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同位素示踪技术是矿床学研究的重要手段。近代成矿理论的许多重大进展都得益于同位素示踪技术(C、O、S、Pb、Sr、Nd等)的应用。新近发展起来的Fe同位素体系为直接示踪成矿物质来源和成矿作用过程提供了可能,但如何运用这些新同位素技术对矿床学中的重大科学问题进行制约仍有待于探索。流体出溶和流体演化是  相似文献   

2.
为揭示江苏栖霞山矿床成矿物质来源与成矿过程,对取自该矿床两个深钻孔的岩芯样品进行了电子探针及S、C、O稳定同位素分析。电子探针分析结果显示,矿化早期的磁铁矿具有Ag-Pb-Zn热液矿床特征;不同成矿期的闪锌矿中的Fe含量有从成矿早期到晚期逐渐降低的趋势,暗示成矿是一降温过程。同位素分析样品采用微钻取样,测试结果表明矿石中的铅锌硫化物的δ~(34)S值为-4.44‰~7.22‰,表明硫主要为岩浆来源;围岩中硫化物的δ~(34)S值较矿石的δ~(34)S值要小,结合地层中存在沉积型黄铁矿,推测部分硫来自地层。脉石矿物的C、O同位素数据表明,成矿期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运移过程中与围岩发生水-岩反应;晚期方解石脉的C、O同位素更接近岩浆范围,表明随着温度的降低,热液与围岩的反应强度降低。栖霞山铅锌矿床的成矿物质与成矿流体主要来自深部岩浆热液,温度、围岩性质是制约矿质沉淀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传统矿床学、矿床地球化学研究的重点对象是矿石矿物及矿物包裹体;主要研究内容是成矿元素及微量元素含量、分布及组合特征,成矿温度,H、O、S、Pb同位素组成等,它们为探讨矿床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成矿物质来源提供了重要依据.但是,由于许多微量元素在成矿作用中的活动性以及其含量甚微,难以准确测定,而使其失去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金厂沟梁金矿床稳定同位素组成和矿床成因讨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稳定同位素的研究对于分析矿床成因、阐明成矿物质来源等具有重要意义。金厂沟梁金矿成矿流体的同位素组成与本区变质岩、岩浆岩的同位素组成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成矿流体的H、O、C、S同位素特征继承了本区变质岩、岩浆岩的H、O、C、S同位素特征,它们的δ18O、δD、δ13C、δ34S值具有相似的变化范围,其同位素的变化规律表明变质岩是本区成矿物质的母岩。本区岩浆构造活动频繁,为成矿物质活化提供了动力条件。成矿模式为本区太古宙变质岩经过多次活化,使成矿物质逐步聚集,到了燕山晚期,岩浆期后热液活动将成矿物质带到构造有利部位聚集形成了金矿床,因此,该矿床属重熔岩浆热液型矿床。   相似文献   

5.
浙江武义萤石矿田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武义矿田萤石矿矿床赋存于上侏罗—下白垩系火山岩地层中,其同位素年龄值为160—111Ma,萤石为85 Ma,矿化年龄比围岩年龄滞后75—25 Ma,因此与火山岩岩浆活动无直接关系。通过Pb、Sr、Nd 、S、C、H、O等多种同位素研究表明,F主要来源于基底变质岩特别是黑云斜长片麻岩,成矿物质是多源的,成矿流体以大气降水补给的地热水为主,为论证该区地热体系成矿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基于稳定同位素C、H、O、S和放射性Pb同位素的测试和分析,对大兴安岭南段敖仑花斑岩钼(铜)矿床成矿流体的来源进行了示踪,探讨了流体演化与成矿作用过程。新的稳定同位素数据显示:敖仑花矿床成矿热液具有混合来源性质;脉石矿物石英中流体的C、H、O同位素和矿石硫化物的S同位素组成指示成矿络合剂主要来自地幔,同时在热液期经历了地壳流体参与的过程;辉钼矿中放射性成因的Pb同位素组成表明,成矿物质(Mo)主要来自造山带物质,部分来自深部幔源。根据H、O同位素组成变化和已有流体包裹体资料,认为敖仑花矿床早、中阶段两次矿化的成矿机制不同:早阶段金属矿化主要与岩浆水和大气降水的流体混合有关,而中阶段大规模成矿作用主要是由流体沸腾所致。综合区域地质演化认为:敖仑花矿床是大兴安岭南段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时期演化为弧后伸展背景、陆内造山带物质重新活化、壳幔岩浆-热液相互作用的产物,同时暗示壳幔作用强烈的地区利于内生金属矿床成矿。  相似文献   

7.
刺猬沟金矿床是中国东部人陆边缘较典型的低温热液金矿床。本文通过同位素、包裹体、原生晕及蚀变作用地球化学研究,得出该矿床成矿年龄为176Ma。成矿流体系深源(岩浆源)和浅源(大气降水)混合作用结果,前者提供了成矿元素(Au、Ag等)和矿化剂元素(C、S、Cl等)及部分水;后者是水的主要来源,且同时提供了Ca、Fc等阳离子。成矿流体的沉淀温度为221~305℃,沉淀深度为263~1063m。成矿流体盐度较低(<1Wt%NaCl当量),且CO_2包体很少。矿石Au/Ag比值平均为1左右。  相似文献   

8.
云南镇沅金矿煌斑岩矿化过程中元素活动规律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黄智龙  王联魁 《矿物学报》1998,18(3):337-343
广泛分布于云南镇流金矿、与金矿化在时间上、空间上密切共生的煌斑岩普遍遭受不同程度的蚀变,部分经历了矿化作用,根据岩石的蚀变相对强弱及是否矿化,本区煌斑岩可分成新鲜(弱蚀变)、蚀变、矿化三种。在用质量平衡方程计算了区内煌斑岩蚀变过程中元素活动规律的基础上,本文采用该方法计算了煌斑岩矿化过程中元素的活动规律。结果表明,引起本区煌斑岩矿化的流体为一种富含K2O、CaO、CO2、F、Cl、S、As、Sb、An、Ag等组分的流体;成矿元素(Au)的来源及稳定同位素显示这种流体具有多源性。  相似文献   

9.
右江盆地微细浸染型金矿成矿物质来源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庞保成  林畅松 《地球学报》2002,23(6):547-552
通过成矿元素地球化学、矿石与围岩Pb同位素、S同位素、C同位素、Co和Ni等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的对比研究,认为金矿质主要来源于沉积岩地层,其中中三叠统浊积岩为最重要的矿源岩。  相似文献   

10.
新疆白杨河铀铍矿床是亚洲最大的铀铍矿床,矿化主要产在晚石炭世花岗斑岩与泥盆系晶屑凝灰岩的接触带以及花岗斑岩体内部.已有研究表明该矿床是多期次热液流体叠加的结果,但是关于成矿流体的来源及其成因还不清楚.文章在详细野外地质观察基础上,对白杨河矿床中矿化的和未矿化的花岗斑岩、晶屑凝灰岩进行了锂同位素及其成矿元素组成分析.结果显示,矿化的花岗斑岩和晶屑凝灰岩均富Li、U、Be、B、F等元素;未矿化的花岗斑岩与矿化的花岗斑岩δ7Li同位素组成相差不大(1.57‰~5.79‰),而未矿化的晶屑凝灰岩δ7Li同位素(22.77‰~23.96‰)与矿化晶屑凝灰岩δ7Li同位素(-6.89‰~-3.92‰)组成差异明显,显示贫7Li流体叠加.作者认为白杨河铀铍矿床的成矿流体是富含Be、U和B的流体,与花岗斑岩矿化有关的成矿流体来自岩浆分异作用,而与晶屑凝灰岩矿化有关的成矿流体可能来自深部岩浆房岩浆的分异作用.  相似文献   

11.
通过研究小秦岭金矿田构造控矿和构造赋矿特征,总结了成矿与韧性剪切带的关系,肯定了小秦岭金矿为韧性剪切带控制的矿床。成矿的同位素年龄表明,同一矿床中同韧性剪切带成矿作用和后韧性剪切带成矿作用往往同时存在,矿床普遍具有叠加改造成矿的特征。区内成矿流体组分与地幔流体组成相似,成矿流体的H、O、S、C、He、Ar同位素组成显示其初始来源为地幔。由于区内后期剥蚀少,从而使主要矿体得到了保存。韧性剪切带型金矿矿化带深度往往相当大,甚至大于矿化带长度。近年来的接替资源勘查工作证明中深部矿体的存在,因此,小秦岭金矿深部具良好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2.
对相山矿田矿物和包体水的H、O同位素,岩石蚀变体系的O同位素,方解石和CO2的C同位素以及不同水岩比值条件下大气降水、岩浆水与岩石同位素交换平衡的δ18O值的研究表明,该矿田成矿热液的水源主要来自大气降水,矿化剂(CO2)主要来自深成CO2的释放和水岩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3.
伊犁盆地蒙其古尔铀矿床为典型的层间氧化带型铀矿床,虽然前人对该区铀矿的成矿流体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但对其成矿流体来源依然存在较大的分歧,尤其对该区成矿流体与蚀变特征、铀成矿的内在联系研究较少。本文为了研究蒙其古尔铀矿床成矿流体来源及其与成岩蚀变、铀成矿的内在联系,综合地应用了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电子探针等手段,对其含矿目的层砂岩成岩蚀变进行系统的分析,并对蚀变矿物高岭石H—O同位素、碳酸盐胶结物C—O同位素及黄铁矿S同位素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与砂岩型铀矿有关的成岩蚀变类型主要有黏土化、碳酸盐化、硅化及金属矿化;成矿流体中水δDH2O,V SMOW为-48.3‰~-93‰, δ18OH2O,V SMOW为-10.3‰~-5.1‰,碳酸盐胶结物δ13CV PDB为-10.9‰~-7.2‰,δ18OV SMOW为176‰~249‰,黄铁矿δ34SV CDT为-17.3‰~12‰,上述特征揭示蒙其古尔铀矿床成矿流体是由大气降水性质的地表水(无机)和煤系地层有机质脱羟基及热降解作用产生的有机酸及CH4等还原性气体(煤层气)(有机)两部分组成;成岩蚀变和铀成矿效应皆是有机—无机流体及流体与周围砂岩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马厂箐铜-钼-金多金属矿床就是"三江"构造带最著名的斑岩型矿床之一。文章对其S,H,O,Pb,C,He,Ar,Rb,Sr同位素进行了系统研究,分析总结了同位素组成特征、演化规律,结合野外地质研究,推知马厂箐岩体起源于深部的富集地幔,在地幔物质上侵的过程中,有地壳物质的混入。其铜钼矿化成矿流体和物质来自于岩浆;接触带附近的角岩型和矽卡岩型铜钼(金)矿化成矿流体和物质来自于岩浆和围岩地层,以岩浆为主;围岩地层中的石英脉型和破碎蚀变岩型金矿化成矿流体和物质来源于岩浆和围岩地层,岩浆的成分减少。从而确定了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在马厂菁箐铜-钼-金矿床成矿作用及矿床成因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5.
魏新良  景山  孙学娟 《江苏地质》2019,43(4):573-583
栖霞山铅锌矿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东部,是我国东部最大的铅锌矿床。通过矿区接替资源勘查,在深部取得重大突破,主矿体控制深度由-650 m延深至-1 079 m,且在深部发现了绿帘石、透闪石、透辉石等矽卡岩蚀变矿物。结合最新成果,从控矿地质因素、矿体地质、成矿元素的空间分带特征等入手,全面总结了矿床地质特征。通过分析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黄铜矿中S同位素组成,发现黄铁矿中的硫来源于沉积岩和岩浆,而闪锌矿、方铅矿和黄铜矿中的硫来源于岩浆;硫化物中Pb同位素的分布特征指示矿石铅主要来源于上地壳与地幔混合;碳酸盐矿物C、O同位素组成反映成矿流体与岩浆热液的亲缘关系;H、O同位素特征反映成矿流体主要为深部岩浆期后热液,并有大气水的加入。综合地质与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成果,对栖霞山铅锌矿床的成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东桐峪金矿位于小秦岭金矿田中西部,矿体受韧性剪切构造带控制。为了确定矿床成矿流体和成矿金属来源,笔者系统研究了该矿床的3个成矿阶段S、C、H、O同位素组成特征。结果显示12件石英中包裹体水的δDH_2O变化范围为-78.1‰~-42.2‰;12件石英样品中第Ⅰ阶段δ~(18)OH_2O值为9.76‰~13.16‰;Ⅱ阶段δ~(18)OH_2O值为6.30‰~8.10‰;Ⅲ阶段δ~(18)OH_2O值为6.76‰~7.26‰。流体包裹体中CO_2的δ~(13)C值为-1.8‰~-2.5‰。16件硫化物δ~(34)S值为-3.7‰~+8.2‰。H、O、C同位素组成特点表明,水兼有变质水和岩浆水的特征,是太华群基底深熔作用蒸汽相的产物,其运动与长期的糜棱岩带活动有关。成矿流体中C主要来自地幔。S同位素组成特征表明矿石中S来自太华群或深部重熔的岩浆岩。  相似文献   

17.
河南桐柏围山城金银成矿系统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河南桐柏围山城的金银矿床形成于印支—燕山期碰撞造山的动力学背景。对矿床地球化学的研究表明 ,各矿床围岩均发生大规模的成矿元素活化迁移 ,稀土元素和硫同位素资料均指示矿化主要源自早期的矿源层 ;Pb同位素资料指示俯冲下插的南秦岭构造岩片部分融熔形成的花岗岩浆和深源流体提供了部分成矿物质 ;H、O同位素资料指示成矿流体主要由大气降水、部分岩浆热液和变质热液混合演化而成。工业矿体的形成与后期的构造及热流体的叠加改造有关。矿化带内金银矿床具有共同的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地质特征 ,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以沉积初始富集、构造及岩浆热液改造的成矿系统  相似文献   

18.
矿化剂元素硫(S)与成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化剂元素硫(S)是绝大多数有色金属矿床成矿矿物中必不可少的组成物质,其对矿床形成的直接控制作用不言而喻。在目前收集到的文献资料中,有关S的研究多集中在示踪成矿流体来源方面,而关于地质体中S初始富集及其在成矿过程中的活动特性对成矿的控制却少有涉及。本科研团队历经十余年,在40多个矿床上对矿化剂元素S与成矿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发现,热液成因矿床均产出在富S地质体中,地质体中S的富集与赋矿围岩同期形成,而且伴生有成矿元素的富集,构成初始矿源,奠定成矿物质基础。热液活动期间,初始矿源中矿化剂元素S及成矿元素发生活化、迁移和再富集,是控制成矿的直接因素。青海野马泉铁多金属矿研究结果证实,试验区灰岩中S的富集与灰岩同期形成,同时伴生有Pb、Zn、Ag、Cu等富集,构成矿源层。后期热液作用主导矿源层中S与成矿元素活化、迁移和再富集是成矿的必要条件,矿源层的沉积环境具有其特殊性。此项研究成果对矿床形成机制研究和矿床地球化学勘查均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9.
陕西二台子金矿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前人矿床地质和找矿勘探研究基础上,结合较新工程地质揭露认识以及较新分析测试资料,二台子金矿床显示Au-As-Cu-Sb-Mn-Ba的成矿元素与示踪元素组合;矿石中S同位素组成富集重S,不出现塔式效应,具多种混合S的来源特征;H、O同位素组成显示大气降水的强烈参予;矿化蚀变矿物稀土元素配分模式显示出矿床形成对容矿岩石组分的明显继承;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与美国卡林金矿床存在许多可类比之处。二台子金矿属于具有沉积-改造成因特征的“秦岭式”卡林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20.
小秦岭基性脉岩与金矿化的若干问题讨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小秦岭地区脉状金矿床与基性脉岩的形成年龄以及碳、硫同位素组成特点 ,并探讨了基性脉岩 (特别是煌斑岩脉 )与金成矿之间的关系。认为本区煌斑岩浆的活动时间与金成矿时代基本一致 ,是金成矿最接近的热事件 ;富含挥发分的煌斑岩浆活动为金成矿提供了热能和重要矿化剂 - C、S、Cl、Na等。另外 ,基性脉岩的蚀变作用还为金成矿提供了沉淀剂 - Fe、Mg、Ca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