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西文化差异对旅游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宣 《福建地理》2006,21(2):48-50
旅游是一种特殊的文化交流活动,在跨文化交际中常常会发生文化冲突,这大多是由于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造成的。中西文化差异导致旅游跨文化交际障碍的因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中西方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的差异。在旅游跨文化交际中应特别增加中西文化差异意识,方能尽量减少交际障碍。  相似文献   

2.
旅游是一种特殊的文化交流活动,在跨文化交际中常常会发生文化冲突,这大多是由于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造成的.中西文化差异导致旅游跨文化交际障碍的因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中西方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的差异.在旅游跨文化交际中应特别增加中西文化差异意识,方能尽量减少交际障碍.  相似文献   

3.
跨文化交际是一门艺术,交流双方如果做到同感理解,就会达到有效沟通。要做到理解,首先要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其次要克服交流的心理障碍,再次要掌握交流的技巧具备交流的素质。做到了同感理解,跨文化交际就很容易成功。  相似文献   

4.
Wang Xiaowen 《地理教学》2014,(12):163-166
恭维语是一种受文化影响极大的约定俗成的言语行为。因此,中国人和美国人在使用恭维语方面差异很大。本文从四个方面来对比研究中美恭维语的差异,即:语言形式、话题与对象、分布、回应策略,并从跨文化交际角度来阐释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本研究的意义在于帮助中国学生在用英语与美国人进行跨文化交际时避免恭维语的失误。  相似文献   

5.
薄洋 《中国地名》2009,(12):22-23
地名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交往和生产活动的产物。地名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为地理实体、居民聚落和地域区划所取的名称,是特定的一种语言符号和人类活动的历史印记,它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民族性。地名是人类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公益性文化遗产,它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印记了千百年来当地政治、经济、文化变迁的历史足迹。  相似文献   

6.
周文德 《中国地名》2012,(10):40-41
一、地名与地名汉字地名是一定地域的语言、文字标志,是语言中的专有名词,是人类历史的活化石。地名是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民族社会活动的产物,是一个地域的历史见证和文化积淀,是一座城市的历史年轮和生活轨迹,是一种用特定的语言形式承载的特殊的文化现象,是人类历史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7.
传统文化与中国地名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名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应运而生,并且追随着人类社会发展的步伐而不断发展。它不仅对人们的生活交往起到了指代作用,而且也反映了不同时代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因此说地名是浓缩的历史,地名是缩写的文化,中国地名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可谓藕断丝连密不可分。 一、范畴与含义 地名命名的含义往往都在传统文化的宏观控制之下,脱离不开传统文化的范畴。比如万里长城、几千年来围绕着长城的文化演变告诉我们:长城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各族冲突与融合的标志,排斥与团结的象征,是区分农耕定居文化与草原游牧文化的分水岭,是中华民族传统文…  相似文献   

8.
跨文化群体游客的中国旅游目的地意象色彩认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色彩影响着人们的情感状态和选择意向.当旅游目的地意象被色彩化并赋予一定的涵义,它就成为目的地品牌定位、意象设计和营销战略制定的有力工具.本文以到访两安的跨文化游客群体为研究对象,以我国旅游意象色彩认知为研究内容,在调研数据对应分析和深度访谈资料挖掘补充基础上,初步研究了跨文化群体游客对我国目的地意象色彩认知的特点及基础...  相似文献   

9.
地名作为标记和识别不同地域的名称,是语言词汇的组成部分,属于专有名词。但它又与词汇中的一般词语不同,是一个地方的语言文化形态。某地的地域文化、历史文化、经济文化、交通文化、军事文化等能在地名中找到痕迹,可以说地名是研究地域文化的活化石。因此,“地名的研究实在是语言学家最引人入胜的事业之一”。“不同的民族或不同的地域文化,最初大都是互相隔离各具特色的。这些特色包括语言或方言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地名》2009,(2):52-53
汉族生肖中的十二种动物的选择并不复杂,它与汉族人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相接近,是可以猜测的。十二种生肖动物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是已被驯化的“六畜”,即牛、羊、马、猪、狗、鸡。它们是人类为了经济或其他目的而驯养的,占十二种动物的一半。“六畜”在中国的农业文化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六畜兴旺”代表着家族人丁兴旺、吉祥美好。春节时,人们一般都会提“六畜兴旺”,  相似文献   

11.
城市,是人类历史文化和经济发展的产物。“人们为了生活建造了城市。为了更好地生活留在了城市。城市,让人生活更美好。文物,是人类文明,包括城市文明,不断进步的见证,最能清晰展现城市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不同时期城市文明的真实轮廓”。  相似文献   

12.
李燕  司徒尚纪 《热带地理》2001,21(3):237-241
澳门文化是中西文化逆向交流和多元融合的产物。特殊的历史渊源决定了澳门文化的多元特色;这种多元性不仅表现在语言、宗教、建筑、习俗等方面,更体现于澳门的特殊族群-土生葡人;港、澳文化都是多元混合型文化,但其性质和成因是不同的;澳门文化不是香港文化的附庸,对澳门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剧,越来越要求我们克服文化差异,顺利实现跨文化交际,新的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和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也明显的体现了这方面的要求。如何在日常的高中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教学已成为每个高中英语教师必须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张宏梅  陆林 《地理学报》2009,64(8):989-998
文化是影响旅游者心理和行为的重要因素,旅游动机跨文化研究说明不同文化背景的旅游者有着不同的旅游动机,同一文化背景旅游者在不同的旅游目的地也有着不同的旅游动机。本研究根据国内旅游动机跨文化研究的不足,以桂林、阳朔入境旅游者为例,用多组验证性因子分析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来自五个不同文化群体入境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做跨文化比较研究。研究发现产生于西方背景下的动机量表可以用于中国入境旅游研究;结构无差异被接受,因子无差异检验发现只有两个因子负荷存在显著差异。动机因子均值的跨文化比较说明北欧旅游者在文化、娱乐/梦幻动机和放松动机上的强度均低于盎格鲁和拉丁旅游者,盎格鲁旅游者在这三个动机上的强度均较高,文化动机是这三个群体的主导动机,亚洲旅游者的主导动机是放松。研究证明了中国入境旅游者旅游动机存在文化差异,旅游目的地的管理和营销应根据不同文化群体的不同需求提供满足其需要的旅游产品,采取差异化的营销战略,以形成有吸引力的旅游形象。  相似文献   

15.
地名作为特殊的词汇,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给予自然地理实体、居民点等特有的名称,包含着丰富的社会经济、文化和历史内涵,显示出独特的地域特征,与当地的人类活动、历史演变、人口迁徙等密切相关。更具稳定性,它往往记录着当地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民族和风土人情。通过研究黑龙江省地名的地域特征,揭示移民开发黑龙江的历史,  相似文献   

16.
李红 《中国地名》2011,(4):46-49
一提到俄罗斯,人们脑海中就会浮现出广袤无垠的泰加林,洋葱头似的五彩教堂顶,联想到莫斯科、圣彼得堡等耳熟能详的地名。地名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给地理实体、行政区域、居民点所起的名称。它真实地反映了民族的地理、历史、语言文化,同时也反映出民族的心态和风俗等。  相似文献   

17.
透过地名看临高人在历史上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名是人们用其语言给予一个地方的称呼,并且通过文字的书写形式把它留传下来的。它的形成与发展除与当地民族居住的地理环境、地质、地貌、物产等有关外,还与当地民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生活及其风俗习惯、信仰、心理状态等文化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它的分类既有自然景观的,也有人文景观的。自然景观的,又可分峒原、山川、形象、动物、植物……等地名;人文景观的,又可分行政区域、姓氏、职业、历史、功能……等地名。所有各种各样的地名,都可分别反映了人类社会历史的各个侧面。本文试图从海南残存的地名来探讨临高人在历史上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古树名木自古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人们形象地比喻它们为凝固的诗和活动的画;它们是绿色文物,活的化石;是自然界和前人留给我们的无价之宝。它们为大自然增色,而且记载着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传递着世间的风云变幻和人间的沧桑,它们具有丰厚的文化内涵。人们可以通过它们了解一国的民族性格、民族感情和民族文化,它们是国家形象和民族精神的象征。 一、古树名木是历史文化的见证在《全国古树名木普查建档技术规定》中指出:古树名木,一般系指在人类历史过程中保存下来的年代久远或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的树木。古树指树龄在100年以…  相似文献   

19.
丁辉 《中国地名》2011,(2):46-46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各界对地名信息的需求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落后的档案管理手段已无法满足社会的需要,无法向人们提供更加快捷的信息。为了实现地名档案管理现代化、信息发布网络化,迫切需要我们对旧的档案管理模式进行现代化意义上的改革和创新。地名是社会信息的载体,它含有不同时期地理、历史、文化、语言、民俗等信息,  相似文献   

20.
周妮 《中国地名》2014,(8):75-76
地名是人类盖在大地上的图章,它的历史同语言一样古老。它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是时代的标志,是各种地理实体、行政区域和居民点的标识,承载着丰厚的文化内涵,折射出历史、地理、宗教、语言、社会、经济等各种世相百态。它具有"活化石"的功能,是人类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陈正祥认为,地名作为代表一个地方的符号,其来源和演变除了受天然环境的影响外,也常为文化的接触所左右。现今的地名应视为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它能反映当地的地理环境,并赋有文化层指标作用,部是非常明显的事实。因此,研究一地地名及其文化内涵有助于我们了解这一地区的历史、文化、民族、生活、经济等各个方面的信息。地名文化学的研究即通过地名的研究来阐述民族文化的内容和特性,即通过一地地名研究,获取与当地生活、民族、信仰、历史等相关的文化。本文以“长生”地名为切入点,引入“长生”文化效应,剖析“长生”作为地名命名真正地文化内涵,并认为重庆市彭水县长生镇作为“长生”文化的代表性地名,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与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