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8 毫秒
1.
思源 《海洋世界》2005,(10):5-10
2005年8月25日,“卡特里娜”飓风首先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登陆,并迅速横过佛罗里达州南部进入墨西哥湾。在墨西哥湾海水表面温度超过32℃、微弱的垂直风切变和强大的高空辐散下,“卡特里娜”迅速增强为五级飓风,近中心最高持续风速为每小时150海里。随着“卡特里娜”再次靠近美国,受陆地影响飓风减弱为四级。  相似文献   

2.
美国国家天气局已发展了一种飓风暴潮模式,即SLOSH模式,用其计算飓风暴潮,给定风暴资料,做为输入参数。这个数值模式把动力海岸线、由风暴引起的洪水漫滩、次网格特征具体化,如障碍物、障碍物之间的缺口、海水沿可变宽度河道的一维流动。SLOSH模式已被用于墨西哥湾沿岸美国的大部分地区和大西洋海岸常遭飓风袭击的区域。本文提供了模式使用的情况和对于飓风暴潮预报的某些局限性。SLOSH模式应用的一些特例取自1985年Elena飓风。 SLOSH模式除了用于实时风暴潮预报外,还广泛用于飓风防汛疏散计划。这个模式用几百个假想的飓风进行运算,是依据区域气候学来选择所计算的飓风,对每个预想的风暴,模式计算出淹水范围,把这些淹水类型结合起来,可帮助确定一个区域遭飓风袭击的程度。同时,模式计算的风,可帮助规划人员确定疏散时路线,是否由于大风而阻塞。联邦和地方政府机构把这些息信与人口研究和道路能力估计结合起来,制定出一种综合的疏散计划。这种计划的成果之一是“疏散时间”——当飓风来临时沿海地区为了安全疏散需要提前撤离的时间。  相似文献   

3.
飓风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会对沿海地区造成巨大的社会、经济损失,因此有必要合理评估这些区域的建筑在飓风作用下的灾害。已有研究指出,全球气候变暖会影响未来飓风的强度和发生频率。本文考虑飓风发生(随机)过程的非平稳性,提出了沿海地区飓风灾害评估的新方法。用非齐次泊松过程来描述飓风的发生,并用时变的统计参数(均值、标准差)来反映飓风强度的变化。在此基础上,给出了累积飓风灾害的均值、方差的显式公式。选取美国佛罗里达州迈阿密县进行案例分析,研究了飓风过程非平稳性对累积灾害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海洋世界》2005,(10):1-1
先是“卡特里娜”飓风使美国东南部墨西哥湾沿岸遭受重创,而后新的飓风“丽塔”已升级为五级飓风,墨西哥湾沿岸再次如临大敌。飓风袭击如此频繁,据英国《新科学家》报道,为尽可能减少飓风带来的损失,科学家们提出了五花八门的消除飓风或降低飓风强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海洋世界》2006,(2):4-5
被卡特里娜飓风摧毁的新奥尔良市的每个角落——从被海水淹没的远近街坊,到那些刻满了古老传说的石柱,都有机会在将来得到重建。  相似文献   

6.
介绍美国热带气象预报中心业务体制改革近况和联合研制开发的一个较为先进的飓风预报模式。  相似文献   

7.
林凛 《海洋世界》2005,(10):11-14
8月25日,星期四下午5时:美国国家飓风中心第一次正式使用“卡特里娜”飓风这个词,它是由热带风暴升级来的。下午7时:“卡特里娜”飓风在佛罗里达州登陆。8月26日,星期五上午11时30分:“卡特里娜”飓风升级为2  相似文献   

8.
双多普勒雷达资料同化在飓风“艾克”预报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采用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AR)开发的中尺度数值模式WRFV3.7及其三维变分同化系统WRF-3DVAR对2008年飓风“艾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利用多普勒天气雷达观测资料具有高时空分辨率的优点,将美国两部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进行速度退模糊等必要质量控制后同化进中尺度数值模式,考察雷达资料同化对飓风“艾克”预报的改进程度。试验结果表明:将雷达资料用于对流尺度分辨率下飓风初始化需要对变分同化系统中特征尺度化因子进行优化调整,使观测资料能够以较为合理的方式调整模式初始场并进而改进预报;雷达径向风同化可以有效调整模式初始场中的飓风动力和热力结构,而经过尺度化因子调整后的雷达径向风同化则在飓风观测中心位置产生较为合理的气旋性风场增量,提供更为确切的中小尺度信息,使模式初始场更加接近观测并进而改进对飓风路径和强度的预报。  相似文献   

9.
根据美国国家飓风中心纽曼等人发展的大西洋飓风路径HURRAN模式的思想,我们建立了一个适用于西北太平洋的台风路径客观预报“相似法模式”。依靠四十年台风路径历史资料进行业务试验,结果表明该模式具有可允许的误差范围,且操作简便、计算迅速、效果稳定、可作为西北太平洋台风路径客观预报的一个业务模式投入实际使用。  相似文献   

10.
警示飓风“卡特里娜”横扫美国墨西哥湾沿岸各州,造成了巨大的破坏。这场飓风带来的洪水,几乎淹没了整个新奥尔良,造成惨重的生命财产损失。目前已确认的死亡人数为973人,失踪人数超过2万。据估计,最终死亡人数可能数以千计,飓风和洪水造成的经济损失可能达到千亿美元。  相似文献   

11.
12.1 风场和边界条件 本试例中讨论了两个典型的强飓风风场,第一个为静止飓风,第二个为每秒15米的速度向北移动的相同强度的飓风。图12.1给出了一个典型的向北移动的强飓风风速和风向的空间分布,也给出了为表示二维波谱而选定的输出网格点。每秒40米的最大风速位于飓风眼东北50公里处,风速存在着明显的不对称(飓风中心的东边和北边风速较强),风向存在着南北不对称(后象限流入强)。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多飓风月(或季)和少飓风月(或季)的大尺度环流系统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到大西洋飓风形成频率与下列大尺度环流条件有关的结论: 在多飓风月或季,副热带高压有明显发展并向北移,冰岛低压加深,极地涡旋较强并且有一深的长波槽沿美国东岸南伸;在美国和加拿大西部有一强高压脊发展,相应的高空急流移向北;在200毫巴,在副热带大西洋上盛行异常反气旋环流;高空东风气流较强和海面温度为正距平.而少飓风季的情况在许多主要方面与上述情况相反.统计检验表明,这种差异从统计上是显著的.最后,我们比较了大西洋和西太平洋有利于飓风或台风形成条件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奇云 《海洋世界》2005,(10):15-18
飓风“卡特里娜”横扫美国墨西哥湾沿岸各州,造成了巨大的破坏。这场飓风带来的洪水,几乎淹没了整个新奥尔良,造成惨重的生命财产损失。目前已确认的死亡人数为973人,失踪人数超过2万。据估计,最终死亡人数可能数以千计,飓风和洪水造成的经济损失可能达到千亿美元。  相似文献   

14.
海水冲厕利用前景分析——以青岛市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水冲厕是我国沿海地区海水利用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现阶段沿海地区有效节约生活淡水消耗的一种现实可行的途径。在目前的居民生活用水结构中,冲厕用水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如美国达到41%,一般国家也达到20%~30%。国内城市冲厕用水的消耗量虽然现阶段还相对较少,但增长趋势比较明显。如果以海水替代淡水冲厕,可节约同等数量的淡水,节水效果是显著的。在沿海缺水地区,尤其是在一些严重缺水的海岛及一些沿海大城市对缓解水资源短缺具有显著的效果。从目前的研究结果来看,海水冲厕在技术上是可行的,但涉及到经济成本和环境问…  相似文献   

15.
《海洋世界》2005,(12):2-2
美国飓风灾区渔民维尔格斯认为,海虾比当地人更早知道“卡特里娜”飓风即将来袭的消息。 维尔格斯驾驶的渔船在飓风来袭前的一周在比劳克斯海峡捕捞了181千克的上等海虾,但随后他的捕捞量逐日下降。维尔格斯说:“在‘卡特里娜’来袭前一天,我的渔船只捕捞起40只海虾,其他的海虾肯定知道有非常不好的事情即将发生,于是采取了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16.
最近许多国家的学者致力研究了形成全球气候变暖的过程。这个过程形成的原因是地球上在碳的长期作用下,人类不断活动的结果。但直到现在,科学家们对许多问题还没有形成共识。根据预测到2020年,大气中的CO_2浓度将要加倍。学者们认为,在中纬度上产生飓风也与温室效应气候的变暖有关。美国的研究认为,全球气候将要变暖,首先引起海水温度的变化。在1989年12月旧金山召开的地理学学术讨论会上,学者们认为:由于温室效应到2052年海平面可能提高0.3~0.7m。全球大气平均温度将提高3~5℃。 HOAA在80年代完成的海洋遥测资料证明:每年温度平均提高0.1℃,而海平面平均提高  相似文献   

17.
信息          下载免费PDF全文
Bechtel子公司PMB工程公司正在开展一个合作项目,研究“安德鲁”飓风对墨西哥湾生产平台的作用效果。本项目由几家经营者和一些司法部门如美国矿物管理机构、英国健康安全行政部门资助。  相似文献   

18.
位于加拿大新斯科舍省哈利法克斯港附近,是凄凉孤独的“泰坦尼克”号遇难者公墓,那次海难的许多遇难者都长眠在这里。共打捞上来200多具尸体,50多具被亲属认领,其余的则被安葬在哈利法克斯3座公墓内,墓穴是按顺序编号的。费尔维公墓121座,B.德·赫什公墓10座,奥利维特山公墓19座。入葬时,因死者的宗教引起了一些麻烦,4具安葬在犹太教 B.德·赫什公墓的尸体,后来发现却是天主教信徒的遗体。  相似文献   

19.
海洋是风雨的故乡,海面上流急浪涌、飓风台风已为众所周知,但海洋底部很不平静的事实则少为人知。类似飓风的激流却一年到头都在海底爆发着,这些激流能推动着海水以每秒高达50厘米的速度流动.犹如强大的龙卷风旋转着横扫海底。它们不仅冲垮科学仪器,毁坏海底通信电缆,甚至危及石油钻井平台、某些神秘的水下世界。海洋学家把这些激流称为海底风暴。在某些海底区域中,每年爆发的海底风暴达5~10次。  相似文献   

20.
美国一家科学杂志,最近载文公布了一项颇为引人关注的研究成果:利用海水制作建筑材料。美国得克萨斯州大学希贝尔教授,偶然从许多长期浸泡在海水中的金属器材中发现,金属上面都附有一层厚厚的像石灰的化合物。这一发现启迪希贝尔教授进行了一项有趣的科学实验。他首先采用铁丝网制成一个圆筒,在圆筒内放置一个铅管,再将铁丝网圆筒作为负极,铅管作为正极,接上10~100伏的电压,将这套装置放入海洋中。几天以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