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蒙古东北部阿龙山地区的早白垩世花岗岩岩体就位于火山喷发形成的塌陷破火山口中央或火山断裂中,岩石类型有石英二长(斑)岩、晶洞正长花岗岩、文象碱长石英正长岩等。岩石普遍具文象结构、晶洞构造,但未见碱性暗色矿物;岩石化学上具高硅、富碱和富铝、低钛镁等特征,且岩石中富集高场强元素(HFSE),在微量元素蛛网图中出现Sr、Ba相对亏损,稀土配分曲线呈轻稀土富集的不对称右倾“海鸥”型,δEu亏损中等,岩石具较低的εNd(t)值(-3.00)和低的86Sr/87Sr初始值(0.708734)。以上岩体的岩石学、主微量元素及同位素特征表明,岩体具有铝质A1型花岗岩的特征,其成因与陆内巨量火山喷发造成的伸展、崩塌机制有关,反映了非造山板内拉张的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2.
秀才堂岩体位于潮州—普宁断裂带南东侧,主体岩性为中粒晶洞花岗岩与细粒斑状晶洞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为94.8±2.9 Ma、94.7±3.6 Ma,属于燕山晚期岩浆活动产物。岩体具有富硅(SiO_2平均为75.6%)、准铝(A/CNK值平均为0.997)、钾大于钠(K_2O/Na_2O值平均为1.087),贫镁、铁、钙的特征。岩体富集大离子元素Rb、Th,明显亏损Ba、Sr、Y,且具有较高的Rb/Sr(平均为6.24)和高的Rb/Nb值(平均为30.76),稳定的碱度率(AR变化于4.0~4.46)和里特曼指数(2.12~2.56),轻、重稀土之间分馏明显,配分模式呈水平型,Eu中等亏损,发育晶洞构造等。主量与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数据显示具有铝质A型花岗岩特征,其形成于地壳伸展减薄背景下,由幔源岩浆底侵导致下地壳熔融而成。  相似文献   

3.
位于钦—杭成矿带东段北缘的浙江安吉多金属矿区发育侵位序列复杂的坞山关杂岩体及与其有关的蚀变和矿化.为了探讨区内岩浆岩与成矿的关系,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文章对该杂岩体的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开展了研究,并籍此对其成因类型、源区特征进行了探讨.坞山关杂岩体由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和正长花岗岩组成,前者具富碱、高钾特征,属准铝质-钾玄岩系列,花岗闪长岩具高钾特征,属准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正长花岗岩具高硅、低钙、贫镁、高FeO/MgO值、富碱特征,属准铝-弱过铝质钾玄岩系列.该杂岩体的∑REE为(123.5~216.47)×10-6,稀土元素配分型式呈明显的右倾轻稀土元素富集型,Eu呈不同程度的负异常.微量元素蛛网图中,各岩石单元大离子亲石元素(尤其是Rb、Th、K)明显富集,Ba、Sr负异常明显,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Nb、Ti、P.该杂岩体成矿元素ω(Mo)、ω(W)明显高于克拉克值,暗示其具有提供成矿物质的潜力.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为分异Ⅰ型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属Ⅰ型花岗岩,正长花岗岩具有A型花岗岩的多数特征,但从杂岩体各岩石单元的成岩年龄相差不大、具地球化学亲缘性以及A型花岗岩不具高分异特征来考虑,将其归为高分异Ⅰ型花岗岩更理.La/Sm-La图解显示出,该杂岩体为平衡部分熔融作用所形成,其轻稀土元素富集、Ta-Nb、Ti、Eu、Sr、Ba负异常可能是源区为含角闪石族、金红石、斜长石作为难熔相遗留在残留物中所致.  相似文献   

4.
大兴安岭东北部秀山林场一带的早白垩世花岗质火山-侵入杂岩体由喷发旋回期的流纹岩、流纹质熔结凝灰岩-粗面英安岩、粗安岩和浅成侵入期的二长花岗斑岩-晶洞正长花岗岩-文象碱长正长花岗岩构成。晚期侵入岩体充填于火山喷发形成的塌陷破火山口中央, 岩石具文象结构、晶洞构造等特征, 未见碱性暗色矿物。流纹岩(118.20 ±1.90 Ma) 与侵入岩形成时代(116.86~118.3 Ma) 相近。杂岩体岩石大多数属碱性系列, 具高硅、富碱、铝、Ga和高场强元素(HFSE) 的特征, 各岩石微量元素蛛网图上曲线形态基本一致, 均出现Sr、Ba谷, 稀土配分曲线也相似, 呈轻稀土富集的不对称右倾“海鸥”型, δEu 中等亏损。流纹岩与石英正长岩的86 Sr /87 Sr 初始值( 0.708 734 ~ 0.711 488) 、143Nd /144Nd初始值(0.512 485~0.512 503) 相近。杂岩体具时、空、源的一致性, 为铝质A1型火山-侵入杂岩体, 形成于岩石圈伸展机制下的非造山板内拉张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5.
阿尔金断裂南侧吐拉铝质A型花岗岩的特征及构造环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吐拉花岗岩体位于阿尔金断裂南侧吐拉以东40km处。岩石化学以富Si高K、低Mg贫Ca、偏铝质及TFeO/MgO比值很高为特点,A/CNK比值为0.918~0.969。岩石稀土元素总量高,强烈富集HFSE,明显亏损Ba、Sr、P、Ti,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为典型的"右倾海鸥型",属于偏铝质A型花岗岩,进一步分析属A2(PA)亚型岩体。该花岗岩形成于中泥盆世末期造山后的伸展环境,这一环境很可能与同期阿尔金断裂左行走滑引起的拉分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6.
浙江漓渚地区位于钦杭成矿带北东段,发育矽卡岩型铁或铁多金属矿床或矿(化)点,成矿作用与沿北东走向褶皱-断裂带发育的晚侏罗世末栅溪—广山侵入岩密切相关;栅溪岩体岩石类型主要为中细粒石英(花岗)闪长岩,广山岩体岩石类型主要为中粒及细粒花岗岩;前者为含角闪石钙碱性(低钾-高钙)花岗岩类(ACG),具有低硅,贫碱,富钙、镁和铁的特征,相对富集K、Rb、Ba、Th、U、Zr、Hf等元素,弱亏损Sr、Ti等元素,具弱负铕异常及向右弱倾的稀土配分曲线特征,地球化学类似Ⅰ型花岗岩特征;后者为富碱钙碱性(高钾-低钙)花岗岩类(KCG),具有高硅、富碱、低钙和镁铁的特征,富集K、Rb、Th、U、Nb、Ta、Zr、Hf等元素,强亏损Ba、Sr、Ti等元素,具强负铕异常及“V”型稀土配分曲线特征,地球化学类似A型花岗岩特征.成岩构造环境具有从俯冲碰撞作用向后碰撞或后造山作用转换的特征,转换时间与华南地区构造环境转换时间吻合,为华南构造-岩浆演化提供新的约束;且这两类侵入岩在浙江分布广,均具有较好的成矿潜力及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7.
呼吉尔岩体位于索伦山-西拉木伦缝合带北侧,由中细粒黑云二长花岗岩、中细粒二长花岗岩、细粒二长花岗岩组成。岩石具高Si、高碱、低Al特征,为亚碱性系列岩石,岩石分异程度较高,属于I型花岗岩。岩石的稀土元素含量整体略低,配分曲线为低缓右倾型,重稀土元素分布较为平缓,具Eu负异常。岩石的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高场强元素亏损。锆石的LA-ICP-MS定年结果显示,中细粒黑云二长花岗岩、中细粒二长花岗岩、细粒二长花岗岩的U-Pb加权平均年龄值分别为(291.7±1.3)Ma、(281.6±1.6)Ma、(289.1±1.3)Ma,岩体形成于早二叠世陆缘弧环境。  相似文献   

8.
《福建地质》2021,40(1)
通过1∶5万长桥、漳浦县区域地质调查,获得金刚山晶洞碱长花岗岩的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年龄为(95±2.8)Ma;主量元素具有高硅富碱,贫钙、镁、铁特征;微量元素总体表现为大离子亲石元素Rb、K、U、Th相对富集,而Ba、Sr、P、Ti明显亏损;轻稀土相对重稀土富集,具显著的Eu负异常,δEu值小于0.30,显示过铝质A型花岗岩的特征。研究认为该岩体形成于后造山阶段,产于大陆边缘弧塌陷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9.
对大兴安岭中部石场山侵入体进行了同位素年代学及岩石地球化学研究。测年结果表明,石场山侵入体似斑状细粒(细中粒)二长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加权平均值为201.69±0.72Ma和202.09±0.69Ma,表明该侵入体是晚三叠世侵位形成的。岩石学及地球化学成分显示其属于碱性、过铝质系列花岗岩。岩石具有高硅、富碱、高铁镁比、贫钙、贫镁和低钛特征。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现"海鸥式"分布特征,显示强烈的负Eu异常。微量元素特征显示具有较高的Zr、Yb和Y含量,较低的Sr、B含量,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显示明显的Sr、Ba和Ti负异常。以上特征表明,石场山侵入体为铝质A型花岗岩。岩石具有高的Rb/Sr值和Rb/Nb值,显示壳源岩浆的成分特征。综合分析表明,本区似斑状细粒(细中粒)二长花岗岩为低压下长英质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根据岩石构造环境判别,结合区域构造演化,认为似斑状细粒(细中粒)二长花岗岩为受前造山期控制下的伸展、裂解作用形成的。  相似文献   

10.
扎乌龙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位于四川西部石渠县呷依乡,矿区出露的白云母花岗岩岩体与含稀有金属伟晶岩脉有密切的时空关系及成因联系。本文对采自扎乌龙白云母花岗岩岩体的新鲜样品进行了全岩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该岩体岩石富硅(Si O_2=73.49%~74.78%)、富铝(Al_2O_3=14.37%~14.83%)、高钾(K_2O/Na_2O=1.14~1.91),贫Fe、Mg、Ti,里特曼指数(σ)3.3,铝饱和指数和Al_2O_3/Ti O_2(100)较高。以上特征表明该岩体属高压型高钾钙碱性强过铝质花岗岩。微量元素表现出Rb、U等正异常和Ba、Sr、Zr、Ti等负异常的特征;岩石稀土总量较低,具有明显的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的特征,且由于较明显的负铕异常(δEu=0.36~0.53)而呈现"V"型谷状。岩石高Rb/Sr(2.08~6.51)和Rb/Ba(1.53~3.26)、低Ca O/Na_2O(0.3)等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来源于三叠系西康群泥质岩的脱水熔融,是同碰撞造山作用的产物。而扎乌龙式LCT型花岗伟晶岩,主要是由造山过程中变泥质岩部分熔融形成的强过铝质岩浆逐步演化而形成。  相似文献   

11.
首次获得四川金川县南部的独松岩体锆石U-Pb年龄为200.9±4.3Ma。该岩体属钙碱性系列,富硅、低镁铁、富铝、富钾钠,K_2O较Na_2O偏高,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K、Rb,贫Ba、Sr,高场强元素富等,贫Ta、Nb、Ti、P、Nb、Ta。稀土元素低-中等,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轻重稀土分馏较明显。具弱的负铕异常,无明显的铈异常,具有基本一致的配分模式特征。独松岩体岩石类型为S型花岗岩,在Barbarin的划分方案中属于富钾钙碱性花岗岩类(KCG)。可能形成于造山阶段后碰撞环境。  相似文献   

12.
首次获得四川金川县南部的独松岩体锆石U-Pb年龄为200.9±4.3Ma。该岩体属钙碱性系列,富硅、低镁铁、富铝、富钾钠,K_2O较Na_2O偏高,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K、Rb,贫Ba、Sr,高场强元素富等,贫Ta、Nb、Ti、P、Nb、Ta。稀土元素低-中等,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轻重稀土分馏较明显。具弱的负铕异常,无明显的铈异常,具有基本一致的配分模式特征。独松岩体岩石类型为S型花岗岩,在Barbarin的划分方案中属于富钾钙碱性花岗岩类(KCG)。可能形成于造山阶段后碰撞环境。  相似文献   

13.
浮盖山岩体位于福建北部闽浙两省交界处,主要岩性为含斑细粒-少斑中细粒-似斑状中粒晶洞正长花岗岩,普遍发育晶洞构造。锆石U-Pb年龄为(97.40±0.61)Ma,属晚白垩世早期岩浆活动产物。主量元素具富硅、碱,低钙、镁、磷,高铁镁比值、高DI的特征;微量元素显示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U、Pb富集,高场强元素Sr、Ba强烈亏损,高Yb、高10 000×Ga/Al的特征;与典型碱性A型花岗岩相比具有高Al、A/CNK,低AKI、ΣREE、(Zr+Nb+Ce+Y)的特点;指示其为高分异铝质A型花岗岩;其Sr同位素初始比值为0.701 43,ε_(Nd)(t)值为-8.73,为壳幔混熔岩浆经高度分异演化结晶的产物,形成于板内裂谷环境。其形成首先经历了幔源岩浆与其诱发地壳物质熔融产生的长英质岩浆混合,随后这一混合岩浆又经进一步分异演化的二阶段成岩过程。  相似文献   

14.
克兰河岩体中含白云母的强过铝花岗岩锆石的LA-ICP-MS U-Pb年龄为(387.4±1.3)Ma(MSWD=0.72),属中泥盆世岩浆活动产物。岩石具高硅(73.55%~74.14%)、高碱(7.99%~8.31%)、富Al_2O_3(14.48%~14.56%)、富P_2O_5(0.32%~0.39%)和低(FeO+MgO)(0.45%~0.59%)、低CaO/Na_2O值(均值小于0.3),高A/NCK值(1.18~1.21),高Al_2O_3/Ti2O(120.6~181),属高压强过铝质S型花岗岩;岩体不同程度富集Rb,Th,U,P,K,贫Ba,Sr,Zr,Ti,高场强元素Nb,Ta无明显异常。岩石富集轻稀土元素,并具Eu(δEu=0.42~0.49)的显著负异常。结合阿尔泰区域地质背景综合分析,推测该岩体可能形成于陆-陆碰撞造山过程中局部陆壳加厚的高压环境,是陆壳泥质岩石部分熔融的产物,可能揭示了由俯冲增生到碰撞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滕超  张晓飞  周毅  冯俊岭  李树才 《现代地质》2019,33(5):1003-1014
通过1∶5万区域地质调查,对中亚造山带南缘内蒙古锡林浩特小乌兰沟地区发育的二长花岗岩进行了岩石学、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地球化学等研究。LA-ICP-MS锆石U-Pb测年表明,该花岗岩的侵位年龄为(121.29±0.63)Ma,其形成时代为早白垩世。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二长花岗岩具有高硅、富钾、贫镁、贫钙、低磷和低钛的特征,属于高钾钙碱性、过铝质系列岩石;微量元素特征表现为富含大离子亲石元素Rb和高场强元素Th、Ta,而亏损Nb、Sr、Ba;稀土元素以略富集轻稀土、Eu亏损为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反映其为A型花岗岩,是陆壳岩石部分熔融的产物。构造环境判别图解表明该岩体具有典型的后造山A2型花岗岩特征,说明早白垩世期间锡林浩特小乌兰沟地区已经处于后造山岩石圈伸展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的基础上,通过遥感解译、野外调查、岩矿鉴定以及化学分析等技术方法,对碣石山岩体的主要地质特征、岩石学特征以及岩石化学特征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对其岩浆类型、成因以及形成环境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表明,碣石山岩体的主要岩性为似斑状二长花岗岩和中细粒正长花岗岩,属高钾钙碱性系列的酸性岩,具有Rb、Th、Zr、U及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Ba、Sr、Nb、Ta、Cr、Ni及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等特点,其岩浆类型属壳源的S型岩浆,其形成环境应为同碰撞构造作用后的伸展环境。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锡林浩特北部朝克乌拉山附近分布有早二叠世花岗岩类,可作为兴蒙造山带东部构造-岩浆活动的研究载体。本文通过对花岗岩类进行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的研究,讨论其岩石成因、构造环境。早二叠世侵入岩岩性主要为正长花岗岩、二长花岗岩、正长斑岩。地球化学上,岩石具有高硅、富碱、贫钙、贫镁的特点,属于偏铝—过铝质碱性花岗岩。轻重稀土元素存在一定程度的分馏,总体表现出轻稀土相对富集、重稀土相对亏损,具有明显的负Eu异常,Rb、Th、K、La、Ce、Nd、Zr、Hf、Sm元素明显富集,Ba、Ta、Nb、Sr、P、Ti元素显著亏损。岩石的锆石饱和温度为802℃,具有低Sr高Yb特征,指示岩体形成于高温低压环境,结合岩石地球化学表明岩体属于铝质A型花岗岩,其源岩与岛弧岩浆作用有关。锆石U-Pb测年结果为(275.6±1.3) Ma(正长花岗岩)、(274.2±1.4)Ma(正长斑岩),表明岩体形成时代为早二叠世晚期。结合区域上阿木山组中安山岩夹层的锆石U-Pb年龄,古生物、花岗岩证据表明晚石炭世至早二叠世晚期,贺根山洋闭合并完成了板块碰撞挤压到碰撞伸展的转换。  相似文献   

18.
察哈乌苏岩体位于新疆西天山阿拉套山南缘的西段,大地构造位置属阿拉套山南缘泥盆纪—石炭纪弧后盆地,岩体主要由灰白色中粒二长花岗岩、灰白色中-细粒二云二长花岗岩组成。岩石地球化学数据显示,岩石中SiO_2、Al_2O_3、碱含量较高,A/CNK=1.08~1.14,属过铝质高钾钙碱性花岗岩系列;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呈轻稀土富集的缓右倾型,具有明显的Eu负异常;强烈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 Rb、Th、U、K、Hf,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 Ba、Nb、Ta、Sr、P、Ti;岩石具有较低的I_(Sr)值(0.701 5~0.702 6)。综合研究,表明察哈乌苏二长花岗岩为低Sr高分异S型花岗岩,兼具A型花岗岩的特征,是长石分离结晶的产物。二长花岗岩具有较高的正ε_(Nd(t))值(+0.37~+1.18);高的Th、Ta含量及Th/Ta值(6.12~8.54)指示岩浆源区为亏损地幔,但受到古老地壳物质同化混染的影响。构造判别图解中所有样品落入火山弧花岗岩和同碰撞花岗岩的交界部位,更靠近同碰撞花岗岩区域。察哈乌苏岩体的侵位时代为313 Ma,结合区域地质背景,笔者认为伊犁微板块在310 Ma前已与准噶尔微板块碰合,北天山洋盆闭合时限早于晚石炭世末,310 Ma以后,阿拉套山地区逐渐进入后碰撞伸展阶段。因此,察哈乌苏二长花岗岩应为后碰撞花岗岩,岩体形成于同碰撞挤压向后碰撞伸展转换过渡阶段的张性环境,是幔源玄武质岩浆底侵和发生ACF作用的结果,其构造背景可能为活动大陆边缘。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沙麦岩体:正εNd(t)值的过铝质花岗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蒙古沙麦岩体位于大兴安岭中段西坡,是二连浩特-东乌珠穆沁旗花岗岩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岩体中脉岩和围岩捕虏体较为发育,岩性组合主要为中细粒黑云母花岗岩和细粒似斑状花岗岩。在化学成分上,沙麦岩体以铝弱过饱和,富硅,全碱含量中等和低磷为特点,标准矿物中刚玉分子大于1%,可归为过铝质 S 型花岗岩。在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组成上,岩体富 Rb、Th、U、Ta,贫 Ba、Sr、P、Ti,Rb/Sr 比值高,K/Rb 比值低,Eu 负异常明显。在 Nd 同位素组成上,岩体 Nd 同位素组成变化较大,除一件样品ε_(Nd)(t)值为负值以外,普遍以具正ε_(Nd)(t)值为特点,T_(2DM)值介于275.79~1048.41Ma 之间。研究结果表明,沙麦岩体形成于晚中生代后造山的岩石圈伸展环境中,是幔源基性岩浆底侵及其诱发的壳-幔混合岩浆,同化中上地壳泥质围岩并经高程度分离结晶的产物。  相似文献   

20.
铜山-天目山花岗岩地处东秦岭的桐柏北部,由铜山、天目山两个花岗岩岩基或岩株组成,分别呈北西向蝌蚪状、南东向不规律带状展布于羊册-明港断裂带南北两侧,以往被认为是S型花岗岩。研究结果表明,其岩石化学以高硅碱富钾贫钙低镁及FeOT/MgO比值高、碱性、准铝质-过铝质为特点;稀土元素总量较高,Eu亏损显著,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分布型式呈典型的"海鸥型";微量元素中HFSE富集、Rb/Sr、Rb/Ba比值较高,Sr、Ba、Ta、P、Ti强烈亏损,属铝质A型花岗岩,明显不同于S型及I型、M型花岗岩。形成于叠覆造山期后的板内拉张环境,标志着东秦岭地壳在早白垩世中晚期仍处于伸展减薄塌陷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