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鲑鱼是人类重要的食品来源之一,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同时,鲑鱼资源通过输送营养物质对维持溪流和陆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过程等有重要作用。而鲑鱼是对温度极为敏感的冷水性鱼类,对气候变化的反应尤为明显。作者通过文献综述法梳理相关研究,从气候变化引起的温度变化、淡水和海洋环境的变化以及鱼病传播4个方面探讨对鲑鱼丰富度和繁殖的影响,并提出研究展望。研究显示:温度变化对鲑鱼的产卵和迁徙有较大影响;溪流和河流流量的改变会影响鲑鱼的迁徙和幼年鲑鱼的存活数量;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使海洋食物供应减少,鲑鱼丰富度降低;水温的升高使病原体增加,鲑鱼死亡率增加。本研究成果可为鲑鱼种群应对气候变化的研究及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
阿拉斯加人一直以来都认为阿拉斯加州广阔的河流系统是极具抗外界干扰能力的。但是肉食性的狗鱼却给阿拉斯加人上了沉痛而又深刻的一课。据阿拉斯加州的研究人员介绍,北方狗鱼,这种已在美国其他地方“惹是生非”的鱼,是引起该州中南部地区的一些河流里的鲑鱼数量锐减的罪魁祸首。“狗鱼的到来,对于鲑鱼来说  相似文献   

3.
1鲑鱼生活在海洋中,而产卵却要游到河里,具有这类生活方式的鱼类称为回游鱼类。这种生物现象包藏着使科学家们感兴趣的许多奥秘,下面就是一例。海水是咸的,河水是淡的。鲑鱼的血液中也同人体一样,含有少量盐份,其成分高于河水但低于海水。与人类不同的是,鱼类直接受到外界含盐浓度的影响,渗透作用力求使鱼类体内和体外的含盐度保持平衡,而鱼的体内又具有一种盐分自我平衡调节机制对抗这种作用。那么,鲑鱼在海洋与河流  相似文献   

4.
二次大战前期,苏联与日本签订短期临时协定,允许日本渔民在堪察加海域捕捞鲑鱼。1945年8月,苏联对日宣战,这一协定终止。 1952年,在旧金山和约生效之后,日本恢复了在北太平洋的渔业活动,并不断加以扩大。日本的鲑鱼船队1952年为3个,1956年增为19个。1956年,两国同意缔结一项双边临时渔业协定,目的在于维护西北太平洋  相似文献   

5.
信息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由于冬季鲑鱼洄游量减到二分之一,数以千计的美国西海岸鲑鱼捕捞者失去从业机会。 干旱和电力及农业用水剥夺了鲑鱼足够的生存地,另外污染也影响了河流和湖泊——这里曾为海洋渔业提供巨大资源。  相似文献   

6.
当归是一种草药,也是一种花,它开有微小的白色花簇。但是,在美国阿拉斯加西南部木河流域,这种花并不会在同一时间全部绽放,即使太阳光照和天气条件非常适合的情况下,这些当归花也会一直等待一件事情的发:洄游鲑鱼的到来。只有当附近溪流中的鲑鱼到达大约10天后它们才全部开花,这是怎么回事呢?  相似文献   

7.
一种叫作“M74”的不明疾病,使波罗的海的鲑鱼生存亮起了红灯。这种疾病最初起于1974年。当时人们发现,经过人工授精产卵而发育成的幼鱼不久即会死亡。70年代后半期,因“M74”的出现使人工授精养殖的鲑鱼幼鱼减少了30%。到了80年代,因“M74”损失的鲑鱼幼鱼高达90%。“M74”席卷了瑞典和芬兰等地近97%的养鱼场。瑞典和芬  相似文献   

8.
堪察加,前苏联最大的半岛,又是州名和河流名称。它位于亚洲东北部,地形走势由东北向西南绵延1200公里,盛产皮毛,狩猎业发达。关于堪察加曾有着动听的故事和美丽的传说。如果问,谁发现了堪察加,众人会异口同声回答“阿塔纳索夫”,因为教科书上这样写的,学校老师也是这样教的,这是没有疑问的。不过后来还是出现了一大串发现者的名字,他们是迭日涅夫、阿列克塞耶夫、弗道托夫、  相似文献   

9.
杨娟 《海洋世界》2010,(10):42-43
<正>海洋动物追踪技术已经并不新鲜,很多年前,科研人员就开始在鲑鱼、鲸、北极熊、企鹅等海洋动物体内植入一种类似UPC条形码的微芯片,用于搜集这些动物的生活规律,并绘制全球鱼类分布和迁徙地图。这种芯片体积从花生  相似文献   

10.
在芝加哥,有一位名叫拉姆的女士是化妆品推销员。每天的午饭,必定会有大马哈鱼(即鲑鱼)下肚。将鲑鱼身上涂抹少许奶油,再放到烤炉里不断调节电磁热辐射量,很快就能烹饪出味美色香的精制鲑鱼。拉姆说, “根据补充营养的标准,鲑鱼肉能使人返老还童。”而且她一直在实践鲑鱼的美容效果。由鲑鱼的价值连城而引发  相似文献   

11.
堪察加蟹,又名鳕场蟹,以其肉质洁白、口味鲜美而深受人们的青睐,尤其是日本人,更是爱之有加。他们昵称堪察加蟹为“皇蟹”。堪察加蟹分布极为广泛,从白令海峡的堪察加半岛到朝鲜半岛的远东水域,以及日本海、鄂霍次海、北太平洋的高寒海区,都有堪察加蟹栖息。堪察加蟹虽属甲壳纲,石蟹科,但它那惊人的个头,可称为海洋甲壳类动物的“大哥哥”。一只成年的堪察加雄蟹,背甲宽26厘米,如果  相似文献   

12.
研究区包括堪察加半岛以及千岛-堪察加深海槽(塔斯卡罗拉海盆)和附近的鄂霍茨克海和太平洋西北海盆区域。晚中新世—早上新世的阿留申褶皱幕之后,堪察加的最新阶段来到了,在这之后半岛出露在海平面之上。在晚上新世隆起的东区形成了在东堪察加火山带被沉降区分隔的、...  相似文献   

13.
每年8月,生活在美国东海岸的海湾和河湾里的大西洋鲑鱼便开始了它们一年一度的回游。它们从大洋竭力游回自己诞生的小河或平静的养殖场,到那儿去产卵。不久前证实,这些鱼儿是凭借气味找到自己出生的“老家”,它们嗅觉信号的准确程度令人惊叹,即使在远离故乡数百公里之外,它仍然感知“家乡”小河特有的微量化学物质。  相似文献   

14.
鲑鱼,又叫大马哈鱼,是美国西北地区环境和文化的象征,也是一项极其重要的经济,为人们创造了几千个工作机会。但是,不利的气候变化周期,滥捕,经济开发带来的栖息地破坏,筑坝造成的 鲑鱼洄游困难和鲑鱼天敌数量的迅猛增加,导致历史上非常丰富的美加西海岸鲑鱼,从70年代中期开始剧减,有些亚种濒临灭绝。到1999年,有24个鲑鱼亚种被列入濒危物种名单,受到美国濒危物种保护法的严格保护。现在,美国西北地区,每年为保护鲑鱼付出的经济代价,高达30亿美元。尽管如此,鲑鱼的状况却继续恶化。 如何保护鲑鱼,是2000年…  相似文献   

15.
从西雅图出发,沿着海岸线一路向北,穿过加拿大,就是美国的第49个州——阿拉斯加,这里拥有世界闻名的阿拉斯加湾。而从阿拉斯加湾向西一直到白令海,是一片北纬60度附近的高纬度区域,在这里,寒流、  相似文献   

16.
西北冰洋表层沉积物黏土矿物分布特征及物质来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西北冰洋表层沉积物黏土矿物分析结果显示其黏土矿物组成的区域分布和变化具有明显的规律性:从楚科奇海到北冰洋深水区,随着水深的增加,蒙皂石和高岭石含量增高,绿泥石和伊利石含量降低。自西往东,伊利石结晶度值降低,化学指数升高。根据Q型聚类分析获得的黏土矿物组合特征,结合周缘陆地的地质背景、河流及洋流情况,对研究区进行了黏土矿物组合分区,讨论了其黏土矿物来源。楚科奇海表层沉积物黏土矿物组合在靠近阿拉斯加一侧海域以Ⅰ类为主,靠东西伯利亚海一侧主要有Ⅱ类、Ⅲ类和Ⅳ类,中部主要为Ⅵ类,主要是西伯利亚和阿拉斯加的火山岩、变质岩以及一些含高岭石的沉积物以及古土壤等,经风化、河流搬运入海,在北太平洋的3股洋流及西伯利亚沿岸流的作用下沉积形成的。西北冰洋深水区表层沉积物的黏土矿物组合以Ⅰ类和Ⅴ类为主,表明其沉积物来源为欧亚陆架和加拿大北极群岛周缘海域的海冰沉积和大西洋水体的搬运以及加拿大马更些河的河流物质输入。  相似文献   

17.
太平洋板块向北美板块俯冲,在北美洲阿拉斯加大陆边缘形成了碰撞造山带和俯冲构造带,前人对该区域阿拉斯加俯冲带地幔转换带的研究存在分歧,一种观点认为太平洋板块俯冲至阿拉斯加中南部下方的地幔转换带内部,引起地幔转换带增厚,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地幔转换带增厚是由于库拉板块残留造成的。因此,研究阿拉斯加俯冲带区域地幔转换带的精确成像对于厘清太平洋板块俯冲机制和俯冲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美国地震联合学会(IRIS)在阿拉斯加区域布设的USArray部分固定台站接收到远震事件的波形资料,采用天然地震P波接收函数与共转换点道集叠加的方法,反演得到了阿拉斯加山脉和育空高原410 km、660 km间断面和地幔转换带的厚度结构。结果表明:由于太平洋板块俯冲至地幔转换带内部,使得410 km间断面在阿拉斯加山脉东部和育空高原与阿拉斯加山脉交界处的弧形区域出现了抬升现象,抬升幅度为0~20 km,进而导致在该区域出现不同程度的地幔转换带增厚的现象,验证了第一种观点。另外,该地区地幔转换带结构显示,660 km间断面在阿拉斯加山脉东部以及阿拉斯加山脉与育空高原交界的东部出现下沉现象,故此推测阿拉斯加中南部部分区...  相似文献   

18.
2001年2—3月,位于阿留申群岛中部的克利夫兰火山强烈地喷发了。阿拉斯加州立大学地球物理研究所(费尔班克斯)和阿拉斯加火山观测所(科迪亚克)的工作人员观察了这个事件。一组阿拉斯加的工作人员和大学生,在地球物理研究所K Dean的领导下,对比了所获得的资料以及航班客机和属于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研究机构的人造地球卫星的信息。  相似文献   

19.
我们在水面上听不到水里的鱼所发出的声音,觉得鱼在水里总是静悄悄的。这是因为水的密度是空气的7500倍,所以鱼所发出的游动时的声音、鳃盖的闭合声、鱼鳔的响亮声都在水的介质中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其实水里各种鱼在各种时期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它们以自己独特的声音来互邀同类,集聚在一起,成群地游泳。我们可以从水听器中听到水中各种鱼的声音,并用录音机记录下来。大黄鱼在产卵前发出“吱、吱”  相似文献   

20.
鲑鱼(Oncorhynchus)属冷水性鱼,其生长对水温条件极敏感,生存的上限水温一般不超过20℃。本文利用历史上80年的海表和海底的平均温度数据,分析了鲑鱼生长的适宜温度窗口、休眠温度窗口和死亡窗口;结合黄海底层冷水团的年际变化,讨论了不同月份鲑鱼适宜生长的海域。研究发现,黄海冷水团提供了鲑鱼顺利度夏的天然场所;南黄海在一年中适宜窗口出现的时间最长,但不论是表底温差还是海表面温度,变化都比较较大;北黄海在一年中适宜窗口出现的时间短,但表底温度变化较小。研究结果表明,在黄海,养殖鲑鱼的水温条件最佳的位置位于济州岛北部,朝鲜半岛南的近岸海域,对于中国,养殖鲑鱼的水温条件最佳的位置位于辽东半岛南部;但是,台风对相关区域影响较大,生产实践中应充分考虑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