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首先利用Asiago 超新星星表对Ia 超新星作了统计分析。其次用具有精确测光的Ia 超新星对其均匀性及多样性进行了研究。旋涡星系中Ia 超新星的产生率比椭圆星系的要高。最亮的Ia 超新星只出现于晚型旋涡星系中;而旋涡星系及早型的椭圆星系都是暗Ia 超新星的寄主星系。离星系中心越近Ia 超新星的光度弥散有增加的趋势,但这一趋势对蓝Ia 超新星不明显。利用色指数可将Ia 超新星划分为蓝超新星及红超新星。蓝Ia 超新星构成了相对均匀的Ia 超新星样本,是较好的距离指示器;而红Ia 超新星的存在则表明了Ia 超新星整体多样性的特点。最后,我们还探讨了Ia 超新星中碳点火的非线性问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综述了超新星,特别是核塌缩超新星的研究现状。文中介绍了超新星的定义和分类,并特别关注核塌缩超新星,对其特性进行了详细分析。最后简要介绍了超新星理论研究的现状。  相似文献   

3.
超新星在宇宙学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2011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就颁给了利用Ia型超新星为探针发现宇宙加速膨胀的天文学家。首先,通过详细介绍超新星宇宙学研究的物理原理和发现宇宙加速膨胀的观测与研究,讨论了宇宙加速膨胀发现过程给予当前研究工作的启示。然后,回顾超新星宇宙学研究在近10多年来的进展和主要成果,分析了当前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挑战。最后,对国内外超新星宇宙学研究中超新星观测研究的大型项目情况进行了全面回顾与介绍,讨论和展望了超新星宇宙学研究工作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在1993年3月28日之前发现的899颗超新星(SNe)的样本.其中277颗SNe被用来研究超新星在其母星系中的径向分布.我们研究了四个星系样本中超新星在产生单个超新星(称为一般超新星)的星系及在产生多个超新星(称为多重超新星)的星系中的径向分布.这四个星系样本为:总旋涡星系样本,Sb~SbC星系样本,SC星系样本,Sc~Sd星系样本.研究的结果表明:一多重超新星比一般超新星在其母星系中具有更集中于星系核心(大多数恒星形成发生的地方)的倾向,说明星系中心的恒星形成活动会影响多重超新星事件的发生从而影响超新星的频率分布  相似文献   

5.
超新星和中子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在我们对超新星的认识是跳跃式地发展的,近来突破性的进展是:Ⅰ型超新星的光变曲线的观测与1M的Ni~(50)的衰变模型符合得较好:Ⅱ型超新星的观测可描述为在超巨星壳层底部有10~(50)尔格能量沉积而产性爆发,形成中子星。本文探讨了超新星和中子星的关系,以及在超新星研究中的某些观点,介绍了超新星的观测特性、前身星的特点以及超新星模型。Ⅱ型超新星释放能量很可能与内部收缩成中子星和产生脉冲星联系在一起,而Ⅰ型超新星爆发将整个恒星毁掉不留下致密天体。某些脉冲星(中子星)可能是失去外层的大质量星爆发而产生的,这些事件并不伴随着明亮的超新星出现。超新星等于中子星形成的观念似乎应当解除.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在1993年3月28日之前发现的899颗超新星(SNe)的样本。其中277颗SNe被用来研究超新星在其母星系中的径向分布。我们研究了四个星系样本中超新星在产生单个超新星(称为一般超新星)的星系及在产生多个超新星(称为多重超新星)的星系中的径向分布。这四个星系样本为:总旋涡星系样本,Sb ̄Sbc星系样本,Sc星系样本,Sc ̄Sd星系样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多重超新星比一般超新星在其母星系中具  相似文献   

7.
对超新星研究来说1998年是很值得书写的一年。一些重大的发现和研究进展都在这一年内发生。如世人关注的伽玛射线暴与特超超新星(Hypernova)可能攀上缘分;已发现近百颗高红移超新星;不到一年时间发现了150多颗超新星且大都分出类型;超新星和超新星遗...  相似文献   

8.
Ia型超新星具有可校准的光度,可当作标准烛光,用来测定宇宙学距离,从而探索宇宙的形状.然而,Ia型超新星的前身星仍不清楚,这将直接影响当前宇宙学结果的可靠性.本文在Ia型超新星前身星模型及其相关天体方面做了系统性的工作,下面是我们取得的一些主要的研究结果:(1)近年来人们观测发现,约有一半的Ia型超新星的延迟时标小于100 Myr(Ia型超新星的延迟时标是指从恒星形成后到发生超新星爆炸的时间间隔).这些超新星是怎么来的?为解决这一难题,我  相似文献   

9.
当前超新星遗迹研究中的若干热点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银河系内历史性超新星"回光"(light echoes)的观测是研究年轻超新星遗迹的重要手段。通过对"回光"进行观测,可以确认其前身星的物理特性,揭示恒星晚期演化过程和其星周介质的三维空间分布。历史性超新星直接"回光"极其暗弱,对其探测最近几年才因新技术的应用而得以实现。综述了河内超新星遗迹包括仅有的已探测到回光现象的两颗年轻超新星遗迹——第谷(SN1572)和仙后座A(CasA)的最新研究进展。研究结果有利于更好地理解Ⅰ型和Ⅱ型超新星的性质,区别两类超新星的爆发机制,加深对超新星的核合成、重元素合成、星系形成和演化、暗能量等的了解。讨论了利用回光观测可以进一步深入开展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0.
王博 《天文学报》2011,(1):89-90
Ia型超新星具有可校准的光度,可当作标准烛光,用来测定宇宙学距离,从而探索宇宙的形状.然而,Ia型超新星的前身星仍不清楚,这将直接影响当前宇宙学结果的可靠性.本文在Ia型超新星前身星模型及其相关天体方面做了系统性的工作,下面是我们取得的一些主要的研究结果:(1)近年来人们观测发现,约有一半的Ia型超新星的延迟时标小于100 Myr(Ia型超新星的延迟时标是指从恒星形成后到发生超新星爆炸的时间间隔).这些超新星是怎么来的?为解决这一难题,我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超新星完整样品的分类概况,依次转述了各类超新星光谱观测的新进展。两颗特殊Ia型超新星-SN1991T和SN1991bg一的发现对原先认为Ia型超新星是均质的观点提出了挑战,对Ib/Ic型超新星应加以特别关注,II型超新星SN1993J和SN1987K由光极大时的II型演化星云类似于Ib/Ic的光谱,对传统的超新星I型和II型的区分提出了质疑,对某些特殊II型超新星也许列为“IIn”型,其Hα  相似文献   

12.
本文搜集自1885年到1964年初所发现的132个河外星系超新星资料,统计得到超新星和其所属星系类型的关系以及超新星的相对频率.在更多资料的基础上,证实了几年来的若干统计结果.最后附有从1885—1964年3月所观测到的144颗河外星系超新星表.  相似文献   

13.
Ia型超新星起源于碳氧白矮星在质量接近钱德拉塞卡极限时的热核爆炸,并被广泛地用作宇宙学距离的标准烛光.然而, Ia型超新星的前身星系统和爆炸机制还存在很多不明确的地方.近几十年来, Ia型超新星的星周环境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星周介质的空间分布性质为探究Ia型超新星的物理起源提供了重要线索.同时星周尘埃的散射会在Ia型超新星晚期的光变曲线、光谱和偏振等方面产生可观测效应.光谱上正常的Ia型超新星可以分成两类:喷射物速度正常和高速Ia型超新星.对比两者的光变曲线可以发现高速Ia型超新星在光极大后几个月内有明显颜色偏蓝的超出.该蓝色超出可以通过星周介质中的尘埃散射拟合得到.同时, Ia型超新星晚期光谱的拟合可以限制星周尘埃的颗粒大小等性质,晚期的偏振信号可以有效地限制星周尘埃的空间分布.拟合结果表明针对Ia型超新星晚期的多次图像偏振观测是揭示其星周尘埃环境特征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北京天文台发现两颗超新星北京天文台兴隆观测站1998年3月2日发现两颗超新星。国际天文电报中心分别为其编号为SN1998S和SN1998T。SN1998S已确认是一颗特殊的Ⅱ型超新星,而SN1998T是一颗少见的Ib型超新星,它的前身是一颗已耗尽氢的...  相似文献   

15.
宋国玄 《天文学报》1999,40(2):183-192
从分子云演化的过程来讨论银河系中可能存在的超新星遗迹数目.对银河系分子云的观测已经得到了许多可靠的数据.如果这一研究结果在分子云方面能使理论值和观测值相匹配,那么由此导得的超新星事件结果也有一定的可靠性.结果表明,在内银河系中,可能存在的超新星遗迹约为(775±12)τ5.旋臂结构并不会提高超新星的诞生率,它仅使超新星遗迹的分布有所变化,即在旋臂区域增加,而在臂间区域减少.  相似文献   

16.
谈谈超新星     
谈谈超新星李恩杰最近一个时期以来,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以及国外天文机构,接连发布观测到超新星的消息。据有人统计,去年全世界共发现了81颗超新星,创历史最高记录。日本一位名叫青木昌胜的业余爱好者,在一夜之间竟发现了两颗超新星,这些发现报告,在国内外的天...  相似文献   

17.
正得益于空间和地面伽玛射线望远镜的发展,近十年来越来越多的超新星遗迹在GeV–TeV伽玛能段被发现,使得超新星遗迹伽玛射线研究成为热门领域之一.超新星遗迹伽玛射线的辐射特征是研究激波加速粒子等物理问题的关键,因此我们有必要先回答1个基本问题:超新星遗迹伽玛射线的辐射机制是什么?在超新星遗迹中,电子的逆康普顿与轫致过程(轻子起源)和质子的中性π介子衰变过程(强子  相似文献   

18.
珀尔马特领导的超新星宇宙学计划(SCP)小组最初对超新星观测研究中的许多困难并不完全了解,随着他们逐渐接近成功,天文学家们开始看到此项研究的前途并出现竞争。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施密特和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里斯等人也实施超新星观测项目。  相似文献   

19.
超新星是宇宙中最重要的尘埃来源之一。对超新星遗迹尘埃的研究,能增进人们对恒星演化、大质量恒星的核合成和抛射物的物理和化学演化等的了解。SN1987A是1604年以来在地球上观测到的最亮的超新星,因此也是研究超新星和超新星遗迹物理独一无二的对象。综述了SN1987A遗迹的抛射物和内赤道环中尘埃的种类、质量、尺寸等特性,以及这些尘埃特性随时间的演变。如果SN1987A遗迹中的大部分尘埃能够存活在不被激波破坏,而且SN1987A具有典型性,那么可以认为超新星是宇宙尘埃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20.
超新星在宇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Ia超新星在宇宙学中的应用作了述评。蓝Ia超新星具有相对均匀的光谱、光变曲线及峰值光度,是较好的相对距离指示器。利用峰值光度同光变曲线形状或其它与距离无关的可观测量的关系可进一步将Ia超新星校准成精确的距离指示器。一旦它们的绝对光度得到标定,就可以定出哈勃常数H0。基于对邻近星系Ia超新星的理解,高红移Ia超新星的数据可对宇宙密度参数ΩM、ΩV及减速因子q0作出限制,并对膨胀宇宙的最终命运作出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