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4 毫秒
1.
两淮煤田煤层含气性特征及甲烷富集机制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两淮煤田是华东重要的煤炭基地,以其煤层层数多,煤类齐全,煤层气资源丰富而作为我国煤层气勘探开发研究的重要选区之一.本文以淮南潘集、张集和淮北宿南向斜等三个靶区为重点,在对两淮煤田煤层含气性特征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计算了煤层甲烷资源量,探讨了煤层气的富集机制,为两淮煤层气勘探开发选区评价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
采用含气梯度法、煤级-灰分-含气性类比法及地质条件综合分析法,对山西南部推断区和预测区上古生界主煤层的含气性进行了预测:沁水盆地深部预测区西翼的武乡-安泽一带含气性较好,具有进一步勘探的前景;盆地西南部的沁水-翼城一带含气性较差,基本上失去了煤层气勘探的价值;临汾盆地含气性可能较好,但煤层埋藏较深,勘探开发困难。   相似文献   

3.
煤层含气量是煤层气勘探开发的重要参数之一,其影响因素很多。通过韩城煤层气三维地震勘探区煤心实测含气量数据和测井数据的分析,得到煤层密度和纵波阻抗是与11#煤层含气量相关性高的关键影响因素。以多因素线性拟合分析,优选出煤层密度和纵波时差为预测11~#煤层含气量最佳多因素组合。充分利用韩城煤层气三维地震数据,使用叠前同时反演技术得到纵波阻抗、纵波时差和密度数据,进而利用多因素煤层含气量预测方法对11~#煤层含气量横向展布规律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为研究区煤层气"甜点区"评价和煤层气的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采用含气梯度法,煤级-灰分-含气性类比法及地质条件综合分析法,对山西西部推断区和预测区上古生界主煤层的含气性进行了预测;沁水盆地深部预测区西翼的武乡-安泽-带含气性较好,具有进一步勘探的前景;盆地西南部的沁水-翼城-带含气性较差,基本上失去了煤层气勘探的价值;临汾盆地含气性可能较好,但煤层埋藏较深,勘探开发困难。  相似文献   

5.
煤层含气量计算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煤层气开发方案的有效制定。在简要介绍了现有煤层含气量评价方法的基础上,利用测井资料和煤岩心含气量分析化验资料,采用统计回归方法优选了煤层含气量的敏感性测井参数,并基于优选的测井参数,运用多元回归和神经网络两种数学方法构建了鄂东气田的煤层含气量测井预测模型。利用所构建的模型对研究区内的煤层含气量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与煤岩心含气量室内分析数据对比表明,多元回归法和神经网络法均能较好地对煤层含气量进行预测,但神经网络法的预测精度更高。  相似文献   

6.
豫西地区煤层含气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胜祥  樊生利 《地质论评》1998,44(2):213-218
煤层含气性是煤层气资源评价的的重要参数。豫西地区石炭系二叠系煤层发育,本文依据大量的煤田地质资料和含气量测试、瓦斯涌出量等数据,分析了含气量测试数据的可信度,深入解剖了煤变质程度、埋深、构造、上覆连续沉积地层厚度、煤层厚度及煤层顶底板岩性等主要控制因素对煤层含气性的影响,进而建立了煤层含气量与煤级、埋深的拟合曲线及其函数关系,并对全区二_1煤层含气量空间分布规律进行了总结,得出了本区煤层含气量高、煤层气勘探开发前景十分广阔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煤层含气量对煤层气开发有直接影响。柿庄南区块煤层含气量相对较高,但开发过程中存在较多低效井,开展含气量三维地质建模有助于厘定含气性对煤层气井产量的影响。以沁水盆地柿庄南区块3号煤层为研究对象,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依次建立基于埋深、灰分、挥发分及固定碳含量等参数的含气量预测公式及基于测井数据的煤岩工业分析各组分含量预测公式,最终得出柿庄南区块基于测井数据的含气量预测模型并应用于全区,与实测值对比表明预测结果较好。运用Petrel软件基于预测结果构建含气量模型,探讨3号煤层含气量三维分布特征。研究表明,区内3号煤层含气量介于11~20 m3/t,其主控因素为煤层埋深和构造部位。该模型对研究区煤层气井低产因素厘定和煤层气开发生产具有指导意义。移动阅读   相似文献   

8.
含气量预测的准确性对于煤层气开发至关重要。测井曲线作为含气量表征的最常用资料,不同测井资料对于含气量变化的响应灵敏程度不一样,单一的测井曲线预测含气量稳定性差。为了研究煤层含气量的精确预测方法,以澳大利亚S区块的煤层气为研究对象,以实验室分析数据、测井资料为基础,通过测井资料响应特征分析,实现测井资料的扩径校正以及含气量数据深度归位处理。在此基础上,根据含气量与测井资料相关性分析结果,选择煤层埋藏深度、声波时差、自然伽马和长源距密度等相关性好的测井数据作为含气量预测的基础参数。以基础参数对含气量的敏感性分析结果为依据,构建含气量预测的复合参数,建立基于测井资料的含气量复合参数预测模型。通过软件中编写含气量计算的外挂模块实现煤层气井含气量批量计算。复合参数预测模型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克服传统煤层含气量计算准确率低、稳定性差的缺点,同时可以实现批量化计算,极大地加快含气量计算进度,能够为S区块的后续煤层气开发奠定地质基础。   相似文献   

9.
煤层含气量是一个受多因素影响的反映煤层含气性的定量指标。以晋城矿区为例,根据煤层气地质基本理论,利用改进的斜率关联度法,分析了煤层气含量的影响因素;进而,由灰色多变量静态模型GM(0,N)预测了煤层气含量,并与多元回归分析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用改进斜率关联度进行灰色关联分析所确定的煤层气含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可信的;由GM(0,N)模型预测煤层含气量所需样本数据少,原理简单,计算方便,且预测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10.
观音山勘探区煤层含气量灰色关联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层含气量受多种地质因素影响,往往难以准确预测。以云南观音山勘探区为例,利用灰色关联度法识别出影响煤层含气量的主要因素,先后建立了煤层含气量预测的GM (1,N)模型和GM (1,1)模型。进一步分析揭示,煤层埋藏深度、煤层顶板5 m内砂岩厚度和顶板岩性是影响观音山勘探区煤层含气量的3个关键因素,利用残差尾段序列建立的GM (1,1)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1.
焦坪侏罗纪煤系及其油气展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坪矿区油气显示规律与煤系分布关系密切。该矿区主要可采煤层4-2煤层存在4个厚煤中心,矿区油气显示主要存在于聚煤中心带上、下部的砂岩层中,特别是煤层上部的延安组和直罗组砂岩层中。油气分布主要与延安组的厚度,4-2煤层厚度,延安组和直罗组中、粗粒砂岩厚度,煤系成熟度和上覆地层厚度等因素有关。构造条件对烃类的影响较小,只在上述条件决定的范围内起作用。   相似文献   

12.
论中国含油气区的构造环境性质、分区及其成油气专属性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前中生代,形成了华北、扬子和塔里木等较大的海相及海陆交互相含油气区(盆地),构造格架呈南北分异。经海西-印支运动,形成统一的中国大陆板块,且整体构造格架演变为东西分异。根据盆地结构、构造变形样式、岩浆活动、地温场、壳幔结构及壳幔连通程度等方面的特征,论述了中、新生代中国含油气区的大地构造环境性质与含油气特征。据此划分出 4个具有不同构造环境性质的含油气区:①东部裂谷伸展区,其西带为华夏裂谷系,以产下第三系和白垩系原油为主,东带为大陆架裂谷系,以产下第三系煤型气为主;②中部克拉通构造稳定区,以产古生界天然气为主;③西北构造反转区,含油气层系较多,油气成因类型也多样;④特提斯碰撞-走滑区,构造变形复杂,部分地区具有较好的油气资源前景。进一步讨论了油气形成的"构造环境专属性"问题。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二道岭矿区煤层含气性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内蒙古二道岭矿区煤层含气量、含气质量、含气饱和度等含气性要素的分析,研究了该区煤层气的含气性特征。结果表明,二道岭矿区煤层含气量高,甲烷浓度高,含气饱和度高,具有良好的勘探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4.
鄂尔多斯中部气田下古生界天然气的气源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鄂尔多斯中部气田下古生界天然气藏的气源是目前尚未解决的重要问题。利用天然气组分的碳、氢同位素、氩同位素、轻烃组成和生物标志物组成等多指标的综合对比 ,系统地研究了中部气田下古生界天然气的气源 ,明确了油型气和煤成气的主要分布区块 ,并估算了各区块气源的混合比。研究认为 ,鄂尔多斯中部气田下古生界天然气既有石炭系—二叠系来源为主的煤成气 ,又有下古生界自身来源为主的油型气。中部气田东部区块的天然气主要为煤成气 (石炭系—二叠系来源约占 70 % ) ,中部气田北部、西部及南部区块的天然气主要为油型气 (下古生界自身来源约占 6 0 %~ 70 % )。  相似文献   

15.
气测录井以其可以灵敏、快速监测钻遇不同地层赋存烃类气体信息的优势而成为常规油气和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查的一种成熟技术手段。考虑到当钻具研磨赋存有天然气水合物的岩层时势必会导致其分解释放大量烃类气体并被气测录井仪器灵敏有效地监测,首次尝试利用气测录井方法在我国陆域冻土区-青海木里三露天天然气水合物调查区 进行钻探实时预判,建立天然气水合物的野外现场实时预判方法。最后,以DK8-19钻孔为例说明气测录井实时预判方法的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实际应用结果表明,单一利用气测录井方法实时预判天然气水合物层段与地质和分析测试综合认识结果的吻合度可达到85.71%,而将上述三种方法结合可进一步提高野外识别天然气水合物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16.
中国煤矿瓦斯赋存构造逐级控制规律与分区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子敏  吴吟 《地学前缘》2013,20(2):237-245
在编制全国2792对矿井、173个矿区、22个省(区市)煤矿瓦斯地质图的基础上,编制了1∶250万中国煤矿瓦斯地质图,进一步深化了中国煤矿瓦斯赋存地质构造逐级控制理论与技术路线,提出了中国煤矿瓦斯赋存地质构造逐级控制规律的10种类型,从而将中国煤矿瓦斯赋存分布划分为29个区,其中16个为高突瓦斯区,13个为瓦斯区。研究为更深入揭示中国煤矿瓦斯赋存分布机理和煤与瓦斯突出机理奠定了可靠基础并提供了必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川南煤田二叠系龙潭组是重要的含煤层系,也是煤层气的主要赋存层段。古叙矿区是川南地区煤矿主要产区,煤层气资源丰富,在大村矿段已实现工业开采,其他矿段尚处勘探阶段。依托区域矿产地质调查,在分析区域煤层展布特征基础上,优选区域分布稳定的煤层C25、C23、C19、C17、C11为古叙矿区煤层气勘探目的层段。目的层段普遍具有有机质组分含量高、灰分含量中-高、内生裂隙发育、含气性高的特征,煤层累计厚度呈东厚西薄展布。以煤层厚度、构造条件、埋藏深度为主要评价指标,优选出大村矿段、石宝矿段为煤层气富集有利区,观沙矿段观文井田、古蔺矿段石屏-象顶井田及河坝矿段白头沟地区为煤层气富集较有利区。  相似文献   

18.
关于中国煤层瓦斯区域分布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据1994 ̄1996年连续3年的统计,全国煤矿瓦斯灾害伤亡人数占煤矿伤亡总人数的40%以上,瓦斯涌出规律、瓦斯涌出量预测、瓦斯突出预测仍是煤矿安全技术的难题,在加强对瓦斯灾害综合治理的同时,把瓦斯作为煤层气资源积极进行开发利用,是当前的研究方向,瓦斯区域分布规律研究可以概括为建立在煤层瓦斯生成条件、保存条件基础上的高斯赋存量,高瓦斯涌出量,低瓦斯赋存量,低瓦斯涌出量区域分布规律研究;建立在高瓦斯赋  相似文献   

19.
岩溶瓦斯问题已成为影响和制约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致灾因素。为保障岩溶影响区岩石巷道掘进过程中的施工安全,有效防治岩溶瓦斯灾害,以重庆松藻矿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岩溶瓦斯来源及岩溶瓦斯赋存规律,提出了基于岩溶瓦斯小块段区域预测、梯级渐进式局部探测、近距离局部防治和安全防护措施的"四位一体"防治技术。现场应用表明,严格实施"四位一体"防治技术能够有效防止岩溶瓦斯事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