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脑血管意外后抑郁症量表与CT表现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ZungDHAMDSCL-90-D调查了98例脑血管意外患者的抑郁心理状态,CT片上观察的指标有AP%、PP%、LY%和病灶部位(皮层或层下)。结果表明:(1)PSD的发生率较高,急性期为43%,慢性期为55%;(2)不论皮层还是皮层下病灶,急性期左半球前部损伤均产生较高的抑郁程度,AP%与抑郁程度呈显著负相关,(3)慢性期患者CT上损伤部位与PSD关系不明显,作者的结论是:PSD量表得分与有一定关系,CT可预测PSD发生的可能性及抑郁程度大小.  相似文献   

2.
攀西地区的地震层析成像揭示出该区典型的大陆古裂谷结构特征,其表现为:(i)沿裂谷短轴方向地壳不同深度处存在高、低速异常相间的似层状条带,呈三明治结构.高、低速异常区的分布与裂谷区基底岩性有关.(ii)下地壳底部-上地幔顶部存在一速度值为 7.1-7.5和 7.8 km/s的附加层,其厚度约为 20 km,研究表明它源于幔源物质的侵入.(iii)古裂谷轴部的华坪至会东一带110-160km深度处呈现显著的高速透镜体,被周围的相对低速物质所围限,这是在古裂谷带岩石层地幔中首次被发现.综合地质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的研究成果推断,在轴部存在壳-幔间的附加层和上地幔高速透镜体的形成与裂谷的发生、发展和消亡的深部动力学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3.
攀西地区的地震层析成像揭示出该区典型的大陆古裂谷结构特征,其表现为:(i)沿裂谷短轴方向地壳不同深度处存在高、低速异常相间的似层状条带,呈三明治结构.高、低速异常区的分布与裂谷区基底岩性有关.(ii)下地壳底部-上地幔顶部存在一速度值为 7.1-7.5和 7.8 km/s的附加层,其厚度约为 20 km,研究表明它源于幔源物质的侵入.(iii)古裂谷轴部的华坪至会东一带110-160km深度处呈现显著的高速透镜体,被周围的相对低速物质所围限,这是在古裂谷带岩石层地幔中首次被发现.综合地质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的研究成果推断,在轴部存在壳-幔间的附加层和上地幔高速透镜体的形成与裂谷的发生、发展和消亡的深部动力学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4.
利用南平台DD-1地震仪所记录到地核界面反射波PcP、地核界面反射转换波ScP、PcS测定震源深度。结果表明,用这些震相测定地震震源深度,提高了台站测定远震震源参数的精度  相似文献   

5.
利用南平台DD-1地震仪所记录到的地核界面反射波PcP、地核界面反射转换波ScP、PcS测定震源深度。结果表明,用这些震相测定地震震源深度,提高了台站测定远震震源参数的精度。  相似文献   

6.
依兰-伊通裂谷火山活动与地震活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兰-伊通裂谷火山活动与地震活动陈洪洲,任锦章,徐亚勤(黑龙江省地震局哈尔滨150008)摘要沿着依兰-伊通裂谷发育有新生代的火山喷发带和现代的地震活动带。本文论述了该裂谷及其火山与地震活动特征,并讨论了地震与火山的关系,认为该裂谷的某些地震发生可能...  相似文献   

7.
汾渭裂谷带由2组走向不同的盆地组成:以拉张为主的NEE向盆地(或盆地系)和以右旋走滑为主的NNE向盆地。相邻NEE向盆地(或盆地系)间的连接区由NNE向盆地和地垒组成。汾渭裂谷带南、北段总体走向NEE并以拉张为主,中段总体走向NNE且具走滑兼拉张的性质。汾渭裂谷带各段具有以下特征:各裂谷段新生代盆地按照先南、再北、后中段的时间顺序形成;盆地连接区规模依中、北、南段递减;忻定盆地东端平行于裂谷带北段走向延伸成NEE向,西端沿逆时针方向旋转成NNE向,而临汾盆地与忻定盆地呈近似反对称的展布。但是已有模拟实验或数值实验均无法解释这些特征,原因在于它们忽略了裂谷分段性对NEE向盆地及其连接区演化的控制作用。文中结合已有地质调查资料,基于黏土实验和数字图像相关方法,观测了在基底的分段右旋剪切拉张作用下上覆黏土盖层的裂陷过程,并对黏土盖层表面的变形场时空演化进行了定量分析。实验再现了汾渭裂谷带的主要构造特征,结果表明:1)裂谷带南、北、中段偏斜角(裂谷带两侧块体的相对运动方向与裂谷带走向之间的夹角)的依次递减是造成NEE向盆地的形成时间和连接区规模在各裂谷段呈现上述特征的原因。2)相邻NEE向盆地的相互作用是形成具有右旋剪切拉张的NNE向连接区的原因。3)相邻裂谷段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是造成忻定盆地和临汾盆地特殊构造特征的原因。因此,汾渭裂谷带各段的构造差异主要源于各段偏斜角的差异。但模型还存在不足之处,其中值得进一步完善的是模型未考虑汾渭裂谷带先存构造的影响,因而未能详细模拟汾渭裂谷带南、北段内盆地的构造特征。  相似文献   

8.
数字式强震加速度仪,例如美国Kinemetrics公司生产的PDR-1、SSA-1、SSR-1型强震仪和我国生产的SCQ-1型强震仪,这些强震仪的拾振器都选用了力平衡加速度计(如FBA-1或RJL-1型).我国使用上述数字式强震仪已经获取了较多强震记录,但在强震记录数据处理方面,力平衡加速度计强震记录仪器误差校正问题目前尚无解决办法.本文在简要回顾力平衡加速度计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利用振动反应数值分析连锁公式的反演算法,提出一种仪器误差校正的方法,并给出实际算例.  相似文献   

9.
依兰—伊通裂谷火山活动与地震活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沿着衣兰-伊通裂谷发育有新生代的火山喷发带和现代的地震活动带。本文论述了该裂谷及其火山与地震活动特征,并讨论了地震与火山贩关系,认为该裂谷的某些地震发生可能与深部岩浆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0.
江苏盱眙金矿化带位于古桑乡石牛山-小团山-带,根据土壤和基岩的化探资料,确定了6个金异常点;通过1:1万地质草测,确定了区内矿化带的空间分布、规模和产状。金矿化主要与南北向断裂有关。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碳酸盐化及褐铁矿化。金矿化可分两类:一是破碎蚀变岩型,二是侵入接触带型。前者是在地层间的平缓碎裂岩和糜棱岩带,具泥化或红土化现象;后者系岩体与地层接触,形成硫化的或铁帽。盱眙一带金矿找矿前景以断裂附  相似文献   

11.
好氧和厌氧条件对霞浦湖沉积物-水界面氮磷交换的影响   总被引:59,自引:4,他引:55  
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研究了日本霞浦湾和湖心区底泥中形态氮磷,在好氧和厌氧条件下水土界面交换量变化及差异,结果表明;好氧条件下,NO^-3-N,NO^-2-N,NH^+4,-N,和PO^3-4-P均有释放作用产生,量值多数较小,DTN和DTP则净释放作用接近零;厌氧条件下,NO^-3-N和NO^-2-N呈负释放状态,NH^+4-N和PO^3-4-P的释放速率是好氧条件下的2-8倍。  相似文献   

12.
超大型金成矿省的地球动力学背景(摘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数百吨到上千吨金产量成矿省的特征,将金矿床分为 6类:(i)造山带型金矿,(ii)卡林和类卡林型金矿,(iii)浅成低温型热液金-银矿床,(iv)斑岩型钢-金矿床,(v)铁氧化物型铜-金矿床;(vi)富金块状硫化物(VMS)矿床和沉积喷流矿床(SEDEX). 这些类型反映不同的地球动力学背景.造山带型金矿产于近地体边缘的地壳中部(4-16 km),在 Cordilleran型造山带转换挤压的俯冲-增生杂岩内;其他造山带型金矿省形成在板内地幔岩石围拆沉或地慢柱上涌处.卡林型和类卡林型金矿产于拉伸的…  相似文献   

13.
国外新构造研究进展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去10多年间,新构造学的研究前沿集中在地表过程和地壳过程相互作用的理论模型和实际观察方面。文中从造山带构造、地表侵蚀过程和气候的相互作用,大陆裂谷带中裂谷段的相互作用,横向水系和夷平面等4个方面介绍了国外的最新研究进展并给予评述。作者认为:在地球动力学模型中包括了地表过程是认识造山带和裂开边缘发育的明显进步;横向水系和夷平面成因的地貌学经典概念依然具有生命力  相似文献   

14.
张北-尚义地震区及其邻区地壳上地幔结构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张北-尚义地震区及其邻区的深部结构的研究表明,张家口-蓬莱构造带与其两侧的山西裂谷系、华北裂谷盆地和燕山褶皱带相比,具有低阻性质,地壳内的速度界面及莫霍面的深度分布显示出明显的不同。以延怀盆地为界,把张家口-蓬莱构造带分成西北和东南两段。最新的大地电磁观测研究表明,张北-尚义地震区电性结构与周围有一定差别,壳内有一近北北西向构造,主震和绝大多数余震都发生在壳内低阻带以上  相似文献   

15.
百草枯和H2O2预处理提高盐泽螺旋藻对铅的耐受性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用10μmol.L^-1的百草枯(Paraquat)和2mmol.L^-1的H2O2对盐泽螺旋藻(Spirulina subsalsa)作预处理,以诱导提高藻细胞内超氧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随后用40mg.L^-1的Pb^2+进行肋迫试验,实验结果表明,预处理组的藻细胞生长量和光合速率的下降幅度明显较未预处理组小;预处理组的SOD、CAT活性虽有衰减  相似文献   

16.
COARSE-PARTICLETRANSPORTINAGRAVEL-BEDRIVERWilliamW.EMMETT1,RobertL.BURROWS2,andEdwardF.CHACHO,Jr3.(1U.S.GeologicalSurvey,Wate...  相似文献   

17.
从板块理论看辽宁大地构造轮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据近十年来1:5万区域地质调查及有关科研成果资料,应用板块构造理论对辽宁境内板块构造进行了轮廓性的讨论。划分出天山-赤峰陆缘活动带和华北陆块两个二级构造单元;辽东地块,辽西地块,泛河微地块,浑河构造接合带,下辽河裂陷等五个三级单元及清源绿岩带,辽吉夭蜇裂谷带两个可能存在的四级单元。  相似文献   

18.
以宁波地震台DD-1短周期仪器记录到的震中距400km左右的地震为例,讨论了该范围近震的震相分析问题。认为在地壳平均厚度约30km的地区的台站,当震中距在400km左右时P与Pn、S与Lg差不多同时到达,使震相分析复杂化。指出可以用分析体波或面波的方法来加以确定地震的各项参数。  相似文献   

19.
辽河裂谷的深部构造与裂谷活动的侧向迁移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俊猛  卢造勋 《地震地质》1998,20(3):34-233
对横穿辽河裂谷的闾阳-海城-东沟剖面的深部地震探测、重力测量、大地电磁测深、大地热流测量资料做了进一步分析,发现辽河裂谷地带壳幔间具有多个薄层过渡的特征,与东西两侧的辽东台隆和燕山台褶带明显不同。壳幔过渡带的薄层结构、速度结构、温度结构以及壳内低速层和软流圈顶面构造特点表明辽河裂谷的构造演化过程自西向东侧向迁移,当前上地幔物质运动的前锋不在裂谷之下,而是向东移至金州地震带附近的析木一带,深部物质运动是辽河裂谷形成及其活动性侧向迁移的主要动力学因素  相似文献   

20.
武汉后湖铜锈环棱螺的周年生产量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1996-1997年对后潮铜锈环棱螺进行了周年研究,结果表明其种群含三个年龄组,其中1996年组生长最快,其去壳干重瞬时生长率为2.80。采用瞬时生长率法测算其周年生产量为:带壳湿重33.13gm^-2a^-1;去壳干重1.932gm^-2a^-1;P/B系数为0.8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