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通过蔗头山山体滑坡与地质构造关系的分析,从不同方面论述了地质构造对山体滑坡的控制作用,指出地质构造对山体滑坡的形成,分布和发展演化的控制,是影响山体斜坡稳定性的重要内在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地质构造及其活动特征与滑坡灾害的关系是工程地质研究中的热点问题。文章在川西南大凉山区美姑河流域地质构造资料分析和大型古滑坡精细化调查的基础上,以流域内的典型古滑坡为研究对象,结合该地区地质构造的几何学、变形学、运动学和活动性特征,深入剖析了沉积构造、断裂构造、褶皱构造和节理构造等不同的地质构造类型对大型古滑坡的孕育的控制作用,认为地质构造对大型滑坡的控制主要表现在:(1)断层破碎带、节理密集带等不连续结构面控制了滑坡发育的边界,(2)断层破碎带、褶皱弯滑作用的滑动层面、沉积结构软弱夹层等孕育滑带的形成,(3)节理构造形成的裂隙构成地下水储集和运移的通道,促进滑坡的孕育和大型滑坡的发生,(4)活动断裂制约着滑坡地貌发展演化,诱发断裂活动的地震导致了大型滑坡失稳。建议在美姑河流域的滑坡灾害防治方面应加强不同尺度,尤其是中小尺度活动构造与滑坡发育演化研究。  相似文献   

3.
《地下水》2015,(6)
2015年5月20日,贵阳市云岩区海马冲宏福景苑小区后山突发山体滑坡灾害,滑坡体积约6 000m3,造成楼房倒塌、人员伤亡。经调查分析表明:(1)持续强降雨是诱发此次山体滑坡的主导因素,由于强降雨造成残坡积层及下部强风化泥质白云岩裂隙岩体中形成静水压力和渗透压力,增加了下滑力,导致滑坡失稳下滑;(2)陡峭的地形条件使该边坡易于失稳,狭窄的空间导致滑坡体势力转换成动能过程短、冲击能量大,使其破坏形式表现出快速冲切的特征;(3)该边坡区域地质构造特征主要表现为单斜构造,顺向坡,节理发育,是此次滑坡失稳的重要因素,其最终结果是形成"结构崩溃式滑坡"。  相似文献   

4.
地震震裂山体是四川"5·12"地震灾区发育的具有"裂"而未"滑","松"而未"动"特征的一类典型滑坡地质灾害。通过对绵竹市清平乡三兴庙滑坡区的地形地貌和地质构造的详细描述,着重分析了地震震裂山体——三兴庙滑坡变形的破坏机制和影响因素。综合运用参数反演和室内试验等方法确定了滑体和滑带土的物理力学参数,采用滑坡推力法建立了滑坡稳定性分析模型,对5个潜在滑动带进行了不同工况计算,提出了三兴庙滑坡的综合治理方案:结合地表排水工程,在滑坡变形区主滑段前缘设置抗滑桩,通过抗滑桩将滑坡下滑力传递至深部稳定地层,并满足上部滑体不产生越顶现象;在已滑塌区后缘设置板桩式挡墙,清除危岩,平整坡面,一方面起到保护坡脚安置区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将滑塌物质固定在上部,起到回填压坡脚之功效,促使滑体逐渐发展为自然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5.
2010年6月14日23:30左右,四川省甘孜州康定捧塔乡金平电站施工现场在无征兆情况下突发了山体滑坡,致使临时施工营地工棚被掩埋,共造成23人死亡,7人受伤。通过对滑坡形成的地质条件分析,认为滑坡形成的山体斜坡的地形坡度42°~45°是控制滑坡形成的临空条件;滑坡松散体是滑坡形成的物质基础,致使滑坡滑动的诱发因素是连续强降雨。建议在地质灾害频发区实行资格准入和监测预警制度,避免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时致人群死群伤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南充村山体受强降雨影响发生滑坡已造成重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通过工程勘察对区域内地质构造、岩土体特性、斜坡特征、滑坡发育特征和成因条件等进行了深入分析。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运用边坡稳定分析软件分析评价了斜坡的稳定性,指出斜坡仍处于不稳定状态,降雨、地表水和地下水对坡体稳定性影响较大,尤其是动水压力,是滑坡发生发展和致灾的重要因素。结合区内地质灾害发育特点和坡体结构特征,提出了采用抗滑桩、预应力锚杆格构、挡墙和排水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方案。  相似文献   

7.
山体滑坡动态信息的实时监测与预警技术的研究,是灾害性地质滑坡防灾减灾研究的重要技术之一。通过对山体滑坡诱发内因的物理动态信息进行有效实时采集观测的实验与探讨,研究出一种基于激发极化法针对滑坡主体介质激电特征的"激发电抗"动态信息采集方法。经实验表明,该方法可推动"山体滑坡"预警理论与技术的研究,从静态勘探评估与诱发外因变量的实时监测,向静态勘探评估与诱发内因变量的实时动态监测拓展,实现了对山体滑坡的动态信息进行实时有效的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柯平隆起西克尔地区中下奥陶统露头21号点塌体几何尺度的观测、岩性和岩相的观察描述、断裂(裂隙)系统的分析、塌体与围岩地层及围岩地层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该塌体不具岩溶垮塌的特征,而具有山体滑坡的性质,具体表现为塌体水平向运动的剪切帚状节理及与围岩间的边界断裂、山体整体运动滑塌的地层完整性、山体崩塌-倒塌、滑塌的似角砾岩及不同围岩间的地层产状的变化。对山体成因的分析表明,山体在滑坡过程中经历了崩塌-倒塌、滑塌作用。其滑坡可能原因是塌体位于古岩溶洼地的一端,这为滑坡提供了地质条件;而加里东期走滑断裂的后期活动成为山体滑坡的触发因素。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省某中型水库,设计库容为2.5亿m~3,水库东北角岸边的山体存在一滑移面。1991年雨季,处于滑移面上部的部分山体发生滑坡,经水利勘测部门现场勘察后推断,在上述滑坡山体的右侧仍将产生大体积的山体滑坡,其下部为电站地下进水渠道闸门。为确保电站安全,决定对上述山体进行锚固,其施工工艺如下。  相似文献   

10.
重庆武隆鸡尾山滑坡视向滑动机制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冯振  殷跃平  李滨  张明 《岩土力学》2012,33(9):2704-2713
重庆武隆鸡尾山山体为典型的斜倾厚层灰岩山体,其破坏模式不同于常见侧向崩塌-堆积层滑坡,属于真倾向滑移变形转为视向整体滑动的特殊失稳模式。在现场地质调查的基础上,从地层岩性、岩体结构、岩溶及地下水作用、软弱夹层等影响因素分析重庆武隆鸡尾山滑坡形成原因;根据滑坡破坏机制,基于关键块体控制理论,对鸡尾山滑坡进行三维稳定性极限平衡分析;利用三维离散元软件模拟鸡尾山滑坡的初始变形破坏过程,分析了鸡尾山滑坡不同影响因素条件下的视向滑动形成机制和变形破坏特征,并探讨了节理化和溶蚀岩体的参数取值。结果分析认为,在重力的长期作用下,鸡尾山山体初始沿真倾向方向滑移,沿岩溶发育的陡倾节理裂隙逐渐产生后缘及侧向裂缝,形成块状后部驱动块体,由于地下水等因素使软弱夹层软化,驱动块体下滑力增大,前缘阻滑关键块体内部应力积累,并最终沿强度较低的岩溶发育带发生剪切破坏,从而导致整体滑动;在进行滑坡稳定性极限平衡分析时,考虑实际的滑坡机制,将滑体分为驱动块体和关键块体分别进行力的解析,并以关键块体的安全系数代表滑坡的安全系数更加合理。数值模拟显示,软弱夹层强度降低、岩溶发育带剪切破坏后,滑体进入大变形阶段,表明关键块体控制和阻滑作用明显,软弱夹层强度降低是滑坡发生的关键因素。采矿形成的采空区对山体的影响主要是使上覆岩体压应力增大,但对滑体的变形无影响。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西南某水电站在地下洞室的开挖过程中揭示的一些特殊地质现象分析认为该区存在一个从外表上很难发现的老滑坡体,根据该滑坡结构及解体特征,分析其变形破坏模式,认为它是一暴雨促发的平推式滑坡,并对其在各种工况下的稳定性进行量化评价。  相似文献   

12.
从VB6开发滑坡计算软件模块设计到程序编写作了一个较为详细的阐述.为勘察设计人员提供开发所需的CAD2002、ACCESS2000及EXCEL2000的调用方法和软件接口子程序.通过实际应用说明,对于在滑坡勘察中编制符合各行业、各地区不同规范要求的滑坡计算软件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反射系数K法在地质灾害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绍求 《物探与化探》1998,22(4):304-308316
应用电阻率测深法探测滑坡和塌陷,采用反射系数K法区分滑坡和塌陷的类型和性质,正确地评价地质灾害,为治理工作提供快速准确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4.
国内外大量的文献资料和作者的野外现场调查表明,滑坡堵江成坝形成堰塞湖在山区一带广泛发育研究发现堵江滑坡作坝存在的地质问题,主要包括坝体的渗透变形、稳定性、沉降及不均匀沉降和砂土液化问题。对上术叶质问题进行探讨,并对堵江滑坡坝进行实例分析,对开发利用滑坡堵江形成堰寒湖藏的丰富水能资源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何家山滑坡成因机制分析及稳定性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成因机制分析,对何家山滑坡的稳定性进行定性评价。利用工程地质类比法选取参数,对各种状态下的滑坡稳定性进行定量评价。  相似文献   

16.
大石桥市官屯镇大岭西山菱镁矿区属小圣水寺菱镁矿床的一部分,由于分散开采,现状矿 山地质灾害严重,已经致使矿区停采,在矿区的复采中又可能诱发和遭受新的地质灾害,形成复采 中的安全隐患。研究认为,复采可能诱发的地质灾害类型有采空区地面塌陷、地裂缝、岩石崩塌, 可能遭受地质灾害类型有采空区塌陷、地裂缝、滑坡、矿坑突水、崩塌(冒顶垮帮)。开采方式可 采取露采为一期、坑采为二期的方式进行,并根据相应的地质灾害类型指出了在复采中应采取的安 全技术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缓倾煤层采空区上覆山体滑坡形成机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伏采空区的缓倾斜坡,由于采空区大小、方位不同和斜坡结构特征的差异,多存在地表沉陷、拉裂、局部崩塌、滑坡等工程地质问题,常常会诱发大规模的地质灾害。马达岭滑坡发育于存在软弱夹层和煤层采空区的缓倾斜坡中,由采空区的破坏和降雨诱发形成,体积达190104m3。调查和分析表明,脆弱的地质结构和坡体下伏采空区的破坏是滑坡形成的主要原因,降雨的促进作用加速了滑坡的发生; 马达岭滑坡的破坏模式为塌落-拉裂-剪切滑移,滑坡的形成机制和发展过程可以分为以下3个阶段: 斜坡后缘拉裂阶段,滑面贯通阶段和滑坡整体破坏阶段。崩滑体崩解后顺着沟谷向下游流动,形成长1.5km的泥石流碎屑堆积区,淹没大量农田。  相似文献   

18.
对于大型滑坡,弄清其复活变形机制,消除或削弱不利于稳定的主要因素,充分利用其自身的抗滑能力进行分期整治,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某滑坡应急防治的背景和工程概况及效果,实践证明,分期整治大型滑坡这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9.
结合辽宁省新宾县地质灾害发育情况,在充分分析影响该地区地质灾害发生发展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基础上,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通过网格单元剖分,对泥石流、崩塌、滑坡、地面塌陷、地裂缝5种地质灾害进行易发程度划分与评价.结合Visual BASIC软件编程对各单元区评定等级,对其数字化结果进行叠加分析,最后应用Sufer 7.0软件生成等值线进行了新宾县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划分并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20.
娄底地区地质灾害概况及其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奇武 《湖南地质》1990,9(3):41-45
娄底地区的地质灾害主要有:塌陷、地裂、房裂、滑坡、地震等。对人们生命财产影响最大的是塌陷与滑坡,这些灾害主要是由于工程地质环境不良、加上人类活动触发所致。塌陷主要出现在岩溶发育的断裂带及其附近,尤其是当地下水位降深和排水量增大时。目前,地下采空区、河道及交通道路两侧以及受破坏的陡坡都存在地质灾害隐患。应加强对地质灾害的综合研究,提高抗灾防灾科学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