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薛世君 《中国地名》2011,(10):47-47
周作人曾在微乡的野妄勘中说“我的故乡不止一个”,如果泉下有知,很多古人定然感同身受。只不过,周作人语带温情,古人们可就哭笑不得了——眼下的“名人故里”之争狼烟四起:“伏羲东奔西走,黄帝到处安家,女娲遍地开花,诸葛四处显灵”,从老子、墨子到李白、曹雪芹……“开发”名人渐成风潮。故里之争貌似文化之争,实则是利益之争。把名人等文化资源作为利益争夺的砝码,“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这无疑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扭曲和炒作。  相似文献   

2.
西双版纳的旅游文化特质和旅游再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清华  肖玲 《热带地理》2002,22(2):156-160
针对西双版纳旅游在管几年出现趋缓的态势,认为其根本原因是旅游文化开发不利。在分析了西双版纳的旅游文化特质的基础上,指出了旅游文化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几点文化对策:注重文化创新,明确文化功能分区,改进现有的旅游线路,组建旅游研究与开发机构以及以名人文化扩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该文在概述黄河文化旅游研究缘起与内涵的基础上,基于“空间—主题—方法”对比分析框架,系统梳理和凝练黄河文化旅游与国际河流文化旅游相关研究成果,互鉴探究黄河文化旅游研究的薄弱环节与提升路径。研究发现:黄河文化旅游研究偏重宏观战略管理与规划、旅游资源开发与评价等,而国外河流文化旅游侧重中、微观尺度的文化线路与文化节点案例研究等。黄河文化旅游应注重旅游市场供需平衡,创新旅游开发与居民福祉的协同技术路径,实现“人河关系”的文化情感、时空行为与旅游响应等管理转型研究。最后,基于当前研究不足提出黄河文化旅游系统理论框架,试图破解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与旅游“幸福河”创建等核心议题,研究结果可为黄河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及国际河流旅游合作提供理论支撑与中国智慧方案。  相似文献   

4.
乡村旅游文化资源开发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乡村旅游是中国近年来才兴起的一种旅游活动,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形式多种多样,而旅游文化资源是旅游资源中的“质”。对乡村旅游文化资源的特点、类型、开发模式以及开发的切入点进行论述,以期在乡村旅游文化资源开发的过程巾,根据自身情况选择VC、EC、SC3种模式,实现旅游与生产双重功能、传统与现代文化双重结合、“硬环境”与“软环境”双重建设、自然与人文双重保护、游客休闲与丰富当地居民文化生活双重目标,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器、象、道”三位一体的思维模式由《易》提出后,经孔子、老子等多位先哲发扬,逐渐成为影响每一个中国人日常生活的哲学思想.本研究从辨析文化旅游吸引物的本质、内涵入手,利用中国哲学动态的辩证思维方法,剖析了文化旅游吸引物与文化旅游产品、文化旅游吸引力、旅游者出游需要的关系,指出了文化旅游吸引物由“器”向“道”的转变,即是文化旅游资源向文化旅游产品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文化是旅游业发展的灵魂。屏南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深厚的文化积淀,然而由于旅游业起步晚,受交通网络、资金投入等方面的制约,旅游业发展滞后。文章从旅游文化角度分析了屏南旅游开发的有利条件及旅游业发展现状,提出了塑造旅游形象、挖掘旅游文化内涵、发展特色旅游的几点建议,以便使屏南尽快发展成为闽东地区旅游的新热点。  相似文献   

7.
旅游与文化生态保护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可持续发展与文化生态保护的良性互动机制成为学界的研究热点。运用文献分析法分析了旅游与文化生态保护研究进展,按研究内容将已有研究主要归纳为文化生态理念在旅游开发规划中的应用、旅游对文化生态保护的效应及文化生态保护模式3个方面,研究方法以结合具体案例的定性研究为主。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旅游与文化生态保护的研究趋势:加强旅游与文化生态保护作用机制、旅游开发共性与文化生态保护个性模式、旅游与文化生态保护测评、旅游利益相关者与文化生态保护主体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文化是旅游业发展的灵魂.屏南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深厚的文化积淀,然而由于旅游业起步晚,受交通网络、资金投入等方面的制约,旅游业发展滞后.文章从旅游文化角度分析了屏南旅游开发的有利条件及旅游业发展现状,提出了塑造旅游形象、挖掘旅游文化内涵、发展特色旅游的几点建议,以便使屏南尽快发展成为闽东地区旅游的新热点.  相似文献   

9.
知识经济时代的文化旅游   总被引:31,自引:4,他引:27  
知识经济是即将在下一世纪出现的新型经济动物模式,它有着自身的特点地社会生产各领域新的需求。文化旅游,作为一种知识含量很高的旅游产品和服务形式,必将成为知识经济时代追求高品位高层次旅游方式人们的首要选择。在分析文化旅游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时对旅游者的价值取向、旅游行为及旅游需求等方面的影响的基础上,挖掘出知识经济时代文化旅游的需求热点,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0.
基于“鱼文化”的清远白庙渔村旅游区规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凡  黄耀丽  杨俭波 《热带地理》2001,21(3):242-245
鱼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文中分析了“鱼文化”的特点,在进行清远白庙渔村旅游规划过程中,通过对白庙旅游资源的分析,提出将“鱼文化”作为白庙旅游区规划的文化脉络,应用旅游文化分析在规划中的作用,构建基于“鱼文化”的独具特色的旅游文化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11.
全球眼界下妈祖文化旅游发展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金波 《热带地理》2007,27(2):175-179
中国大陆妈祖文化的热涨是传统妈祖文化复兴与现代旅游发展结合的产物。源于中国的妈祖文化历经宋代的闽粤海洋女神崇拜,元明时期成为多元复合海神,自清以来走向全球,越来越具有全球化意义,传达出中华民族开拓进取的精神价值、包容大方的为人之道以及善良平和的处世哲学,这使妈祖文化旅游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与现实意义。中国妈祖文化发展的过程中出现旅游产品开发严重的低质和异化现象、旅游活动单调和参与性差、旅游商品少、缺乏系统专项规划等问题,亟需以全球视野、整合提升文化品味进行新一轮的开发。  相似文献   

12.
邓庆 《中国地名》2014,(5):33-35
孙悟空是我国古典小说《西游记》中的一位具有神话意义的人物形象。由于小说《西游记》的普及和依据小说改编的电视剧《西游记》的热播,孙悟空的形象进一步深入人心,妇孺皆知,成为斩妖除魔、反对恶势力的正义的象征。近年来,由于名人故里之争的升温和旅游经济的带动,孙悟空原型的故里之争也被掀了起来,并且愈演愈烈,呈白热化趋势。  相似文献   

13.
林明太 《福建地理》2004,19(3):30-34
本文在分析了莆田的宗教、历史、建筑、戏曲、语言、民俗等文化资源的特色和目前其旅游开发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莆田文化资源旅游开发应加强资源整合,推出富有莆田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加强宣传促销,提高知名度;注意旅游从业人员教育,提高文化素质;坚持文化资源高品位旅游开发原则,防止“庸俗化”等措施。  相似文献   

14.
从中国佛教、中国禅宗流派的世界影响力入手,通过对比研究与关联分析,探讨禅宗六祖惠能的影响力及其故里的宗教旅游价值与开发对策。结果表明,禅宗六祖惠能具有世界名人效应;六祖故里禅宗圣迹众多,地位独特,品位度高,理当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旅游地;由于六祖本人及其故里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旅游潜力未能发挥。发展六祖故里旅游,一要树立"世界惠能"观念和确立六祖故里的朝觐地位;二要从整体观念出发,高水准、大手笔构建六祖故里禅宗文化旅游区,并整合区外的相关圣迹,形成内容丰富、情结完整的禅文化大旅游圈;三要发挥海外积极因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发展文化创意旅游产业是推动旅游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郑州市发展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在文化旅游资源、目的地可进入性、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及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园区建设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今后文化创意旅游产业的发展应强化产业观念,努力打造文化创意旅游品牌,建立和完善产业的市场管理机制,以丰富的旅游产品和优质的服务意识树立旅游品牌和城市形象,充分挖掘文化创意旅游消费需求,以企业作为市场的运营主体并加大其投入力度和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16.
国内外旅游信息化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信息化研究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旅游信息化衍生出“旅游信息产业”,而旅游信息产业的发展正是旅游业“新经济”的体现,未来旅游信息产业与旅游新经济的发展与研究是一种必然趋势.该文通过检索国内外旅游专业核心期刊获得旅游信息化相关文献,对旅游信息化研究内容从旅游信息化理论研究、旅游网站研究、网络旅游信息搜寻研究等方面进行了归类和综述,并展望未来研究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南岳衡山生态文化旅游发展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谢莉 《热带地理》2002,22(3):241-244
五岳独秀的南岳衡山,经数千年人类历史文明洗礼,已积淀了深厚而独特的书院文化、宗教文化、山水文化、寿文化、抗战文化、名茶文化等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在绿色消费、生态旅游盛行的当代,应充分利用南岳衡山这一特有优势,大力发展名山生态文化旅游,进一步优化其自然生态环境,瞄准旅游目标市场,推出系列特色生态文化旅游精品,加强资源和环境的保护,以实现其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黄震方  黄睿 《地理研究》2018,37(2):233-249
快速城镇化和旅游发展背景下的乡村文化衰落现象,已经成为制约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和乡村旅游发展的重大紧迫问题。以乡村文化保护为主线,通过综述乡村文化的研究进展,围绕城镇化和旅游发展对乡村文化是“繁荣”还是“衰落”、是“原真”保护还是“创新”利用、是景观“美化”还是文化“重构”等学术争论的焦点问题,提出了乡村文化保护利用和恢复重构的研究思路、研究方向及主要科学问题。强调应运用区域性、综合性的地理思维和人地关系的视角,综合集成多学科理论和多种研究方法与现代技术,聚焦引领性科学问题,关注城镇化对乡村文化胁迫效应测度及其影响过程与机制分析,重视乡村文化的科学保护、旅游活化利用、旅游村镇化与村镇旅游化、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和乡村多元价值提升,运用社区恢复力理论构建乡村文化恢复模型,依据文化基因、乡愁记忆等理论和建构主义方法确定乡村文化重构内涵,构建符合中国乡村特点的文化重构模式,从而为乡村振兴、乡村文化保护和乡村旅游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依据,为国内学者进行乡村文化和乡村旅游研究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9.
开封旅游形象策划与构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在开封旅游资源及历史文脉研究、旅游形象认知调查、旅游形象替代性分析等前期基础性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开封旅游形象的策划与构建要突出“北宋文化”和“黄河文化”理念,以古文化遗产为依托,建设宋文化浓郁、北方水城独特的旅游文化名城;在此前提下,从视觉形象塑造、视觉识别系统形象设计和行为形象设计等方面对开封旅游形象策划与构建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0.
连云港市旅游形象定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在深入分析了连云港市的海、山、古文化、生态等旅游形象要素和主要旅游市场的基础上,根据连云港市旅游形象的主要诉求对象为以国内尤其是内陆游客为主,兼顾日本、韩国等汉文化影响圈的特点,为其确定了“东海仙山、孙猴故里”的形象定位,并对该定位的资源和市场基础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通过做好旅游形象设计、加大形象传播力度、创建节庆活动等措施来塑造与推广旅游形象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