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指示元素的选择: 指示元素是天然物质中能作为找矿线索的化学元索,它与矿床的矿物共生组合紧密联系,不同类型矿床其指示元素也不同。因不同地区的地质条件各异,同类型矿床的指示元素也不尽相同,为了求得适合被评价矿点具体情况的指示元素,根据已知矿体的地球化学成果,选择(1)浓集系数大,能形成清晰异常的元素;(2)目前实验条件能析出的元素;(3)能区分矿异常与非矿异常的元素;(4)在空间与矿化  相似文献   

2.
Pt-Os、Re-Os和Hf-W同位素体系的母体和子体Pt、Os、Re、Hf和W以及其它铂族元素(PGE)化学性质上都是难熔的,我们将这些元素和相关同位素称为难熔元素和难熔元素放射性同位素体系。难熔元素及其放射性同位素体系不仅可以直接测定金属矿床、油气藏和沉积岩系的年龄,而且还可以有效示踪地球深部的核幔反应等过程,这是其它地球化学工具不可替代的。本文评述了当前Pt-Os、Re-Os和Hf-W同位素体系和PGE元素分析技术的研究进展,指出:(1)目前Re-Os同位素定年误差仍较大,迫切需要优化改进分析技术,大幅提高Re-Os同位素定年的准确度和成功率;(2)Pt-Re-Os和W同位素的分析技术需要简化繁琐的化学分离流程和提高仪器分析的效率,同时探索建立新的化学分离和仪器分析方法,进一步提高分析精度,实现对更低Pt、Re、Os和W含量样品的准确分析,才能更有效地示踪地球深部物质循环过程;(3)PGE的元素分析技术尚需改进,分析精度仍需要进一步提升。我们预期随着进一步提升难熔元素和代表性放射性同位素的分析精度,显著降低同位素定年误差,其将在核-幔、幔-幔和壳-幔物质循环过程示踪、金属矿床精细...  相似文献   

3.
广东四会优质沙糖桔产地生态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旭荣  朱鑫  张高强  文俊 《现代地质》2012,26(1):125-130
四会地区是中国重要的沙糖桔产区,重点对威整和地豆两处沙糖桔园进行了生态地球化学调查。采集了沙糖桔园表层至底层土壤、出露的代表性基岩、沙糖桔叶和果实样品,实测了营养、有益和有害元素以及土壤营养元素有效态的含量。通过分析得出:(1)优质沙糖桔产区植物营养、有益元素含量适宜,重金属元素中Cd、Cr、Hg等的含量符合无公害水果产地环境要求;(2)在土壤—沙糖桔生态系统中,大多数有益、营养元素从深部到表层的变化规律具有相似性;(3)沙糖桔各器官(叶、果皮、果实)中,元素大多在叶中较为富集,有害元素在果实中富集较小,大多数营养元素在果皮中较果肉中富集;(4)成土母质以砂岩及花岗岩发育而成的赤红壤较适宜,尤以砂岩为母质的土壤更好。  相似文献   

4.
以下几个基本事实使橄榄石的相容元素地球化学研究在探讨地幔组成与地幔过程方面具有重要意义:(1)大于50%的上地幔是由橄榄石组成的,因此幔源岩浆一般被认为生成于与橄榄石平衡的环境;(2)橄榄石是玄武岩中的常见矿物,是玄武质岩浆中最早结晶的矿物,因此最有可能记录原始岩浆的相容元素地球化学特征;(3)橄榄石几乎不含不相容元素,但相容元素(Ni、Mn、Co、Ca、Al、Cr)含量较高,一般在100×10-6~5000×10-6之间,分析条件容易满足;(4)原始岩浆的不相容元素含量容易受到部分熔融程度的影响,而相容元素的含量主要受源区岩性(橄榄石、辉石的含量)的控制.  相似文献   

5.
以山西平朔安太堡太原组11煤层柱状剖面样品为研究对象,选取典型煤的分层煤样,对原煤分别进行不同溶剂下萃取实验。采用ICP-MS测试技术进行样品分析,对原煤及不同萃取物中微量元素进行对比,结果表明:(1)11煤属中高灰、中高硫的气煤;(2)苯萃取物中,不同元素含量呈梯度分布,元素被萃取出来的含量与自身的化学性质有关;(3)THF萃取物中的元素浓度比苯萃取物高,元素萃取溶出的浓度由原煤中含量水平决定;(4)萃余渣物较原煤中的微量元素含量高,部分元素与原煤中含量趋势一致,体现了对原有浓度的继承性。  相似文献   

6.
研究表明,本矿床原生晕基本特征为:(1)异常面积大,浓集中心包围各个含金角砾岩体;(2)组分复杂且具明显分带;(3)含矿角砾岩体及斑岩和复成分角砾岩Au含量高,Au在黄铁矿中含量最高;(4)不同剥蚀程度微量元素含量及其比值明显不同;(5)Au及其主要伴生元素呈(M—Cl)或(M—HS)形式迁移,并在降温减压、稀释作用及溶液由弱酸性向弱碱性转化的还原条件下按Mo、Cu、Au、Ag、Pb顺序发生沉淀,形成整个元素沉淀分带序列的主要格局。  相似文献   

7.
50多个变质沉积岩样品取自格棱兰西部面积为20×50km的Isua上壳岩带,并对其矿物特征、常量和痕量元素地球化学进行了研究。表明3.8Ga左右这些岩石在海洋中沉积形成,并于3.6Ga左右遭受区域变质作用。样品的变质相为中绿片岩相到高角闪岩。利用常量元素,将样品分为四组:(1)铝质组;(2)硅质组;(3)富碳酸盐组;(4)铁质组。其分别对应的沉积岩类型为:(1)页岩(或凝灰岩);(2)燧石;(3)白云岩;(4)条带状铁建造的富铁部分。  相似文献   

8.
矿床元素原生分带的研究及其在地球化学找矿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矿石矿物具有分带性,早已为矿床学家W.H.艾孟斯,C.C.斯米尔诺夫,??毕利宾等人研究过. W.H.艾孟斯(1936)提出的受地热控制的矿床原生分带假说,是以岩浆热液成矿学说为基础的.他认为,温度是控制矿物自溶液中沉淀析出的主要因素.所以,分带受侵入体周围地温线的控制.他划出的16个带,从高温到低温元素出现的顺序大体是:(1)无矿带;(2)Sn;(3)W;(4)Bi;(5)As;(6)Au;(7)Cu_1;(8)Cu_2;(9)Z n;(10)Pb;(11)Ag;(12)无矿带;(13)Au、Ag;(14)Sb;(15)Hg;(16)无矿带. 实际上,斯柏尔(Spurr,1907)早就有过矿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伊犁盆地扎基斯坦砂岩型铀矿床中的分散元素(Re、Se)超常富集现象,探讨了分散元素在层间氧化带独立成矿的可能性。表生环境下分散元素活化迁移、吸附或还原沉淀的地球化学条件,以及分散元素在砂岩铀矿床中超常富集的独立性研究表明,(1)干旱、半干旱等表生条件下,分散元素可以被含氧地表水从蚀源区岩石中汲取、活化并迁移;(2)层间氧化带之氧化-还原过渡带可以形成导致溶解于水的分散元素被吸附固定或还原沉淀所需的地球化学障条件;(3)砂岩铀矿床中的分散元素超常或异常富集具有相对独立性。指出在具备矿源条件下,分散元素(Re、Se、Ga、Ge等)在层间氧化带砂岩中超常富集并独立成矿是可能的。建议加强表生环境下分散元素的基础成矿理论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10.
前言本文提出了泥质碳酸盐岩系中元素的成因原理及判别公式,重点讨论了陆源元素。指出:(1)Al含量是陆源组分在岩石相对含量的典型标志,而与陆壳成分变化关系不大;(2)陆源元素与Al的比值以及两陆源元素之间比值的变化,是陆源地壳成分变化的标志;(3)按陆源元素与Al比值特征,划分出两组陆源元素——Ta组和Th组。Ta组陆源元素与Al含量比值反映陆源地壳基性成分特征;而Th组陆源元素与Al含量比值则反映陆壳酸性成分特征。预计这些原理也能应用于泥质-硅质岩系及其它陆源组分-化学成因组分岩系。在上述原理例证中,列举了南大西洋深海沉积的研究成果:包括REE丰度、Eu的负异  相似文献   

11.
福建龙海土壤重金属含量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预防土壤重金属生态风险,以福建龙海市表层土壤为研究对象,应用经典统计分析、随机森林等方法,研究重金属元素含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第四纪冲洪(海)积成因水稻土中多数重金属元素含量较高;(2)燕山期中酸性岩风化形成的残坡积红壤中重金属元素活动态含量较高;(3)As、Cu、Ni形态含量与全量相关性较好,而Cd、Cr、Hg的多数形态含量与全量相关性较差;(4)除元素全量外,土壤有机质对弱有机结合态重金属(不包括Ni、Pb元素)以及离子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Cd、Zn有重要影响,阳离子交换量对各形态Ni,(Fe×Al)/Si对各形态Cu具有重要影响,而土壤成因、土壤类型对重金属形态组成的影响较小。研究表明土壤重金属形态组成及其富集区与其全量不尽一致,土壤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价应考虑土壤重金属形态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2.
山东安丘地区土壤-小麦系统重金属等元素间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土壤-小麦系统重金属等元素间的相互作用,通过相关分析,探讨了安丘地区40件小麦籽实及其根系土中重金属元素间的相互关系。研究发现:(1)小麦籽实Cd、Hg、Pb、As、Ni、Cu、Zn富集系数与土壤pH、CEC、黏粒含量呈负相关,Cr富集系数与pH呈正相关;(2)小麦籽实重金属等元素富集系数间多数呈正相关;(3)小麦籽实Pb、Cu含量分别与土壤As、Pb含量呈正相关,籽实Cu、Zn含量分别与土壤Cd、Pb含量呈正相关。籽实除Cr含量与土壤Mg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外,籽实中其他重金属元素含量与土壤元素Ca、Mg含量关系不显著。小麦籽实中Cd、Pb、As等重金属元素含量与土壤中Mn、Mo、F等微量元素含量少数呈显著-极显著正相关;(4)小麦籽实中Cd、Hg、Pb、As等重金属元素含量与籽实中Ca、Mg、Mn、Mo等其他元素含量之间多数呈显著正相关。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小麦系统重金属元素之间、重金属元素与其他元素之间存在协同或拮抗作用,但具体机制尚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报道了利用一次溶样和同一化学流程分离富集地质样品中铂族元素(Pt、Pd、Os、Ir和Ru)和Re的方法.该化学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Carius管溶样法分解岩石样品中富集铂族元素的矿物;(2)四氯化碳萃取法分离出Os;(3)微蒸馏法进一步纯化Os;(4)阳离子交换树脂法将铂族元素(Pt、Pd、Ir和Ru)以及R...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分析禾尚田矿区1∶1万土壤测量成果,结合区域成矿地质条件和矿区矿床地质特征,对禾尚田钨锡多金属矿区成矿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各成矿元素具高背景、高浓集的特征,含量与地层具相关性,空间上具温度梯度分带;(2)成矿元素异常具分异与叠加特征,矿区受构造和地层双重控制,为多期次成矿;(3)成矿元素异常具找矿指示意义,据此可在区域与深部获找矿突破。  相似文献   

15.
烂泥沟金矿位于南盘江坳陷,是我国一个超大型的卡林型金矿,地球物理和沉积相研究表明,该矿区整体位于斜坡相地层。本次研究以南盘江坳陷烂泥沟金矿中斜坡相地层中三叠统许满组、边阳组为研究对象,采用ICP-MS、ICP-AES等元素地球化学测试方法分析测试结果,明确其地球化学特征及沉积环境性质。研究结果表明:(1)许满组、边阳组暗色泥岩、粉砂质泥岩Cs元素强烈富集,Li, Cu, Sn, Pb, V,U等六元素相对富集,Ba元素亏损,泥岩总体富轻稀土;(2)该区中三叠世古水体较深,整体多为富氧—半咸水介质,仅许满组三段沉积期为咸水介质;(3)该区许满组三段沉积期为干旱气候,许满组四段沉积期为半潮湿-半干旱沉积环境;(4)该区中三叠世由大陆岛弧提供沉积物源。  相似文献   

16.
下列几点是弧—沟体系岩浆作用的共同特征:(1)火山弧由两条分离的火山链构成;(2)火山弧的宽度与俯冲板片的倾角成反比(海沟和弧后火山链分别形成于下俯板片上部110km和180km处);(3)靠海沟一侧火山链中火山数目众多;(4)火山的线密度与聚敛速度成比例;(5)不相容元素的浓度在弧后火山链中较高;(6)与大洋中脊玄武岩相比弧岩石显示具较高的大离子亲石元素浓度和~(87)Sr/~(86)Sr比值。  相似文献   

17.
随着现场X荧光元素分析技术的发展,便携式X荧光元素分析仪在野外矿产勘查工作中崭露头角。以内蒙古乌力吉敖包浅覆盖区的萤石矿为基础,开展现场X荧光勘查验证工作,通过元素异常分析和矿区实际情况对比得出以下结论:(1)便携式X荧光元素分析仪在浅层覆盖区勘查中具有较高的效率与精度;(2)连续的Ca元素异常对萤石矿脉具有良好的指示作用;(3)化探方法存在一定多解现象,但根据矿床类型并结合其他勘查方法可排除多解区域。  相似文献   

18.
优质高产天宝蕉的农业地质环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天宝蕉产区的农业地质背景和天宝蕉品质分析的基础上,对二者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得出优质天宝蕉产区的主要农业地质特征是:(1)天宝香蕉的优质区主要分布在九龙江Ⅰ级阶地和红土台地上;(2)优质天宝蕉的成土母质为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和第四系残坡积层;(3)优质天宝蕉种植区的土壤主要为灰泥田和赤砂土;(4)天宝蕉优质区成土母质富集元素最多,土壤全量中Na2O、MgO、CaO的含量较高,土壤有效态含量中Cu、Zn元素的含量较高;(5)天宝香蕉优质区的水位埋深较浅,土壤的持水透水能力适中。同时提出了对非优质香蕉的种植区补充土壤营养元素、改良土质和增加蕉园的灌溉等土壤改良建议。  相似文献   

19.
云南个旧锡多金属矿区尾矿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云南省个旧地区锡多金属矿以锡矿资源闻名于世界,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经历大规模矿产开发,目前共有尾矿库31座,积存尾矿超过1.9亿t。面对数量如此巨大的潜在资源与污染源,查明尾矿中元素的含量、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针对个旧地区尾矿类型复杂、成矿及共伴生元素多样等特点,以"面上控制、重点剖析"的原则,采用概查和详查两种调查方法,对矿区内的尾矿库进行了系统的地球化学调查,完成了19个尾矿库的概查和2个尾矿库的详查工作,取得了如下认识:(1)个旧矿区不同尾矿库间的物质成分和元素含量差别较大。同一尾矿库中元素分布也不均匀,在横向上和垂向上均有分异性;(2)入选矿石类型、排砂过程中的重力分选作用和选矿工艺的差异是影响尾矿库中元素分布的主要因素;(3)总结和梳理了一套尾矿地球化学调查方法技术;(4)个旧矿区尾矿中成矿与伴生元素Sn、Cu、Fe、Pb、Zn、In、Ga、As等元素含量普遍较高,具有巨大潜在利用价值,同时As、Cd、Cu、Pb和Zn等元素对周边环境存在较大风险,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20.
地球环境电、磁力与成矿系统相关关系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忠实  邓军  张世红 《地学前缘》2004,11(1):195-199
文中根据电、磁力与多种元素分异和富集之间的内在联系 ,探求成矿系统的形成作用。初步认识如下 :(1 )地球环境电力可控制金属元素正、负离子朝向正、负电极各自作相向漂移运动 ,使核、幔金属元素呈不均匀分布 ,为成矿系统金属元素预富集—富集提供了运移的动力和空间 ;(2 )地球环境磁斥力和磁引力与成矿系统中金、有色多金属和黑色金属具明显的对应关系 ,即各自集中分布或相互垂直分布 ;(3)地球环境电、磁力交替变化有利于成矿系统矿质巨量富集 ;(4 )通过流动电位可求出流体推动压力与电力间的量化关系 ,加大流体脉动贯入与成矿系统中多种元素本身性质间的联系 ;(5 )根据电、磁力与流体参数间高灵敏度的对应关系 ,能深入研究成矿系统形成时各个温度段、压力段、多期多元素多源流体随机变化的过程及形成机理 ;(6 )地球环境电、磁力与板块构造和岩石可构成地质背景组合 ,这些将有助于大陆成矿作用动力学更深入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