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九十年代,除了美国的“康普顿伽玛射线天文台”,另一个对伽玛射线天文学作出了突出贡献的空间望远镜是意大利与荷兰联合研制的“‘皮波’X射线天文卫星”(BeppoSAX,图1)。  相似文献   

2.
伽玛射线天文学的开端 人类第一个装有伽玛射线天文设备的卫星是美国的“探测者11号”(Explorer11,图1)。该卫星的体型非常小,重量只有75千克,星载的伽玛射线仪器大约有20千克,可以接收大于50MeV的伽玛射线(图2)。“探测者11号”于1961年4月27日升空,到同年9月,由于电池故障,卫星停止工作。  相似文献   

3.
“开普勒”的身世“开普勒卫星”属于美国宇航局(NASA)的“发现项目”(Discovery Program),在其中的编号为第十。“发现项目”旨在研究与行星、生命等相关的课题。在“开普勒卫星”之前,属于这个项目的空间设备还包括“星尘”(Stardust),“深度撞击”(Deep Impact),  相似文献   

4.
<正>伽玛射线暴(简称伽玛暴)是一种来自太空任意方向的伽玛射线(ε_γ≈0.1~1 MeV)脉冲式辐射现象,暴后一般伴随有长时间的低频余辉辐射.为了对早期余辉乃至瞬时辐射进行多波段观测,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于2004年11月发射了专门用于伽玛暴研究的Swift卫星.该卫星工作以来,以其快速响应与精确定位的能力和多波段观测的手段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就(本文第1章将对  相似文献   

5.
伽玛射线暴是一种来自宇宙空间随机方向的短时间内伽玛射线突然增亮的现象。伽玛射线暴虽然早在1967年就由Vela卫星观测到,但直到1997年人们才通过余辉观测确定其寄主星系,并通过寄主星系的红移最终确定了伽玛射线暴的宇宙学起源。对伽玛射线暴研究概况进行了评述:详细介绍了伽玛射线暴及其余辉的观测进展,特别是近期Swift卫星和Fermi卫星带来的新发现;系统描述了伽玛射线暴标准火球模型、伽玛射线暴余辉物理(相对论性外流与暴周环境介质的相互作用过程、辐射产生机制等)及伽玛射线暴的前身星等。也对伽玛射线暴的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正得益于空间和地面伽玛射线望远镜的发展,近十年来越来越多的超新星遗迹在GeV–TeV伽玛能段被发现,使得超新星遗迹伽玛射线研究成为热门领域之一.超新星遗迹伽玛射线的辐射特征是研究激波加速粒子等物理问题的关键,因此我们有必要先回答1个基本问题:超新星遗迹伽玛射线的辐射机制是什么?在超新星遗迹中,电子的逆康普顿与轫致过程(轻子起源)和质子的中性π介子衰变过程(强子  相似文献   

7.
宇宙信息     
宇宙信息第一幅γ射线天图美国宇航局于1991年4月7日向空间释放的康普顿Y射线天文台卫星(CGRO)首次完成了全天γ射线源的普查任务。这一幅假彩色图表示的是卫星上的高能γ射线实验望远镜(EGRET)第一年的探测结果:宇宙中能量大于100兆电子伏的γ射...  相似文献   

8.
2012年6月13日11时30分,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用美国轨道科学公司的飞马座-XL火箭从太平洋夸贾林环礁发射发射新一代高能天文卫星——“核区分光望远镜阵列”(NuSTAR),以此搜寻黑洞和近距离观察超新星爆炸过程。今年,俄罗斯、印度也将发射各自的高能天文卫星。  相似文献   

9.
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简介 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Chandra X-ray Observatory,缩写为CXO),是美国宇航局(NASA)于1999年7月23日由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运载升空的一颗X射线天文卫星,是NASA大型轨道天文台计划的第三颗卫星,它是以美籍印度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苏布拉马尼扬·钱德拉塞卡命名的。这颗卫星的特点是兼具极高的空间分辨率和能谱分辨率,被认为是X射线天文学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空间望远镜,标志着X射线天文学从测光时代正式进入了光谱时代。  相似文献   

10.
在美国的“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CXO)成功之后,欧洲发射了“牛顿卫星”(X-ray Multi—Mirror Mission——Newton,简称XMM—Newton,题图)。这二者常被称为二十世纪末高能天文卫星中的双璧。  相似文献   

11.
宇宙信息     
宇宙信息γ暴的新品种宇宙γ射线爆发(cosmicCamma-rayBurst,简称γ暴)是一种短时标、突发性的高能γ射线爆发现象。首例γ暴是由美国国防部发射的Vela卫星于1967年突然发现的。1991年4月7日康普顿γ射线天文台(ComptonGa...  相似文献   

12.
嫦娥二号卫星是我国继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发射后的第2颗探月卫星,其上搭载的伽玛射线谱仪(Gamma-Ray Spectrometer,GRS)的主要科学目标是探测月表O、Si、Fe、Ti、U、Th、K、Mg、Al、Ca等主量元素.相比嫦娥一号伽玛射线谱仪,嫦娥二号的能量分辨率和探测效率都大大提高.描述了嫦娥二号伽玛射线谱仪的设计和性能测试结果以及在轨飞行的初步探测成果.  相似文献   

13.
利用具有多波段谱指数及流量观测资料的59 个Blazar 天体作为样本,我们研究了各波段流量之间,谱指数之间的可能的相关性。新的可能的限制已从理论上进行了深入地讨论。结果暗示:(1) 同步自康普顿机制是Blazar 天体γ射线辐射的主要机制。(2) 相对论电子与吸收积盘热光子的逆康普顿散射是Blazar 天体γ射线产生的另一个重要机制。(3)BLLac 天体不是“纯非热辐射”的天体,它们也具有强的热辐射。  相似文献   

14.
《天文爱好者》2012,(4):46-49
九十年代,在美国发射的高能天文卫星之中。“钱德拉X射线天文台”(Chandra X—ray Observatory。简称CXO,习惯上称为Chandra)无疑是最重要的。它于1999年夏天进入太空。  相似文献   

15.
人类最新的X射线空间望远镜是2012年6月发射的“核光谱望远镜阵”(NuclearSpectroscopicTelescopeArray,简称NuSTAR,图1),它的参与方包括美国宇航局(NASA),加州理工大学,意大利空间局(ItalianSpaceAgency),丹麦科技大学(DanlshTechnicalUniversity)等单位。  相似文献   

16.
伽玛射线暴是天空中某个方向上短时间在伽玛射线波段的猛烈爆发。今年3月29日世界时11时37分15秒,HETE-2卫星(高能暂现源探测器)在狮子座方向探测到了一个持续了25秒以上的伽玛射线暴GRB030329,并在很短的时间把其位置坐标传回了地面。地面上许多  相似文献   

17.
强磁场中相对论电子的共振逆康普顿散射(RICS)是产生伽玛射线的有效机制.以前的工作曾论证,伽玛暴(GRB)的早期伽玛射线辐射可能主要由该机制产生.利用此辐射机制,伽玛暴研究中的一些困惑有可能得到较好的解释.例如,观测统计给出的"Amati关系"的起源,两段式(折断式)幂律谱的形成,特别是其中"死线问题"的解决方案,还有偏振的存在等.这里将重点讨论折断幂律谱形成问题.基于单个电子的RICS谱功率公式,导出了强磁场中大量相对论电子穿过周边低频辐射场时产生的集体RICS辐射谱(RICS谱光度)的简化解析公式,并将它应用于中子星周边几种典型的低频场(如黑体辐射场、幂律辐射场以及热轫致辐射场),以便与实际观测谱形比较.计算表明:在满足匹配条件(即近似共振条件)下,RICS辐射效率很高,其谱形普遍为两段式的幂律谱形式,与周边低频场性质无关.还论证RICS机制可能是伽玛暴、软伽玛重复暴和伽玛射线脉冲星在高能射线波段(硬X射线和伽玛射线)的一个理想的高效辐射机制.  相似文献   

18.
王发印 《天文学报》2011,52(4):352-354
伽玛射线暴(简称伽玛暴,gamma-ray burst (GRB))是一种来自宇宙空间中的伽玛射线波段流量突然增亮的现象,最早由Vela卫星在1967年发现.1997年人们通过余辉测得了伽玛暴的红移,从而确定了其宇宙学的起源.伽玛暴宇宙学包括用长暴的标准烛光关系限制暗能量和宇宙学参数,用长暴研究高红移的恒星形成率,研究金属丰度的演化、尘埃及量子引力等.  相似文献   

19.
强磁场中的共振逆康普顿散射(RICS)是产生伽玛射线的有效机制.在前文工作的基础上,导出强磁场中子星中具有幂律能谱的大量相对论电子沿中子星磁轴向外运动时在变化磁场中产生的集体RICS辐射谱(RICS谱光度)的基本公式.由此得到在中子星周边几种典型的低频辐射场中集体RICS辐射谱形的简单解析表示(如热轫致辐射场、黑体辐射场,以及非热低频幂律谱辐射场),以便与实际观测谱形比较.计算表明:在满足匹配条件(即近似共振条件)下,RICS辐射效率很高,其谱形都是两段式(折断的)的幂律谱形式,与周边低频场性质无关.通过计算,再一次论证RICS机制是伽玛射线脉冲星和伽玛暴(GRBs)在高能射线段(硬X-射线和伽玛射线)辐射的一个理想的高效辐射机制。  相似文献   

20.
加拿大航天初览 加拿大航天科学的起步很早,二战结束不久就有了进入外太空的打算。1960年6月22日,美国发射的导航卫星上就装有加拿大的科学设备。而在此之前的1958年,恰逢联合国的地球物理年(1957年7月1日至1958年12月31日),那个时候美国宇航局NASA才刚刚成立不久,一些加拿大科学家就尝试申请使用美国的运载火箭,发射自己的地球物理卫星。庆幸的是,NASA批准了这个来自异国的提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