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然 《海洋世界》2012,(11):72-75
美国海军及陆战队每每对外用兵,大有以航母挂帅的航母打击群(CSG),小则有以大型两栖攻击舰领衔的远征打击群(ESG)。从这个意义上说,航母和两栖攻击舰俨然成为美军纵横大洋的“中坚”。  相似文献   

2.
特别报道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人就将雷达吸波材料涂覆在飞机的机翼和雷达的通气管道上,从而拉开了隐形技术发展的序幕,那些被涂抹过的飞机也自然成了隐形武器的鼻祖。发展至今,隐形武器的性能发生了质的飞跃,隐形家族的成员也越来越多,并以其独具匠心的设计、优越的隐形性能和在战场上的出色表现,令世人叹为观止。那么,在这个家族中,究竟谁能更胜一筹,更能代表世界一流水平呢?  相似文献   

3.
轻舟 《海洋世界》2004,(9):24-25,29
近期印度、韩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都纷纷披露将建造中型和轻型航母的计划。而传统的海上强国美国、英国亦有未来更尖端的航母建造计划。应该说大国、中等国家正在兴起“航母热”。但是。随着空中加油机、潜艇、预警机和导弹等武器装备的发展。航母也面临着“生存危机”。甚至有的专家提出:“航母过时了,它将被导弹舰取代”等等。21世纪航母将再领风骚多少年,世人极为关注。  相似文献   

4.
施征 《海洋世界》2011,(9):56-57
“1143”型航母是前苏联也是俄罗斯有史以来最强大的一级航母,随着其姐妹舰“瓦良格”号航母正式驶入中国的修船厂并于8月初开始出海测试,困惑了各方多年的“瓦良格”号存留悬念终于水落石出了.然而随之而起的就是它能否再服役,有关的争论此起彼伏.  相似文献   

5.
采用低速气流运动控制方程组和湍流大涡模拟方法,研究了来风风向对航母甲板风的影响,得到了不同来风风向条件下,艏艉对称面附近、甲板上方低场及航母后方某点处压力和垂向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航母有一定角度的侧向风对舰载机起飞有利,右舷风比左舷风有利;从有利于舰载机着舰角度看,右舷来风较左舷来风有利;从舰载机着舰下滑稳定性上看,来风风向角度越小越有利。  相似文献   

6.
航母运动姿态实时预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航母运动姿态极短期预报对飞机安全起降是十分重要的,基于对飞机起降安全的考虑,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预报方法——艏前波法。显著地增加了有效预报时间。在以往航母运动姿态极短期预报方法中,大都是根据航母运动姿态的历史数据来建模,预报都未用到有关海浪的信息。艏前波法是基于建模理论而提出来的,既用到航母的历史的观测数据,又用到波的有关信息。本方法使用简单,不仅可以保证飞机在航母甲板上安全起降,而且可以提高飞机活动的极限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7.
世界上最大的军舰是1989年11月服役的美国“尼米兹”级航空母舰第5艘“亚伯拉罕·林肯”号。该舰排水量为10万吨(因增加舰上装甲,其排水量比其它4艘“尼米兹”级航母多数千吨),舰长332.9米,宽40.8米,吃水11.9米,飞行甲板宽76.8米,舰员6300名,可载飞机近100架,自持力为13年,续航力80~100万海里。世界上最大的巡洋舰,是美国在40年代建造的“萨勒姆”级重型巡洋舰。该级舰共两艘,排水量为21500吨,长218.5米,宽22.9米,续航力为8000海里,舰上官兵1800人。世界上最大的驱逐舰,是美国80年代开始建造的“阿利·伯克”级驱逐舰。“阿利·伯免”号舰排水量8500吨,长156.1米  相似文献   

8.
“加里波第”号轻型航空母舰是意大利海军唯一的一艘航空母舰,于1977年开始建造,整整用了10年时间才建成,于1987年正式服役。该舰满载排水量13370吨,标准排水量只有10100吨,舰长180米,宽33.4米,吃水6.7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小的航空母舰。“加里波弟”号航母与美国海军的攻击型航母相比小得多,但由于该舰行动时,没有伴随的护卫  相似文献   

9.
海翼 《海洋世界》2010,(7):62-64
以"战略投送舰"之名诞生,拥有BPE(西班牙语缩写)、SPS(英语缩写)、LL(北约名称,意为"登陆后勤")等诸多头衔,西班牙新一代多用途舰"卡洛斯"号,这艘集两栖舰与轻型航母功能干一身的新型舰承载着一个昔日海上霸主的复兴之梦。  相似文献   

10.
《海洋世界》2010,(8):28-30
<正>美国航母基地美国现役航母分别编在太平洋舰队和大西洋舰队里。大西洋舰队的"华盛顿"号、"尼米兹"号、"艾森豪威尔"号、"罗斯福"号、"杜鲁门"号、"企业"号和"肯尼迪"号7艘航母以美国本土东部海岸的诺福克海军基地为母港,活动于大西洋、北冰洋、加勒比海和地中  相似文献   

11.
现代登陆作战中,直升机的重要性已被证实,新造的登陆舰能装载为数不少的直升机,以发挥直升机和登陆艇的立体作战能力。这类登陆舰的船型类似航空母舰,拥有全通式飞行甲板,被称作航母型登陆舰,它们已成为沿海作战的最重要的舰种。世界上已有和正在建造的航母型登陆舰有:美海军5艘塔拉瓦级大型多用途两栖攻击舰和8艘黄蜂级多用途两栖攻击舰,英海军大洋号两栖突击直升机母舰,法海军正在建造的2艘西北风级两栖攻击舰,意大利海军3艘圣乔治奥级船坞两栖运输舰,以及日本海上自卫队3艘大隅级运输舰。  相似文献   

12.
许志 《海洋世界》2012,(10):70-73
2012年9月23日,中国首艘航母平台——16号舰在大连举行交船仪式,舰桥顶端升起五星红旗,舰艏升起八一军旗,舰艉升起海军旗。9月25日上午,中国首艘航空母舰"辽宁"号(原名"瓦良格"号)正式交接入列,标志着中国海军由此进入航母时代。从可能变为一堆废钢铁,到5个国家公开竞标,"瓦良格"投奔中国获得了新生。"辽宁"号航空母舰原为苏联海军建造的"瓦良格"号航  相似文献   

13.
从二战到今天,航空母舰始终是人们的热门话题,甚至成了航母发烧友们日思夜想的问题。因为航母在二战中独领风骚,将一向威风凛凛的战列舰贬入冷宫,成为海上制胜的王牌。1991年的海湾战争,美军竟出动7个航母编队,航母又一次出尽风头。出人预料的是,海湾战争刚一结束,美国国防部即宣称,要在本世纪末将现有的15艘航母裁减至8艘;而一位部长助理甚至主张:保留6艘足矣。美国1992财政年度计划的海军重点,果然就不在航母上了,而是在现代化的导弹驱逐舰、西栖攻击舰和水雷战舰艇上。接  相似文献   

14.
肖鹏 《海洋世界》2011,(7):68-71
自冷战结束后,全球海上战略出现重大转型,过去那种海上大规模激战很难出现,海上力量主要是为了配合陆上作战.英军积极顺应这一发展形势,按照这种新战略打造多用途舰队,尤其对大型航母、多用途驱逐舰和隐形核潜艇青睐有加.  相似文献   

15.
动态·信息     
航母美国通过CVN-78航母建造规格经过12个月的规格撰写和3个月的阅读审议,美国CVN-78航母规格最终通过了鉴定。CVN-78将是首个CVN-21系列航母,它计划将于2009年“问世”。该舰的建造工作已经从2005年8月11日起动。当时,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举行了一个盛大的仪式,切割了一块重达15吨的钢板,将来,这块钢板会成为航母侧舷的一部分。美国海军海上系统司令部(NAVSEA)舰艇设计、集成和工程部(SEA-05)与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纽波特纽斯船厂(领导进行设计的船厂)共同牵头制定了CVN-78的规格,这一工作得到了美国海军各方面的支持。(图为C…  相似文献   

16.
伪装色——军舰“隐形衣”。现代军舰的舰体,上层建筑及武器都有涂成灰蓝色或浅灰色,不仅使军舰显得更加威武雄壮,而且由于这种颜色与海水颜色差不多,尤其在阴雨天或能见度低的条件下,不易被敌人发现。而潜艇一般漆成深色,因为海水具有一定的透明度,如果潜艇色彩太鲜艳,即使是在水下20米的深度潜水航行,也很容易被飞机从空中发现。潜艇涂上黑色或较深的颜色,就能使潜艇与暗礁在深度海水的颜色一样,从而提高了潜艇的隐蔽性。  相似文献   

17.
航母集各种先进武器于一身,是当今世界攻防能力最为强大的战舰,其防御系统由侦察卫星、侦察飞机、侦察船、预警机和远程拦截战机组成,可监控远处1000多个目标。但其并非没有“软肋”、“死穴”,航母弱点十分突出:其编队阵容庞大,行踪难以隐蔽,其雷达反射体多、反射面积大,红外、电磁、声响等物理场地也十分强,很容易被探测到;航母作战能力会随自然条件的恶化而降低,舰载机受气象影响极大,一旦风力达到8级,海浪达6-7级时,大部分舰载机难以起飞,“鱼叉”和“战  相似文献   

18.
《海洋世界》2010,(8):37-37
“中国发展航母是人心所向,是海军建设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国大国地们的象征。中国已经具备建造航母实力。建航母既需要经济实力,又有技术方面的要求,中国的经济和技术发展到今天,已经具备了这样的实力。”  相似文献   

19.
F-22隐形战斗机事实上,隐形战斗机并非“全无敌”怪物,它的生存危机早就存在。随着当今世界反隐身雷达技术发展,隐身战机会渐渐地失去隐身的优势。目前,世界科技中反隐形雷达技术主要有4种:米波雷达、双(多)基地雷达、被动协同定位系统、雷达无源定位系统。米波雷达。隐形飞机的设计基础主要是应用吸收雷达波材料和飞机外型设计。由于隐形战斗机外层披盖的雷达吸波材料的厚度与吸收波长有关,而吸波材料难以吸收 VHF 波段以上的雷达波。所以,隐形战斗机会在传统的米波雷达下暴露形踪。虽然米波雷达的精度很低,西方国家几乎不再使用,而中国与俄罗斯等国家仍保留许多米波预警雷达。所以美国进行军事行动时,开战之初必须先行除掉这种雷达的  相似文献   

20.
让“明斯克”号旧貌换新颜1998年11月,当“明斯克”号航母出现在广州市黄埔文冲船厂时,它好像一头遍体鳞伤的巨兽。为使技术秘密不会泄露,俄方在“明斯克”号的许多重要部位实施了破坏。而日俄方严格规定“明斯克”号只能作非军事用途,并不提供该舰的技术资料。因此,中方工程技术人员对其进行修复改造真是费尽了心思。为揭开“明斯克”号舰母的神秘面纱,工程技术人员打着手电筒在里而象探险一样走了3个月,在舰体内边摸索边进行整修,至今仍未完全探明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