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潜水含水层井损计算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潜水含水层稳定流多落程抽水试验所取得的△hw2~f(Q)关系曲线,推导出了潜水含水层中井损计算公式或并结合实例阐述了潜水含水层中稳定流抽水试验井损的计算方法;对利用稳定流抽水试验准确求解水文地质参数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单井抽水试验是水文地质勘探中广泛实施的手段,其导水系数 K M 或渗透系数 K 值通常是从抽水结果的涌水量 Q 和井中水位降数据计算求得.但单井中水量的水位降深,多受井结构完善程度的制约,难以反映出井点处含水层真实的水位降.另外,在基岩含水层试验中,常以抽水井揭露所谓含水层的岩性岩层厚度作为含水层厚,这又给 K 值的确定带来一定的偏差.就日常工作中在对抽水成果整理方面所遇的一些问题提出见解,以共讨论  相似文献   

3.
井周流场,水跃值与井内水位降深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单井稳定流抽水为例,从井固流场与地下水向集水井幅射流的涌水量方程入手,阐明井结构,井周泥浆堵塞和井内水位降深的关系。证明了水跃值是井周泥浆堵塞降深与井周三维流域或紊流引起的二次项降深(简称“井损“)之代数和,并得出了水跃值不同组成部分随井内降深变化而变化的规律。从而提出了消除水跃值,利用裘布依涌水量方程进行水文地质参数计算。  相似文献   

4.
李斌  郭增玉  夏旺民 《地下水》2005,27(6):452-453,502
根据三原西郊水库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情况,设计了现场单井抽水试验的抽水量测设备、抽水井与现测井的布置、井的结构和成井工艺,确定了抽水试验要求,建立了降水数学模型并确定了水文地质参数.  相似文献   

5.
王来宾  李郡  张银妹  王琰  崔娅杰 《地下水》2023,(6):140-143+166
抽水试验是确定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最常用的技术方法,在水文参数计算中必须考虑井损问题。以河北省安国市地热井为例,进行该井为抽水孔进行单孔三降深抽水试验、并带两个观测孔的孔组抽水试验,通过采用不同的稳定流公式对该地热井进行渗透系数的计算对比,并利用三种井损计算公式对该孔的井损值进行计算分析,同时探究了井损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可知:水文地质参数单孔降压试验计算中若不扣除井损值,则求得渗透系数明显偏小。采用单孔三降深实测降深值计算的渗透系数过小。一般经常采用抛物线方程法、三次曲线方程法两种井损计算法。对不同地区、不同热储的代表性地热井进行应用对比可见,单孔三降深试验采用稳定流公式计算时必须要消除井损后再进行参数运算,采用抛物线法计算的渗透系数整体比采用三次曲线方程计算的结果偏大,抛物线法计算的渗透系数更能反应地层真实渗透能力。影响井损的因素主要有一般有井径、成井结构、滤料层的有效粒径、洗井质量(洗井不彻底井损值占比就大)及成井工艺,同时含有较多的随机因素。  相似文献   

6.
石汇平 《地下水》2004,26(2):82-84,139
本文通过对黄土地区潜水含水层深井进行现场单井多落程抽水试验和双井抽水试验资料的整理分析,得到黄土潜水含水层深井抽水井流的一般规律,同时对水跃值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为求取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常用的试验方法是抽水试验。在进行抽水试验时,经常有越流现象,计算时一般采用越流模型计算。越流模型假定非抽水含水层的水位恒定不变,但在实际抽水过程中,抽水含水层和非抽水含水层间通过越流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如果只考虑抽水含水层的水位变化而不考虑非抽水含水层的水位变化,会导致计算的水文地质参数不准确。实际工作中,有时会在非抽水含水层中布置一口观测井来观测抽水含水层抽水时对非抽水含水层的影响。如果采用多层含水层系统模型的方法,即可利用各含水层观测井中的数据计算出每个含水层和相关弱透水层的水文地质参数,提高参数计算精度、节省资金和工作量。  相似文献   

8.
由于地下水突涌风险,地下空间在施工作业中有必要通过抽水试验确定承压含水层的水文地质参数。依据勘察报告的初步评价,基坑开挖15.5m时,场地内第⑦1层承压含水层有可能产生突涌,为确保工程安全施工,需开挖前进行承压含水层抽水试验,取得场地承压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及降水引起的沉降特征,为地下空间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依据。本次布设抽水井、观测井、分层沉降标组、孔隙水压力观测孔及地面沉降观测点,依据抽水试验技术要求获取渗透系数、抽水影响半径等相关水文地质参数。最后,针对工程场地内承压水情况及特点进行分析,提出基坑开挖时的承压水降压建议方案。  相似文献   

9.
复杂周边条件下异形基坑承压水抽水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霍军帅  陈焘  宫全美  周顺华 《岩土力学》2011,32(Z2):268-273
以上海自然博物馆深大异形基坑为背景,为了保护周边环境,针对日益突出的承压水问题,降压前进行了承压水抽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当地下连续墙插入承压含水层的深度小于承压含水层厚度的1/3时,可以忽略地下连续墙的阻隔效果;用水头恢复比 表征抽水试验结束后的水位恢复情况,发现停抽10 min 可达到10%,水位稳定时 只能达到94.5%;单井抽水能够达到的降压效果是有限的,与降压前的承压水头埋深无关;群井的降压效果随着抽水井数量的增大而增大,但是随着承压水头埋深的加大,增加相同数量的降压井产生的效率降低。  相似文献   

10.
王明章 《贵州地质》2011,28(2):118-121
在长期的实际工作中发现,抽水井口径对抽水试验成果存在较大影响、传统的裘布依井流公式对井涌水量和水文地质参数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偏差较大。本文以不同水文地质条件下岩溶含水层中井抽水试验成果资料为依据,通过统计分析,揭示了井径与井涌水量以及含水层水文参数计算成果之间的相关关系,探讨了裘布依井流计算公式在理论和实践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大面积群井抽水是开发利用地下水的重要的的方式之一。因此,研究大面积群井抽水的计算方法对农业的灌溉和排水具有现实的意义。一、大面积群井抽水的计算方法大面积群井抽水的计算方法有多种,其中最基本的是非稳定流单井迭加计算法,但是,被认为当井数过多时,计算过于繁琐而难以采用。这才进一步研究并导出概括为园形开采区水井均布情况下的非稳定流计算法及概括为长方形开采区水井均布情况下的非稳  相似文献   

12.
Chac.  AG 刘予伟 《地下水》1994,16(1):27-30
本文用离散影响函数核(discrete kernel)方法分析了在承压含水层非稳定流的井径经验井损问题。并得出如下结论:井的容量可以减小井损量,且井容量对抽水初期是有影响的;增大井径可以克服井的无效性;大井径经验井损的比降深与抽水量呈非线性关系;在大井径中的无量纲时间降深曲线(其井损分量遵循Jacob方程)不是唯一的,它与抽水量有关。  相似文献   

13.
利用单孔两次稳定流抽水试验资料确定水文地质参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滕凯  陈贺 《地下水》1995,17(2):59-61
单井抽水试验资料具有获取容易,方法简单,费用低等优点,但由于其资料受井损值的影响,往往使所求结果存在较大误差,因而不同程度地制约了该种方法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利用单孔的一次抽水、连续两个流量级的试验资料,通过消除井损影响,提出了一种新的求解公式和方法,较好地提高了计算成果的精度。  相似文献   

14.
针对截取侧向径流的抽水井,兰太权提出一个解释单位涌水量的公式,认为“单位涌水量就是导水系数”(q=T),并以砂箱试验的结果作为证据。然而,这个等式的推导过程缺少严谨的水动力学基础。砂箱试验的边界条件等价于含有1个或2个定水头边界的矩形承压含水层,单井抽水的稳定流场可以用镜像井点叠加法求解,从理论上表明单位涌水量与导水系数成正比,而比例系数取决于含水层的形状和抽水井的半径。在特定条件下,含水层和抽水井的尺寸可以造成单位涌水量与导水系数相等的情况,兰太权发表于文献中的2组砂箱试验恰好符合这种条件,但并不能证明q=T具有普适性。新的砂箱试验避免了几何尺寸的这种特殊组合,得到了显著偏离q=T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王烈  李开超 《地下水》2012,(2):40-41
渗透系数是工程降水设计重要的水文地质参数之一,由于水文地质本身的复杂性和计算的多样性,致使渗透系数计算值往往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以西安地铁某车站地下车站段抽水试验为例,采用完整井稳定流数学计算模型,运用了单井法、观测井法、考虑井损的单井法、水位恢复法4种方法综合确定黄土的渗透系数。  相似文献   

16.
抽水引起的含水层水平应变──地裂缝活动新机理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基于Darcy -Gersevanov广义渗流关系式 ,本文首先导出了单井定流量抽水引起的泰斯承压含水层水平运动和应变解析表达式 ,并据此提出了抽水诱发地裂缝活动的含水层水平应变新机理 ,其主要观点为 :受井栅的约束阻挡作用 ,抽水活动将在含水层内部形成近井径向挤压区和远井径向拉张区两个应变区域 ,随着抽水时间的增长 ,近井径向挤压区将逐渐向外扩展 ;当地裂缝及其下伏断层或裂隙位于抽水活动引起的径向拉张应变区域时 ,地裂缝将出现加速活动 ;反之 ,当地裂缝处于抽水活动引起的径向挤压应变区域时 ,地裂缝活动反而受到抑制。上述地裂缝活动机理通过大同机车工厂现场抽水实验得到了初步证实。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适用于变流量抽水情况的无越流无限含水层的非稳定流公式,供实际工作中应用。因水平所限,不当之处请指正。一、流向变流量抽水完整井的非稳定流水井公式(一)承压水的非稳定流水井公式假设:(1)含水层各向同性、等厚、产状及原始水位水平;(2)无垂向越流补给,含水层具瞬时释放;(3)地下水为平面二维流,抽水量 Q(t)随时间变  相似文献   

18.
余德林  张爱恒 《地下水》2009,31(2):40-44
在前期野外地质调查及工程水文物探勘察的基础上,研究压气站场区地层发育特征及水文地质条件,确定经济合理的消防水井宜井区。并根据非稳定流抽水试验数据,求取该场区地下水含水层的水文地质参数,同时利用泰斯井流公式对该区消防井的地下水供水需求作出预测评估,结果满足消防井的设计水量要求,且按Q=240m^3/d此等强度抽水,不会引起地下水位持续下降造成的各种生态环境地质问题。  相似文献   

19.
单位涌水量与渗透系数关系的探讨试验和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钻井生产实践中,对取水井和降水井如何正确设计,稳定流和非稳定流计算方法,都无法给予很满意的解决.通过对单位涌水量与渗透系数之间关系的探讨试验初步发现:井抽水单位涌水量除以所利用含水层厚度等于含水层渗透系数.这一结果用于生产实践,可以通过科学计算解决对取水井和降水井的正确设计问题.  相似文献   

20.
合理布局抽水井和回灌井是地下水源热泵系统长期有效运行的关键因素。以郑州市郑东新区为例,利用HST3D软件建立水热运移数值模型,优化设计地下水源热泵系统抽灌水井布局,预测地下水源热泵系统长期运行后对含水层的水热影响。结果表明:介质比热容及渗透率分别对含水层温度及水位影响显著,是较敏感的参数。方案3(3个回灌井垂直天然流向分布且位于抽水井下游)为最佳布井方式。抽灌量900,1 200,1 500及2 000m3/d所对应的合理布井间距分别为50,65,70及75m。相应布井方案的水源热泵系统运行20a,对含水层温度场的影响仅限于200m×200m的范围,抽水井温度变化小于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