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依据校核后的历史资料,重新评定了1791年福建东山外海地震的影响场。再由影响场数据复核了该次地震的震中位置、震中烈度和震级值。得到的复核结果对修订已有的地震目录和合理确认该地区的发震构造将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根据历史资料对公元138年陇西郡地震进行了考证,认为该次地震的震中应在青海省民和县与甘肃省临洮县之间,震中位置为北纬35.9°,东经103.3°.震中烈度为Ⅸ,震级为634.对该次地震的区域构造背景也进行了讨论.据史料记载,张衡地动仪曾记录到了这次地震.  相似文献   

3.
公元1831年安徽凤台地震宏观震中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公元1831年(清道光十一年)安徽凤台曾发生一次破坏性地震,史料记载情况基本一致,但现有各版地震目录所确定的震中位置存在分歧,震中位置竟多达4处.在分析已有资料的基础上,作者对该地震进行了实地考察.经综合分析认为,应当对此次地震的宏观震中进行调整,震中位置应改为32.88°N、116.89°E,名称相应变更为"安徽怀远西南地震".同时认为此次地震原来所确定的震级(614)偏大.  相似文献   

4.
历史地震资料的应用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分析了目前地震资料现状及其在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如宏观震中与微观震中的差别;中源地震的破坏现象;震中位置的不确定性;震源深度的不确定性等。提出了在今后防震减灾工作中进一步开发和利用历史地震资料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根据大量的野外现场考察资料。对1125年兰州7.0级地震形主为破裂带的特征以及庄浪河断裂带晚第四纪以来的活动性进行了初步研究,探讨了该次地震的宏观震中位置及其构造背景。并在 古地震破裂形迹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年代学资料。对庄浪河断裂带全新世以来的古地震  相似文献   

6.
1948年山东威海地震再调查和参数校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4 8年 5月 2 3日山东威海附近发生一次强烈地震。李善邦先生将该地震震级定为 6级 ,震中位置定为北纬 37 7°、东经 1 2 1 9° (中央地震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1 971 ) ,该位置位于海中。在此以后的各种版本地震目录中 ,都沿用了这一震中位置。自 1 983年以后的各版中国地震目录中 ,又同时给出了微观震中 (顾功叙等 ,1 983;谢毓寿等 ,1 985、1 989;汪素云等 ,1 999)。微观震中为北纬 37 2°、东经 1 2 1 8°,在陆地上 ,位于文登西。宏观和微观震中之间相差 0 5°。同一地震同时给出两个震中位置 ,且相差较大 ,在认识和应用等方面造成了…  相似文献   

7.
1337年河北怀来61/2级地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总结1337年杯来(旧)6级地震历史资料的基础上,结合作者1992-1993年震区调查考察获得的新资料,对该地震的有关参数进行了讨论:新划分出Ⅵ度区,修定了Ⅶ度等震线,重新定位了震中位置(40°30’N,115°30’E)。此地震的研究对首都因重点监视防御区的中长期地震趋势分析和该地区地震安全性评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1931年南海西沙群岛北6 3/4级地震震中位置与震级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魏柏林 《华南地震》2001,21(1):43-48
根据地震地质构造环境、历史地震烈度记录等资料,对1931年9月21日南海西沙群岛北海中63/4级地震的震中位置和震级进行了讨论。该次地震广州、三水、中山等地的烈度达5°,5°等震线长轴大体呈NW向。由大致勾画的等烈度线图推测,其震中位置应从现定微观震中向东推移110km(20°N,114.1°E)。参考我国63/4~71/2级地震的震中位置与V度等震线最远距离的统计结果,认为上海徐家汇观象台将该震定为7.1级是较为合理的。  相似文献   

9.
1720年河北沙城地震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蔡华昌  张四昌 《地震地质》1994,16(4):380-388
对康熙五十九年六月初八日沙城地震考察获得的新成果,以及在新、老资料统一分析和认识的基础上,修定了九度区等烈度线,新划分出八度区,重新核实了该地震的震级和震中位置  相似文献   

10.
澜沧—天祝地震系列迁移的有序性张治洮(地质矿产部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主题词:地震序列地震迁移有序度根据有关资料,将澜沧—天祝地震序列的震中位置(纬度x,经度y)、震源深度(z)、震级(MS,简用M)及发震日期(T)摘录于表1。对该系列的迁移关系,可用...  相似文献   

11.
1125年兰州7.0级地震形变破裂带特征及有关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大量的野外现场考察资料,对1125年兰州7.0级地震形变破裂带的特征以及庄浪河断裂带晚第四纪以来的活动性进行了初步研究,探讨了该次地震的宏观震中位置及其构造背景。并在古地震破裂形迹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年代学资料,对庄浪河断裂带全新世以来的古地震事件等问题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2003年9月2日在阿克陶发生了5.9级地震,震中烈度为Ⅶ度。地震形成的雪崩、滚石,压死了大牲畜数百头,并造成Ⅵ度区的部分房屋裂缝。地震发生在新构造活动强烈的帕米尔高原东部北北西构造带上,该构造带的断裂性质多为右旋走滑的全新世活动深断裂。该次地震微观震中和宏观震中之间有一定距离,依据宏观震中位置判定,发震构造为布伦口断裂。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分析稀疏震中分布的一种新的数学方法。此方法主要是用于评价地震震中分布的线性特征是否显著,从而进一步识别地震断层。将该方法用于合成数据集和旧金山湾地震数据的试验表明,其识别能力还是较好的。如果把该方法应用于实际数据,必须结合地质信息,以此消除人为影响。本文应用该方法分析了西诺曼底地区的震中分布,并由稀疏震中追踪主要的构造方向。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华北地震区岩石圈磁异常场各分量的零值线分布以30km为缓冲半径建立缓冲区,并对缓冲区内1900年以来MS4.0及以上大陆地震进行统计,探讨华北地区岩石圈磁异常场零值线分布与中强震震中位置关系,发现7.0级以上地震震中分布与岩石圈磁异常场磁偏角、N向分量、E向分量以及垂直分量零值线的分布位置关系密切,其中震中分布与磁偏角的相关性最高,达83.3%。  相似文献   

15.
根据对历史地震震中和山西断陷带内沉降中心的研究,发现该带内的强震震中与沉降中心有很好的对应关系。以现有的资料为基础,统计了各沉降中心内第四系与新生界的比值(Q/Kz)。结果表明,强震的发生与沉降中心的 Q/Kz值有一定的对应规律。根据这一结果,近一步讨论了512年7 1/2级地震的震中位置。  相似文献   

16.
神经网络方法在爆炸地震震中定位方面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震定位过程中,由于地球介质的不均一性以及台站局部地质条件的复杂性,使震中距和地震波走时呈非线性关系。利用通常地震定位方法所确定的爆炸地震震中位置和实际震中存在20~30km偏差。人工神经网络具有高度非线性映射功能,可应用于地震震中定位。应用BP(反向传播)神经网络确定远场爆破地震震中的实例表明,所确定的震中位置和实际震中位置偏差在8km以内,外延预测确定的震中位置和实际震中位置偏差小于18km  相似文献   

17.
地震的基本参数是一切有关地震研究的基础,尤其是震中及震级是工程地震研究最重要的基础数据,对于特定的工程场地和研究区域,某些地震震中的位置,对地震构造环境的评价,潜在震源区的划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笔者曾对诸多地震进行过甄别与修定,并总结出5条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8.
廖建裕 《华南地震》1990,10(1):63-66
根据现场调查资料,发现10次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地震。文中列出了各次地震的发震时间、宏观震中位置、震级及烈度;记述了各次地震的影响及震害情况。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近几年来在青海境内发掘的古地震资料,阐述了开展古地震研究工作的目的、意义和现状。提出了辨认古地震期次、判别古地震强度和确定震中位置的方法与标志。  相似文献   

20.
杨成荣 《内陆地震》2005,19(2):175-180
分析比较了中国新疆昭苏6.1级地震序列资料和哈萨克斯坦科教部地震研究所提供的该次地震目录,通过补充哈萨克斯坦地震台网的地震资料,对2003年12月1日发生的昭苏6.1级地震及其51个余震进行了重新定位,并对此次地震的微观震中、宏观震中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