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综合运用GPS定位系统、通讯和网络等技术建立虎门大桥三维实时动态监测系统,采用C/S和B/S相结合的开发模式,实现了桥梁上各监测点三维位移监控、报表分析、频谱分析等功能。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监测精度高,可用于跨海大桥的动态实时位移监测、振动频率测试和安全运营报警。  相似文献   

2.
陈向阳  高宝建 《测绘科学》2012,37(5):52+118
GPS变形监测系统中的监测点的观测资料是与时间有关的信号序列,本文研究应用小波分析优化流程,结合苏通大桥GPS变形监测系统获取的监测点数据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选择合适的小波基函数,对数据信号进行小波分解与重构,可以有效地从受到强噪声干扰的监测数据序列中提取有用的特征信号,较好解决了传统处理技术对GPS动态观测数据去噪以及特征信息提取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虎门大桥GPS(RTK)实时位移监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由于大跨度悬索桥和斜拉桥的结构特点,实时监测台风,地震,车载及浊度变化对桥梁变形的影响显得越来越重要,如何获取实时并将所得的数据进行安全分析,成为大桥安全性研究的另一课题,本文介绍了利用GPS(RTK)技术监测虎门大桥实时位移的方法研究和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4.
吴杰  胡夏闽  苗恒亚 《测绘科学》2016,41(11):171-174
针对目前大桥监测的现状及各种监测方法的优缺点,该文结合苏通大桥运营情况,研究了GPS动态监测的原理、系统组成、坐标转换及监测注意事项,并对其进行了GPS动态监测试验。采集了桥面沿轴线方向、横向及竖向位移数据,对大桥在温度、风荷、车载等因素影响下的运营期大桥响应情况进行了分析。表明大桥轴线方向位移与温度正相关,1/4跨处相关系数为0.859;竖向位移与温度负相关,1/4跨处相关系数-0.817。并对数据进行了频谱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频谱没有明显变化;大桥各方向振幅在安全范围内,表明运营期的大桥十分健康;同时也表明GPS动态系统监测结果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5.
基于GPS的大跨悬索桥动态特性监测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桥梁结构不同位置的动态位移能够实时反应悬索桥结构的受力性能和工作状态。介绍润扬大桥健康监测系统中GPS子系统布设方案,该系统用于监测大桥在各种荷载作用下的变形。分析桥梁结构在不同环境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反应。对GPS监测数据进行频谱分析,识别出结构的基频,并与有限元模型分析结果及振动传感器所测数据分析结果相比较,说明利用GPS可以有效、准确地监测桥梁工作状态,为该桥的承载能力、工作状态和耐久性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大跨度斜拉桥GPS动态监测试验及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确保大桥建成后的安全运行,及时掌握桥梁结构的健康状况,避免出现灾难性的后果,有必要对桥梁结构的动态特性进行测定,以检验实测值与理论设计数值的偏差程度。结合武汉白沙洲大桥的GPS动态监测试验工作,介绍了试验实施方案及其数据处理过程。应用频谱分析法有效地确定了斜拉桥跨中的振动特征,其数值结果与理论设计值吻合较好。研究表明,高采样率GPS接收机与合适的数据处理方法相结合,可以有效地确定桥梁结构的自振特性。  相似文献   

7.
在对多期桥梁沉降变形监测数据预处理、观测数据粗差剔除方法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代表性沉降数据、采用回归分析法对大桥沉降形变进行预测的方法,并在东明黄河公路大桥沉降变形监测项目中得到了成功应用,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研究结论可为桥梁变形监测数据处理及预测预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MD)的原理,将自相关函数法、能量值法、频谱分析法、累积均值法4种本征模态函数(intrinsic mode function,IMF)性质判断准则应用于EMD分析,并以GPS桥梁动态监测数据为例进行了实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根据不同判断准则得出的结果不同,累积均值法和能量值法由于能够直接定量分析,所以可直接判定.自相关函数法和频谱分析法则需要结合图像分析,不能直接判断.因此,实际应用中要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9.
基于GPS技术的大桥自振频率测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以GPS快速静态相对定位技术对武汉白沙洲长江大桥进行自振频率测试,采用GPS动态监测的方法,通过对悬索桥关键点的点位测量和三维位移进行动态实时监测以及对测量数据的分析,得出点位时程图,经频谱分析得出长江三桥的自振特征要素。  相似文献   

10.
利用GPS测定大型桥梁动态特性的试验及结果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为研究GPS测定桥梁结构自振特性的可行性 ,结合武汉长江二桥开展了一次GPS动态监测试验工作 ,介绍了试验实施方案及其监测结果。通过应用频谱分析法 ,有效地获取了斜拉桥跨中的振动特征 ,其结果与竣工时采用加速度计实测的值十分吻合。研究表明 ,应用高采样率的GPS接收机和合理的数据处理方法 ,完全可以高精度地实现桥梁结构自振特性的确定  相似文献   

11.
旱情遥感监测研究进展与应用案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大范围、长时序的旱情监测中,遥感技术以其快速、经济和大空间范围获取的特点,弥补了基于台站气象数据旱情监测的不足,为防旱和抗旱决策提供了实时、动态、宏观的辅助决策数据。本文对已有旱情遥感监测方法进行分析和整理,将其总结为基于土壤热惯量、基于土壤波谱特征、基于蒸散模型和基于植被指数的旱情监测方法,并对各类方法从监测原理、适用范围和应用进展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在此基础之上,详细介绍一种结合了全球植被水分指数和短波角度归一化指数的优势建立的旱情遥感监测模型和方法。以2010年春季西南地区旱情为应用案例,从监测模型方法、数据处理流程和应用分析等方面,介绍一种基于植被水分指数的旱情监测方法,并对其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12.
福建省海岸带泥沙分布的气象卫星遥感监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春桂 《国土资源遥感》1999,10(2):25-28,42
根据水体对太阳辐射光谱的反射率变化特性,利用NOAA极轨气象卫星遥感资料,动态监测福建省海岸带悬浮泥沙的分布,并从十几幅质量较好的不同时相的泥沙分布图中得出初步的监测结果。  相似文献   

13.
 基于TM/ETM+和MODIS的漓江流域生态环境遥感动态监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调查漓江流域近30 a来的生态环境变化,开展了基于TM/ETM+和MODIS遥感长、短周期结合的动态监测研究。通过对3期 Landsat-5/7 TM/ETM+遥感影像的信息提取、模式识别和实际调查,发现造成漓江上游生态环境退化的主要原因与漓江水源林遭人 为破坏、城市化扩展和水质污染等因素有关。通过对MODIS-NDVI和水体反射波谱分析,初步探明了流域区植被总量的季节变化规律 和漓江水体污染的遥感反射波谱特征,确定了水质遥感监测的最佳MODIS波段,得到了研究区的植被覆盖、城市扩展变化及河流水 质变化信息。  相似文献   

14.
小波去噪在GPS动态监测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阐述了多尺度分析和小波变换的基本原理,分析了选择不同小波基对GPS动态监测数据去噪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小波变换实现了对GPS动态监测数据的有效去噪,是一种可靠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5.
遥感动态监测自动发现方法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德俊  缪文  兰燕 《四川测绘》2007,30(4):147-151,163
在分析遥感影像特征和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现状的基础上,根据土地利用遥感动态监测变化信息数据处理方法的不同,将其进行科学分类,对各类数据处理方法的原理、特点进行总结分析,并对当前遥感动态监测变化信息自动发现方法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利用了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了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主要基准站垂直位移时间序列的频谱特征,得出了站点的垂直位移变化具有很强的周年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7.
田洪军  张继贤  刘正军  税小兵 《测绘科学》2007,32(5):168-169,184
在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中,地理信息系统是实现空间数据动态更新和分析的主要技术手段。本文分析了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更新模式、土地利用图中图斑的特点以及图斑对象的更新模型,结合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更新中的GIS空间分析方法,给出了土地利用动态变更中的图斑模型,采用VB+MapObjects进行了组件式GIS二次开发实现。经过实际数据的检验,证明了程序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可靠性和较高的效率。  相似文献   

18.
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在林地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黑龙江省穆棱市为研究区,利用2005年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和2015年全国地理国情普查数据成果作为基础数据,并结合SPOT-5、ZY-3卫星遥感影像数据,对穆棱市林地进行监测。本文从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影像处理和变化监测数据提取及处理方法等进行应用研究,准确快速获取变化信息的光谱、纹理、植被指数及面积等信息,通过特定运算得到每期研究区内植被的覆盖率、保有量以及蓄积量,实现林地覆盖率、保有量及蓄积量的动态变化监测。最后,通过对监测数据的统计分析得出穆棱市林地变化监测成果。  相似文献   

19.
王发亮  林康 《北京测绘》2021,35(2):280-284
传统的园林管理存在数据信息多、测量手法多,无法实时在线监测等问题,针对园林管理过程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提出了智慧园林的解决方案。并根据设计理念,对各个子模块的功能进行设计和实现,给出实现方式。结合空间信息集成技术、可视化技术、物联网、GIS等信息技术构建园林资源信息的动态监测、数据时空分析、多维分析、在线服务平台。给园林绿化规划、虫害分析预报、养护管理、名树古木保护等提供科学管理依据,建立了较为完备的监测管理与实时动态分析系统。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随机时变结构特性,提出了随机时变强度的衰减表达式;在随机动力荷载作用下,用振型分解法分析了时变参数结构的动力响应,得到了此类结构的动力响应谱与数字统计式;给出了确定时变界限的方法;在若干基本假设下,得到了时变结构的可靠度计算公式;提出了在役结构时变可靠度的分析方法,以及结构在设计使用期与预计使用期限内可靠度评估公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