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汉司马迁在《史记·殷本纪》里谈到商王仲丁迁都时,只说:“帝中丁迁于敖。”裴驷《史记集解》引孔安国日:“‘地名’。皇甫谧云:‘或云河南敖仓是也’。”司马贞《史记索隐》:“敖亦作嚣,并音敖字。”张守节《史记正义》引《括地志》云;“荥阳故城,在郑州荥泽县西南十七里。殷时敖地也。”(1)关于敖之地望,各家说法不一,归纳起来敖地望有四说:一为中丁都敖地望山东沂蒙说;(2)一为中丁迁敖地望河  相似文献   

2.
商王仲丁都敖地望郑州商城说(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司马迁在《史记·殷本纪》里谈到商王仲丁迁都时,只说:“帝仲丁迁于敖。”裴■《史记集解》引孔安国曰:“‘地名’。皇甫谧云:‘或云河南敖仓是也’。”司马贞《史记索隐》:“敖亦作嚣,并音敖字。”张守节《史记正义》引《括地志》云:“荥阳故城,在郑州荣泽县西南十七里。殷时敖地也。”(51)关于敖之地望,各家说法不一,归纳起来敖地望有四说:一为仲丁都敖地望山东沂蒙说;(52)一为仲丁迁敖地望河南开封说;(53)一为仲丁都敖地望山东境内说;(54)一为仲丁都敖地望郑州(商城)说。(55)在这四说中,我们认为…  相似文献   

3.
尧是我国远古三皇五帝之一。关于他的出生地,《史记·五帝本纪》的《索隐》中有明确记载:“尧谥也,放勋名,帝喾之子,姓伊祁氏。案皇甫谧云,尧初生时其母在三阿之南,寄于伊长孺之家,故从母从居为姓也。”其中并未说明三阿在何  相似文献   

4.
长沙一名是怎么得来的,历来众说纷纭,史籍记载各异,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说: 第一,得名于长沙星。古代天文学家观测天象时选择一批星象作为定位观测的标志,创二十八宿之说。认为上有星象,下有相应的“星野”。《史记·天官书》云:“天则有列宿,地则有州域。”二十八宿中轸宿有一附星名为“长沙”,古人按星象分野的理论,将长沙之地以应长沙星,认为长沙地名源于星名,故长沙  相似文献   

5.
乐安说:《元和姓纂》《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说孙武故里在乐安有铁证 广饶说:《山东历史》《辞海》说孙武故里在广饶是唯一 惠民说:《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说孙武故里在惠民无可争议 临淄说:《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山东通志》说孙武30岁才离此地其故里就是临淄  相似文献   

6.
姓氏来源上官姓源流单纯,出自芈(mǐ)姓,上官氏的始祖是春秋时楚国公子子阑。一说上官姓以地名为姓氏。据《史记.楚世家》记载,"上官"为地名,在今河南省滑县东南。春秋时,楚怀王封他的小儿子阑为上官邑大夫,子阑的后代子孙遂以邑名为姓,称上官氏。一说上官姓是以官职命名的复姓。从《元和姓纂》和《唐书.宰相世系表》  相似文献   

7.
《中国地名》2009,(2):34-35
蒙城县名源于东晋曾侨置蒙郡,县治所位于今蒙城县城关镇西北15千米处。梁、北魏或为侨置区划,或为军城,东魏复为蒙郡、县。唐代定名蒙城县。关于蒙城的名称由来主要有3种说法:一是商代此处属北冢,“北”与“冢”上下相合为“蒙”字。二是为纪念庄子而得名。旧《蒙城县定动说:“庄子,姓庄名周,字子休,蒙人也。尝为漆园吏。”宋·苏轼所撰《庄子祠记》也说:“庄子,蒙人也。尝为漆园吏。”北宋王安石在他的《清燕堂诗》中有“清燕新豫得自蒙,行吟如到此堂中。  相似文献   

8.
商汤伐厦桀是我国历史上一件重大事件。由于年代久远,史乘寥寥,加以载记或相牾,自古以来学者对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中有关几个历史地名的地望等问题,众说纷纭,至今末能有一个较合理的解释。因此,本文力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拟对这次战役中若干历史地名的地望作一番初步考证,使这些历史地名的地望有一个比较合理的说法。一、关于夏桀都城的地望问题关于厦桀的都城地望,史书上说有二:一说在今山西安邑,见伪《尚书孔传》:桀都安邑”。唐孔《疏》云:“桀都安邑,相传为然。”一说在今河南洛阳至巩县一带。见《逸周书·史记》:“昔有…  相似文献   

9.
打开《辞海》和《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等工具书,可以知道豫北安阳是战国后期由“宁新中”更名而来的。在明清以来的《安阳县志》和《彰德府志》中还可以查到宁新中更名安阳的说法出自《史记》一书。《史记·秦本纪》中有这样一段记载:昭襄王五十年(公元前257年)十月,张唐攻郑拔之。十二月,“(王)攻邯郸不拔,去,还奔汾军二月余。攻晋军,斩首六千,晋卒流死河二万人。攻汾城,即从(张)唐拔宁新中。宁新中更名安阳”。这最后一句话,便成了安阳名称来源的根据。“宁新中更名安阳”之说被后来的史志书籍广为引用。然而若把《史记…  相似文献   

10.
巫山位于重庆市东大门 ,为渝、鄂界山 ,呈西北———东南走向 ,长江横切巫山山脉 ,形成著名的长江三峡。关于“巫山”一名的由来 ,旧时有两种说法 ,其一是清光绪《巫山县志·沿革》认为 ,巫山一名巫咸山 ,以巫咸葬此得名。其二是《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云 :“旧传形如巫字 ,遂以名山。”其一 ,巫咸之名最早见于《尚书》 ,有关记载或云神农时人 ,或云尧时人 ,或云殷商时人 ,现多以巫咸为殷商时人。夏、商及神农、尧帝皆是以位于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山西、河南等地为其活动中心。远古神灵膜拜之风甚浓 ,作为上达民意、下宣神旨的神职人员 ,“生…  相似文献   

11.
英语系 ①名字·姓。例如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白求恩,即诺尔曼·白求恩 (姓 ) ②名字·父名·姓。例如美国作家马克·吐温 (笔名 )。他的真实姓名是:萨缪尔 (名字 )·朗荷恩 (父名 )·克雷门斯 (姓 )。 俄语系 名字·父名·姓名。例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是尼古拉· (名字 )阿历克赛维奇 (父名 )·奥斯特洛夫斯基 (姓 );革命导师列宁的全称是:弗拉基米尔 (名字 )·伊里奇 (父名 )·乌里扬诺夫 (姓 ),也可只写“名字·父名”,而不写姓。 法语系 一般是“名字·姓”。例如法国工人诗人、国际歌的作者欧仁·鲍狄埃,前者是名,后者是…  相似文献   

12.
钟离姓在大陆与台湾均未进入前一百大姓。钟离姓起源于祖宗宋微子。复姓“钟离”和单姓“钟”原是一家人。复姓“钟离”居住在一个叫作钟离的地方。即今天的安徽省凤阳一带;而单姓钟源居颍川。在现在的河南省境内。根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记载。钟姓是宋微子的后代  相似文献   

13.
五、商汤都亳地望偃师说 商汤都亳地望偃师说,最早提出这个说法的是东汉的班固,他在《汉书·地理志》“偃师”条下自注曰:“尸乡,殷汤所都。”(59)《后汉书·郡国志》云:“偃师有尸乡。”刘昭注引《皇览》曰:“偃师有汤亭。”(60)《左传》昭公四年:“商汤有景亳之命。”杜预注:“河南巩县西南有汤亭,或言亳即偃师。”(61)《水经注·汲水》引阚  相似文献   

14.
杼山在浙江省湖州市西南十三公里穴即今妙西镇驻地妙西西南侧宝积山雪。唐大历八年颜真卿刺湖州后,对此名山倍为留连,在杼山留下主要实绩有四,即立三癸亭子山之东南;讨论及编次《韵海镜源》;撰、书《杼山妙喜寺碑铭》并立碑于寺中;撰、刻《石柱记》,立石于杼山。1.筑一代名亭———三癸亭三癸亭筑于大历八年十月二十一日。亭址在杼山妙喜寺的东南。筑亭的动因是为迎接时为浙西观察判官、殿中侍御史的袁高巡视湖州。筑亭的主持者是刺史颜真卿。茶圣陆羽参与筑亭,并筹划亭名“三癸”。以上结论,从颜真卿《杼山妙喜寺碑铭》中得到佐证。碑铭记…  相似文献   

15.
南阳 《中国地名》2013,(1):72-73
呼延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470位。在2007年全国姓氏人口排名第300位以外。一、姓氏渊源第一个渊源:源于各民族变姓,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姓氏考略》记载,"匈奴四族呼衍氏,入中国改为呼延氏。"在史籍《汉书》中也提及"匈奴四族有呼延氏。"在《史记·匈奴列传》中这样记载:"呼衍氏、兰氏,其后有须卜氏,此三姓其贵种也。"在史籍《汉书·匈奴传》中也有同样的记载。在史籍《后汉书·南匈奴传》中记载:"异姓呼衍氏、须卜氏、丘  相似文献   

16.
三、宁新中更名安阳之所在1、安阳城和宁新中今焦作市东北17公里处有一村庄,名叫安阳城。曾是安阳城人民公社管委会驻地。此名称的历史,至少在北魏时就有了。《魏书·地形志》载北修武县已有安阳城。《修武县志》载南阳城曰:“春秋南阳城在县北三十里,又名安阳城。”《水经注·清水》云:“修武,故宁邑,亦曰南阳矣。”这里说明“修武”、“南阳”、“宁”和“安阳”似乎是一地。又《括地志》云:“怀州获嘉即古之南阳。”清吴作信撰《汉书地理志补注》载获嘉县条云:“环宇通志:获嘉县在卫辉府西南百里。本殷之宁邑,周之修武也。…  相似文献   

17.
《中国地名》2009,(3):13-15
谢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24位,约有人口936万,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72%。 关于谢姓的先祖来源,许多姓氏书都说它出自炎帝,炎帝,又称神农氏,作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之一,为世代所敬仰,也被谢姓奉为始祖之一,谢姓家族是姜姓部落的后裔。如《元和姓纂》卷九中说:“谢,姜姓,炎帝之胤。”  相似文献   

18.
你知道《孟子》《史记》所说的“中国”就在晋南吗?你知道山西在古代为什么叫“三晋”、“河东”、“山右”吗?你知道山西曾有过“北京”、“西京”、“中京”吗?你知道太行山有多长、有多少个名字吗?你知道山西有多少个温泉吗?等等。山西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山西历史地名词典》对这些问题都作了明确而又很有意义的回答。我觉得这是一本很好的山西历史地理的工具书,真是爱不释手,特向关爱山西的读者介绍一番。  相似文献   

19.
关于大水的地望,《墨子·三辩》:“汤放桀,于大水。”大水在此作何解释,清毕沅无释,孙诒让引苏云案:“《列女传》云:‘流于海,死于南巢之山。’《尚书大传》:‘国君之有也,吾闻海外有人,与其属五百人去。’与此言合。”孙氏在此似未说大水是否是地名,说《墨子》所谓“汤放桀,于大水”与《尚书大传》所言相合,末知何据?《尚书大传》曰:“汤放桀也,居中野。士民皆奔汤,桀与其属五百人南徒千里,止于不齐。不齐士民往奔汤。桀与其属五百人徒于鲁。鲁士民复奔汤。桀曰:‘国,君之有也。吾闻海外有人。’与五百人俱去。”《周…  相似文献   

20.
“南阳”这一地名在《史记》中共出现47次(见嵇超等编《史记地名索引》)。从空间上看,这47个“南阳”往往是同名异地;从时间上看,均为从春秋到西汉长达七百多年的时间跨度中的古地名,而且一部分地名随历史发展而湮废不存,另一部分则沿用至今,但其地域范围又有变迁。这样一来,就会给今天的读史者,尤其是初学者,带来诸多不便,乃至影响了对史实的理解,因此有必要一一释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