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土地总体规划是实施土地用途管制的主要手段。僵硬的计划实施机制易造成土地供求失衡.制约土地用途管制政策调控效能的发挥。基于实践经验,本文认为,引入市场调节机制,是土地用途管制创新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2.
试论城乡结合部的土地用途管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研究城乡结合部的发展,土地利用问题的基础上,探索了利用土地规划加强城乡结合部土地用途管制的途径和措施,并提出了城乡结合部的数字土地用途管制概念。  相似文献   

3.
自然资源用途管制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资源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空间载体,需要加以严格保护和管控.本文以自然资源所在的国土空间作为研究对象,梳理各相关部门在耕地、森林、草原、荒漠、湿地、滩涂、河湖水系等自然资源保护与管控方面的现有制度,从管控目的、管控依据、管控方式、利益机制等方面深入剖析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借鉴美国、欧洲等国家在用途管制方面的先进经验,提出自然资源用途管制制度建设的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4.
土地用途分区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定土地用途和采取具体土地利用措施的主要依据之一。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可以辅助土地利用变化分析,完成土地适宜性评价以及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等规划任务,并根据未来土地用途管制要求,划定和调整土地用途分区。文章以葫芦岛市龙港区土地资源作为研究对象,应用GIS的空间叠置统计分...  相似文献   

5.
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作为落实国土空间规划、提升空间治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已成为国家推进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项基本制度。现有基于关系型数据的用途管制信息管理和利用方式,已难以满足其全域、全要素、全流程数字化转型的要求。以武汉市为例,研究了面向用途管制的时序图谱构建的关键技术和流程,提出了时序图谱链接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空间单元和各管理环节信息的技术方法,为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全周期监管、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提升提供了可行的思路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土地用途分区方法存在受人为因素影响、效率低下的问题,不利于土地用途分区管制的实施,基于GIS的智能化的土地用途分区系统则可以弥补这一缺陷。本文以GIS相关理论和土地用途分区的需求分析为基础,构建了系统的逻辑框架,研究了数据库、模型库、算法库和知识库的设计方案,提出了土地用途分区过程中的空间数据整合、目标函数和分区模型的选择等问题的解决方案,并实现了面向土地用途分区的空间聚类系统。以典型地区的土地用途分区为例,验证了该空间聚类系统是一种智能、高效、科学的土地用途分区平台。  相似文献   

7.
十九大报告提出了"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要求,实施更严格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必须配套有效的国土空间用途管控及检测技术。本文研究了基于GIS的国土空间数据应用平台,介绍了国土空间规划信息数据库及国土空间数据应用系统,并探讨了国土空间数据一张图、规划实施监测一张图、合规性检测系统以及规划决策支持系统的主要功能及其实现。通过国土空间数据应用平台的应用为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提供数据基础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土地利用分区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土资源部51号文对新一轮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提出了具体意见,明确要求通过3条界线和4类分区实现对土地利用空间管制的目标。本文以51号文最新要求为依据,结合国发[2007]21号关于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意见以及国土资源部2008年新“三定”方案中关于编制并组织实施国土规划的相关精神,以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为核心,通过讨论土地分区相关理论,理清国土空间分区之间的关系,分析各类分区衔接应用的方法和措施,并依此在市县乡这一空间尺度内,对新一轮规划编制与实施中借助土地空间分区实现空间布局引导和结构指标控制的分区目的、强化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提出了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9.
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是许多国家广泛采取的土地管理制度。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采取有效措施,规范土地利用,加强土地利用管制,形成以土地利用规划为主、其他措施密切配合的土地用途管制制度。这对我国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建设、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迫切需要建立空间规划体系,开展相关研究。本文基于空间开发现状和形势,结合国家加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阐述了建立空间规划体系的战略构想和构建思路,提出以用途管制为核心,匹配相关制度建设,保障空间规划体系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1.
基于GIS的石河子市土地利用数据库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建立土地利用数据库能为土地管理部门提供科学、快捷、有效的管理手段。在遵循国家有关标准对石河子市土地利用数据库系统进行了设计,以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为工作平台,分别进行了数据处理、图形数据库的建立和属性数据库的建立等建库工作,再用特殊的程序把非空间数据和已数字化的点、线、面空间实体连接在一起,生成系统数据库。可以查询土地资源现状、统计变更成果,以及各种土地利用图、表的输出,使得石河子市土地资源的管理手段从原始的手工管理过渡到利用计算机技术的现代化管理阶段,真正实现办公自动化。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介绍了2013年海峡两岸土地学术交流会上提出的16个重要观点:大陆管理体制不衔接加剧了产城分离;通过设定地上权来提高国有土地利用效率;大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存在风险;大陆应以土地为核心进行不动产统一登记;大陆农村宅基地流转很有必要;大陆开征不动产税面临着许多实践难题;大陆征地制度改革面临的紧迫问题是纠纷解决渠道不畅、补偿对象不明和程序不规范;台湾应在土地征收程序中建立判断公共利益的机制;公共利益不是以获利人数的多少作为判断依据,而是有质的认定;台湾的土地征收已经到了严重侵害人权的程度;台湾的《土地征收条例》还需完善;台湾的土地征收补偿应向日本学习;大陆目前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存在政府失灵、市场失灵和公民规划权利缺失等问题;台湾社会对住宅问题形成了错乱情结;搞好土地评估才能解决台湾的高房价问题;居民偏好居住于空间形态较为分散的地区.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河南省漯河市为例,以遥感解译的漯河市近40年来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运用GIS叠置分析、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等空间分析方法,结合景观格局指标,研究其改革开放以来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变化特征,为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及科学的城市规划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1980年至2015年间漯河城镇用地面积呈显著增加趋势,扩张主要占用耕地;(2)林地和农村居民点用地总体呈增加趋势,2000年来其他建设用地面积迅速增加;(3)漯河市各景观类型总体呈平衡发展态势,耕地优势度有所下降,建设用地优势度不断上升;(4)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交通条件改善及政府政策变动是影响漯河市土地利用变化和景观格局演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现势性强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库是搞好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必备图库之一,它对于摸清家底、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土地征收征用、宏观决策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统一空间框架、与国土业务紧密结合的角度探讨如何构建可动态更新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库,具有一定的创新,对于提升国土资源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模拟和预测土地利用演变过程是规划者把握城市扩张趋势,从而确定更合理的城市用地布局的重要途径之一,对指导国土空间规划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基于CA原理改进的FLUS模型,通过耦合GeoSOS-FLUS及ArcGIS软件,从2011年土地利用数据中获取元胞转换概率,模拟了2018年土地利用变化情况.模拟精度较高,证明选取的模拟...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城市人口增长、城镇化趋势扩大、可利用资源急剧减少,动态地掌握城市土地利用现状变化,是有效利用城市的土地资源、加强土地资源监管的重要基础,土地利用现状的调查是最基础的土地资源调查。本文通过分析上海土地利用调查现状和测绘地理信息资源情况,基于测绘地理信息更新机制,结合“多测合一”、季度卫星影像、基础测绘、细化调查等测绘工作,探索了一种动态、可靠的多周期、全覆盖的土地利用变化动态发现方法,并通过试点提出了土地利用变化发现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介绍了2013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上提出的15个重要观点,包括:新型城镇化是不以损害农民权益为代价的城镇化;不能因为二元经济结构以及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存在问题,就剥夺了农民流转土地的权利;“法外经济”已呈燎原之势;在土地资源配置和权利配置中,应相机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注意区分两种性质的房产税;土地整治规划应是新农村建设的落地规划;建立耕、园、林、草大土地整治模式;探析生态用地内涵有利于将可持续发展观贯穿于规划的全过程;土地整治现场调查评价工作应当配备先进技术;结构方程模型为土地整治项目的社会效益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与方法;全排列多边形图示指标法适宜于作挂钩适宜性评价;开展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整治应适时、适度、适量;货币补偿和提供新宅基地对农户行为具有明显的积极影响;土地整治公众参与不尽人意的四大原因;适时组建土地整治行业协会。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针对目前县级国土资源土地利用动态监管的现状和要求,探讨了采用信息化手段如移动执法和在线分析等工具辅助土地执法监察管理,建立土地动态监管新模式。研究方法:采用全B/S架构,ArcGIS Server Standard 9.3 GIS平台和ArcPad7.1嵌入式GIS平台,建立土地动态监管系统。研究结论:利用3S技术建立的土地动态监管系统可以满足土地监管工作信息化需求,操作简单便捷,适合基层土地管理人员使用,同时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调查成本,规范土地执法监察行为。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结合乌鲁木齐市土地利用供应管理业务需求和特点,对供地业务和系统进行了分析、设计,并基于ArcGIS Server 9.3平台,采用J2EE架构实现了系统的功能。系统实现了与国土资源部土地市场动态监测与监管系统、乌鲁木齐市已有的建设用地预审审批系统、城镇地籍管理系统的关联,打通了业务之间的"数据链路"。通过对供地业务流程的再造,采用集中打印工作模式的设计,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20.
利用遥感分类技术能够快速获取土地利用变化信息。基于1996年和2006年两时相的北京城乡结合部地区TM卫星影像数据,采用监督分类和分类后处理方法,对研究区10年间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进行了详细分析,得到如下结论:10年间北京城南地区城乡结合部的各种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相互转化,并以耕地,林地和建设用地相互转化最为显著;耕地和大范围水域面积较大幅度减少,城市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和未利用土地面积大幅度地增加,城乡结合部的范围在10年间从北向南进行了大范围地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