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1 毫秒
1.
皖南休宁地区恐龙脚印等化石的产出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皖南休宁地区发现“三位一体”的恐龙骨骼化石、恐龙蛋化石、恐龙足迹和尾迹化石。本文着重描述这批化石的形态大小和结构特点,并从古生态学方面对化石进行了探讨分析;按化石产出层位,对应的各类恐龙活动时间总计约为40Ma。  相似文献   

2.
山东是中国著名恐龙之乡,产有许多恐龙骨骼化石,如白垩纪著名的青岛龙和山东龙等.相比之下,恐龙足迹化石发现稀少,公开报道的仅有白垩纪的两个产地[1,2].2002年,笔者在野外地质调查时,在蒙阴县常路西南(图1)三台组发现了恐龙足迹化石,这是山东省境内侏罗纪恐龙足迹化石的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3.
皖南齐云山地区恐龙骨骼化石、恐龙蛋化石、恐龙足迹和尾迹化石“三位一体”,为世界罕见。描述了三大类5属7种(或未定种)恐龙化石的形态、大小、结构特点,分析了化石在地层划分方面的意义。按化石产出层位,皖南有恐龙活动的时间约为4000万年。  相似文献   

4.
山东发现侏罗纪恐龙足迹化石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山东是中国著名恐龙之乡,产有许多恐龙骨骼化石,如白垩纪著名的青岛龙和山东龙等.相比之下,恐龙足迹化石发现稀少,公开报道的仅有白垩纪的两个产地[1,2].2002年,笔者在野外地质调查时,在蒙阴县常路西南(图1)三台组发现了恐龙足迹化石,这是山东省境内侏罗纪恐龙足迹化石的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5.
皖南恐龙类化石特征及其地层划分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余心起 《中国区域地质》1998,17(3):278-284,T001
皖南齐云山地区恐龙骨骼化石,恐龙蛋化石,恐龙足迹和尾迹化石“三位一体”,为世界罕见。描述了三大类5属7种(或未定种)恐龙化石的形状,大小,结构特点,分析了化石在地层划分方面的意义,按化石产出层位,皖南有恐龙活动的时间约为4000万年。  相似文献   

6.
黄德林 《地球科学》2002,27(4):366-366,407,408
湖北省郧县境内既有弥足珍贵的恐龙蛋化石、恐龙骨骼化石 ,又有远古人类化石遗址 ,被一些专家称之为“恐龙的故乡、人类的发祥地” .为了进一步做好湖北郧县恐龙蛋化石产地的保护与开发工作 ,促进可持续发展 ,本文拟对以下几个问题进行研究 :( 1 )湖北郧县恐龙蛋化石产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 2 )湖北郧县恐龙蛋化石产地保护区建设中的成绩与存在的问题 ;( 3)解决湖北郧县恐龙蛋化石产地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对策 .1 湖北郧县恐龙蛋化石群产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1 )郧县地区出露地层主要为上白垩统角砾岩、含角砾的粉砂岩和细砂岩 .可分为上、中…  相似文献   

7.
甘肃永靖县盐锅峡早白垩世恐龙足迹1号点的最新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大庆  杜远生等 《地球科学》2001,26(5):512-512,528
自 2 0 0 0年报道了甘肃省永靖县发现早白垩世恐龙足迹之后[1 ]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甘肃省省长基金的支持下 ,笔者进一步组织了恐龙足迹的发掘、调查和研究 .目前盐锅峡一带约 2km2 的区域内 ,发现 1 0个恐龙足迹化石点 ,并对其中 3个化石点进行了发掘 ,发现 2 6 8个足印 .其中恐龙足迹保存最好、发掘面积最大的是 1号点 ,发掘面积约 6 0 0m2 ,保留恐龙足迹 1 7组 ,足印 1 87个 (图 1a) .2号化石点发掘面积约 70m2 ,发现恐龙足迹 1 7组 ,足印化石 5 1个 .3号化石点发掘面积约 5 0m2 ,发现足迹化石 2组 ,足印 4个 .其他 7个点未发掘…  相似文献   

8.
四川是恐龙资源大省,自1915年首次科学发现恐龙化石以来,已有100多年的发现和研究历史,在恐龙动物群组合、系统演化、集群死亡原因与埋藏环境、生活习性与行为方式、骨组织学与古病理学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研究成果。迄今为止,四川地区发现并鉴定出的恐龙骨骼化石有35属48种,占中国恐龙骨骼化石种类的近1/5,恐龙足迹化石21属20种,占中国恐龙足迹化石种类的1/3。其中,包括我国最早的恐龙足迹和我国最具典型意义的中侏罗世蜀龙动物群和晚侏罗世马门溪龙动物群。我们期待未来四川恐龙的发现和研究将在早期和晚期恐龙的发现、绝对年代测定、系统演化、区域性对比、微观研究等方面有很大的突破。  相似文献   

9.
《四川地质学报》2019,(2):215-223
四川是恐龙资源大省,自1915年首次科学发现恐龙化石以来,已有100多年的发现和研究历史,在恐龙动物群组合、系统演化、集群死亡原因与埋藏环境、生活习性与行为方式、骨组织学与古病理学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研究成果。迄今为止,四川地区发现并鉴定出的恐龙骨骼化石有35属48种,占中国恐龙骨骼化石种类的近1/5,恐龙足迹化石21属20种,占中国恐龙足迹化石种类的1/3。其中,包括我国最早的恐龙足迹和我国最具典型意义的中侏罗世蜀龙动物群和晚侏罗世马门溪龙动物群。我们期待未来四川恐龙的发现和研究将在早期和晚期恐龙的发现、绝对年代测定、系统演化、区域性对比、微观研究等方面有很大的突破。  相似文献   

10.
昝淑芹,金利勇,陈 军,续 颜(吉林大学博物馆,吉林长春130026)吉林省中部白垩纪地层分布广泛,是我国恐龙化石较为丰富的地区之一。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相继在长春郊区的白垩纪地层中发现了恐龙蛋和恐龙骨骼化石[1],媒体曾进行过报道。但由于当时对恐龙研究未给予足够重视,所以截止到1999年底,尚未有人对本区的恐龙化石进行过正式的发掘和系统研究,已发现的部分宝贵化石也未得到妥善保存。2000年,笔者承担了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长春地区白垩纪恐龙研究”,首次对吉林省中部地区的白垩纪恐龙化石进行了系统研究。2000年7月至8月,项目组对…  相似文献   

11.
邢立达 《地质通报》2010,29(11):1730-1732
<正>四川盆地红层的恐龙足迹有着悠久的发现历史,承载着中国恐龙足迹已描述的大多数属种[1]。其中典型的恐龙足迹化石点包括四川资中[2]、岳池[3]、峨眉[4]、重庆南岸[2]、大足[2]、綦江[5]等。最近,笔者在四川盆地南缘的贵州赤水地区也新鉴定了一批恐龙足迹(另文发表)。这些恐龙的地质年代从中侏罗世一直延伸到晚白垩世早期。  相似文献   

12.
河南省恐龙蛋化石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该文对河南省恐龙蛋化石的分类和命名、恐龙蛋化石在各个沉积盆地中的分布特征以及恐龙蛋化石的新类型进行了扼要综述。从含蛋层的岩性、蛋化石埋藏的古微地貌、蛋化石 在岩层中的分布和排列方式及保存形式、恐龙蛋与恐龙骨骼化石和其他生物门类化石的共生以及恐龙蛋化石的芡生组合特征等方面论述了恐龙蛋化石的埋藏特征。对恐龙的生活方式、产蛋方式及生态习性、恐龙蛋化石大量富集的机理及恐龙蛋“挂”在石板下的原因等问题进行了  相似文献   

13.
正甘肃恐龙遗迹化石的发现可以追溯到1962年,当年兰州大学谷祖纲教授在海石湾地区采集到4块恐龙足迹化石。可惜的是,后来不仅标本下落不明,也未留下任何可以考证的资料。甘肃发现恐龙足迹化石的正式报道是在1998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与省地质局区调队联合进行区域地质调查时,在兰州市红古区花庄镇的白垩纪地层中发现了恐龙足迹化石。1999年,李大庆带领的科研小组在永靖县盐锅峡地区开展生物地层调查时,在当地居民称为"老虎口"的地方发现了多处恐龙足迹化石点。经过进一步发掘,揭示出了"一处世界罕见的、具有重大科学意义的恐龙遗迹化石产地"。2001年,该产地被国土资源部批建为"甘肃刘家峡恐龙国家地质公园",成为我国首个以恐龙足迹化石群为主要地质遗迹景观的国家地质公园。2003年以来,省地矿局三勘院古生物研究中心在临洮中铺、永靖关山、玉门昌马等地零星发现过恐龙足迹化石。  相似文献   

14.
浙江白垩纪恐龙与恐龙蛋化石的时空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浙江省恐龙化石地质遗迹调查表明,全省有9个白垩纪陆相红层盆地产恐龙和恐龙蛋化石,至今已发现有4科5属5种恐龙骨骼和7科11属24种恐龙蛋化石。浙江省恐龙和恐龙蛋化石主要分布在天台盆地和金衢盆地的东阳、衢州、龙游、金华、浦江、兰溪一带,主要产于天台群的赖家组,衢江群的金华组、衢县组。永康、南马、新昌、嵊州、仙居、诸暨、湖山等地永康群朝川组、方岩组中也有较丰富的恐龙化石。依据恐龙和恐龙蛋化石在盆地内地层中的分布、地层的同位素年龄和相伴生的其他生物群特征等分析表明,恐龙和恐龙蛋化石的赋存地质时代以晚白垩世为主。此外,恐龙和恐龙蛋化石在浙江的广泛分布表明该地区地质历史时期气候温暖,植被茂盛,水资源丰富,是恐龙及其他生物生存繁衍的理想场所。  相似文献   

15.
中国是世界上恐龙足迹化石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中国发现的恐龙足迹化石绝大多数属于侏罗纪和白垩纪的,三叠纪恐龙足迹非常少见。目前在四川彭县、天全和富顺发现的晚三叠世恐龙足迹化石是中国发现的时代最早的恐龙足迹化石。由于中国还未发现三叠纪恐龙骨骼化石,因此这些恐龙足迹化石填补了中国恐龙研究的一段空白。目前发现的三叠纪恐龙足迹化石数量较少、特征不很明显、分类位置也不是很明确,因此今后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四川盆地晚三叠世恐龙足迹化石的调查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四川地质学报》2022,(4):558-560
中国是世界上恐龙足迹化石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中国发现的恐龙足迹化石绝大多数属于侏罗纪和白垩纪的,三叠纪恐龙足迹非常少见。目前在四川彭县、天全和富顺发现的晚三叠世恐龙足迹化石是中国发现的时代最早的恐龙足迹化石。由于中国还未发现三叠纪恐龙骨骼化石,因此这些恐龙足迹化石填补了中国恐龙研究的一段空白。目前发现的三叠纪恐龙足迹化石数量较少、特征不很明显、分类位置也不是很明确,因此今后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四川盆地晚三叠世恐龙足迹化石的调查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正1研究目的(Objective)莱阳是我国著名的恐龙之乡,晚白垩世鸭嘴龙类的骨骼化石十分丰富,但早白垩世恐龙则发现不多,仅有少量鹦鹉嘴龙类。2000年,曾在莱阳早白垩世龙旺庄组发现过兽脚类足迹化石。最近,我们在海阳凤城镇凤翔路附近(36°43′17″N,121°14′40″E)发现了一个新的小型兽脚类恐龙足迹化石点。本  相似文献   

18.
报道了在宁夏固原首次发现的恐龙足迹化石。该恐龙足迹化石分别为鸟脚类恐龙足迹和蜥脚类恐龙足迹,均发现于早白垩世李洼峡组沉积地层中。其中的鸟脚类恐龙足迹命名为六盘山宁夏足印 ( Ningxiapus liupanshanensis ichnogenus et inchnosp. nov. ) 。六盘山宁夏足印长与宽之比为1. 22; 第I 趾纤细,短于第IV 趾; 第II 趾与第III 趾之间夹角为35°,第III 趾与第IV 趾之间夹角为45° 等特征区别于其他鸟脚类恐龙脚印。新发现的蜥脚类恐龙以足迹化石形式保存,其前、后足印的长度大小分别为36 cm 和15 cm,应为中等大小的蜥脚类恐龙所留下。这些恐龙足迹化石的发现,为研究该地区的古生物地理及古生态的恢复以及为将来在该地区发现恐龙骨骼化石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9.
河南西峡恐龙蛋壳化石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恐龙蛋壳化石的宏观和微观结构特征,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到了恐龙蛋壳化石的组织结构。对恐龙蛋壳化石做了碳、氧同位素分析,经研究发现,恐龙蛋壳化石碳、氧同位素异常主要与成岩次生变化有关。要从恐龙蛋壳化石的碳、氧同位素上去追索恐龙的食物类型、生态环境及其绝灭原因等,必须对恐龙蛋壳化石的原生碳酸盐矿物和次生碳酸盐矿物加以分离。  相似文献   

20.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宁夏地质局区测队在进行区域地质调查过程中,于宁夏阿拉善左旗北部,查汗熬包附近,吉兰太图幅[10-48-(4)]内,首次发现恐龙蛋化石(见照片1、2).古生物学已证实,距今约两亿多年至7千多万年前的中生代,地球上曾有恐龙生存.宁夏所发现的恐龙蛋化石,据目前了解世界上产地甚少,在我国更是罕见.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杨钟健教授等初步鉴定,认为属白垩纪化石.恐龙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