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8年4月28日,日本政府批准了与新“日美防卫合作指针”相关的周边事态措施法案。关于“周边事态”的“周边”这一说法,日本政府曾解释,“这不是地理概念”,“是对日本的和平与安全产生重要影响的事态”。现在,日本政府又把“周边”改说成“远东及其周边”,还毫不含糊地指出,台湾海峡也是新的军事合作指针的对象范围,进而把台湾海峡也说成是“周  相似文献   

2.
《海洋世界》2007,(4):5-5
为能对中国进行牵制,提高谈判的“要价”。日本方面“临阵抱佛脚”,采取了抓紧通过新法律等措施。3月13日,日本执政的自民党、公明党和在野党民主党等主要党派就一项确保日本在开发东海天然气时其船只安全的议案——“海洋建筑物的安全水域设定相关法案”的内容达成一致,并决定把该议案和此前三党达成的一项旨在强化海洋政策的法案——“海洋基本法案”一起提交国会,想在3月底前在日本国会获得通过。该法案主要针对日中两国存在对立的东海油气田开发问题,保证日本船只在东海海域实施试采作业时的安全。  相似文献   

3.
1996年是农历丙子年,或称鼠年。那么,在这一年里,我们的邻国——日本在做些什么呢?1995年11月28日,日本内阁通过了新的《防卫计划大纲》。12月14日,日本内阁会议又审议并通过了日本防卫厅根据新《大纲》拟制的1996~2000年度《中期防务力量发展计划》。《大纲》和《计划》显示,日本决心从1996年起向政治和军事大国迈进。日本  相似文献   

4.
林东  张岩 《海洋世界》2010,(9):77-80
二战后,随着日本经济实力的增长,日本国内对《日美安保条约》的争论声不绝于耳,表面看日美同盟可能受制于很多因素,不会走太远。但实际上日本短期内绝不会放弃日美同盟,"日美安保条约"之争实际上是地位之争,日本要求提高在日美同盟中的地位,强化日美同盟的日本特色,搭美国战车,夺取亚太地区政治、经济主导权进而为其实现政治强国梦铺平道路。  相似文献   

5.
自1954年7月日本将海上警备队改为海上自卫队以来,迄今已历40年。在大力增加经费,加速发展海上力量的思想指导下,日海上自卫队先后完成了和正进行四次“长期防卫发展计划”和两次“中期防卫发展计划”,其海军实力得以突飞猛进地发展。尤其从1991年度至1995年度的  相似文献   

6.
为防止在捕捞黄鳍金枪鱼时无意将海豚捕杀,美国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已制定“1992世界保护海豚法案”。NOAA官员John A.Knauss博士指出,“此法案反映了社会各界和国际舆论的强烈愿望,即应尽可能早结束用网围海豚的方法来捕捞金枪鱼”。 该法案提出一个自1994年3月1日开始执行的关于用网围海豚和其他海洋哺乳动物来捕捞金枪鱼的行为的5年全球备忘录。这一备忘录由商业部执行。对违反该法规的国家,美  相似文献   

7.
为了进一步发展波能利用技术,日本预计于1984年11月27日~28日在日本建筑会馆大厅举办第一次波能利用技术讨论会。会议将由日本海洋技术中心主持,日本科学技术厅提供资助。协助单位主要有日本电气学会、日本学会、机械学会、建筑学会、造船学会和海洋产业研究会等。目前,日本海洋技术中心已经通过《海洋产业、研究资料》杂志向国内外发出了征集论文  相似文献   

8.
新西兰地理委员会是政府法定机构,下设海底地名委员会作为海底地名工作的咨询机构,依据《2008年新西兰地理委员会法案》负责海底地名工作。2016年9月6日公布《新西兰海底地形命名标准——NZGBS 60000》,代替了2009年3月13日公布的《海底地形命名暂定标准——NZGBS60000》,该标准设立了新西兰地理委员会海底地形命名的准则和原则。我国的海底地形命名工作起步相对较晚,文章通过对新西兰海底地形命名工作的相关机构、标准化政策和指导方针的研究,提出我国海底地形命名工作的相关建议:(1)制定统一的海底地形命名标准和规范;(2)扩大海洋调查范围;(3)认真研究把握好提交提案的工作。  相似文献   

9.
火烧东京     
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们印象最深的,莫过于美国“送给”日本的两颗原子弹了。人们很少知道,美国还曾送给日本帝国几把大火。战略轰炸日本本土,是盟军在日本本土登陆之前采取的重大步骤:一则可以促使日本“软化”,二则可以把盟军士兵宝贵的生命损失减少到最小程度。1944年底到1945年初,日美太平洋大战空前炽热,愈演愈烈。当美军一举攻下马里亚纳群岛的塞班岛、关  相似文献   

10.
3.5 审查会议 依照《公约》第155条1、3、4款的规定,自根据一项核准的工作计划最早的商业生产开始进行的那一年1月1日起15年后,大会就召开一次会议,审查《公约》第11部分和附件三有关勘探和开发“区域”资源制度的各项规定。审查会议对任何修正案应作出各种努力以协商一致方式达成协议,除非已为协商  相似文献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以下简称《海域法》)于2001年10月27日通过,并于2002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海域法》颁布实施五年来,南通市海洋综合管理不断加强,依法管海、科学用海水平不断提高。南通滨江临海,丰富的海洋资源是南通发展最大的优势、最大的潜力、最大的希望。不断增强“海洋国土”意识,加速发展海洋经济,全面加强海洋综合管理,成为南通经济跨越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东海大陆架划界问题之我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日两国划分东海大陆架无法回避的问题日本认为冲绳海槽仅是大陆架上的褶皱中国认为冲绳海槽是中日之间的天然分界线日本不能引用“时效概念”占领钓鱼岛中国分得的海域面积超过日本是合理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后,新一轮的海洋“圈地运动”旋即展开,海域相邻、相...  相似文献   

13.
日本“海沟”号无人潜水器成功潜入海洋最深处据《中国海洋报》4月7日报道:日本“海沟”号无人潜水器3月24日在西太平洋关岛附近海域进行深潜试验时,成功地潜入地球上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查林杰海渊”10911.4m深的海底。这一记录比美国的“的里雅斯特”号...  相似文献   

14.
1995年12月8日,首都各大报纸都在显著版面发表了新华社发自纽约联合国总部的一条电讯:中、朝、俄、韩,蒙五国签署开发图们江地区协定。五国代表共同签署的是:《关于建立图们江经济开发区及东北亚开发协商委员会的协定》和《图们江地区经济开发区及东北亚环境谅解备忘录》。中、朝、俄三国代表签署的是:《关于建立图们江地区开发协调委员会的协定》。电讯说:“协定的签署使图们江地区第一次出现了政府间经济合作组织。”“宣告了国家间合作新阶段的开始。”电讯还首次报道了国家主席江泽民不久  相似文献   

15.
1 时 问I 地 点ig 级编号gDS D(世界时)S 坐标(度)D里克特标度 I。。。、。,、l 小笠原群岛I !11月1 日18:51]。人t”二’!P。、16.6“’‘“““”“““ 263N.1419E ”“” Zll月二!日 6:10]。。”二厂”二r。,16.8 “““‘””“””“” 134N.1243E ””“ 311月18日18:271。。y、,”_,‘7、]?.0 yi“”‘“““““”“’1390N 252E ‘”” .l。。n。。。。。l占克鲁斯群岛所罗门 412月20日!3:27”:“fily‘Y。7’:;“167 7;““‘“”““”““‘ 995 1659E IO。。。。、。。5 日本本州附近I sl3月2!BZ:32。/工丁‘V上t,5…  相似文献   

16.
<正>作者介绍:王书君,著名军事史专家,旅美学者,1982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历史系,从事社会科学研究与写作达三十余年,所著多部作品在中国大陆、香港、台湾、纽约出版并广具影响。先后著有《太平洋海空战》(北京海洋出版社);《太平洋血战记》(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二次大战风云录》、《美日海空大战》、《美日海空  相似文献   

17.
各位读者朋友: 继我们与“新浪”网站建立合作关系之后,自2003年第10期开始,《海洋世界》与“搜狐”网站建立合作关系,我们十分高兴能有这种合作。因为,这不仅表明《海洋世界》正以独特的办刊内容为越来越多的媒体选中联姻,更是给广大读者开辟了了解我们的更多途径,您想看海洋更方便了。我们与“搜狐”承诺,互相免费使用对方信息,打破“版权”之隔,因此,双方采用信息就不向第三者提供费用了。不过,您的文章在《海洋世界》发表,还是  相似文献   

18.
《海洋世界》2019,(5):16-33
2019年4月25日至27日,中国在北京主办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首届高峰论坛以来及本届高峰论坛期间,各国政府、地方、企业等达成一系列合作共识、重要举措及务实成果,中国作为东道国对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些成果进行了梳理和汇总。  相似文献   

19.
日本水产厅从5月21日至6月18日,使用“照洋丸”渔业调查船,在北太平洋中部黑潮续统周边海域实施有关海洋表层水团形成过程和变动的海洋环境调查,欲弄清黑潮续流海域的海洋之谜。黑潮续流海域在北太平洋是释放热量最大的海域,其周边海域呈现出黑潮和亲潮两种不同性质水团的复杂海况,通过大气和海洋的相互作用,形成具有浓厚的混合层水团,在黑潮续流北侧形成北太平洋中央式水团,在南侧的再循环海域形成北太平洋亚热带式水团。  相似文献   

20.
埃斯库德罗首提南极“中立化”《南极条约》是南极洲的“基本法”,它规定了南极洲的中立化地位。根据1959年12月由美、英、法、苏等12国签署的《南极条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