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东方汛 《中国地名》2014,(12):46-47
《四库全书》是清代乾隆年间官修的规模庞大的百科丛书,按经、史、子、集四部四十四类编排,并以唐玄宗于两都(长安及洛阳)分建四库贮藏四部典籍而定名。它汇集了从先秦到清代前期的历代主要典籍,共收书3461种、79309卷,分为经、史、予、集四部。其中“经部”分为“易、书、诗、礼、春秋、孝经、五经总义、四书、乐、小学”等10类;“史部”分为“正史、编年、纪事本末、别史、杂史、诏令奏议、传记、史抄、载记、时令、地理、职官、政书、目录、史评”等15类;  相似文献   

2.
黄东汛 《中国地名》2014,(12):44-45
《四库全书》是清代乾隆年间官修的规模庞大的百科丛书,按经、史、子、集四部四十四类编排,并以唐玄宗于两都(长安及洛阳)分建四库贮藏四部典籍而定名。它汇集了从先秦到清代前期的历代主要典籍,共收书3461种、79309卷,分为经、史、子、集四部。其中“经部”分为“易、书、诗、礼、春秋、孝经、五经总义、四书、乐、小学”等10类;“史部”分为“正史、编年、纪事本末、别史、杂史、谓令奏议、传记、史抄、载记、时令、地理、职官、政书、目录、史评”等15类;“子部”分为“儒家、兵家、法家、农家、医家、  相似文献   

3.
一鸣 《中国地名》2014,(12):48-49
《四库全书》是清代乾隆年间官修的规模庞大的百科丛书,按经、史、子、集四部四十四类编排,并以唐玄宗于两都(长安及洛阳)分建四库贮藏四部典籍而定名。它汇集了从先秦到清代前期的历代主要典籍,共收书3461种、79309卷,分为经、史、子、集四部。其中“经部”分为“易、书、诗、礼、春秋、孝经、五经总义、四书、乐、小学”等10类;“史部”分为“正史、编年、纪事本末、别史、杂史、诏令奏议、传记、史抄、载记、时令、地理、职官、政书、目录、史评”等15类;“子部”分为“儒家、兵家、法家、农家、医家、天文算法、术数、艺术、谱录、杂家、类书、小说家、释家、道家”等14类;  相似文献   

4.
翻开历史画卷,拂去岁月尘埃。三天子都南麓的“吴楚分源“地——婺源,自唐宋至晚清,这块“由是山水之精英,钟为豪杰之挺出”的钟灵毓秀之地,人才辈出,代有名流,全县考取进士550人,出任仕宦者更多,达2665人,明清朝竟有“一门九进士,六部四尚书”之谓;文人学士著书立说3100多部,其中被选入《四库全书》有172部,因之誉为“书乡”。除科举及第者外,并涌现出一大批书法家、画家和篆刻家。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浩瀚博大的历史典籍中,历代封建王朝明令颁布为正史的纪传史,始于(史记),迄于《明史》,共二十四种,故“二十四史”成为学术界的一个专有名词,另加民国年间所修的《新元史》和《清史稿》,共计二十六史[1]。纪传史包括了纪、表、书志、世家、列传五体形式。这五种形式中,与地理最为关系密切的就是书志。全史中共有十九种史志,其中之一就是地理志,而二十六史中,有十八部具有地理志,约占总数的3/4,只不过并不是全以“地理志”为名称出现。其中,有十二部称《地理志》,两部称《州郡志》,称《郡国志》、《地形志》、《郡县志…  相似文献   

6.
四川自古文风鼎盛。汉唐、五代、宋明清历代均出现过名震全国的大文学家,如司马相如、杨雄、陈子昂、李白、苏洵、苏轼、苏辙、杨慎等。这些作家纷纷出蜀访学,取得了辉煌的成绩。追溯巴蜀文学的历史,必须提到它古代的神话和传说。其中,所谓“小说之最古者尔”的《山海经》是最早、最完整的一部神话集。近人蒙文通考证,书中四篇《海内经》和五篇《大荒经》及附在后面的《海内经》可能是巴蜀的作品,时代在西周,大概算是四川地区最早的“小说”了。近人袁珂在《中国神话资料萃编》中,单列《古蜀篇》,收集了多种古籍中有关巴蜀的神话和传说。除…  相似文献   

7.
在斯里兰卡西南部的卡卢特勒附近,有一个以中国东晋高僧法显名字为名的法显石村,千百年来一直被斯里兰卡人民作为两国历史交往的重要纪念地。 法显石村传为佳话是有一番来历的:1500多年前,中国东晋的著名高僧法显有感于“经律舛缺”,于东晋安帝隆安三年,偕同学慧景、道整等从西安西行求法,度流沙,越葱岭,遍历北、西、中、东天竺等地,后赴狮子国(今斯里兰卡),住两年,获得多种佛经梵本,由海路归国。他据旅行见闻,撰《佛国记》。书中所记斯里兰卡的情况,比斯里兰卡最古老的经史书《岛史》和《大史》早100多年。因此,…  相似文献   

8.
东北的文人有一个梦寐以求的心愿,那就是:把原藏沈阳故宫的文溯阁本《四库全书》重归故里。众所周知,清代留存的七部《四库全书》,至现在或毁于战火、或被运往台湾。只有沈阳故宫文溯阁本和承德文津阁本还完整的保存在大陆,其中,承德本为国家图书馆保管,沈阳文溯阁原本为书阁合一的典范,却被运往甘肃,书阁天各一方。相隔37年,没有回归。笔者仅就现有史料综而述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史记·项羽纪》所载“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的“吴中”,历来一些辞书和史记读本、选本注释为“江苏吴县,今苏州”。唐代颜真卿则认定是“湖州”。颜真卿在离湖州刺史任赴京前夕,即唐大历十二年(777)五月,为弁(卞)山项羽庙复立《项王庙碑》,并述于碑阴:“西楚霸王当秦之末,与叔梁(项梁)避仇于吴中,盖今之湖州也。虽灭秦而宰制天下,其魂魄犹思乐兹邦,至今庙食不绝。其神灵事迹俱见竟陵子陆羽所载《图经》。”(石佚,文见《颜鲁公集》)这是他任湖州刺史五年,依据前人及陆羽《图经》的记载,并考察了弁山等处有关项羽遗迹后作出的判断,是信…  相似文献   

10.
周村是清代鲁中地区最重要的贸易城镇之一,其在清初经历了一个迅速崛起的过程。在明代中叶,周村还是一个“居民三百家”的普通村落,而到了清康熙年间已经发展成了山东著名的商业中心。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长山县知县金铽所撰《周村义集记》说,周村“地不通夫水陆而天下之货聚焉,熙熙然贸易有经,如有化日”;  相似文献   

11.
于希贤 《地理研究》1986,5(3):95-99
我国地理学史的专著较少,近四十多年来一共出版过四部《中国地理学史》 (或《中国古代地理学简史》)书籍。最早问世的是王庸先生的《中国地理学史》,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十八年之后,此书于1955年再版。作者在“再版的话”中说:“在这十八年中,没有同类的书出版过”。此书的宗旨是“宁受钞袭之议,不作明快宽博之论”。这表现出作者笃实的治学态度,同时也反映了由于时代局限,纂集的功夫多,而对其引证的文献,进行地理学的研究较少。但此书毕竟是第一次简述中国古代地理学发展的文献。正如作者所说“中国古代地理学的知识,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独立的专论,地理知识往往依附于诗歌、行记以及天文、医药、宗教、玄学(哲学)以及各种经世致用的著作中间。  相似文献   

12.
邹逸麟 《地理研究》1993,12(2):103-105
舆地之学,在我国渊源流长。《山海经》、《禹贡》是我国早期地理学的代表作。秦汉以后随着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能力的加强,视野的扩展,不断有新的地理著作出现。魏晋六朝时期编撰地记、图经成为一代风气。六世纪郦道元注《水经》引用了数百种资料,其中大部分为地理文献,可谓"集六朝地志之大成”(清陈运溶《郦州记序》,载《麓山精舍丛书》)。《隋书经籍志》载当时所存地理著作140部1400卷。《宋史艺文志》载地理类总志、方志达400种部。明清以还至近代,新出现的地理著作更是不胜枚举。  相似文献   

13.
鄯善:位于吐鲁番盆地之东,属吐鲁番专区,清代设县之前,地名辟展。辟展在汉代属于东师前国的东境,北魏以后属高昌国。据《魏书》、《北史》记,高昌国有八城(隋代增至十八城),高昌城(今高昌古城即其址)东百六十里有白棘城,《魏书·唐和传》作白力城即清之辟展城。北宋人王延德奉命出使高昌,留有行程录,收在《宋史·外国传》高昌条下。王延德记:“[经]鬼谷口避风驿,又西行八日至一地、名宝庄”,鬼谷口避风驿是  相似文献   

14.
张煜  刘鑫 《西部资源》2012,(1):15-15
2月10日,春意浓浓,内蒙古自治区土地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在呼市召开。会议选举了第四届理事会理事及理事会组织机构和负责人,审议通过了《内蒙古自治区土地学会章程》修改内容。内蒙古土地学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长元重举说,第三届理事会重点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审议通过了《内蒙古自治区土地学会章程》、《内蒙古自治区土地学会所属分会管理制度》及《内蒙古自治区土地学会财务管理制度》等,建立健全了学会各项规章制度,加强了组织建设;二是编纂了我区第一部《内蒙古自治区志·土地志》,与内蒙古土地勘测规划院共同协助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完成了《国土资源部重大科技成果集——内蒙古自治区分集》和《国土资源国际合作十年巡礼——内蒙古分册》,编辑出版了“2008自然科学学术论文”和“2010自然科学学术论文”土地分册;三是结合我区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组织开展了省级学会间的学术交流活动,同时与美国可持续利用考察团进行了土地利用规划座谈,并组织国土资源系统土地工作者赴国外考察学习,开阔了视野、更新了观念。  相似文献   

15.
赵逸才  王开泳  华林甫  王甫园 《地理学报》2022,77(12):2972-2990
行政区划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系统分析清代县级行政区划调整的时空变动格局和影响因素,能更好地借鉴和发挥行政区划设置在国家与地方治理中的支撑作用。综合梳理国家清史纂修工程《清史·地理志》的考证结果,参考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清代档案、《清实录》《清会典》《大清一统志》以及清代地方志等历史文献,全面分析1683—1911年中国县级行政区划的时空变动过程与演变规律。研究表明:① 清代县级行政区划主要有9类调整模式,以自下而上的申报调整为主,关键是总督和巡抚的提议权,督抚体制是行政区划调整推进的制度保障;② 行政区划调整的频次受最高统治者的治理理念影响较大,波动明显,雍正朝是清代行政区划调整的绝对高峰期,光绪和宣统两朝是一个相对高峰期,道光、咸丰到同治时期调整最少;③ 县级行政区划的调整以新设最多,其次为改隶和析分,同级变更和合并是频次较少的两类调整;④ 升级、迁治、裁撤、新设4类调整在清代23个省的分布范围较广泛、各省域分布较为广泛均衡,变更专名、合并、改隶、同级变更4类调整的分布范围集中于直隶、河南、山西等省;⑤ 清代县级行政区划调整格局的形成与演化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政治安全和统治方便是决定性因素,总体上体现出层级明确、权责明晰、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的国家治理理念。  相似文献   

16.
本文依托第一手原始文献和学者们的相关研究成果,在阐释上海南洋公学自编出版新式教科书意义的基础上,对上海南洋公学编辑出版的新式中小学地理教科书在出版时间、版次、册数、内容、特点和意义等方面展开考述。本文对“《本国中等地理教科书》《初等地理教科书》为我国第一套国人自编地理教科书”“《本国中等地理教科书》《初等地理教科书》二书均为1901年编纂出版”“基于张相文《南园丛稿》卷九之《沌谷笔谈》卷一认为‘教科书’一词首先出现于《本国中等地理教科书》”等主流观念提出了商榷性意见。  相似文献   

17.
钟离姓在大陆与台湾均未进入前一百大姓。钟离姓起源于祖宗宋微子。复姓“钟离”和单姓“钟”原是一家人。复姓“钟离”居住在一个叫作钟离的地方。即今天的安徽省凤阳一带;而单姓钟源居颍川。在现在的河南省境内。根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记载。钟姓是宋微子的后代  相似文献   

18.
天天喝茶。无非是往壶里放进一小撮茶叶,冲上沸点的开水,三、四分钟后掀开壶盖,先以鼻闻其香,再倒瓷杯,观其色,品其味,这样,才算把茶的色、香、味全都欣赏到家了。 茶是“中国牌”的饮料。英文中的tea,俄语中的Llau,都是汉语中“茶”字的音译。在世界上,茶被称为“和平饮料”,因为茶性温和,它跟咖啡不同。种茶、制茶、饮茶在中国有着悠久历史。早在唐朝,陆羽便著有《茶经》一书,成为世界上第一部有关茶的专著。此后历代的茶书,有100多种之多! 武夷岩茶。以生长在武夷山景区的峰岩、峡谷、幽涧之  相似文献   

19.
《中国地名》2011,(10):37-37
成都凤凰山位于成都北郊约6公里,是形状奇特的山丘,南北走向,由首尾相顾的两个山头组成,远观似迎风展翅、翘首远望的凤凰,故得其名。传说仙人张伯子跨赤虎于此飞升,《蜀典》、《成都县志》等典籍均记载着这美好的故事。  相似文献   

20.
李长傅教授长期从事历史地理的教学和研究工作,生前著述颇多,是我国知名的历史地理学者,对我国历史地理的教学和研究做出了贡献。 《(禹贡)释地》是李教授遗著之一,经陈代光整理,最近由《中州书画社》出版,全国发行。 《禹贡》是《尚书·夏书》中之一篇,为我国古代地理志之始祖,谈沿革地理者,莫不宗之。 在封建社会,《禹贡》列为经典,为学者必读之书。历代注释、疏证《禹贡》者,指不胜屈;《禹贡》之学,蔚然成风,尤以清代最盛、其中清人胡渭之《禹贡锥指》用力最深,集历代《禹贡》研究之大成,对后世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