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珀尔马特领导的超新星宇宙学计划(SCP)小组最初对超新星观测研究中的许多困难并不完全了解,随着他们逐渐接近成功,天文学家们开始看到此项研究的前途并出现竞争。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施密特和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里斯等人也实施超新星观测项目。  相似文献   

2.
超新星在宇宙学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2011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就颁给了利用Ia型超新星为探针发现宇宙加速膨胀的天文学家。首先,通过详细介绍超新星宇宙学研究的物理原理和发现宇宙加速膨胀的观测与研究,讨论了宇宙加速膨胀发现过程给予当前研究工作的启示。然后,回顾超新星宇宙学研究在近10多年来的进展和主要成果,分析了当前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挑战。最后,对国内外超新星宇宙学研究中超新星观测研究的大型项目情况进行了全面回顾与介绍,讨论和展望了超新星宇宙学研究工作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2000年,天文学期刊广为报导的观测宇宙学的两项重要发现是:对几十亿光年之远的Ia型超新星的观测得出宇宙在加速膨胀的结论(见本刊2000年第5期第25页的短文)和Boomerang对微波背景辐射的观测得出宇宙是平直的结论(见本刊2000年第6期第33页所载有关的宇宙信息)。这两项发现使许多天文学家和宇宙学家相信宇宙内存在着以宇宙学常数λ为标志的暗能量(Dark Energy)。真的如此吗?人们自然会关注后续报导,现在向读者介绍几则于下。  相似文献   

4.
净梵 《天文爱好者》2011,(11):24-28
宇宙学的黄金时代——诺贝尔物理学奖第三次颁给宇宙学据媒体报道,瑞典皇家科学院10月4日上午11时45分宣布,201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索尔·珀尔马特、拥有美国和澳大利亚双重国籍的科学  相似文献   

5.
王博 《天文学报》2011,(1):89-90
Ia型超新星具有可校准的光度,可当作标准烛光,用来测定宇宙学距离,从而探索宇宙的形状.然而,Ia型超新星的前身星仍不清楚,这将直接影响当前宇宙学结果的可靠性.本文在Ia型超新星前身星模型及其相关天体方面做了系统性的工作,下面是我们取得的一些主要的研究结果:(1)近年来人们观测发现,约有一半的Ia型超新星的延迟时标小于100 Myr(Ia型超新星的延迟时标是指从恒星形成后到发生超新星爆炸的时间间隔).这些超新星是怎么来的?为解决这一难题,我  相似文献   

6.
Ia型超新星具有可校准的光度,可当作标准烛光,用来测定宇宙学距离,从而探索宇宙的形状.然而,Ia型超新星的前身星仍不清楚,这将直接影响当前宇宙学结果的可靠性.本文在Ia型超新星前身星模型及其相关天体方面做了系统性的工作,下面是我们取得的一些主要的研究结果:(1)近年来人们观测发现,约有一半的Ia型超新星的延迟时标小于100 Myr(Ia型超新星的延迟时标是指从恒星形成后到发生超新星爆炸的时间间隔).这些超新星是怎么来的?为解决这一难题,我  相似文献   

7.
准稳恒态宇宙学简介辛酉国际知名天文学家伯比奇(G.Barbidoe)、纳里卡(J.V.Na,lika,)及霍伊尔(F.Hoyle)在1993年6月20日出版的A8trO刀刀刃MJon,nd上发表了他们的准稳恒态宇宙学(twai-SteadyState...  相似文献   

8.
对天文学家而言,来自于遥远天体的星光是他们探索宇宙之秘的最重要资料。最近,通过对超新星爆发后的“回光”的观测,德国、日本和荷兰的天文学家们联手完成了一次漂亮的“星空考古”首次确认了437年前爆发的第谷超新星的真实身份,揭开了这个长达数百年之久的谜团:原来它的前身是一颗白矮星,死亡时变身为一颗Ia型超新星(相关研究论文刊登在12月4日的《自然》(Nature杂志上)。  相似文献   

9.
暗能量走开     
众所周知:1998年,以珀尔马特(Saul Perlmutter)和施米特(Brian Schmidt)为首的两个小组对几十亿光年之遥的IA型超新星观测的结果发现这些超新星的亮度平均说来比理论预期值要暗20%或30%,从而认为宇宙在加速膨胀。对此,一些天文学家认为这是由于宇宙中存在着产生斥力的暗能量。但暗能量是什么?一种建议认为,暗能量就是爱因斯坦在用广义相对论说明宇宙时,  相似文献   

10.
发现暗能量     
一个国际天文学家小组借助哈勃空间望远镜的观测资料,设计的计算机模型发现了银河系附近才宙存在暗能量的证据。宇宙就像一个暗能量之海,数十亿个星系是漂浮在这个海洋上的岛屿。1929年美国天文学家哈勃证明星系彼此远离,支持大爆炸以来字宙一直在膨胀的理论。1998年,宇宙学家提出一种不寻常的,称为暗能量的力实际上在导致宇  相似文献   

11.
正1998年,科学家们通过对Ia型超新星的观测研究,发现了宇宙在加速膨胀,揭示了暗能量的存在.该发现使得宇宙学成为当今物理学的研究热点.宇宙学是一门高度依赖于观测事实的学科,利用各类天文观测数据来限制不同的宇宙学理论模型是现代宇宙学的一项重要研究工作.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是利用不同的天文观测来限制宇宙学.这些天文观测包括Ia型超新星、超亮的Ic型超新星、伽玛射线暴、强引力透镜、星系团的角直径距离以及星系年龄.本文第1章简要回顾  相似文献   

12.
《天文爱好者》2008,(9):13-14
2008年7月,上海天文台张鹏杰研究员与国家天文台陈学雷研究员在《Physical Review D》上发表了题为(Type Ia supernovae as speed sensors at inter-mediate redshifts》的论文,阐述了通过Ia型超新星的视亮度变化来测量中等红移处宇宙大尺度本动速度,从而探索暗物质、暗能量和宇宙学尺度上引力性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对若干遥远星系中Ⅰa型超新星的观测,以及威尔金森微波各向异性探测器(WMAP)提供的信息和星系斯隆数字巡天(SDSS)的结果都表明宇宙确实在加速膨胀。宇宙加速膨胀说明宇宙中存在着一种排斥力,这种力在星系尺度内并不重要,但在星系之间的环境下,它的作用就十分明显,大多数天文学家认为这种排斥力源于宇宙内存在着的暗能量。但暗能量究竟是什么?一种建议认为暗能量就是爱因斯坦在用广义相对论说明宇宙时,为使宇宙模型维持静止状态而引进的以宇宙学常数(cosmological constant)λ为标志的暗能量,λ与普遍存在于真空空间内的反引力有关,其主要特征是能量密度在宇宙长河的所有时期保持不变,是一个恒量;另一种建议是斯坦哈特(P.Steinhardt)等人提出的充斥在空间中的精质(quintessence),这种形式的暗能量不是恒定不变的,因时间和空间而异,一些理论工作者建议修改引力学说来说明宇宙加速膨胀现象。美国费米实验室的宇宙学家科尔布(Rocky Kolb)则认为星系在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是导致宇宙加速膨胀的诱因。  相似文献   

14.
蟹状星云940周年席泽宗曾经担任过美国原子能委员会主席的麻省理工学院教授韦斯科夫说:“在人类历史上有两个7月4日值得永远纪念。一个是1776年7月和日美利坚合众国的成立;一个是1054年7月必日,中国天文学家记录了金牛座超新星的爆发,这次爆发产生了蟹...  相似文献   

15.
超新星在宇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Ia超新星在宇宙学中的应用作了述评。蓝Ia超新星具有相对均匀的光谱、光变曲线及峰值光度,是较好的相对距离指示器。利用峰值光度同光变曲线形状或其它与距离无关的可观测量的关系可进一步将Ia超新星校准成精确的距离指示器。一旦它们的绝对光度得到标定,就可以定出哈勃常数H0。基于对邻近星系Ia超新星的理解,高红移Ia超新星的数据可对宇宙密度参数ΩM、ΩV及减速因子q0作出限制,并对膨胀宇宙的最终命运作出判  相似文献   

16.
正通常认为Ia型超新星来自碳氧白矮星的热核爆炸,利用其光度可标准化的特性进行宇宙学距离测量,发现宇宙处于加速膨胀状态.然而Ia型超新星的研究仍存在一些基本问题没有解决.这些问题和Ia型超新星观测上的多样性密切相关.通过对处于爆发极早期的Ia型超新星进行观测,获得前身星系统的残留信息,是研究观测多样性起源、提高测距精度的关键环节.我们利用丽江2.4 m望远镜,从国  相似文献   

17.
喑能量的理论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8年超新星观测发现宇宙加速膨胀以来,暗能量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天体物理和宇宙学研究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此后关于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和大尺度结构的测量也进一步支持了1998年的发现。该文首先概述了宇宙学的起源,然后详细介绍了目前解释宇宙加速膨胀机制的三类模型,包括各模型提出的动机、存在的优缺点,以及当前的主要进展等。最后对暗能量模型作了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18.
据2010年6月20日澳大利亚《先驱太阳报》和《澳大利亚人》综合报道,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微生物学著名教授弗兰克·芬纳(Frank Fenner)撰文指出:“听起来可能有点不可思议,但人类可能在100年内灭绝,  相似文献   

19.
Ia型超新星因其在宇宙学上起着标准烛光的作用而备受关注,正确的消光改正才能还原其本征亮度和颜色,然后才能在宇宙学中恰当地应用。综述了不同环境中的尘埃对Ia型超新星消光的影响,并讨论Ia型超新星绝对星等的校正和Rv值偏小的原因。Ia型超新星绝对星等的弥散主要受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是由前身星状态所导致的固有弥散,二是寄主星系内尘埃的消光。利用与距离无关的参数对绝对星等校正后,可以将弥散降低到0.1 mag以下。Ia型超新星的内禀色指数呈现出随时间演化的一致性,使得其红化比较容易计算。大量的观测和分析表明,Ia型超新星在寄主星系中的Rv值在低红化时,其情形比较接近银河系;而在红化严重时偏小,多在2.0以下,低于银河系的平均值3.1。一种可能的解释是Ia型超新星的星周尘埃对星光的多重散射,另一种可能是Ia型超新星寄主星系的尘埃与典型的银河系内星际尘埃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新闻速递     
超新星分两阶段制造尘埃 使用欧洲南方天文台的甚大望远镜,一个国际天文学家小组实时追踪了超新星SN2010j1中尘埃的形成情况。有史以来首次发现该过程会分为两个阶段:在超新星爆发之后不久即开始,然后会持续很长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