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石门超大型雄黄矿床流体包裹体丰富。包裹体液相成分中富Na+、Cl-和K+、SO2-4,气相成分中H2O占绝对优势,少量CO2,成矿流体化学类型属Cl SO4 Na K型水。雄黄、雌黄形成于低温(180~90℃)、低压(20~5MPa)、浅成(175~700m)、弱酸性(pH:4.67、4.43)和弱还原(Eh:-0.265V)条件。流体包裹体氢氧同位素研究表明,成矿流体主要为古大气降水,并混有盆地建造水,大气降水下渗、循环、加热、淋滤形成了中-低盐度[w(NaCl):16.03%~4.27%],中等密度(0.863~1.065g/cm3),含矿地下热水。  相似文献   

2.
共同—疙瘩沟地区金-多金属矿床(点)多产于燕山早期花岗岩中,矿体石英中流体包裹体较发育,以气液包裹体为主。通过流体包裹体的研究认为:成矿流体属于Na+-Ca2+-Cl-[SO4]2-型,中—低盐度(5.7%~8.5%),成矿温度为中(偏低)温(225~275℃),压力为75.1~115.8MPa,pH为5.23~6.05,Eh为-0.57~-0.62V,推断Au最可能的搬运形式为[AuCl2]-。可见该地区金-多金属矿床(点)为中(偏低)温岩浆期后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3.
小秦岭地区花岗岩体中CO2—H2O包裹体的找矿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奕汉  范宏瑞 《岩石学报》1998,14(4):542-548
小秦岭地区与金矿成因有关的燕山期文峪花岗岩及其派生石英脉中发育了非常丰富的CO2-H2O包裹体,其流体为富含CO2的低盐度(<10%NaCl)流体,这与含金石英脉内的包裹体类型及金矿成矿流体性质上十分相似。与金矿成因无关的华山岩体内包裹体类型则为水溶液包裹体,流体性质为贫CO2的低盐度流体。与金矿有关,但其周围矿化很差的娘娘山岩体内CO2-H2O包裹体数量很少。因此,CO2-H2O包裹体可以作为与金矿成因有关的花岗岩体关联程度的判别标志,而CO2-H2O包裹体的丰度可以作为金矿床品位和规模评价及成矿前景展望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羊拉地区含矿夕卡岩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其成因意义带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羊拉铜矿化集中区共有4个夕卡岩体,按成因分为喷流-沉积和接触交代夕卡岩两大类,前者呈层状,是铜的主要赋矿围岩。层状夕卡岩中包裹体以类型多、组分复杂、均一温度(100~620℃,一般大于300℃)和盐度(8.3%~55.0%NaCl,一般≥20%NaCl)高且变化范围大、密度高(一般大于1.00g/cm3)、捕获压力低(10~25MPa)为特征;交代夕卡岩则以包裹体类型简单、组分单一、均一温度(一般小于250℃)和盐度中—低(9.0%~20.0%NaCl)、密度低(一般小于1.00g/cm3)且变化范围大、捕获压力高(150MPa)为特征。这些包裹体特征反映了两类夕卡岩的流体来源和演化机制是不同的,其中层状夕卡岩之流体为深部源与海水源的二元混合特征;交代夕卡岩为岩浆(体)源等组分自然冷却演化趋势。  相似文献   

5.
扫描电镜—能谱在单个包裹体物质组成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单强  牛贺才 《岩石学报》2000,16(4):711-714
利用扫描电镜-能谱对四川冕宁稀土矿床早期萤石的单个流体-熔融包裹体的成分进行了分析,发现包裹体内流体相离子以Na、Ca、Ba为主,阴离子以SO4、F、Cl米,有意义的是在包裹体中发现了La、Ce、Nd等稀土元素,其中矿化元素素铈的含量最高,研究结果进一步证明四川冕宁稀土矿床是一个与盐熔体有关的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6.
根据收集到的国内外若干金矿床流体包裹体成分数据,结合Cl在热水溶液和花岗质熔体之间分配系数的最新实验成果,认为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的高盐度〔w(NaCl)>30%〕和高w(K+)/w(Na+)比值(>1)可以作为判别成矿流体主要为岩浆来源的辅助标志;以河南西峡石板沟金矿床为例,据流体包裹体成分特征,提出该矿床的形成与矿区两类不同时代侵入的花岗岩类岩石具有成因联系,成矿物质主要源自晋宁期侵位的甘沟岩体,而成矿流体则主要由华力西期侵位的石塘山花岗岩岩浆中出溶的岩浆热液构成。  相似文献   

7.
吉林海沟金矿床成矿流体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李荫清 《地质学报》1994,68(1):48-61
海沟金矿床石英中含丰富的三相CO2-NaCl-H2O和两相富CO2包裹体,并与两相的NaCl-H2O包裹体共生。成矿流体富含CO2,并有2种类型和来源:高盐度富CO2的NaCl-H2O溶液,来源于浆热液;低盐度NaCl-H2O溶液,来自古大气降水。成矿最佳温度为220-300℃,流体静压力为4-20MPa,矿化深度为1-3km,流体盐度为2-7ω(NaCl)/10^-2,总密度为0.644g/cm  相似文献   

8.
工准噶尔库布苏金矿床岩脉与金矿成因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高怀忠  孙华山 《岩石学报》2000,16(4):595-601
库布苏金矿床的三个金矿带均产于闪长玢岩和花岗闪长斑岩内。为了研究这些岩脉与金矿的成因关系,测定了含金石英脉中英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成分、盐度和H2O的氢氧同位素,分析了含英脉和相关脉岩及围岩的稀土元素及微量元素,发现石英流体包裹体属有较高的均一温度、低盐度、富CO2的还原性流体,其阳离子组合为Ca^2+〉Na^+〉K^+或Na^+〉K^+〉Mg^2+,阴离子组合属Cl^1〉SO4^2-〉F^-型,  相似文献   

9.
共同-疙瘩沟地区金-多金属矿床(点)多产于燕山早期花岗岩中,矿体石英中流体包裹体较发育,以气液包裹体为主,通过流体包裹体的研究认为:成矿流体属于Na^+-Ca^2+-Cl^--(SO4)^2-型中,中一低盐度(5.7%~8.5%),成矿温度为中(偏低)温(225~275℃),压力为75.1~115.8MPa,pH为5.23~6.05,Eh为-0.57~-0.62V,推断Au最可能的搬运形式为(Au  相似文献   

10.
建平烧锅营子金矿流体包裹体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菲  章云平 《矿产与地质》1999,13(4):212-216
对烧锅营子金矿石英流体包裹体进行了详细研究。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280℃~320℃、爆裂温度为240℃~290℃。成矿流体富含Na+、K+、Au+、Cl-、H2O和CO2。金以AuCl-形式存在于成矿流体中。CO2含量与金矿化强度呈正相关。成矿流体pH值为5.31~5.53。成矿流体呈弱酸性、低盐度、低密度、相对氧化环境。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地幔岩包体中流体及熔体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彭礼贵  刘若新 《岩石学报》1994,10(4):440-448
浙江新昌和福建明溪地区新生代玄武岩中地幔岩包体矿物中的CO2包裹体和含CO2硅酸盐岩浆包裹体的研究表明,它们捕获于温度1207℃~1267℃和压力815~1147mpa条件下,约相当于30~50km深的上幔环境;CO2包裹体流体成分是以CO2为主,有CH4、CO、H2S、H2O、N2、和H2等次要组分,代表地幔流体成分。含CO2硅酸盐岩浆包裹体均一后成分不同于寄主玄武岩,它富SiO2、Al2O3、MgO和K2O,贫FeO和CaO,反映了未分异原始玄武岩浆的成分,它们可能是研究地区的地幔软流圈-岩石圈界面抬升,压力降低在地幔流体作用下发生的部分熔融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2.
冀东高级变质岩石的流体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刘树文 《岩石学报》1995,11(4):375-385
冀东高级变质的石榴石斜长片麻岩、含或不含石榴石的角闪二辉斜长片麻岩、紫苏花岗岩、斜长角门岩等岩石中的流体包裹体主要有4类,按形成的先后顺序依次为:(1)H2O和CO2两液相包裹体,CO2的部分均一温度是-12℃,密度1.04g/cm3,H2O含量21%~39%(mole%),CO2含量50%~71%(mole%);(2)CO2液相包裹体,冰点温度-56℃~-61℃,均一温度-7.4℃~-35.1℃,CO2密度约为1.05g/cm3,CO2含量82.1%~98.4%(mole%),还有少量的CH4、N2和H2等组分;(3)H2O和CO2多相包裹体,CO2的部分均一温度7℃~28℃,CO2密度为0.64~0.93g/cm3,气相组分以CO2、CH4和CO为主,液相成分主要是H2O和CO2;(4)多世代盐水溶液包裹体,冰点温度-0.5℃~-20℃,盐度0.87%~22.8%(wt%),盐水密度0.7~1.05g/cm3,均一温度在150℃~200℃和约300℃,存在两个峰值。不同世代的流体包裹体记录了等密度降温的P-T路径。包裹体反映的变质作用早期降温过程流体的H2O/H2O+CO2(mole)比值降低,晚期升高  相似文献   

13.
在高压变质作用中流体在俯冲板块的各层都很活跃。沉积物早期的脱挥发分作用及在绿片岩和蓝片岩条件下的海洋岩石圈的蚀变,导致了低盐度的H2O、CO2和CH4流体状态的演化。位于高山上的低温的榴辉岩和蓝片岩中的包裹体流体包含了含盐量从中到高〔w(NaCl)=50%〕的卤水,局部地区与CO2±N2有关。这些卤水存在于分结脉,组成了与之相同的矿物组合,使岩石中保存了大量的子核,包括硅酸盐(石英、绿辉石、黝帘石、蓝晶石、蓝闪石、钠长石、滑石、白云母、榍石),氯化物(NaCl,KCl),碳化物(方解石、白云石、铁磁矿),硫酸盐(重晶石、硬石膏、石膏),硫化物(黄铁矿),氧化物(斜锆石、金红石、钛铁矿、铁磁矿)和磷酸盐(独居石、磷酸镁、磷灰石)。这表明很多主元素(Si,Al,Mg,Fe,Ca,Na,K)和微量元素(Zr,Ti,Ba,Ce,La,Th,Cu,Zn)在高压下具高溶解度。在压力大于1GPa条件下对硅酸盐可熔性的实验证明,对于地热环境,相对于高山岩石俯冲作用中的主流(约7℃/km),在一个具有陆源沉积成分的流体平衡系中的全部溶质含量可能在约60km深处达到易溶盐的特征值〔w(NaCl)=50%〕。含饱和的硅酸物的  相似文献   

14.
对浙江遂昌地区所发现的金(银)矿床之矿物包裹体研究表明,其均一化温度多集中在140~260℃,成矿压力(0.2~0.6)×102MPa,气液比在5%~27%。成矿流体为液态,矿液中主要有Au,Ag,Cu,Pb,Zn,Bi,K,Na,Ca,Si.Mg,H2O,CO2.Cl,F,S,Mn,Li.Ti,Cr,Co,Ni等组分。成矿时的含矿流体呈弱酸性─中性(pH4.56~5.14),盐度较高(NaCl(20~32)wB%).根据这些特征,并综合其产出的大地构造环境及成矿地质条件,认为该区所产出的金(银)矿床在成因上属地洼型火山─次火山中(─低)温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15.
叶霖  刘铁庚  邵树勋 《地球化学》2000,29(6):597-603
通过对贵州都匀牛角塘富镉锌矿包裹体的研究,发现有一定数量的有机包裹体。该矿床与密西西比河谷型(MVT)矿床相似,均属于Na^+-Ca^2+-K^+-Mg^2+-Cl^-体系,同时,两者在成矿流体温度、盐度和密度方面也有一定差别。该矿床成矿流体组分与油田卤水相似,仅Ca^2+和Mg^2+含量偏高,这可能与晚阶段的碳酸盐有关。笔者认为,成矿流体可能与麻江古油藏的油田卤水有关,正是由于油田卤水携带了Cd  相似文献   

16.
为保证在盐矿中进行核废料存放的安全性,人们使用了许多办法堵漏,不使盐矿被淹。用CaCl2或MgCl2溶液注入盐帽的悬浮溶液中使盐析出,自上而下堵漏,可保证盐矿的安全。  相似文献   

17.
Craw  D 尉成臣 《世界地质》1994,13(2):37-44
位于奥地利Pennine推覆体内意大利北部地区晚阿尔卑斯脆性构造中充填有含金石英脉,这些含金脉形成于阿尔卑斯隆起后期。奥地利Bockstein金矿和意大利ValleAnzasca金矿流体包裹体的组成复杂,可由卤水(5wt%NaCl等当量)变为含CO_250mol%的溶液。室温下随CO_2含量)曾加,包裹体从两相水包体变成CO_2均一成气体的三相包裹体。再变成CO_2均一成液体的三相包裹体。包裹体组分变化范围很大,被解释成是流体不混溶的证据,其组分是不混溶流体随机混合的结果。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200~280℃,由此可估算出含金石英脉的形成温度。Bockstein和ValleAnzasca石英脉形成时流体压力为0.1GPa,并且前者形成压力小于后者。流体不混溶性对ValleAnzasca和Bockstein乃至许多与阿尔卑斯隆起有关的金矿中的金沉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彭少梅 《广东地质》1996,11(2):59-65
通过对粤北大沟谷碎裂钠长石岩型金属矿床流体包裹体的研究表明,该矿床成矿流体是震旦纪变质地层在同推覆期的动力分异热液。矿床的形成经历了5个矿化阶段(D^13-D^53)金矿化主要发生在D^23和D^43。矿床形成温度200~300℃,压力37.4~4.3MPa,为中低温,中浅成矿化。成矿流体pH为6.76~7.14,为弱酸-弱碱环境,流体为Na-Ca-Mg(F)-Cl型,金可能以硫络合物形式迁移。  相似文献   

19.
大别山双河和碧溪岭超高压变质岩流体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傅斌  肖益林 《岩石学报》2000,16(1):119-126
对大别山双河和碧溪岭含柯石英榴岩和硬玉石英岩进行了详细的流体包裹体研究。根据流体包裹体的成分和盐度的不同,可以划分出至少五种类型不同的气液包裹体;(1)N2包裹体;(3)高盐度流体包裹体;(3)CO2包裹体;(4)CO2-H2O包裹体;(5)低盐度流体包裹体。本仅见于含柯石英榴辉岩,而高盐度流体包裹体则几乎存在于所有的榴辉岩和硬玉石英岩中。CO2包裹体沿榴辉岩中微剪切带分布,或存在于强变形的硬玉石  相似文献   

20.
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中的流体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韩郁菁  张泽明 《地学前缘》1996,3(4):222-229
文章强调了高压和超高压变质岩中流体包裹体的研究意义,重点论述了几个问题:(1)高压和超高压变质岩中流体包裹体的成分以含N2量高为特点,在大别山含柯石英榴辉岩中找到的高压榴辉岩阶段捕获的原生包裹体,其中气相组分含CO(摩尔分数)为14%,表明流体来源于深部。原生流体包裹体的保存,要求在p-T区间内的抬升轨迹与等容线近于平行。(2)在大别山高压和超高压榴辉岩中首次确认熔融包裹体的存在,由硅酸盐玻相和以CO2为主要成分的气相组成,并发现熔融包裹体中的玻相成分与主矿物相近。(3)高压和超高压变质期间的局部流体迁移可由榴辉岩中流体包裹体和矿物同位素成分(H-C-O)来显示。(4)高压和超高压变质中流体-熔体-岩石(矿物)相互作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并证实在榴辉岩相p-T条件下岩石的部分熔融。(5)变质流体的成分与变质级之间存在着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