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验潮井的褒贬之说1引言常规的浮子式验潮仪采用一种验潮井减小海面波的影响。该验潮仪目前仍是潮汐测量的主要仪器,在某些地区仍继续用它监测平均海平面以研究气候的变化和海平面变化的趋势。尽管如此,长期以来,验潮井一直受着它自身的内部困扰,包括非线性响应在内。...  相似文献   

2.
叙述了长期验潮(海平面监测)站的要求和条件,介绍了光国沿长长期验潮站的有关情况和问题以及与水准点的关系,并提出我国海平面监测站的合理布局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霍利黑德对新一代水位测量系统、气泡式和浮子式验潮仪进行比测的情况(英国普劳德曼海洋研究所J.M.Vssie等)1引言普劳德曼海洋研究所(POL)与其它许多海洋研究所一样,对精确测量海平面的工作很感兴趣。本报告中描述的现场经验是以与美国国家海洋测量局...  相似文献   

4.
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声学海平面测量中的操作经验(NOAAOperationalExperienceWithAcousticSeaLevelMeasurement)1引言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国家海洋局(NOAA─NOS)经过4年的设计和研制周期(Scher...  相似文献   

5.
多年用海底压力式验潮仪的研制(英国Proudman海洋研究所,POL,Bidson观测站R.SPencer,P.R.Foden,C.McGarry,J.M.Vassie)1引言POL技术研究方案的一部分是MYRTIE(重现多年潮位的设备MultiYe...  相似文献   

6.
倒置回声测深仪(IES'S)是用来测量IES到海表面环行声学传播时间。推荐这些相当谦价的海底安装的仪器是为了以下几个目的:a.长期监测特殊站点的动力变化(如热容量、温跃层、动力高度偏差等);b.卫星高度计的公海标准,c.研究近岸验潮仪和近海验潮仪之间不同的海平面信号。为测量海平面的变化,特别是厘米级精确度的变化,必须获得传输时间和动态高度偏差之间的精确关系。假设在动态高度偏差和传播时间之间有不变的  相似文献   

7.
压力式验潮仪的精密基准控制1引言目前,世界上使用了不同类型的验潮仪,包括传统的浮子式和验潮井式验潮(Noye,1974年;IOC,1985年;Pugh,1987年)、声学验潮仪(Gill和Mero,1990年)以及测量次表面压力的验潮仪(Pugh,1...  相似文献   

8.
对影响中国近海海平面年际变化的气候模态(包括ENSO和PDO)做了回顾。指出目前海平面年际变化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如区域海平面加速上升、自然变率和人为因素对海平面变化的相对作用大小和区域海平面年际变化的可预测性等。  相似文献   

9.
用三维水动力模型Ecomsed,在第四次IPCC评估报告SRES A1B气候情景下,分析21世纪海平面变化对东中国海风暴潮及沿岸脆弱性的影响。在A1B气候情景海平面变化影响下,对17个台风个例进行模拟。结果表明:受海平面变化影响风暴潮增减水出现大概10 cm的变化,风暴潮增水提前,风暴潮增水时段延长;台风强度越大,海平面变化对风暴潮增水强度的影响越明显。海平面变化对海岸带脆弱性具有很大影响,苏北浅滩及环渤海海岸带脆弱性将增强,校核水位在东中国海将会增大。  相似文献   

10.
验潮仪投入海洋站使用后,取消了人工水尺观测,提高了资料的精确度,但由于各站对仪器使用不尽一致,仪器故障时有发生,使自记曲线中断。对此《海滨观测规范》作了如下规定:第2.6.2.3条说:“记录曲线有中断,且中断的间隔不超过三小时,可按照曲线的趋势并参照前一天的曲线用铅笔描绘。如中断曲线不在高〈低〉潮处经描绘的曲线可作正式记录。如中断出现在高(低)潮处时,所描绘的曲线作可疑记录,如中断间隔超过三小时作缺测处理。”对此,笔者对该条规定提出如下看法:  相似文献   

11.
SSA_z-1型便携式潮位仪是以计算机控制晶体压力传感器作为水下探头的无井验潮仪,因为探头是放于水下,因此大气压力、水温、盐度、重力加速度、波浪、涌潮、海流等因素的变化都会给潮位测量带来误差,本文论述了上述诸因素给潮位测量带来的影响及提高 SSA_z-1潮位仪精度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叙述了应用验潮站的海平面资料求年变率的方法,该法得出我国海平面的年变率为0.14-0.20cm/a,同时对海平面的外推预测法进行介绍和比较验证;提出了全球海平面上升值加当地地面升降 地点和地区预测法,结合年变度和气温升温计算出全球和我国珠江,长江及可三角洲等地区以及一些地点的21世纪海平面预测值。  相似文献   

13.
利用中国沿岸验潮站GNSS和邻近地区陆态网络GNSS基准站观测数据,结合卫星高度计和验潮站海平面观测数据分析了中国沿海验潮站及其邻近地区陆地垂直运动特征。中国沿海海平面观测以及验潮站和陆态网GNSS基准站观测结果显示,中国沿海省区市及沿海验潮站陆地垂直运动总体表现为:辽宁至江苏沿海上升、上海至福建泉州沿海沉降、福建厦门至广西沿海升降交替的格局,局部滨海平原地区如华北平原天津南部、河北平原的沧县则表现出显著的沉降特征。验潮站陆地的抬升与沉降是沿海相对海平面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准确掌握验潮站及其邻近区域的陆地垂直运动特征,可为沿海相对海平面变化分析、海平面变化影响评估以及未来海平面上升预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因地球温室效应等原因,据估计下一世纪,全球海平面上升速率将加快3-6倍,海平面上升首先侵袭并淹没海岸带,在地壳沉降带和沿海低洼地区,海平面上升尤其是一个重大的环境问题。天文潮、风暴潮、河口水位都以当地海平面为基底,在其上传播导致多种灾害。它使风暴潮害加剧、洪涝威胁增大、港口功能减弱、城镇排污困难、海水入侵强度加大等。从世界范围来看,全球变化的研究代表了当今世界科学发展的趋势。对全球海平面变化的系统研究,能带动相关学科的发展,全球海平面的分布、变化与陆地冰川、全球气候、局部地壳升降等都直接相关。利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的用微型计算机做为终端的电测有井验潮仪数据采集接口硬件与数据处理程序的设计并给出了工作流程图。该验潮仪已安装在青岛小麦岛海洋站“ZQA1-1海洋站自动观测系统”中正常运行了一年多时间.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海平面变化及其地壳动力学含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中国沿海26个验潮站资料,计算了海平面年平均值,并用最小二乘法求得平均升降速率。研究发现,在近百年来世界气候变暖、海面普遍有所升高。认为这种差异变化,除了气候等因素以外,主要取决于地壳动力学方面的因素,作者进一步结合现今地应力场和相邻板块活动情况及中国大陆块体变化,深部地幔物质上涌等地壳动力学问题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研究。表明,中国东部沿海南升北降的海平面变化格局与周围板块向大陆的推挤有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中国近海海平面变化半经验预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响  张建立  高志刚 《海洋通报》2011,30(5):540-543
由于用数值模式预测未来海平面变化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而统计预测方法又通常不考虑相关物理过程,为此Rahmstorf通过建立海平面变化与全球气温变化的相关模型,提出了一个可行的半经验方法预测全球海平面.本文将Rahmstoff模型应用于中国近海,初步建立了一个在气候变暖背景下中国近海海平面长期变化的预测方法,预测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18.
中法东海调查地震系统及其它设备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中法海洋科技合作协定,1996年4月22日-5月16日国家海洋局和法国海洋开发研究院的科技人员使用法国阿塔朗特号海洋调查船,在我国东海陆架和冲绳海槽进行海洋地质和地球物理调查,目的是研究第四纪以来的地层序列,及其与海平面变化,古气候变化和构造运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天然气水合物对全球气候变化、海平面旋回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然气水合物作为21世纪的重要能源地位已受到广泛认可和关注,然而作为一个重要的气候致变因子,其赋存状况及其行为规律对全球气候和海平面的影响仍不容忽视。作者从甲烷的温室效应出发,提出了天然气水合物的生成和分解与全球气候的冷暖变化、海平面的升降变化这两个旋回之间相互依存的猜想。  相似文献   

20.
海平面变化不仅关系到全球环境的演变,而且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关于海平面变化的机制研究与精确估算则一直以来是海洋学研究的重点方向之一。通过分析晚中生代以来全球海平面变化记录,在行星尺度和地球轨道尺度上,分析讨论了海平面变化的主要影响机制。结果显示:虽然近100Ma以来,海平面记录中构造和大洋碳储库周期连续小波分析信号显著,其滤波振幅强度变化也对应了全球性的构造、气候及生物演变事件,反映了由构造运动引起的海-陆格局变化、气候突变以及相应的生物演变事件等全球性变化对海平面变化的影响。但在南极冰盖形成之后,构造周期与大洋碳储库周期的影响对海平面变化的影响出现不同,特别是近5Ma以来两者出现相反的变化趋势;近10Ma以来,偏心率周期、斜率周期和岁差周期分别在约0.8、5.3及6.2Ma之后对海平面变化的影响开始增强,显示出不同地球轨道参数周期对海平面变化影响存在一定的时间差异。而在这一阶段,虽然极地冰盖体积变化与海平面变化的相关性最为显著,但是,海平面变化可能受到地球轨道参数变化引起的高纬度地区冰盖体积变化与低纬度季风演化引起的大洋碳储库变化等因素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