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本文根据地下水动力学中的Darcy定律,建立起受地下水运动支配的地面沉降模型,并采用有限元法给出上述模型的数值解,理论研究表明,如果边界域选取得当,沉降因子γ的初值、导水系数T及补给项R(即抽水、注水量)有一个符合研究区实际情况的给定值,该模型的计算结果将会取得较好精度。  相似文献   

2.
在人为选定的模拟无限边界的有限位置处设置无界单元。在该单元上配置带有衰减特征的线性插值函数,进而可建立按有限元法或不规则网格有限差分法解算地下水流问题所需要的单元刚度矩阵。该单元刚度矩阵可很容易地进入总刚度矩阵。无界单元的应用较好地解决了地下水流数值模拟中无限边界不易确定的问题。计算实例表明本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3.
本文给出了一般三维有限元计算的无限域单元的插值函数,介绍了使用裂纹前缘单元和无限域单元模拟地震断层错动所产生的形变场的有限元法。作为该方法的应用实例。本文对直立走向滑动断层的水平、垂直位移场及倾斜、应变场进行了模拟计算。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是方便、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西安地区单桩桩土相互作用数值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数值方法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使有限元法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根据西安地区原型摩擦桩的地层特点和土性条件,运用有限元基础理论,利用相应的边界条件与假设条件,建立单桩数学模型。通过模型研究了单桩的沉降特性与土共同作用的影响因素,对西安地区单桩桩土相互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近十几年来,山东省先后开展并基本完成了新一轮1∶20万区调修测工作,至“八·五”末累计完成成填图面积113064km2,1∶5区调填图面积为49064km2,覆盖面积已达可填图区57%左右。由于广泛应用区调工作新理论、新技术和新填图方法,使得侵入岩研究程度大大提高,特别是前寒式纪侵入岩应用同源岩浆演化理论,划分了侵入岩单元、超单元,地质图件面貌发生了重大改观。本文依据这些新成果,编制山东省(鲁东、鲁西)侵入岩岩石谱系单位划分序列,作为侵入岩研究的一个方面的初步总结。  相似文献   

6.
青岛崂山花岗岩具有成分和结构演化的特点。本文依据同源岩浆演化理论,应用岩石谱系单位划分方法,将组成该复式岩基的36个侵入体划分为10个单元,分别归并为浮山、石门山和崂项三个超单元,同属崂山超单元组合。通过对其地质学、岩石学、岩石化学、地球化学及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等特征的研究,认为它们具有相同的起源,是在同一构造事件影响下,下地壳变质火成岩有间断地发生了三次熔融事件的产物。早期为I型花岗岩,晚期演化为A型花岗岩。  相似文献   

7.
济南岩溶水系统划分及典型泉域水力联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济南地区岩溶地下水研究程度较高,但泉域边界争议较多,命名混乱。为统一思想认识,以地下水系统理论为指导,依据相关边界划分及定名原则,将济南单斜岩溶水系统划分了三级系统,明确了各级系统的边界范围。通过对主要构造水文地质特征分析,揭露了典型泉域之间的水力联系及补排关系。对济南岩溶地下水系统划分及相互关系的综合研究结果,可为济南保泉供水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8.
编制地壳垂直运动速率等值线图的有限元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地壳垂直运动研究中的均衡理论,建立描述地壳垂直运动速率空间分布的数学模型,并提出应用有限元法拟合地壳垂直运动速率面的理论和方法。通过计算验证,说明有限元法可实现对地壳垂直运动速率面的精确逼近,是编制地壳垂直运动速率等值图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重点探讨了SPE规则应用中油气资源评价单元的商业性划分和油气资源的具体分类分级方法。商业性划分方案中:将评价单元划分为“商业性单元”和“次商业性单元和构造”两大类型,并依据经济、技术、合同和法规等条件对商业性和次商业性单元进行了细分类;次商业性单元中的油气可采量属于潜在资源量,商业性单元中的油气经济可采量和次经济可采量分别属于储量和潜在资源量。油气资源的分类和分级中:已发现原地量(地质储量)划分为探明、控制和预测三级地质储量,将最终采收率的确信度划分为高、较高和较低3个级别;对于商业性开发单元,依据地质储量的确信度、最终可采量的确信度和经济评价结果将油气资源划分为证实储量和证实潜在资源量、概算储量和概算潜在资源量、可能储量和可能潜在资源量。对于次商业性开发单元,依据地质储量的确信度和最终可采量的确信度,将油气资源划分为证实潜在资源量、概算潜在资源量和可能潜在资源量;如果动用探明地质储量和控制地质储量共同进行开发,将商业性开发单元中油气资源划分为证实储量+概算储量、证实潜在资源量+概算潜在资源量、证实储量+概算储量+可能储量和证实潜在资源量+概算潜在资源量+可能潜在资源量,将次商业性开发单元中油气资源划分为证实潜在资源量+概算潜在资源量和证实潜在资源量+概算潜在资源量+可能潜在资源量。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现代理论地层学的概念出发,对华北二叠纪地层划分对比中的几个重要问题,进行了探讨:①岩石地层、生物地层与年代地层的含义;②岩石地层基本单元一组的划分;③岩石地层对比与年代地层对比;④重要标志层在区域对比中的作用;⑤华北二叠系上、下统分界线的划分。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暴露了在地层划分对比中,因长期受传统地层学与统一地层划分某些观点的影响所产生的问题,今后应该注意什么和如何处理。  相似文献   

11.
地震预警中的单台综合定位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日本基盘强震观测网中某个地震事件首个地震台记录的震级在4级以上、震中距为30~100 km的强震数据,运用B-Δ法和Voronoi多边形法相结合的方法计算震中距。结果表明,B-Δ法和Voronoi多边形法相结合计算出的震中距与单用B-Δ法的计算结果相比,单台定位所用时间相同,但其定位精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一种不同于常规的井间地震层析成像技术,即在较细的网格上进行射线追踪,以提高射线路径和旅行时的计算精度,在较粗的网格上进行层析反演成像,使网格像素上射线覆盖的最低次数达到一定要求,以提高成像质量。分析了采用这种双重网格地震层析成像技术的必要性,模型实验证实了此技术实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图在震害快速预估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随着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技术的发展,遥感技术在地震灾害预估、评估和地震应急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成为震害评估和应急工作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通过分析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上建筑物的影像特征,设计了一种自动提取建筑物三维信息的模型;将提取出的建筑物三维信息,结合实验区人工调查的人口、经济数据.利用震害矩阵计算出不同类型建筑物在地震烈度场内的破坏等级和不同破坏等级建筑物的总面积,给出一定地震等级下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实际数据,建立了一套利用高分辨率卫星进行震害预估的技术流程。选取上海市宝山区为试验区.利用该技术进行了震害预估试验研究。预估结果具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14.
十三陵地震台gPhone重力仪的仪器性能与水文响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安置于十三陵地震台的两台gPhone重力仪(109、118号)在2013-04~08的连续观测数据进行潮汐分析和提取重力残差处理。结果表明,gPhone重力仪监测到降水导致μGal量级的重力变化;gPhone重力仪获取的二阶重力残差变化与距离十三陵地震台15km的沙河地震台静水位变化之间存在4d左右延迟的正相关对应关系,显示了地下水位观测对重力观测解释的必要性。因此,有必要对我国的连续重力观测网补充地下水位观测,提高连续重力观测的数据处理精度。  相似文献   

15.
三峡库首区最小一维速度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三峡台网2001~2006年记录的490个地震事件中的7 330条P波和3 524条S波到时资料,利用Kissling方法得到了三峡库区最小一维P波和S波速度模型以及台站校正值,并应用于地震的精定位.重新定位后地震走时残差均方根从原来的0.56 s下降到0.41 s,地震定位精度在经度、纬度、深度方向上有了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16.
商业和工业领域中,室内行人、车辆、机器人的位置信息正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并随之产生了大量的室内定位技术和方法,如使用无线信号、地磁、超宽带和超声波等方式进行室内定位。然而,目前的这些室内定位方法大多需要额外辅助设备的支撑,增加了定位成本和硬件开销。视觉定位作为一种目前较为流行的定位方式,具有实施成本低、不依赖任何外界辅助设备等优势。其中,构建带有位置标签的图像数据库是视觉定位方法的关键环节,而传统的构建图像数据库方法人力开销大、时耗长。因此,本文提出一种运动恢复结构(SFM)和航位推算结合的视觉定位方法,能够快速构建图像位置数据库、大大降低人力开销。该方法主要包括2个阶段:离线阶段和在线阶段。离线阶段主要实现图像序列位置的自动标注,通过采集行走路线上的手机内置传感器信息和视频信息,提出一种多约束图像匹配方法用于视频图像的连续匹配,将匹配结果用于SFM方法,可以得到相邻图像间的运动角度,使用行人航位推算(PDR)方法标注图像序列的轨迹坐标。在线阶段使用提出的图像匹配方法计算查询图像与数据库影像间的匹配点数量,将匹配点最多的K个数据库影像位置坐标加权平均作为查询图像的定位结果。最后,分别在2种典型的室内环境下进行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在离线阶段位置标注的平均误差为0.58 m,在线阶段图像匹配定位的误差范围在0.2~1.4 m。  相似文献   

17.
利用2013-01-01~2021-11-01期间甘肃甘东南及邻近地区(32°~36°N,102°~106°E)地震目录中的11 659次地震震中位置数据,使用硬聚类方法中的K-means和软聚类方法高斯混合模型GMM聚类方法对地震原始目录以及地震精定位目录的空间位置进行聚类分析。为确定最佳聚类数,使用AIC和BIC模型选择法,最终将原始目录和精定位目录分别聚类成6个和14个地震群。结果显示,精定位地震目录和GMM聚类方法结合可以更好地从地震大数据中找到具有不同空间分布特征的地震群。  相似文献   

18.
利用福建重力台网7套gPhone重力仪的连续观测资料,对不同震中距和震级地震的同震响应特征及重力仪映震的最大震中距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福建重力台网的映震效能受震级和震中距影响,从映震能力来看,泉州台优于莆田台,厦门台优于福州台,漳州台和龙岩台优于南平台;2)福建重力台网的仪器稳定性好和灵敏度高,与CMG-3ESP 120S地震计相比,重力仪具有较宽的地震频带,其同震响应持续时间与波幅呈高度正相关性;3)福建重力台网仪器映震的最大震中距(Δ)与震级(MS)存在对应关系,具体公式为MS=-0.218(logΔ)3+2.056(logΔ)2-4.594logΔ+6.459。  相似文献   

19.
铁路公路等曲线测设中,多少年来都是用切线支距法和偏角法。这两种方法都要求必须先测设曲线主点,然后在曲线上(包括端点)设站,再详细测设。长曲线或测设中遇障碍,须搬动仪器多次设站才能测完一曲线,很不方便,而且野外工作量大。本文提出自由测站极坐标法测设曲线,可以任意选择测站位置,不仅工作方便,而且效率高。文章详细介绍了这一新的作业方法,计算公式,并给有实例。  相似文献   

20.
主要介绍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成都基地)5种新型野外地震观测手段:高精度氢实验观测、电磁监测实验卫星三频信标系统地面接收站、AETA多分量地震监测系统、高精度光纤应变场检测仪实验观测和冷原子绝对重力仪实验观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