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中上扬子地块周缘巨型成矿带是多旋回多阶段构造演化背景下成矿作用的产物。主要的成矿系统包括沉积-热水沉积成矿系统类、后生盆地流体成矿系统类、岩浆热液成矿系统类三大类。南华纪沉积-热水沉积锰成矿系统、震旦纪沉积-热水沉积铅锌成矿系统、震旦纪—寒武纪沉积-热水沉积银钒多金属成矿系统、二叠纪沉积-热水沉积锰成矿系统主要发育在古大陆边缘且形成于大地构造挤压向拉张的转换期,大型、超大型矿床定位受大陆边缘构造网络系统的制约,成矿的有利环境是拉张断裂控制的裂陷槽,同生断裂系统和深部含矿流体的持续补给是关键的控矿要素。印支—燕山早期后生盆地流体Pb-Zn成矿系统是本区主要的成矿系统且发育在盆山结合带,大型、超大型矿床定位主要受断裂、层位与岩性联合控制。燕山期岩浆热液型Pb-Zn多金属成矿系统受侵入接触构造体系控制,Pb-Zn矿体主要发育在外带;燕山期岩浆热液型Au多金属成矿系统主要发育在盆山结合带,大型、超大型矿床定位受断裂、褶皱构造和隐伏花岗岩的联合控制。本文初步构建了中上扬子地块周缘主要金属矿床成矿谱系。  相似文献   

2.
吉林夹皮沟断裂带动力系统碰撞,叠加及金矿床形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动力系统是金成矿作用研究的关键,它控制金矿床产生的始终,运用成矿动力系统思想把夹皮沟区地壳演化和金成矿为三大阶段和三大构造带,(1)太古一元古宙克拉通隆-滑动力系统边缘矿化带,太古宙克拉通隆起,元古宙沉积物拉伸滑断,矿矿动力系统在克拉通周边形成韧性剪切带,金受到初步富集;(2)海西俯冲动力系统南缘矿化带,西伯利亚板块与中朝板块间大陆拉张和碰撞,正反动力系统产生超壳断裂和金矿化;(3)中生代叠加构造岩浆动力系统成矿带,中生代太平洋板块俯冲,反动力系统产生超壳断裂和金矿化;(3)中生代叠加构造岩浆动力系统成矿带,中生代太平洋板块俯冲,反动力系统产生超壳断裂和金矿化;(3)中生代叠加构造岩浆动力系统成矿带,中生代太平洋板块俯冲,郯庐断裂滑称及区域NNE与NW向共轭控矿等多级动力系统叠加,岩浆活动和幔源流体上升及金元素进一步富集等夹皮沟金矿床最终形成,成矿预测范围由原变质岩区进入夹皮沟断裂带上及两侧俯近中生代花岗岩区。  相似文献   

3.
花岗岩有关稀有金属矿床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毛景文  王登红 《矿床地质》1997,16(2):189-192
综合评述了花岗岩有关稀有金属矿床近几年研究的新进展。主要进展:地球历史演化与稀有金属元素在地壳中的富集;花岗岩演化途径与在矿,板块成岩成矿模式;高热花岗岩对形成超大型矿床的贡献;有机质与成矿关系;大型稀有金属矿床新产地。  相似文献   

4.
东秦岭深源浅成型花岗岩的成矿作用及地质构造背景   总被引:77,自引:18,他引:77  
东秦岭位于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之间的拼合带-秦岭造山带的东段,该区构造岩浆活动强烈,有色金属,贵金属的成矿作用发育,是中国著名的Mo,W,Au多金属成矿带,也是中国最大的Mo,Au,W等矿产基地与重要的矿集区之一。通过深源浅成型花岗岩的特征,形成机制和成矿特点的研究,发现成矿多与中生代燕山期(170-100Ma)的深源浅成型花岗岩类有关,并生成一系列斑岩-爆破角砾岩型矿床,矿床具有深源,与岩体同时,同空间以及岩体的成矿元素丰度高等特点,矿床类型与岩浆成分有关,表现出明显的成矿专属性,矿床的形成受区域构造演化作用的控制,成岩成矿作用是燕山期中国东部在陆内俯冲的背景下,岩石圈巨大减薄,引起软流圈抬升和地幔上涌造成的。  相似文献   

5.
以板块理论为指导,提出本区地质演化阶段四分方案,总结了各阶段相关矿产时空分布特征;阐明成矿地质条件的复杂性、成矿作用的多样性、矿床类型丰富性、成矿元素特征性和矿床规模趋大性等特点;在成矿时代上指出三叠纪、侏罗—白垩纪和第三纪为主要成矿期;在成矿构造环境上,以岛弧、弧后盆地、重熔花岗岩带、走滑剪切带及其拉分盆地为有利成矿场所,并根据成矿系列的定义厘定了成矿系列。  相似文献   

6.
湖南水口山矿田开放体系构造成矿动力学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湖南水口山矿田成矿作用受构造控制明显,主要与压剪性断裂作用有关。H、O、C、S、Pb同位素资料、断裂构造地球化学与矿床地球化学分析表明矿床形成于开放体系条件。开放体系下的(断裂)构造作用控制了矿田成矿元素的活化迁移与含矿流体的形成、流体的迁移、汇聚及矿液的沉淀与矿床的定位,文中分析了其动力学机理。最后建立了矿田的开放体系构造成矿动力学综合数学模型,对成矿过程进行了计算机模拟。  相似文献   

7.
浙江武义萤石矿田金(银)—萤石矿控矿构造型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浙江武义萤石矿田中金(银)-萤石矿床,是中国首次并厘定的元素地球化学性质迥异,但物源,力源又相同,受同构造控制,形成于同一成矿期不同成矿阶段的金(银)萤石矿床新类型。矿床严格受控于盆地构造格局的时空演化规律和帚状控矿构造型式,对中国东部中生代火山岩带萤石矿田中金(银)矿的寻找具有极为重要的实践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8.
新疆伽师铜矿床产于新生界古近系苏维依组中,通过对新疆伽师铜矿床地质特征、赋矿的苏维依组岩石化学、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伽师铜矿区富集Pb、Cu、Ag、As元素,具有较好的铜成矿背景;赋矿的古近系苏维依组的物源区构造环境为活动大陆边缘;Cu元素主要来自于上白垩统巴什基奇克组的风化产物;铜矿床的形成明显受地层、岩性、古气候环境和构造的控制,属古近系潟湖相沉积作用和构造富集作用有关的砂岩型沉积-构造富集型铜矿床。  相似文献   

9.
深部构造与地质过程控矿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杨立强  邓军  王庆飞  高帮飞  徐浩 《矿床地质》2006,25(Z1):107-110
随着大规模全球填图和矿产勘探的发展,在地壳深部寻找新的矿产资源的紧迫性日益增加。大型热液成矿系统和矿集区的时空分布受深部地质过程演化制约,成矿系统明显与岩石圈各个层圈的深部结构和组成的不均一性密切相关,其时空分布本质上受深部构造和过程制约。通过深部热-物质迁移的研究,可以建立岩石圈块体构造模型和非线性成矿作用动力学及源区构造等概念,深入探讨岩石圈及与相邻圈层物质和能量交换过程中造矿组分的分散与富集机制及时空演化规律,可以预测矿床出现的种类和聚集的部位,特别是大型矿集区的位置和矿化形式,从而为大型-超大型矿床及矿集区的探寻与预测提供思路和基础。  相似文献   

10.
地史中成矿演化的趋势和阶段性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大量的地质矿产资料表明,随着地球的形成和发展,尤其是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的演化,成矿作用也呈前进的、不可逆的发展趋势,表现在成矿物质(矿种)由少到多;矿床类型由简到繁;成矿频率由低到高;聚矿能力由弱到强。受地球上重大地质事件的制约,这一成矿演化过程又表现出阶段性,可划分出7个成矿大阶段,即太古宙、古元古代、中元古代、新元古代、早古生代、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晚中生代—新生代等成矿期。每一期中都有特定的成矿构造环境和矿床成因类型。制约地史上成矿演化的主要因素有:①成矿物质的地球化学性质;②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的演化;③地球构造运动的演变。矿床形成后的保存条件对矿床的时空分布特征也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我国早前寒武纪变质岩中金矿床深延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通过国内外绿岩带及其中的金矿床对比研究,说明我国早前寒武纪变质岩系的原岩层序和岩性特征与世界各绿岩带是可以对比的;我国早前寒武纪变质岩系中的金矿床在赋矿围岩、控矿构造及产出形式诸方面与绿岩型金矿也是可以对比的。从其成矿机理及基本事实出发,指出在我国早前寒武纪变质岩分布区及已知老矿区寻找深部矿体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湖南花垣渔塘地区层控型铅锌矿床成因初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彭国忠 《地质科学》1986,(2):179-186
有关本区矿床成因先后有同生沉积、低温超低温热液、沉积改造等不同看法。本文根据宏观、微观资料的初步分析认为,本区铅锌矿床属于后成深循环热卤水成因——后成层控矿床。本文将对这一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3.
浙江东南沿海发育的中生代酸-中酸性火山岩,属钙碱性和富钾弱碱性岩系,为同源同熔岩浆结晶分异产物;与火山岩系有关的Pb-Zn-Ag矿床产于流纹质火山-侵入杂岩体中,受火山基底断裂和火山构造的双重控制;矿床中硫主要来源于岩浆,Pb、Zn、Ag主要来源于火山基底岩石,部分来源于岩浆,火山热液形成于次火山期后,成矿早期热液具岩浆水与大气降水混合性质,晚期以大气降水为主.  相似文献   

14.
华北地区中—新元古代发育有大红峪期、串岭沟期等多期火山岩,产出的主要岩石类型为碱性基性岩,包括响质碱玄岩、碱玄质响岩、响岩、副长岩、粗面岩、粗面玄武岩和粗面安山岩。该岩石为碱性,Ti含量高,微量元素表现为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而贫高场强元素,显示其构造环境属拉张环境;微量元素比值和同位素分析显示岩浆为幔源,但受到大陆地壳的强烈影响,属裂谷环境。在该区发育有洞子沟、将军关、银冶岭、罗选厂、翟庄等一系列银多金属矿床(点)。这些矿床(点)在时间上和火山岩的形成时代基本一致,在空间上相互关联,许多矿体直接产于火山岩或火山机构中,矿石中发育与火山活动关系密切的低温硫化物矿物黝铜矿、自然铜、碲银矿等,从而证明中—新元古代火山作用对该区银多金属矿床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赣西卡林型金矿床成矿特征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何维基 《地质找矿论丛》2004,19(3):173-176,195
赣西卡林型金矿床产于扬子板块东南缘萍乡-高安坳陷带内,赋矿围岩为二叠系下统茅口组和三叠系下统大冶组细碎屑岩和不纯碳酸盐岩,金矿体产于断裂破碎带、层间破碎带、不整合面、密集裂隙带等构造部位,呈层状、似层状、透镜状产出.金成矿受地层岩性、构造等因素的控制,重点找矿远景区是坳陷带内两大推(滑)覆构造对冲带南侧的金矿化异常区.  相似文献   

16.
湖南前震旦系铀矿化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应龙 《铀矿地质》1990,6(1):11-18
湖南前震旦系冷家溪群和板溪群是一套浅变质沉积岩,主要由各种板岩、变质砂岩、凝灰质板岩组成,夹有基性、中-酸性火山熔岩、火山碎屑岩及碳酸盐岩。现已落实铀矿床3个、矿(化)点14个。铀成矿年龄为85—50Ma,最晚者16Ma。稳定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前震旦系铀矿化属岩浆岩源及沉积(变质)岩源中-新生代大气降水热液成因;铀矿化受断裂构造控制;凝灰质板岩、砂质板岩及角岩等是矿化有利的围岩。  相似文献   

17.
个旧高松矿田层间锡石-硫化物矿床构造控矿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德云  高振敏  陶琰  张欢 《矿物学报》2004,24(2):153-156
从矿体空间展布特征、产状、顶底板及边缘形态可以看出,个旧层间锡石-硫化物矿床明显的受到构造的控制;从断裂构造的含矿性可以看出,断裂(裂隙)中的成矿元素含量远高于围岩,是层间氧化矿的有利赋存部位。此类型矿床具有热液充填(交代)成因,属于燕山晚期花岗岩岩浆期后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18.
陕西秦岭泥盆系区域成矿大地构造演化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陕西秦岭泥盆系中有非常丰富的多金属矿产,其中以铅锌、金等最为著名。通过研发现,这些多金属矿产的成因与泥盆系经历的优越的大地构造演化历程密不可分。在早泥盆世,随着扬子板块北缘沿勉略一带裂谷化进一步发展形成初始洋盆而分裂出秦岭微板块(北秦岭),使秦岭造山带呈现出两洋(勉略洋和商丹洋)三块(华北板块、秦岭微板块和扬子板块)的大地构造格局。在这种格局下,秦岭微板块内发育了一系列伸展断裂,切割出一系列地堑和半地堑型盆地。沿这些盆地内部或边缘的深大断裂,深部岩浆和矿液得以上移,在海底形成了含铅、锌及金等多金属元素的喷流沉积,形成了多金属矿源层或矿床。在晚海西一印支期,华北、秦岭及扬子板块发生斜向穿时碰撞造山,完成了三板块“一体化”的过程,使华北板块北缘,扬子板块南缘及整个秦岭微板块发生了强烈的构造岩浆及变质作用,使早期泥盆系矿源层中的成矿元素重新活化迁移,在有利部位富集下来形成矿床。由于三板块的斜向穿时碰撞,导致秦岭造山带广泛发育了压性剪切带,形成了以八卦庙特大型金矿为代表的剪切型金矿。在燕山期,秦岭造山带进入了陆内造山阶段(地洼阶段),华北板块向秦岭微板块之下俯冲,导致秦岭造山带发生了广泛的构造、岩浆作用,使泥盆系矿?  相似文献   

19.
浙东火山岩型银矿成矿条件及勘查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区火山岩型银矿赋存于上侏罗—下白垩统陆相火山岩中;由于中生代太平洋板块向西俯冲.大陆边缘火山岩浆活动强烈.嵊县—黄岩地区由于断裂为造、火山岩发育而形成南北向的矿化集中区.成矿与火山岩浆活动晚期的潜火山岩、脉岩有关.属于浅成中低温热液矿床.根据矿床围岩蚀变、矿化类型及成晕元素的分带规律,可指导找矿及预测隐伏矿床.并初步建立了勘查模式.总结了成矿预测、综合找矿、详细评价三个层次的勘查方法.  相似文献   

20.
以何宝山和长兴脉状金矿床为研究对象,意在找到多级断裂构造与成矿关联,解决制约本区深部及外围找矿难题.基于矿田构造调研和室内多元信息研究分析,总结了控矿构造框架中多级断裂对不同规模成矿单元的控矿特征,建立了构造格架.主要成果如下:1)坳上-南溪及叶家断裂,为矿分布区控岩控矿构造,控制矿田的空间展布;2)朱溪、大马圩断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