7);与WSn矿床有关的SiO2为74.8%~78.7%,还原性较低(Fe2O3/FeO=0.08~0.59),分异程度较高(Rb/Sr=10.8~139);与Sn矿床有关的花岗质岩石的SiO2为64.8%~76.9%,还原性高(Fe2O3/FeO=0.01~0.58),分异演化程度高(Rb/Sr=1~530)。在结合华南地区花岗岩类岩石的分布特征以及盆岭构造的特点,本文提出华南地区CuMoWSn矿床的成矿作用是不同时期大洋板块或者洋岭多阶段俯冲结果的新成因模型,即早侏罗世休眠的FarallonIzanagi洋岭俯冲导致早—中侏罗世Cu成矿作用;中—晚侏罗世活动的FarallonIzanagi洋岭和转换断层俯冲是中晚侏罗世Cu(Mo)(W)成矿作用以及多阶段WSn成矿作用的触发动力,而白垩纪Izanagi大洋板块俯冲则是白垩纪斑岩型CuWSn成矿作用的诱因。该模型的提出较好地解释了华南中生代大规模岩石圈拆沉—减薄—伸展的机制及其大规模成矿作用的动力。  相似文献   

19.
花牛山矿产集中地区与钨、锡、钼、金、银、铅、锌等成矿关系密切的钾长花岗岩是印支期—燕山早期构造—岩浆活动产物。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具A型花岗岩特征:SiO271.51%~77.53%,Al2O311.64%~14.41%,K2O+Na2O7.43%~9.75%,K2O/Na2O1.01~2.04,CaO0.36%~1.9%,MgO0.03%~0.77%,Eu、Ba、Sr贫,富集Nb、Td、Hf、Th、U等元素。结合区域地质和岩浆岩资料,作者认为,钾长花岗岩是同熔型岩浆经一系列分异演化的产物,形成的构造环境是二叠纪—三叠纪EW向裂谷作用和中生代滨西太平洋NE向断裂。北山地区与印支—燕山期"A"型有关的W、Sn、Mo、Au矿的找矿潜力巨大。"A"型花岗岩的区域构造—岩浆演化,对指导区域矿产预测和评价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0.
湘南地区燕山期成矿花岗岩的主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可划分为3种类型,不同成矿花岗岩形成的岩浆演化机理有明显差异:(1)成矿花岗岩的K_2O/Na_2O比值较高,均显示高钾钙碱性-钾玄岩系列特征。(2)MC型与CM型早期次单元花岗岩相对贫硅、碱.富钙、镁、铁,铝质指数(A/KNC)较低,碱度指数(KN/A)都不高,属镁质-铁质准铝质的高钾钙碱性系列花岗岩类,总体显示出I型花岗岩的特征。C型和CM型晚期次单元花岗岩相对富硅碱、贫镁钙,属铁质弱过铝质-过铝质钾玄岩系列-高钾钙碱性系列花岗岩类:岩石的FeO~T/MgO值明显高于一般I型和M型花岗岩.较高的FeO~T值又与高分异的I型花岗岩相区别,总体显示出S型花岗岩的特征。(3)成矿花岗岩的F或Cl含量高.岩浆向过铝质方向或过碱性方向演化,晚期岩浆中的高场强元素浓度增大,导致MC型与CM型的花岗岩的早期次单元多有Cu、Pb、Zn、Sb等多金属化,C型和CM型的晚期次单元花岗岩则常有大型Sn、W、Pb、Zn、Nb、Ta和稀土等矿化。(4)成矿花岗岩的形成与壳幔岩浆混合作用有关.形成MC型和CM型早期次单元花岗岩的岩浆演化主要是岩浆混合作用.而CM型花岗岩晚期次的花岗岩类和C型花岗岩类的岩浆演化可能还存在分离结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