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宇宙信息     
深入蓝色礁湖星云 作为对银河系为期5年研究的一部分,欧洲南方天文台的可见光和红外天文巡天望远镜拍摄了礁湖星云(M8)新的红外图像。  相似文献   

2.
宇宙信息     
谢天 《天文爱好者》2012,(12):16-19
最大银心区星表问世使用欧洲南方天文台可见光和红外巡天望远镜所获得的一幅巨大的90亿像素图像,一个国际天文学家小组编撰了一份包含有银河系中心区超过8400万颗恒星的星表。如果把它印刷成书,这本书会有9米长、7米高。  相似文献   

3.
首先介绍了几个相关的深度巡天;随后介绍了目前深度巡天中常用的几种恒星-星系自动识别方法,包括双参数空间识别法、神经网络法、图像轮廓拟合法、光谱能量分布拟合法,并结合近期的研究进展对这些方法在处理恒星-星系自动识别问题时的具体适用范围和精度作了系统的介绍和评述;最后,结合有关方法对深度巡天中恒星-星系自动识别问题的研究现状和趋势作了简单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4.
SExtractor作为一套从巡天图像中检测天体并提取天体星等、位置等信息的开源软件,已经被广泛运用在深度巡天的目标源提取和测量中。深度巡天中目标源的检测能力(深度)和对轮廓重叠的目标源的分解能力往往比光子噪声带来的测量误差更重要。针对不同研究目的的目标天体的提取往往需要在对目标源的检测能力和分解能力之间进行平衡,在使用SExtractor提取目标源时其参数设定也存在较大差异。介绍了SExtractor在深度巡天中参数的设定,结合分析讨论了SExtractor获取天体目标和测量的精度,同时也发现在深度巡天中使用SExtractor提取目标源存在十分严重的过度分化问题。  相似文献   

5.
星系的红移巡天是观测宇宙学中最基本的工作,有关宇宙大尺度结构研究中的许多关键问题,例如宇宙中最大结构的尺度,宇宙中大尺度结构的拓扑特征,以及有关宇宙物质分布的密度场和速度场的许多基本性质的研究,都依赖于覆盖面积足够大、极限星等足够暗的完备的星系红移大样本.通过对巡天的覆盖天区、巡天深度、选样方法、巡样率等方面的分析,比较了最近已完成的一些红移巡天(IRAS、CfA、SSRS、ORS和LCRS等)并对计划中的2dF和SDSS巡天计划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6.
本论文用IRAS巡天数据的最新版本ISSA,经过进一步处理,得到了S140、S141、S142SharplessHⅡ区—分子云复合体的红外发射强度、温度及其光深的分布图。在此基础上对各HⅡ区的特性参量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到了分子云复合体的红外发射总光度以及复合体中尘埃的分布情况,对尘埃中VSG的丰度作出了分析。并对各恒星形成区中的致密团块进行了研究,揭示出其中一些可能的恒星形成区域。同时对S140区中的有关红外点源作出了能谱分折,并对S141区的激发星进行了讨论。第一章对红外天文学研究及其特点作出了分析,并集中介绍了HⅡ区的有关情况;第二章给出了IRAS红外天文卫星及其数据资料的一些情况;第三章、第四章和第五章,重点给出了ISSA图像资料的处理和各HⅡ区的征对性分析及所得结论。文中图像分析所用的一些辅助工具(如用于ISSA定位分析的IRAF坐标系和赤道坐标系的转换程序等)出于作者之手,另外,本文分析所用红外天空巡天图由IPAC提供,而红外发射强度图、红外色温和光深分布图以及有关统计分析则隶属于作者的图像处理结果。  相似文献   

7.
宇宙信息     
谢天 《天文爱好者》2010,(11):20-23
WISE升温但继续工作 在完成了主要任务对红外天空进行了巡天观测之后,美国宇航局的大视场红外巡天探测器(WISE)耗尽了其所有的制冷剂。虽然WISE已经升温,但美国宇航局决定继续这一任务。现在WISE的观测目标将集中在太阳系中的小行星、彗星和行星上。  相似文献   

8.
1983年1月26日发射的红外天文卫星,现工作良好。预期其使用期限达十一个月,约百分之六十的时间将用于整个红外天空的巡天。 红外天文卫星工作组计划在它飞行任务结束后发表一份完整的红外巡天表。在此以前将每两三个  相似文献   

9.
本文使用红外天文卫星(IRAS)巡天数据的最新版本IRAS天空巡天图(ISSA),经过进一步处理,得到了S140S141和S142SharplessHII区-分子云复合体的红外发射强度、温度及其光深的分布.在此基础上对各HII区的一些物理参量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到了分子云复合体的红外发射总光度以及复合体中尘埃的分布情况,对小尺度尘埃(VSG)的丰度进行了分析.并对各恒星形成区中的致密团块进行了研究,揭示出其中一些可能的恒星形成区域.同时,对S140区中的有关红外点源作出了能谱分析,并对S141区的激发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星系的红移巡天是观测宇宙学中最基本的工作,有关宇宙大尺度结构研究中的许多关键问题,例如宇宙中最大结构的尺度,宇宙中大尺度结构的拓扑特征,以及有关宇宙物质分布的密度场和速度场的许多基本性质的研究,都依赖于覆盖面积足够大、极限星等足够暗的完备的星系红移大样本。通过对巡天的覆盖天区、巡天深度、选择方法、巡产率等方面的分析,比较了最近已完成的一些红移巡天(IRAS、CfA、SSRS、ORS和LCRS等)并  相似文献   

11.
星系形态与星系的形成和演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星系形态分类(galaxy morphology classification)成为研究不同星系物理特征的重要过程之一。斯隆数字巡天(Sloan Digital Sky Survey, SDSS)等大型巡天计划产生的海量星系图像数据对星系形态的准确、实时分类提出了新的挑战,而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算法能有效应对这类海量星系图片的自动分类考验。面向星系形态分类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深度残差网络(residual network, ResNet),即ResNet-26模型。该模型对残差单元进行改进,减少了网络深度,并增加了网络宽度,实现了对星系形态特征的自动提取、识别和分类。实验结果表明,与Dieleman和ResNet-50等其他流行的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 neural network, CNN)模型相比,ResNet-26模型具有更优的分类性能,可应用于未来大型巡天计划的大规模星系形态分类系统。  相似文献   

12.
安装在夏威夷联合王国红外望远镜(UKIRT)上的新的天文照相机(WFCAM)最近已开始工作。由联合王国天文技术中心研制的广角照相机是世界上最强力的红外巡天照相机,天文学家将用它测量大部分空间区域,预期既能发现太阳系里最近的天体也能发现宇宙中最远的天体。 WFCAM的视场是目前红外照相机中最大的,一次曝光就能拍  相似文献   

13.
综述了国际上多波段巡天工作的进展。其中,x射线波段列举了至今主要的x射线卫星,特别介绍了ROSAT、ASCA、Chandra和XMM—Newton的情况;光学波段主要介绍了SDSS、DEEP以及2df的星系和类星体巡天;红外波段主要介绍了2MASS和SWIRE巡天;射电波段主要介绍了NVSS和FIRST巡天。根据光谱能力和观测模式,提出了LAMOST的选题目标,分析讨论了LAMOST可以开展的交叉证认工作。  相似文献   

14.
《天文爱好者》2012,(7):19-23
美国宇航局大视场红外巡天探测器的观测对太阳系中的潜在:威胁小行星进行了迄今最好的评估,其结果给出了有关它们总数、起源和可能危险性的新信息。潜在威胁小行星是近地小行星中的一类。它们到地球轨道的距离非常小,不足800万千米;同时它们还足够大,可以穿过地球大气,引发区域性甚至更大范围的破坏。这些新的结果来自红外巡天探测器的小行星观测项目,它采样了107颗潜在威胁小行星,并由此对其整个族群进行了评估。  相似文献   

15.
本使用红外天卫星(IRAS)巡天数据的最新版本IRAS天空巡天图(ISSA),经过进一步处理,得到了S140,S141和S142SharplessHII区一分子云复合体的红外发射强度,温度及其光深的分布。在此基础上以HII区的一些物理参量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到了分子云复合体的红外发射总光度以及复合体中尘埃的分布情况,对小尺度法埃(VSG)的丰度进行了分析,并对各恒星形成区中的致密团块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简单回顾了红外天文学观测技术进展情况。对银盘和银心的红外观测作了详细总结和讨论。简单总结了星系演化的两个基本参数:初始质量函数(IMF)和恒星形成速率(SFR),以及讨论了红外观测在这两个参数研究中的贡献。 最后指出今后大尺度红外巡天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随着天文探测技术的快速发展, 海量的星系图像数据不断产生, 能够及时高效地对星系图像进行形态分类对研究星系的形成与演化至关重要. 针对传统的星系形态分类模型特征选择困难、分类速度慢、准确率受限等难题, 提出一种以Inception-v3神经网络为主干结构, 融合压缩激励(Squeeze and Excitation Network, SE)通道注意力机制的星系形态分类模型. 该模型在斯隆数字巡天(Sloan Digital Sky Survey, SDSS)样本的测试集准确率高达99.37%. 旋涡星系、圆形星系、中间星系、雪茄状星系与侧向星系的F1值分别为99.33%、99.58%、99.33%、99.41%与99.16%. 该模型与Inception-v3、MobileNet (Mobile Neural Network)和ResNet (Residual Neural Network)网络模型相比, SE-Inception-v3宽度和深度优势表现出更强的特征提取能力, 可以高效识别不同形态的星系, 为未来大型巡天计划的大规模星系形态分类问题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点彗台     
最新发现 2010年2月下旬至2010年3月上句里发现并命名了10颗彗星,其中有5颗是美国广角红外巡天探测卫星(WISE)发现的。  相似文献   

19.
由欧洲南方天文台发起的麦哲伦星云巡天是一个针对麦哲伦星云的巡天项目,其近红外波段的观测图像覆盖了麦哲伦星云的大部分区域.由于此数据处理系统基于通常目标设计,对于较暗目标的处理结果并不够好.针对这个问题,采取了一系列适用于麦哲伦巡天暗端数据的手动处理方法,通过合并多个时期的巡天数据并采用点扩散函数(Point Spread Function,PSF)测光来提高此巡天数据在暗端的表现.结果在暗端的表现与数据处理系统相差较大,主要体现为精度更高,在误差小于0.1 mag的情况下,其结果较数据处理系统的深0.8 mag,同时发现了更多的有效点源,以50%完备度为限,点源数目高于数据处理系统至少30%.  相似文献   

20.
低表面亮度星系(Low Surface Brightness Galaxy, LSBG)的特征对于理解星系整体特征非常重要, 通过现代的机器学习特别是深度学习算法来搜寻扩充低表面亮度星系样本具有重要意义. LSBG因特征不明显而难以用传统方法进行自动和准确辨别, 但深度学习确具有自动找出复杂且有效特征的优势, 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种可用于在大样本巡天观测项目中搜寻LSBG的算法---YOLOX-CS (You Only Look Once version X-CS). 首先通过实验对比5种经典目标检测算法并选择较优的YOLOX算法作为基础算法, 然后结合不同注意力机制和不同优化器, 构建了YOLOX-CS的框架结构. 数据集使用的是斯隆数字化巡天(Sloan Digital Sky Survey, SDSS)中的图像, 其标签来自于$\alpha.40$-SDSS DR7 (40%中性氢苜蓿巡天与第7次数据发布的斯隆数字化巡天的交叉覆盖天区)巡天项目中的LSBG, 由于该数据集样本较少, 还采用了深度卷积生成对抗网络(Deep Convolutional 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s, DCGAN)模型扩充了实验测试数据. 通过与一系列目标检测算法对比后, YOLOX-CS在扩充前后两个数据集中搜索LSBG的召回率和AP (Average Precision)值都有较好的测试结果, 其在未扩充数据集的测试集中的召回率达到97.75%, AP值达到97.83%, 在DCGAN模型扩充的数据集中, 同样测试集下进行实验的召回率达到99.10%, AP值达到98.94%, 验证了该算法在LSBG搜索中具有优秀的性能. 最后, 将该算法应用到SDSS部分测光数据上, 搜寻得到了765个LSBG候选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