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什么是家居带?要解答这一问题,首先必须说明什么是宜居带。行星上存在生命应具备几个必要条件:有液态水、生命新陈代谢或复制所需的化学元素、可用的能源和生物体延续生存足够稳定的环境。其中,由于液态水是生命活动不可或缺的物质,液态水的存在也意味着有相当温和的气候环境,所以液态水是生命存在的一个最关键的必要条件。尽管地外生命可能与地球上的生命形式很不一样,但是,许多科学家仍然相信,液态水是整个宇宙中生命的基本成分。  相似文献   

2.
《天文爱好者》2013,(10):22-27
地球是太阳系里唯一一个表面有液态水存在的天体。这主要是由于地球表面合适的温度和相对较厚的大气。也正是因为如此,地球成了太阳系中独一无二的生命栖息地。不过,如果放眼整个银河系的话,地球也许并不那么特殊:这样的星球在银河系里可能有几百万甚至几十亿颗。  相似文献   

3.
新闻速递     
《天文爱好者》2019,(7):14-18
大大缩小了对高级生命星球的搜索范围一直以来,大多数寻找地外生命项目都聚焦在宜居带(habitable zone)。宜居带是与母体恒星距离适中的区域,位于其中的行星具有适宜的温度,能在它们表面长期拥有液态水。但这只是保证低等的单细胞生物生存的条件。  相似文献   

4.
地球自我调节假说简介辛酉地球上的生命已绵延了约35亿年,但太阳系中最接近于地球的金星与火星却不存在任何生命,这已部分地被宇宙飞船对火星的探测所证实。是不是因为金星距太阳比地球近温度太高,火星距太阳比地球远温度太低都不适宜于生命的生存呢?科学家们对此有...  相似文献   

5.
在大约40亿年前,太阳系可能有三颗表面分布着液态水海洋的行星。在过去的40亿年里地球上生物连续不断,证明地球上一直存在着水。近二十五年来,大量迹象说明,红色的火星上也曾像地球似的,有过丰富的液态水。现在科学家搜集的资料揭示距离太阳第二近的金星在早期也曾被水充满。  相似文献   

6.
月亮与人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般认为,地球上生命的发生、发展与得以延续,除地球自身的自然条件外,太阳的光和热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而巨大质量的木星吸引了众多的小行星,大大减少了地球遭受小行星碰撞的厄运,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殊不知,月亮却是地球上生命的保护神,而且月亮与人的健康、一些战争事例和人的情绪都有密切的联系。月亮与生命1987年,美国的宇航工程师皮尔生(J.Pearson)指出,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关键之一在于有较强的地磁场。而该磁场的产生又要归功于月亮。皮尔生为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描述了这样一幅图景:在太阳系刚形成不久,地球掠过月球的瞬…  相似文献   

7.
臭氧层是指距离地球表面15千米至30千米处臭氧分子相对富集的大气年流层。它能吸收99%队上对人类有害的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命免遭短波紫外线的伤害,因此被誉为地球上生物生存繁衍的保护伞。早在1985年,英国科学家首次发现南极上空在9月至10月平均臭氧含量减少50%。1995年1月23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规定,从1995年起,每年9月16日为“国际保护臭氧日”,以增加世界人民保护臭氧层的意识。  相似文献   

8.
探索地外智彗生命(上)梁吉引子:地球人是孤独的吗?除了地球之外,还有别的适合生命存在的文明星球吗?地球上的人类是宇宙中独一无二的吗?千百年来这一直是人类苦苦探索的问题。在思考地球以外的生物世界时,人们编出种种动人的神话,例如,在中国有玉皇大帝、王母娘...  相似文献   

9.
太阳之秘     
太阳是宇宙无数恒星中唯一对地球生命和演化至关重要的天体。天体演化理论揭示:这颗地球生命赖以生存的天体已经漫长地演化了40亿年地球上的主要能源,除了地热和人造核能之外,包括石油(远古太阳能)、煤炭(远古太阳能)、天然气(远古太阳能)、风电(准实时太阳能).  相似文献   

10.
今年6~7月NASA的孪生机器人——火星探险漫游者A和B,将从地球出发,开始又一次寻求火星水的历程。明年1月它们将抵达火星表面两个具有液态水影响迹象的地点,开始为期90个火星日的地质学调查。它们被设计为每天最高行驶100米,相当于一位机械化的地质学家漫步在火旱的表面。摄像头装置在1.5米高的桅杆上,可以提供360度、立  相似文献   

11.
前言 近年来,探测太阳系外行星的新发现层出不穷,不断吸引着公众的眼球:包含两颗地球大小行星的五行星系统、位于宜居带可能存在液态水的行星、围绕双星系统运动的行星……不仅仅是天文学家们在致力于系外行星的搜寻和研究,公众们同样对于系外行星、地外文明这一未知领域充满了浓厚的兴趣。  相似文献   

12.
几个世纪以来。科学家们一直想弄清楚,在我们居住的地球之外是否还有其他的生命。人类发射的探测器在月球、火星和金星上登陆。希望能找到一些原始的生命形式。但至今仍然一无所获。天文学家用巨大的射电望远镜监听宇宙中智慧生命发出的信号。但是宇宙里一片寂静。  相似文献   

13.
一个多世纪来,公众常将红色星球——火星想象成外星人可能的家园。火星在很多方面与地球类似——都由岩石构成,都拥有大气层和天气系统。虽然其体积较地球小很多。直径大约6794千米。但火星上的一天却要比地球长40分钟,除此之外。倾斜的自转轴也让它拥有季节变化。美国宇航局经常说。探测地外行星要“跟着水走,发现生命”。随着近年火星探测器的新发现,其上述理念得到加强。  相似文献   

14.
科学家最近发现垂死的红巨星可能会使冰行星起死回生,曾经冻结的行星和卫星在它们的恒星进入生命最后、最亮阶段时可能成为生命新的滋生地。一个国际天文学家小组推测一颗行星上新生命的出现可能是在红巨星阶段,寻找太阳系外给予生命的星球应包括老恒星周围的行星。地球之所以有生命出现,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位于太阳可栖息带内。在这个范围内水能作为液态存在,而我们知道水是维持生命必不可少的。离太阳太远,水会冻结,太近,水会蒸发,一旦进入空间,就一去不复返了。虽然地球目前在可栖息带内,但太阳是  相似文献   

15.
宇宙信息     
大多数地质学家认为,在小行星持续的轰击下地球早期的环境犹如地狱般恶劣,缺乏像大陆类型的现代构造。然而,最近NAU的研究者们认为他们已经找到了证据,证明在地球形成后5亿年,大陆就已形成了,并且液态水和岩石之间有了相互作用,那时的地球和我们现在的行星颇为类似,包括大陆和海洋。  相似文献   

16.
2004年12月一次强烈的宇宙爆发示意人们对地球来说,现买的太空威胁比假设的外来入侵更为危险。这次γ射线耀发出现在银河系。即使是在50 000光年的距离上,  相似文献   

17.
《天文爱好者》2008,(4):30-30
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天文学家Javiera Guedes等人通过计算机模拟发现,半人马座α中的子星B(这个三合星系统中的最大子星,其子星C即为离太阳系最近的恒星——比邻星)应该有一颗岩质行星位于其“可居住带”(即能保持液态水长期存在的区域)内。研究组对这个恒星系统前2亿年的历史进行了多次模拟,他们发现不管采用什么参数,子星B都至少拥有一颗大小与地球相当的行星,而且在多数模拟过程中,这颗行星正好位于恒星的可居住带内。  相似文献   

18.
火星,是地球的近邻,也被认为是太阳系里各方面最像地球的行星。火星表面在远古时代曾有过大水,其自然条件也并不是太恶劣(想想地球上还有生活在火山口的厌氧喜硫磺的微生物呢)。按理说是完全有可能进化出生命的。但是,现在的火星。却完全是一片荒凉的不毛之地。那么,火星在历史上是否曾经存在过生命?这一直是科学家们很感兴趣的话题。人类一直以来的火星探索。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搞清楚火星的生命之谜。自然,这样一个话题性的行星也会是太空类科幻片的常见题材。这次,就给大家推荐一部以火星探索为题材的经典影片——《火星任务》。  相似文献   

19.
地球是美丽的宇宙缘洲,苍翠欲滴的山,碧波荡漾的海,蓝湛湛的天空洁白的云。真是五光十色,美不胜收。地球之美,在于有大量的水。没有水,地球将是一个死寂的世界,不消说生动活泼的生命运动,就连最原始的生命也不能形成。在高空观察,地面上有千系江河,万顷海洋,湖...  相似文献   

20.
冯磊 《天文学报》2021,62(3):28
提出了关于地球生命起源的新模型---星云中继假说, 它是宇宙胚种论的修改版本. 在这个模型中, 作为宇宙``种子''的原始生命起源于太阳系的前身恒星系统中的生物化学过程, 并且在前身恒星死亡后充满整个原太阳星云. 地球生命的起源可以分为3个阶段: 太阳前身恒星的原始生命起源, 原太阳星云时期和太阳系形成与地球生命时期. 这个模型最主要的推论是原始生命(或其后裔)以及它们的化石存在于太阳系内各种天体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