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文爱好者》2008,(6):44-45
4月29日,在“哈勃”空间望远镜的帮助下。天文学家们观测到了一群年轻的、致密得令人吃惊的星系,每个只有5000光年大小,但是质量却达到了2万亿倍太阳质量。相比之下,我们的银河系直径约为20万光年,质量也仅有1万亿倍太阳质量。它们的距离均在110亿光年之外。  相似文献   

2.
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S.Djorgovski及其同事发展的新技术,显著地增加了能被观测到的星系的距离。他们认出一个位于武仙座、前所未知的24.5等的星系,此星系具有Z=3.218的超记录红移(红移量Z定义为光波波长的红移量与它在实验室的静止波长之比)。这远远超过了以前保持的Z=1.819的星系记录,并且表明,新发现的星系正以89%的光速远离我们。  相似文献   

3.
哥伦比亚大学的郭特尔夫等人在天鹰座一个称为Kes75的年轻超新星遗迹里发现了一颗脉冲星,它是距今700年前一颗超新星爆发形成的,是迄今所发现的最年轻的脉冲星。  相似文献   

4.
读者朋友们,你们可曾有过这样的想法:如果平薏们的银河系和另外一个同样大小的星系迎头相撞,会发生什么呢?这确实是可能的!当然最近还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所以不必过于担心。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星系有偏袒形成的冷暗物质模型框架下,假定星系都在红移~5时形成,研究了星系群和星系团的形成对星系演化的影响。由示冷暗物质模型中各种不同尺度扰动的幅度相近,星系群和星系团的维里化与星系的维里化在时间上比较接近,在星系群或星系团的维里化过程中获得巨大维里速度的星系仍然富有气体,因此,当它们因为频繁的互相碰撞,或者因为进入星系团中心区的稠密星系际介质受到巨大冲压,或者是被附近射电星系的喷流所产生的高压茧状体所包容,都可能激发活动性,造成恒星的爆发性形成.高红移星系团中观测到的B-O效应和高红移射电星系的光学像与射电喷流同轴向现象都可以据此得到解释.  相似文献   

6.
唐雨平 《天文学进展》2008,26(2):139-154
该文总结了近年来椭圆星系中尘埃起源研究中的一些关键问题,包括尘埃大小的分布及其组成、椭圆星系恒星质量损失速率、尘埃的两种加热机制(恒星辐射加热和电子-尘埃碰撞加热),以及由此导致的尘埃温度分布;尘埃的总质量估算;由热离子导致的尘埃破坏速率,以及与此相关联的椭圆星系热气体分布,等等.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作者认为热气体分布对于椭圆星系中尘埃存在和破坏的影响不可忽视,椭圆星系中星系内部恒星质量损失产生尘埃的起源可能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8.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阿雷西博天又台望远镜是世界上最大和最灵敏的单天线射电望远镜,目前正在开展为期数年的遥远星系巡天,可能发现了让人们一直感到困惑的暗星系——缺少恒星的星系。  相似文献   

9.
葵花星系M63 猎犬座内的旋涡星系M63(NGC5055),其大小和质量与我们银河系不相上下。它的位置为赤经:13时15.8分,赤纬:42°02′;角大小为12′.6×7′.2;视星等为8.6等;距离为2350万光年。是梅西叶的年轻同事米钱恩(P.Mechain)于1779年6月14日首先发现的。  相似文献   

10.
近二十年来,随着观测技术的进步和计算机模拟的兴起,星系相互作用的普遍性和它们在星系形态学、星系动力学及星系尺度上暗物质分布的研究中的作用,引起了人们广泛的重视。本文综述了这个领域的研究状况,着重对星系的合并、星系的壳结构、SO星系极环和环状星系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1.
星系概说     
星系概说辛酉星系是宇宙的基本构件,其大部分可见质量是以恒星形式出现的。是恒星之间的引力吸引将星系保持为一个整体。在巨星系的外围可能存在着看不见的或隐藏着的质量。有许许多多外貌不同的星系,但从它们的照片看,基本上可分为旋涡星系和椭圆星系两大类,还有一些...  相似文献   

12.
丢失的星系     
在1933年之前,科学家们也许已经意识到深空中璀璨的群星并不是宇宙的全部,但他们显然并没有料到发光物质的质量在宇宙中是那么微不足道。  相似文献   

13.
Helou将双星系中的自旋方向的统计研究方法用到星系形成过程中,发现旋涡星系的自旋是反相关的,由此联想到在由星系并合过程中自旋对轨道倾角的依赖性。将Aarseth的标准N体模拟程序加上动力摩擦,形成一个研究星系并合的N体模拟程序,用来研究小星系群中星系的自旋和轨道倾角的依赖性.结果表明,在小星系群中,的确存在着类似在涡星系中的自旋和轨道倾角的反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星系天文学主要研究星系的形成与演化、内部的结构与运动以及外部的环境影响等内容。最近的二十多年,随着空间及地面上越来越多的大镜面望远镜投入使用,使得我们对河外星豕的认识有了飞速的发展。和任何学科一样,只有做到很好的分门别类才能进一步研究客体的物理性质。因此,星系多濮也就是整个星系天文学的基础。虽然不同的天文学家创立的形态分类系统有很多,但是现在最常用的依然是哈勃创立的分类系统。下面,我们将会对其做一个粗略的介绍。  相似文献   

15.
仙女座星系是人类证认的第一个河外星系,哈勃的发现开辟了研究宇宙的新途径即“观测宇宙学”,从此天文观测家们开始研究单个星系的组成和结构,同时研究大量星系在空间中的分布和运动。这之中业绩卓著者当数哈勃。  相似文献   

16.
基本面最早是在早型星系中发现的一种经验标度律,它是一个关于星系的有效半径、中心速度弥散度和有效半径内的平均面亮度之间的紧密相关关系.基本面对早型星系的形成机制、动力学演化理论等提出了很强的观测约束;不仅如此,它还可作为独立的星系距离测定方法,用于哈勃常数的定标和星系本动速度场的测量.对早型星系基本面的研究进展做了简要评...  相似文献   

17.
透镜状星系简介@许梅透镜状星系简介许梅编译透镜状星系(Lenticulargalaxy),因其外貌似透镜而得名,一般以S0表之。它们的性质介于旋涡星系与椭圆星系之间。看来,透镜状星系自成一类,既不是从旋涡星系变为椭圆星系的过渡阶段,反之亦不是。基本的特征和...  相似文献   

18.
星系之谜四则许梅1926年,美国天文学家哈勃(E.Hubble),对星系光谱线红移的发现开创了天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星系天文学。70年来,虽然对形形色色的星系积累了大量的观测资料,但有关星系的很多问题仍未搞清楚,如星系的起源与演化、星系的能源、星系...  相似文献   

19.
寻找暗星系     
虽然天文学家发现宇宙中90~99%的物质不发光,或发出的光非常弱,探测不到,但是许多人并不相信这是真的。夏威夷大学的科曼蒂和澳大利亚斯特罗姆洛山天文台的弗里曼对十几个从最亮的旋涡星系到最暗的矮星系研究后发现,星系越大暗物质的比例越低。最小的矮星系的暗物质密度?..  相似文献   

20.
基于Sloan Digital Sky Survey(SDSS)数据,采用van den Bosch等发展的自适应方法从星系样本中挑选出中央星系及其卫星星系,然后研究卫星星系速度弥散与中央星系/卫星星系属性的关系.和之前的研究一致,卫星星系平均速度弥散随着中央星系质量增大而增大,并且红中央星系所在星系群的速度弥散比蓝中央星系要大.发现平均而言,在红中央星系周围,卫星星系的速度弥散和其质量之间没有明显关联.但是在蓝中央星系周围,质量大的卫星星系速度弥散偏大,而红卫星星系的速度弥散要比蓝卫星星系偏大.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在相同的暗晕中,卫星星系速度弥散和卫星星系质量并不相关.有意思的是,如果红中央星系周围同时有红和蓝卫星星系,那么红卫星星系的速度要小,对其中的物理机制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此外还发现,若中央星系周围只有红或蓝(质量大或小)的卫星星系时,有红(或质量大)的卫星星系所在的暗晕的速度弥散要大于有蓝(或者质量小)的卫星星系的暗晕,这表明卫星星系属性对于暗晕质量测量是有影响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