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河河道整治工程险情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分析了黄河河道工程险情发生的原因,重点论述了丁坝附近的水流结构 特征及丁坝主要险情的机理,依据历年来工程出险资料统计分析了现状河道工程险情的特点,即现状河道条件下,河道工程重大险情基本上集中在控导工程一类,从险情的时间分布上、有涨峰阶段,洪峰阶段和落峰阶段,更为严重的是黄河河道工程险情不仅易在大水时期发生、小水时,非讯期也可能发生;在1000-2000m^3/s流量下出险的频率最高,可达到33.7%。  相似文献   

2.
管涌险情是我国堤防工程的主要险情之一,是防汛抢险一线重点关注的对象,一旦致灾,损失重大。在防汛抢险实践中发现,不同管涌险情对堤防工程的危害程度不同,但难以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处置,导致对管涌险情的抢险存在夸大或轻视的现象,其主要原因是对管涌险情的危害程度认识不足。为此,从管涌险情对堤防工程的危害程度角度出发,从管涌险情特征、作用水头差和堤防工程自身条件等方面识别了8个影响堤防险情致溃性的因子,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管涌险情的致溃程度评价方法。结果表明,管涌距堤脚的距离对堤防工程的危害影响最大,其次为堤外水头和管涌规模,其权重分别为0.375 5、0.202 1和0.172 3。以长江流域33个典型管涌险情案例进行管涌分类评价,分析了湖北省嘉鱼县簰洲湾和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倒口湖管涌险情处置情况,验证了该方法的科学性和实用性。该研究成果可为管涌险情分级抢险提供技术支撑,为制定堤防险情抢险方案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覃卫民  张照仪  王浩  黄胜生 《岩土力学》2006,27(Z1):759-762
该基坑工程支护结构主要采用钻孔灌注桩+预应力锚索的支护体系,地下水处理采用中型井点降水。结合安全监测资料,对基坑施工中出现的险情以及施工降水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进行分析。基坑施工过程中出现一些险情,通过工程参建各方的努力工作,施工中出现的险情得以化解,保证了基坑工程及周边环境的安全。  相似文献   

4.
鞍山某基坑支护工程事故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维正 《岩土工程技术》2006,20(1):51-54,F0003
论述了鞍山某基坑支护工程设计参数的选取与加固措施,分析了出现事故及险情的原因,总结了鞍山地区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5.
薛长青 《地下水》2013,(6):149-150
近年来罗敷河连续发生超标准洪水漫溢险情,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通过调查分析提出罗敷河应急分洪工程方案,经对比得出罗敷河在高铁路以下弯道处设分水口,将河道超标洪水通过分水闸和引洪渠引至二华干沟以北新建的蓄洪区,同时兼顾洪水资源利用,形成湿地水面,改善区域生态环境。通过建设应急分洪工程可消减洪峰流量,提高河道的整体防洪能力,有效的解决二华夹槽地区的防洪压力。  相似文献   

6.
高层建筑深基坑开挖施工期的监测和险情预报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12  
系统地介绍了高层建筑深基坑开挖施工期的监测技术和险情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7.
孤山水电站混凝土生产系统场地位于一老滑坡体上,因场地平整施工滑坡出现重大变形险情,对工程建设构成严重危害。通过对场地工程地质特征和变形机制的系统研究,认为滑坡变形的主要诱因是前缘切脚的不当施工开挖活动。场平开挖已将滑坡肢解为东区、中部区和西区3大部分,滑坡变形对西区整体稳定影响较大,对东区和中部区的整体稳定影响较小,针对各区滑坡变形特征采取了应急工程处理。险情处理后,结合开挖现状和变形特征开展滑坡不同工况下的稳定性分区评价,结果表明:在天然状态下,除了滑坡东部②号变形体区域和滑坡西区仍不稳定外,其余部位处于基本稳定-稳定状态;在暴雨或久雨条件下,滑坡欠稳定-不稳定。为保证工程安全,滑坡需要进行工程治理。  相似文献   

8.
通过漳州某基坑支护工程实例,介绍深层搅拌桩加锚杆在基坑支护工程中的设计、施工、监测等方面的运用,并对该支护模式在深基坑支护工程中的适应性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基坑南侧偏东处出现险情的原因,以此作为经验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9.
结合上海某地铁车站基坑工程,对基坑出现险情期间的监测数据进行详细分析,初步探讨了险情出现的原因。结果表明邻近建筑物超载对基坑变形有显著的影响,并得到基坑和建筑物的大变形具有同时性和突然性的特征,对类似工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地下水》2015,(6)
盘山县红旗水库的建成在一定的时期内发挥着重要的经济社会效益。但由于各种原因,红旗水库在运行多年后陆续出现了很多问题。本文主要对红旗水库的自然地理、工程特性、存在的险情及应急办法等方面资料进行了收集,旨在为今后的防汛工作和突遇险情等工作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曹述互 《水文》1989,(5):59-60
为了在黄河发生洪水时,使国家防汛指挥部门和黄河水利委员会能在百里千里之外观察到洪水的现场情况,迅速地了解洪水水位及其变化,及时掌握洪水的淹没范围和造成的损失,为防汛救灾指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在国家科委的统一组织和领导下,经多个单位的共同努力,综合应用遥感、通信和地理信息系统的技术方法,试验成功了实时监测黄河洪水险情与  相似文献   

12.
刘瑾 《山西地质》2012,(4):156-166
本文通过对山西省地质灾害调查、核查资料的全面统计分析,总结了山西省地质灾害的灾情历史及险情现状;通过对山西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分析研究,总结了山西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的经验、面临的严峻形势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地质灾害的防灾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13.
追踪险情     
<正>辽宁省抚顺市西露天矿南部边帮滑坡变形加剧险情,引起了国土资源部的密切关注。2月13~14日,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指导中心专家组赶赴现场,开展跟踪调查和指导险情处置工作,并与辽宁省地质灾害应急专家进行现场会商。从2013年3月开始,抚顺市西露天矿南部边帮滑坡险情变形加剧,辽宁省国土资源厅及时启动了应急响应和建立了定期会商通报制度,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指导中心专家组先后9次赴现场开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现场宏观调查、施工情况及勘探与测试,证实驳岸在施工期间发生多次滑移,并根据量测资料,估算滑动位移量和滑动速率等。文中对滑动原因作了详细分析。最后,对工程的处理,及类似工程的实施,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实地调查、汶川地震震后次生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县市地质灾害调查数据,从灾情和险情两个方面,对汶川地震触发地质灾害灾险情的致灾灾险情、灾种、类型等特征进行了较系统的分析对比.进一步比较了陕西在汶川地震触发地质灾害受灾省份中的情况,并对地质灾害趋势做了初步预测.研究表明,灾险情集中分布在龙门山构造带向陕西境...  相似文献   

16.
延吉盆地强膨胀性软岩边坡加固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延边地区近年来因公路修建,频频出现边坡滑动和严重变形工程问题。研究发现,引起公路边坡滑动和变形的主要原因是该地区广泛发育一种膨胀性软岩,它具有富含膨胀性粘土颗粒、强度低、易崩解、膨胀性强、膨胀力大的工程特性。在此基础上,应用大变形设计方法,提出了加强排水、高压注浆锚管桩预加固、压力分散型锚索加固和预防底臌锚管桩等适宜于软岩边坡加固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黄河堤防险情调查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重点论述了黄河堤防险情发生的原因及特点。经历年对黄河大堤险点、险段统计,包括老口门、管涌、渗水、裂缝、堤身残缺、堤身缺口、顺堤行洪7项,其中渗水变形占险点总数的46%以上,这说明渗透变形问题是黄河堤防的首要问题。截止2002年,采用放淤固堤、修筑前后戗、垂直截渗墙、锥探灌浆等措施,前后两次所编列的113处堤防险点已基本消除完毕。黄河堤防出险情况呈逐年下降趋势,随着标准化堤防的建成,黄河堤防安全将进一步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8.
王志强  刘高  韩文峰 《岩土力学》2007,28(10):2224-2228
位于兰临高速公路k15+000~k15+500段的袁家湾滑坡系公路修建时开挖高陡边坡所诱发的顺层岩质滑坡,因工程设计和岩体结构等原因,从开挖伊始直到运营期间,该滑坡一直持续滑动而久治不愈,滑坡规模大、危害严重,具有重复性和继承性滑动特征。根据其地质条件、工程特征以及滑动特征和滑动历史,采用工程地质分析、物理模型试验和FLAC3D数值模拟等方法,分析了该滑坡产生的原因、演化机理和过程。  相似文献   

19.
某软土深基坑险情分析与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广龙  张枫  卫敏  方乾 《岩土力学》2009,30(6):1735-1746
介绍一软土地区深基坑由于超挖引起基坑险情的工程实例。该基坑土层分布以淤泥质粉质黏土为主,为典型的长江漫滩地质条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基坑土方开挖期间,由于地下室方案调整,基坑深度加深,而未按设计要求对支护进行事先加固,导致基坑出现险情。通过对比前后不同挖深条件下支护结构的内力及变形,分析了险情产生的原因,并依据实测支护结构和周边环境的变形,针对基坑出现的问题提出有效的处理措施,从而保证了基坑的安全。  相似文献   

20.
兴岭滑坡发生于1998年3月,为防止边坡再次滑动,需要对滑坡体进行加固治理。由于强降雨和人为因素,在治理工程施工过程中滑坡体发生滑动,造成了比较严重的工程事故。介绍了兴岭滑坡治理工程概况、事故情况,对兴岭滑坡治理工程施工过程中造成挡土墙倾覆的具体原因进行了稳定性理论分析,根据工程所处的水文、地质环境剖析了设计、施工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