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 毫秒
1.
张杰  王武林 《岩土力学》1987,8(4):17-23
本实验研究以液体传压方式与圆体传压方式对砂岩和工程塑料进行了0-3.72GPa 压力的准静水压状态下的体积应变测量,以液体传压的实验数据对固体传压的较低压部分的实验数据进行标定,得到了较为准确的实验结果。对固体传压实验中摩擦力的影响作了较为详细的讨论,给出了误差范围。最后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提出了固体传压试验中传压介质的选择标准。  相似文献   

2.
朱成明  金志升 《矿物学报》1996,16(4):370-376
本文对Ni40Mn30Fe30合金与在不同焙烧温度下得到的含水叶蜡,在高温超高压下的反应进行了实验研究,温度测至1420℃,压是至5.5GPa,研究了该反应的物质-化学机制,以及反应速率与温度,压力,含水量等参数的关系,对高压下物质迁移运动的固有特征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讨论了在金刚石高压合成中,在传压介质叶蜡石腔体内加一层白云石内衬的作用,认为这种组合传压腔体可以降低合成压力,改善合成金刚石质量。  相似文献   

4.
固体、流体及其混合体系的高温高压实验一直是人们了解各种物质及体系的成分、结构、性状和过程的重要手段.因此,开展各种物质及体系的高温高压实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1].在高温高压实验研究中,样品室内的压力通常必须已知.然而,对于采用固体物质作为传压介质的多面顶大腔体高温高压设备,由于传压介质的内摩擦会使得砧面压力与样品室内压力不一致,因此有必要对样品室内的压力进行标定.  相似文献   

5.
高温高压实验是除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方法之外, 研究地球深部物质和性质的重要手段之一.多面砧压机是广泛使用的高温高压实验设备, 主要用来研究上地幔温压范围内的实验岩石学和矿物相变动力学等问题.主要介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深部研究实验室新引进的Walker型28 GPa多面砧压机的原理和结构、压力标定方法和常用的压力标定材料, 并根据金属铋在2.55和7.7 GPa(25 ℃)的结构相变, 以及石英在3.2 GPa、1 200 ℃向柯石英的转变对多面砧压机18/12装置(八面体传压介质边长/碳化钨截角边长)进行了压力标定, 该装置可实现的最高压力和温度约为8 GPa和2 000 ℃.最后还探讨了高温高压实验在地球科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同步辐射在矿物高压结构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同步辐射光源的特点、金刚石对顶玷(DAC)技术原理和相关的压力内标、传压介质、密封垫等问题,以及同步辐射光源与DAC技术结合在矿物高压结构研究中的应用,并以北京同步辐射装置(BSRF)高压站为基础,结合绿帘石的能量X射线(energy dispersive X-ray diffraction,EXED)实验,说明在高压原位实验过程中的制样、标压物质和20选择、数据收集和处理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金淑燕  孙天泽 《地球科学》2000,25(6):565-572
以天然叶腊石为传压介质, 在温度800~100 0℃、围压0.6~1.0 GPa和应变速率10-4~10-5 s-1条件下, 对Maryland辉绿岩的脆性-塑性转化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 在10-4~10-5 s-1应变速率和固定围压1.0 GPa条件下, 当温度低于800℃时, 岩石变形为典型脆性破裂; 温度高于1000℃时岩石变形以准稳态蠕变为主; 温度在800~950℃之间, 岩石变形从脆性破裂向准塑性流动转化.温度变化对岩石脆-塑性转化影响敏感度高于压力变化对变形的敏感度.显微构造观察显示, 辉绿岩脆-塑性转化以稀疏弥漫状共轭塑性流动网络为特征.   相似文献   

8.
青田山口叶蜡石传压介质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青田山口叶蜡石作为超高压高温合成金刚石的传压介质,分析了其主要化学成分和矿物组成。对青田山叶蜡石粉压块粒度效应进行了研究,确定了该传压介质的粒度组成。超高压高温人造金刚石试验表明,青田山口叶蜡石的传压介质理想,金刚石合成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叶蜡石传压介质资源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分析国内叶蜡石传压介质材料供需状况,指出北京赵家台叶蜡石传压介质材料资源枯竭,虽然国内叶蜡石矿石资源丰富,但适宜作叶蜡石传压介质材料资源却极少,急需从资源和材料特性着手,加大研究力度,寻找新的接替资源。  相似文献   

10.
传压介质立方块制备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传压介质立方块制备工艺的研究,探讨了粒度及其配比、粘结剂、杂质矿物、焙烧温度和时间对合成金刚石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中的流体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韩郁菁  张泽明 《地学前缘》1996,3(4):222-229
文章强调了高压和超高压变质岩中流体包裹体的研究意义,重点论述了几个问题:(1)高压和超高压变质岩中流体包裹体的成分以含N2量高为特点,在大别山含柯石英榴辉岩中找到的高压榴辉岩阶段捕获的原生包裹体,其中气相组分含CO(摩尔分数)为14%,表明流体来源于深部。原生流体包裹体的保存,要求在p-T区间内的抬升轨迹与等容线近于平行。(2)在大别山高压和超高压榴辉岩中首次确认熔融包裹体的存在,由硅酸盐玻相和以CO2为主要成分的气相组成,并发现熔融包裹体中的玻相成分与主矿物相近。(3)高压和超高压变质期间的局部流体迁移可由榴辉岩中流体包裹体和矿物同位素成分(H-C-O)来显示。(4)高压和超高压变质中流体-熔体-岩石(矿物)相互作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并证实在榴辉岩相p-T条件下岩石的部分熔融。(5)变质流体的成分与变质级之间存在着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地震数据采集系统的性能如何对增加辩信息量、提高分辨率和数据的高保真问题有直接影响。文章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对改进其性能、进行合理配置提出了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3.
高温高压下辉石岩的电导率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使用YJ-3000t紧装式六面顶高压设备和1260阻抗/增益-相位分析仪,在1.0~4.0GPa和773~1134K下用阻抗谱法就位测定了辉石岩的电导率。实验结果表明,电导率对频率具有很强的依赖性;温度是决定辉石岩电导率的一个重要物理参数,电导率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lgσ与I/T之间符合Arrenhius关系式;随着压力升高。电导率降低,活化焓和独立于温度的指前因子亦降低。  相似文献   

14.
双高矿井地质保证技术条件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将双高矿井地质工作划分为三个层次,井田范围主采煤层开采地质条件评价;采区采前地质条件探查;综采工作地质条件超前探测。阐述了各层次要达到的目标、工作内容和相应的技术措施。提出了对双高矿井地质保证技术的看法,展示了矿井地质地工作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高温高压下含水矿物脱水对斜长岩纵波速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1GPa、室温至880℃条件下对斜长岩的纵波速度进行了测量,并对实验产物进行了鉴定分析,讨论了含水矿物脱水对岩石纵波速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680℃左右,由于斜长岩中的含水矿物绢云母和黝帘石开始脱水,矿物脱水产生的流体及其所引起岩石结构的变化可使岩石纵波速度降低10%左右。这意味着通过矿物脱水这一机制可以形成壳内低速层。  相似文献   

16.
高压地学研究进展--第十届全国高压学术讨论会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高压技术,地球深部物质组成、状态,高压物性和地球内(深)部流体等方面评述了第十届全国高压学术讨论会及在高压地学方面的进展,同时提出了在高压地学领域需加强研究的若干问题:①综合利用和改进实验技术;②加强超临界流体研究;③高压地质学的发展与其它学科紧密结合;④重视将高压研究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7.
采用金刚石压砧高压设备,对立方结构掺钕钇铝榴石多晶进行高温高压相变研究。实验分同时加温加压、独立加压、独立加温三类。对压力温度作用后相变产物进行了 X 射线衍射研究,对相变前后样品的配位数、晶体结构、晶胞参数、体积、密度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8.
高温高压下杂质离子对水晶电导率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质离子往往是影响水晶电导率的主要因素。在2.0GPa和823~1123K的条件下,借助交流阻抗谱法在10-1~106Hz频率范围内,就位测量了水晶Z轴方向的电导率,并用LA-ICP-MS测试了水晶中杂质Na、Al的含量。通过Arrhenius关系拟合,得出2.0GPa和823~1123K条件下水晶的活化焓和指前因子。发现水晶中杂质Na、Al的含量彼此正相关,水晶电导率与晶体中Na含量正相关,且指前因子亦与水晶中杂质Na、Al含量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高温高压下粗面玄武岩纵波速度异常原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1.0-5.0GPa,温度约1350℃条件下测量了福建塔庄粗面玄武岩的纵波速度。结果发现当p〈3.0GPa,t为529-816℃,p=4.0GPa,t为537-807℃;p=5.0GPa,t为607-802℃时,粗面玄武岩纵波速度随升高反而升高,显示出异常变化。通过对p为1.0-5.0GPa条件下的最终实验产物及p=4.0GPa,t为587,724,887℃温度点上的实验产物观察表明,实验产物中  相似文献   

20.
高温高压下煤变形的实验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不同温度、压力实验条件下,不同煤级煤的应力-应变曲线特征分析,探讨了不同煤化程度煤的变形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论述了温度和压力在不同煤级和不同实验条件下具有的不同作用。在中煤级阶段,虽然围压的增大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煤的强度,但温度的影响更为重要。较高煤级在小应变阶段,温度起主导作用;而到了大变形阶段,围压的作用又逐渐上升到主导地位。此外,在一定的条件下,煤中气体的产生和释放对煤的变形行为具有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