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岁月如歌,盛世相约。2012年10月3日,将举行原长春地质学院创建60周年纪念活动。在此,我们谨向多年来关心支持吉林大学地学学科建设和发展的各级领导、各界人士、历届校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六十载风雨砥砺,一甲子春华秋实。原长春地质学院创建于1952年,1979年被评为全国重点大学。多年来,学校秉  相似文献   

2.
九月十五日上午,长春地质学院建院三十周年庆祝大会在地质讲堂举行。参加这次庆祝会的除学院师生员工代表外,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校友代表以及曾在学院工作过的同事们,省市委领导和兄弟院校代表也出席了大会。  相似文献   

3.
正截止2013年12月31日中国知网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统计数据,我刊2012年第5期共28篇论文的被引频次已达70次,下载率高达5 481次。其中:《中国东北钼矿床地质》《东北及内蒙古东部地区显生宙构造深化的有关问题》《中国东北地区的构造格局与演化:从500Ma到180Ma》《地球深部探测关键技术装备研发现状及趋势》4篇文章的被引频次合计为41次。2012年第5期是为纪念原长春地质学院建院60周年,本刊特向地质学界颇有建树的专家、校友和吉  相似文献   

4.
长春地质学院于10月3日到16日举行了建院十周年庆祝活动。十年来,这个学院已逐步建設成为一所新型的工业学院,共为国家培养了6428名地质人員,約相当于旧中国40年培养的地质方员的14倍。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該院还試制成功了一些新仪器;編制出版了东北地质图,大地构造图等图件。对国內若干地区的地层、古生物、构造、矿床、水文地质工程  相似文献   

5.
《西安地质学院学报》2011,(2):F0002-F0002
张建国教授男,汉族,1956年10月生于辽宁省丹东市,祖籍湖北省汉川市。1978年毕业于原长春地质学院,1981年在原长春地质学院获工学硕士学位。1986年以访问学者身份赴联邦德国进修,后转为博士研究生。  相似文献   

6.
1996年是值得庆祝的一年:第30岂国际地质大会在京召开;成都理工学院(原成都时质学院)建院40周年;核原料与核技术工程系(三系)建系40周年。今年,经四川省教委批准建立地学核技术应用开发省级重点实验室。1956年,在地质矿产部和核工业总公司(原核工业部)的直接领导和关怀下,在苏联专家Γ.Φ.Hовыков教授的帮助下,在原北京地质学院筹建“三系”,并招收了第一批研究生。从此,揭开了我国放射性地质与勘探专业新的一页。40年来,在众多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为发展我国原子能科学技术提供矿物原料,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放射性物探和放射性地质工作…  相似文献   

7.
正庆贺吉林大学建校70周年暨《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创刊60周年《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创刊于1956年,创刊时刊名为《长春地质学院学报》,1998年更名为《长春科技大学学报》,2000年起改为现在刊名。经风沐雨,秉志笃行,已经走过了整整60年。现任主编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林学钰教授。60年来,学报承载了几代人的辛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地质科学与教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学院简介地球科学学院前身是长春地质学院地质系,始建于1952年。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教授(院士)、喻德渊教授、地层古生物学家俞建章教授(院士)、岩石学家董申保教授(院士)、沉积学家业治铮教授(院士)、构造地质学家吴磊伯教授(院士)和张寿常教授都曾在学院从事过教学、科研和领导工作。1997年原长春地质学院更名为长春科技大学,原地质系与能源系合并更名为地球科学学院。2000年6月经教育部批准,原吉林大学、吉林工业大学、白求恩医科大学、长春科技大学和长春邮电学院五校合并。在此过程中,地球科学学院与材料学院(部分)、人文与经管学…  相似文献   

9.
今年,适逢本刊创刊50周年。1956年,东北地质学院与中国科学院联合创办了《东北地质学院、中国科学院长春地质研究室学报》,历经50年,发展成今天的《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为了总结经验,肯定成绩,找出不足,明确方向,本刊编辑部于10月24日召开了创刊50周年座谈会。  相似文献   

10.
长春地质学院是一所具有35年历史的全国重点大学。她拥有一支以248名具教授、研究员等高级职称的教师为主体的教学和科研队伍。这支队伍不仅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而且具备雄厚的科研实力。建院迄今,在为国家输送了近20000名高级地质专业人才的同时,还承担完成了数百项科研任务,其中相当数量的科研成果创国际、国内先进水平,荣获国家、部、省、市级多种奖励。  相似文献   

11.
功绩卓著前程似锦1996年10月16日是华东地质学院建院40周年的生日。也是华东地院从创建到今日,为社会培养出万余名卓事学子,并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中,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道路,喜获丰收的日于。华东地质学院现设有地球科学...  相似文献   

12.
长春地质学院变质地质学学科简介徐学纯,卢良兆,马志红(长春地矿部变质动力学开放研究实验室,130026)1学科点概况变质地质学作为一门新兴的综合性边缘学科,已得到国内外地质学家的公认,国际上已专门出版了著名的"变质地质学"杂志。长春地质学院在该研究领...  相似文献   

13.
瑞士联邦工业大学地质研究所许靖华教授和原长春地质学院地质系何起祥讲师等十九名作者联合在《长春地质学院学报》1982年第一期撰文,题为“白垩纪末期生物大批死亡引起的环境变化及其演化意义”,并在美国科学院和月球行星协会举办的“巨型星体冲击作用与地球的演化”学术讨论会,报告了他们在这方面的最新成果(美国地质学会190专辑)。  相似文献   

14.
长春地质学院是我国重点高等院校之一。它是一九五二年十一月由山东大学地质矿物学系、东北工学院地质系和长春地质专科学校等校系合并成立的,至今已整整三十年了。 三十年来,长春地质学院为国家培养各种高级地质人才一万六千余人。他们分布在地质、工业、交通、科研、教育等各条战线上,常年战斗在崇山峻岭,碧海蓝天,为祖国寻找着丰富的地下宝藏。他们当中的许多人,已成为我国地质战线上的技术骨干,为国家地质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三十年来,长春地质学院结合野外实习,同全国二十七  相似文献   

15.
北京地质学院全体师生职工同六百多名专程返校的校友一起,在十一月十日欢庆建院十周年。这个学院經过十年的建設和发展,确立了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根本制度,建立了地质測量及找矿、矿产地质及勘探、石油天然气地质勘探、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地球物理勘探、探矿工程等系和  相似文献   

16.
张晓波 《地球学报》2016,37(6):i-iv
正风雨兼程一甲子,继往开来续辉煌。2016年11月9日,中国地质科学院建院六十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原全国政协秘书长、地质矿产部部长朱训,原地质矿产部部长宋瑞祥,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长丁仲礼院士,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党组书记钟自然,原国土资源部副部长、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寿嘉华,原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中国地质科  相似文献   

17.
地学新星     
地学新星赵国春男,1961年生,辽宁省岫岩县人。1985年在长春地质学院获理学学士学位,1988年在长春地质学院获理学硕士学位。硕士毕业后留长春地质学院地质系任教。1990年晋升为讲师,1992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会员。现在长...  相似文献   

18.
吉林南部下寒武统的划分及其底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布在吉林省南部的下寒武统,为典型的地台沉积。由于地层发育、化石较丰富、露头良好及地理位置的重要,曾被认为解决我国南、北震旦系和寒武系对比和衔接的桥梁,是很关键的区域之一。一、研究历史概述区内寒武系下统研究程度较低。先后有长春地质学院、长春地质学院吉南区测大队、吉林省地质局区域地质调查大队及通化地质大队等单位工作过。其地层划分见表1。  相似文献   

19.
一门新兴地质学科——流体地质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门新兴地质学科──流体地质学徐学纯(长春地质学院地质系长春130061)关键词流体地质作用,流体地质学流体是地质作用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一直受到地质学家们的关注。但是,由于其复杂性和研究难度较大,而未象固体地球科学的岩石学、矿床学等那样受重视...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党员、长春地质学院教授、晶体光学教研室主任、长春市劳动模范、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常务理事、地矿部岩浆岩课程指导委员会委员、吉林省光学学会理事、长春地质学院学术学位委员会委员、我国著名的岩石学家张树业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不幸于1991年8月18日上午11时40分在长春逝世,终年61岁。张树业同志1930年2月出生于山西省五台县,1949年8月考入北京大学地质系,1952年8月毕业分配到长春地质学院工作,1979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长春地质学院地质系岩石教研室副主任,地质系中心实验室主任,地质系晶体光学教研室主任等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