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地下水》2021,(4)
以河南新乡市凤泉区重金属污染典型区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子污染评价方法,基于3项无机毒理指标、5项毒性(类)重金属指标(中深层无砷指标)和26项有机指标,对浅层和深层地下水污染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内浅层地下水污染现象较为明显,受一定的硝酸盐氮、毒性(类)重金属污染,其中浅层地下水未污染(Ⅰ级)和轻污染(Ⅱ级)样品占总样品的12. 7%,中污染(Ⅲ级)样品数占总样品数的21. 8%,重污染(Ⅳ、Ⅴ、Ⅵ级)样品数占总样品数的65. 5%,且主要为极重污染(Ⅵ类);中深层地下水未污染(Ⅰ级)和轻污染(Ⅱ级)样品占总样品的70%,中污染(Ⅲ级)样品数占总样品数的10%,重污染(Ⅴ)样品数只占总样品数的20%,无极重污染水样,深层地下水整体为未污染和轻污染。在后期应加强区域地下水监测网络建设,探索污染组分的迁移转化规律,尽快开展地下水污染场地的修复治理工作。  相似文献   

2.
赵岩 《地质与资源》2015,24(4):388-393
随着城市规模和城市化进程的扩大与加快,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区域地表水和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人类赖以生存的淡水资源面临威胁.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开始关注农业污染和有机污染的研究工作.结合研究区研究情况,本次评价主要应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及综合污染指数法.综合分析了地下水评价的各种方法后,本次评价选择了单指标污染指数评价法和地下水污染综合评价法对该区进行评价.在研究区展开了野外调查,采集了浅层地下水样品110组(其中包括平行样、加标样和监控样合计20组),每个样品测试了35项指标.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67.4%浅层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根据本次评价,基本上反映了研究区地下水污染状况,并为有针对性的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滦河三角洲是中国北方重要经济区,人口众多,地下水是主要供水水源。在工业和生活污染物排放及农业施用化肥的影响下,地下水遭受一定程度的污染。笔者近年来在滦河三角洲地区开展了野外调查,采集了399组地下水样品,每个样品检测污染指标34项。其中包括,三氮、毒性重金属指标、挥发性有机指标、半挥发性有机指标。本文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对滦河三角洲地下水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滦河三角洲以工业污染为主,其次为农业污染。浅层地下水以轻微污染为主,未污染比例较低,极重污染的比例相对较高,主要受人类活动影响。深层地下水也有一定程度的污染,但比浅层地下水轻,仅少量的水样点显示轻污染、极重污染,这些样点主要呈点状零星分布。地下水污染的主要因素为"三氮",浅层地下水多受到轻微污染。  相似文献   

4.
在西华井田勘探基础上,利用水质分析测试资料,采用水质污染综合评价指数法,对该井田勘探区的水环境现状进行了评价。从评价结果看:地表水、浅层水及深层地下水全部符合生活饮用水标准,受污染程度轻,随矿区开采进程加剧,应加强对浅层地下水的管理及合理利用,避免矿井生产对水源带来污染。  相似文献   

5.
盛益之  王广才  张琦伟  夏广卿 《现代地质》2012,26(3):601-606,613
在分析了某污染场地周边地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对区内17个监测点进行了地下水取样测试,并选取17项环境质量评价因子,以《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为评价标准,采用单因子评价法、综合指数评价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某污染场地下水水质予以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中的N-NH3、SO24-、总硬度、pH、Cr、Mn和As等多项指标超标,地下水水质受到了较严重的污染,其南、北两区域的油库、垃圾场以及城市污水排放是可能的地下水污染源。  相似文献   

6.
《地下水》2017,(4)
武威市凉州区地处我国西北干旱区,是以地下水为主要供水水源的农业城市。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区内工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浅层地下水已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为查明该区域地下水污染现状,采用参数分级评分叠加指数法对该区地下水现状污染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评价区90.32%的采样点地下水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以严重污染和轻污染为主,北部浅埋区较南部深埋区污染严重。  相似文献   

7.
地下水质量是水岩作用和人类活动双重动力的结果,在认识地下水质量的同时还应知道其影响因素。本文在严格分析地下水质量分类标准和指标值的基础上,提出了衡量地下水质量的单指标综合评价和影响因素识别相结合的方法。该方法不仅能够反映具有明确物理意义的地下水质量类别,还能够划分区域地下水人为污染的可能性。本文以华北平原为案例区,选择具有代表性的6063个地下水井,检测了49项无机和有机指标。分析认为华北平原地下水质量受地质环境和水文地质条件控制,一般化学指标对地下水质量影响程度最高,原生指标中锰、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碘化物对超Ⅲ类水单指标贡献率超过50%,污染指标中亚硝酸盐贡献率达20%,重金属和有机指标对区域地下水质量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8.
郑琨  张蕾  薛晨亮 《地下水》2018,(5):79-80
水质评价是工程设计水资源评价中非常重要的内容,现阶段我国水质评价工作主要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和《地下水质量标准》进行单因子评价,单因子评价法中,能判断水质类别,但不能反映与限值差距,同一水质类别时反映不出洁净程度。本文中引入单因子指数法,计算综合污染指数,对同水质类别进行洁净程度判别。  相似文献   

9.
针对邓州市地下水环境质量研究相对薄弱,水质监测数据缺乏系统分析等问题,开展了地表水、地下水质量评价,以及地下水污染评价。地表水质量评价选用单指标评价法,评价结果为小洪渠、刁北干渠、湍北干渠水质为为Ⅳ类水,湍河上游、下游及刁河上游水质为V类水。地下水质量评价选用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分别对浅层及中深层地下水水质分析评价,其中浅层地下水16组样品中,3组为优良,4组为良好,8组为较好,1组为较差;中深层地下水19组评价样品中,16组评价结果为良好,3组较差。基本查明了地下水环境质量,为地下水资源保护及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华北平原深层地下水超采程度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华北平原深层地下水的超采已引起了一系列的环境地质问题。为了从区域上认识深层地下水的超采情况以及由此引发的环境地质问题,分别以地下水开采潜力系数(深层地下水可利用量/现状开采量)、地面沉降量、多年平均水位下降速率为指标对地下水超采情况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方法的计算结果具有一定的一致性。从区域上来看,深层地下水总体上处于超采状态,已无开采潜力。地下水开采程度指标采用以2003年为现状年的开采量,因此更多反映的是开采程度现状。利用地面沉降和多年平均水位下降速率计算的超采结果更多地反映了深层地下水开采历史所产生的环境地质问题。  相似文献   

11.
Hydrogeochemical analyses including the basic statistics of chemical components, Piper??s trilinear diagram, and Mazor??s compositional bivariate diagram revealed that the main source and origin of groundwater contamination was seawater intrusion in the study area. However, the other sources and origins of groundwater contamination could be found by the combined analyses of chemometrics and kriging. Cluster analysis was helpful for the classifica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amin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groundwater quality; however, it was not sufficient for the apportionment of groundwater contamination sources. Factor analysis (FA) determined three factors with 81.07% in total variance: Factor 1 for seawater contamination, Factor 2 for nitrate contamination, and Factor 3 for iron contamination. Factor analysis determined the sources of groundwater contamination; however, it could not discover the origins of contaminants except Factor 1. In backward stepwise mode, discriminant analysis decreased the number of parameters from 18 to 6 in discriminating the contaminant type with 96.2% correctness. TDS, Ca, NO3, Mn, Fe, and Br were the most significant parameters for the discrimination of contaminants. Kriging analysis was very useful for the understanding of correlation and similarity between contaminants and factors of FA, and for the investigation of contaminant origins. It also showed that the similarity between factor scores and contaminant concentrations was proportional to the magnitudes of factor loadings for contaminants. This study represented that the combined analyses of chemometrics and kriging were very indispensable to the identification of groundwater contamination sources and origins, as well as for the spatial classification and assessment of groundwater quality.  相似文献   

12.
全国地下水质分布及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2013—2017年地下水监测站点水质监测数据为基础,统计地下水质监测指标的变化特征,筛查影响地下水质的主要指标,研究地下水质变化规律。选取2013—2017年具备连续监测数据的地下水监测井,对常规20项监测指标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就监测站点水质指标而言,总硬度、铁、锰、“三氮”等超标率均达到了10%及以上,是导致地下水水质恶化的主要指标。总硬度超标集中在华北、东北、西南和西北地区的监测井,超标率在各省市间差别较大。氨氮超标率在各省市地区的监测井中差别较大,超标较为严重的省份是黑龙江、江苏、广东和宁夏。硝酸盐氮超标率年际变化稳定,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的监测井中硝酸盐氮超标较为严重。亚硝酸盐氮超标在华北、东北和西北,以及上海、江苏、湖北、广西和贵州的监测井中较为严重。铁、锰超标主要集中在华北、华东、中南地区的监测井中,东三省、安徽、湖北、四川、宁夏等省份尤其严重。基于地下水监测井统计数据,在全国尺度上对地下水质量进行了综合分析评价,总结出了地下水监测中需要着重关注的指标,如“三氮”总硬度,铁、锰等。  相似文献   

13.
An effort has been made to comprehend the groundwater quality of Raipur city for drinking purpose utilizing Water Quality Index (WQI) an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techniques. In this study thirty four groundwater samples were collected during May, 2015. Standard methods has been adopted in groundwater sampling which are prescribed by the American Public Health Association (APHA, 1995). Eight water quality parameters have been considered to ascertained water quality index viz. pH, chloride, fluoride, calcium, magnesium, alkalinity, hardness and nitrate. The Bureau of Indian Standard (BIS, 2009) has been considered to assess the suitability of groundwater for drinking purposes and for the calculation of WQI. This study reveals that 76% area is falling under excellent, very good and good category and 24% area is falling under poor, very poor and unfit category as per the WQI classification. The predicted accuracy of the obtained result is around 97.05% reflecting capability of adopted techniques. Anthropogenic activities are influencing the groundwater quality of the study area. The present study is helpful in proper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of available water resource for drinking purpose.  相似文献   

14.
为了初步掌握中国主要城市地下水挥发性卤代烃污染状况和特征,在中国69个城市开展了地下水挥发性卤代烃污染检测与特征研究,采集地下水样品791组,采样井均为工农业生产和生活饮用水水井;依据USEPA8260B检测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仪器(P&T—GC/MS),分析和测试了氯仿、四氯化碳、1,1,1-三氯乙烷、三氯乙烯、四氯乙烯和二氯甲烷等15种挥发性卤代烃的质量浓度。结果表明:在791组地下水样品中,有406组样品至少有一种挥发性卤代烃组分被检出,检出率为51.33%;各组分中,氯仿的检出率最高,为20.35%,其他组分的检出率为0.25%~5.06%;氯乙烯在所有样品中均未检出;有13组样品的单项组分超标,超标率为1.64%;超标率由高到低分别为四氯化碳(0.76%)、氯仿(0.25%)、1,2-二氯乙烷(0.25%)、三氯乙烯(0.13%)、1,1,2-三氯乙烷(0.13%)、1,2-二氯丙烷(0.13oA);超标井均为非供水水源地水井。检测与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主要城市地下水挥发性卤代烃污染物检出率较高,检测的69个城市中719/6的城市至少有一种挥发性卤代烃被检出,且潜水的检出率高于承压水,但总体超标率较低。  相似文献   

15.
页岩气开采过程中水力压裂及废水回注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受到越来越多关注。由于水力压裂开采技术涉及的污染物种类众多,因此建立敏感性监测指标对于识别潜在的地下水污染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中国涪陵页岩气田焦石坝区块为例,首先确定了地下水环境背景值(包括水化学、同位素及溶解气);通过页岩水与浅层地下水的端元对比,确定了地下水环境敏感性监测指标与污染示踪方法。结果显示浅层地下水TDS在146~402 mg·L-1之间,属于HCO3-Ca·Mg型,地下水属于年轻地下水(含3 H、14C接近100 pmC),地下水甲烷含量均小于0.01 mg·L-1,水中溶解气的甲烷(CH4)体积比低于0.006 4%,δ13C-CH4总体小于-50‰,为生物成因甲烷(显著区别于热成因页岩气)。涪陵页岩气田焦石坝区块页岩水TDS约为海水两倍,为大气降水成因,显著区别于北美的(蒸发)海水起源。根据页岩水和浅层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特征的差异,建立了确定地下水敏感性监测指标的框架,识别出焦石坝区块地下水敏感性指标(7项)。页岩气开发对地下水潜在的污染主要包括气体污染和溶解固体组分污染。对于气体,建立了甲烷含量及同位素组成的端元,并且应用惰性气体进行了两个端元识别;对于溶解固体组分污染,基于浅层地下水背景值数据,可利用本文给出的敏感性指标进行判别。本项研究对于中国页岩气开发的地下水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助于完善页岩气开发过程中地下水环境监测和潜在污染示踪。  相似文献   

16.
华北平原某集约化种植区地下水污染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华北平原某集约化种植区为典型研究区域,通过对采集的8个地下水样品及11个土壤样品分析,探讨集约化种植区地下水的污染程度,解析其污染影响机制。结果表明:该集约化种植地区土壤中残留物主要为有机氯农药,多环芳烃及邻苯二甲酸酯类有机化合物。地下水中硝酸盐含量显著增加;重金属中以Cr含量最高,但均未超标;地下水并未受到有机氯农药的污染,但仍显示有多氯联苯的输入;半挥发性有机物检出种类较多,其中残留农膜释放的邻苯二甲酸酯类有机化合物浓度最高;地下水已受到较为严重的污染。集约化种植区大量施用化肥、农药和覆盖农膜,污染负荷严重,灌溉频繁且量大,污染质运移驱动力大是地下水污染的根本原因;当地包气带中黏性土厚度不均以及井孔止水不严等因素也成为了地下水受到污染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选取老龙洞地下河流域10个地下水点采集样品,分析水样中的水化学指标和三种重要微生物指标,以了解城市化进程对老龙洞地下河流域水质的影响,探究该地区微生物污染的主要来源。结合岩溶区独特的水文地质条件,利用粪大肠杆菌(FC)与粪链球菌(FS)比值法,初步分析得到该地区微生物污染程度和污染来源。研究结果表明:(1)老龙洞流域地下水存在严重的微生物污染,地下水总细菌数、大肠菌群远超过国家地下水标准规定,分别是国家地下水标准规定的2.3×102~5.5×104倍、0.8×104~0.9×106倍,粪大肠菌群数量为100~4.38×106 CFU?L-1;(2)4#、6#采样点微生物污染主要来源于温血动物,1#、7#、8#采样点地下水受城市化进程的影响大;(3)微生物污染主要来源于人类粪便,同时SO42-、PO43-、NO3-含量高且与微生物污染相关性密切,说明生活污水引起的次生微生物污染较严重,2#、3#、5#、10#采样点受生活污水和禽畜粪便影响较小,属于单纯的NO3-农业污染型地下水,微生物污染较轻。   相似文献   

18.
以山东省东部地区农业生态地球化学调查中浅层地下水数据为基础,对分析测试的29项指标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调查区浅层地下水中,Mo、Pb、Mn、Fe、Cl-、NO2-、总硬度等含量变化较大,导致局部水质变差;其他指标含量变化较小,在浅层地下水中分布均匀。参照我国地下水质量标准和生活饮用水质量标准,对本区浅层地下水进行了单因子与综合环境质量评价,该区不可直接饮用的浅层地下水占44.88%,综合环境质量较差;地下水污染多发生在主要城市、工矿企业及其周边地区;单指标水污染呈点(源)状、线状分布,主要超标指标为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高锰酸钾指数、NO2-、Cl-、F-、Mn、Fe。重点探讨了高密北部高氟浅层地下水形成的原因,为区内高氟水治理及地氟病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