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球是在不停的运动着。岩石层在它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总是在不断地变化,并旦永不停止。因此,在地壳的岩石中就保留了各次运动的构造形变和痕迹。由于结晶基底具有磁性,航空磁测能反映出基底构造的形态,划出异常的轴向分布图,就可以直观地显示烙印在磁性基底岩层中各类构造的形态。在利用航磁异常轴向的分布规律和特征来分析地质构造形迹时,我们采用了“轴向构造”一词,即表示描述的构造形迹是以航磁异常轴向分布特征为依据的,它有时是磁性岩  相似文献   

2.
刘建生 《江苏地质》2014,38(1):72-78
以江苏南部1∶50万航磁资料为基础,通过对区内岩矿石磁性特征的归纳与分析,对区内航磁异常形成的地质因素作了讨论,并对区内航磁异常进行了分类、分区及地质解释。通过进一步对区内航磁资料的数据处理,对区内深变质磁性基底面的埋深、形态特征及其地质意义作了讨论,对区内构造岩基带平面分布及垂向分布特征,特别是对长江断裂带也一并作了推断解释。  相似文献   

3.
在四川省盐源县金河—树河地区开展了1︰5万高精度磁测,对磁测数据采用向上延拓、化极、小波断裂分析、2.5D人机交互反演等方法,进而分析不同磁场区的磁性特征,对区内的铁矿体、断裂构造和岩浆岩的磁性特征进行阐述和解释,提出了4个成矿远景区,认为区内依然存在不同类型铁矿资源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4.
在30多年前,人们通过海洋磁异常成功地解释了海底扩张和板块运动的过程,从而导致了板块构造学的一场变革。近年于由于高精度磁测技术的应用和磁性解释水平提高,人们又开始借助海洋磁异常对洋壳构造和洋壳磁性层进行深入地研究,其目的就是揭示出洋壳构造演化的过程,以及地磁场活动变化的规律。本文对世界上若干典型地区的海洋磁异常特征进行了解释,并提供出了未来进行高精度海洋磁性研究需要发展的几项高新技术及方法。  相似文献   

5.
为了南江地区基础地质研究、提供矿产勘查工作所需基础磁测资料,在该区域开展4幅面积为1 740km2,比例尺1∶5万的地面高精度磁测工作。磁测工作获得了详细的磁场特征资料,结合区域地质矿产情况,综合圈定了75处磁异常、14条断裂、6个磁性矿产的找矿靶区,为矿调工作提供了地球物理依据。结果表明,磁测工作能够较准确地反映地质体的磁性特征,对直接寻找磁性矿藏、推断断裂构造进行间接找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冷冬灵 《铀矿地质》2000,16(2):110-114
本文根据工作区辉绿岩脉剩余磁化强度高和受断裂构造破碎后磁性减弱的特征 ,论证了构造破碎地段辉绿岩脉磁异常正、负峰值之比值减小的必然性 ,据此在区内应用磁法寻找与辉绿岩相交的断裂构造带取得了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李正富 《地质与勘探》2018,54(3):584-591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查院在青海巴颜喀拉地区开展了1∶5万高精度航磁测量,项目组通过总结测区内的岩(矿)石磁性规律,分析磁场特征及研究区域成矿模型,精选了部分航磁异常来开展地面查证,取得了较好的金矿找矿效果。本文研究了在青海巴颜喀拉地区、利用高精度航磁测量成果快速高效找寻金矿及有色金属矿的技术方法,总结出不同区域的磁场背景与岩(矿)石磁性特征,其构造破碎蚀变带引起的磁异常并不相同,可能是负磁异常,也可能是正磁异常,并认为研究一个地区的磁异常特征,首先要研究区内的岩(矿)石磁性参数特征。  相似文献   

8.
以鲁西航磁资料为基础,结合以往地质、地震勘探等资料,对研究区引起磁异常的成因、断裂构造发育情况、岩浆岩的分布规律以及对煤层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磁异常大都由隆起的高磁性基底以及岩浆岩、铁矿所引起,异常形态特征复杂;断裂构造发育,其既控制了研究区内岩浆岩的分布,同时也控制了煤的赋存范围;岩浆岩对煤质影响极大。依据鲁西航磁异常推断深大断裂11条,圈定岩浆岩带12处,并推测高磁性的基底隆起有利于铁矿发育,凹陷区内有利于煤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准噶尔地块可分为东、西准噶尔构造区和准噶尔盆地.自古生代以来准噶尔盆地及其周边大规模的火山活动和复杂的构造演化、以及有关准噶尔盆地基底及其与周边的构造关系及其演化,一直存在争议.利用EMAG2岩石圈磁异常模型,采用三维反演技术,对准噶尔及其周边地区的地壳磁化率进行成像,得到了0~60 km深度范围之内的磁性结构.反演结果显示: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壳磁性结构相对完整;西准噶尔地壳具有与洋壳俯冲相关岛弧环境的磁性结构;东准噶尔和吐哈盆地磁性层较厚且连续,具有古陆基底特征.此外,地壳磁化率异常展示了区域断裂构造及其深部延伸特征,同时显示在覆盖区可能存在隐伏深大断裂带.对该地区岩石圈磁异常成因的定量解释,为深入剖析准噶尔地区岩石圈构造及其与周边构造单元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有益的资料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中国南方地区地表条件复杂,碳酸盐地层发育,高阻碳酸盐岩地层阻挡了地震弹性波向下穿透,难以获取构造、层位,尤其是深部可靠信息,导致常规地震勘探方法受到限制。文章基于野外高精度磁法勘探,采用数据校正、空间变换、导数转换、平滑滤波和正则化滤波等数据处理技术,分析探测对象磁性差异所引起的磁异常,对研究区磁性基底埋深进行反演计算。研究结果获得的磁性基底为与中元古界顶界相当的变质岩磁性界面,深度在2~4 km,反映了盆地内变质结晶基底的构造形态和起伏特征。另外,文章初步分析和探讨了引起磁正负异常地质要素,指出磁负异常与上扬子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气富集区具有很好空间匹配关系。  相似文献   

11.
高维  舒晴  谢顺盛  蔡水库 《地质论评》2016,62(1):235-247
琼北地区发育大量新生代火山岩,是了解东南亚新生代构造演化的重要窗口之一。本文利用琼北地区最新航磁资料,采用航磁ΔT原始数据进行化极、垂向一阶导数等频率域转换处理等方法,并结合琼北新生代火山岩研究的其它资料,对琼北新生代火山岩区域航磁特征以及典型地区航磁异常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琼北东部与西部区域磁场特征存在一定的差异,即其东部具有平缓变化的负磁场特征,而中—西部具有强烈升高正磁场特征,这可能与琼北平缓变化的负背景场上叠加的新生代火山岩磁性强弱以及在空间上分布的不均匀有关。琼北新生代火山构造航磁异常具有两种不同的类型,第一类其内环航磁异常表现为不规则椭圆状负磁异常,负异常周围被环形升高的串珠状正磁异常所包围,该类航磁异常可能由塌陷式盾状火山锥群引起;第二类其外环由多个圈闭不规则的串珠状正磁异常组成,环形构造内部总体为负异常,但中心分布两个强度较大的正异常,该类航磁异常可能与早期塌陷式盾状火山锥群并叠加晚期磁性玄武质岩浆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2.
2001年7-8月,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973)的二级课题《中国边缘海前新生代基底特征及其构造格局》与两岸合作课题《南海东北部与台湾间的构造及地球物理研究》合作在南海东北部地区开展了重、磁、震资料的海上采集航次,获取了大量珍贵数据,其中973NH-01与MLTW测线垂直穿越了南海东北部传统意义上的磁静区。以这两条测线的重磁资料为主,结合地震解释剖面,对磁静区的重磁异常特征、重磁基底及深部构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并结合前人工作对磁静区的成因模式提出了新的解释,认为磁静区位于南海北部被动大陆边缘的洋陆交界带(COB),独特的动力构造背景导致其下伏的地幔高热物质上涌并沿构造薄弱带侵入成岩墙,进而造成区域居里面抬升,磁性层减薄,磁异常减弱而形成磁静区。  相似文献   

13.
利用重、磁、电资料对天津市地球物理场和基底构造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和研究。研究认为:重、磁、电综合地球物理场可以较好的复原研究区当今构造格架,区域性的地球物理场总体是太古宇结晶基底的反应,局部异常场的变化与中生代以前形成的褶皱基底的起伏关系密切,表现出被断裂分割的断块组合的特点,沿深大断裂多有磁性火山岩分布。在圈定主控断裂体系的基础上,划分了马兰峪复式背斜、冀中坳陷、沧县隆起、黄骅坳陷4大构造单元,并依据重磁异常对区内局部构造和磁性体的分布进行了圈定,这些成果为区域地壳稳定性和矿产资源评价提供了基础地球物理资料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前井中磁测解释大都采用水平矢量图指向确定矿体的方法,但由于磁场水平分量的定向问题,致使仅使用水平分量矢量对磁性体解释常会出现错误结果。通过描述水平产状与倾斜产状磁性体的磁场特征,对磁性体表面不同位置磁异常垂直分量及水平分量差异进行了说明,通过三个实例对反映在磁性体上、下位置的垂直分量与水平分量磁异常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具体描述,并利用井中磁测曲线有效地解决了井底及井旁磁性体的赋存情况。多年来的工作实践证明,使用磁异常场垂直分量及水平分量特征,能准确的判定磁性矿体的主体方向及产状,该解释方法的推广有利于寻找深部磁性矿体。  相似文献   

15.
青藏高原东缘鲜水河断裂带磁组构特征及构造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究鲜水河断裂带的几何学、运动学特征,在野外构造、显微构造分析基础上,研究了鲜水河断裂带296块构造岩定向样品的磁组构特征和热磁特征,结果显示样品的平均磁化率km值总体较小,属微弱磁性到弱磁性;热磁实验及其显微构造表明顺磁性的页硅酸盐(如黑云母)等矿物对糜棱岩类样品磁化率贡献较大;磁化率各向异性度PJ总体较大,表明鲜水河断裂带构造变形强烈;磁化率椭球体形状参数T总体大于0,扁率E总体在1附近分布,说明鲜水河断裂带磁化率椭球体以扁圆形为主,整体上磁面理较磁线理发育,进一步显示出鲜水河断裂带构造变形样式以剪切、压扁为主,伴有拉伸的构造变形,同时也反映出鲜水河断裂带多次变形的综合特征;最小磁化率主轴Kmin方位表明鲜水河断裂带北段和南段分别受近EW向和NE-SW向主压应力控制;同时Kmin方位及其倾伏角特征显示鲜水河断裂带总体以左行走滑剪切为主,北段两侧块体在鲜水河断裂带两次不同的构造活动时期,各自有一定的相对抬升,但抬升幅度均不大;南段则是SW块体相对NE块体抬升,抬升幅度较大;整个断裂带特征显示出鲜水河断裂带在向南发展逐渐转化为挤压构造,这可能与青藏高原物质的向东逃逸受阻以及鲜水河断裂带与龙门山断裂带在此交接的地质背景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16.
珠江口盆地是南海北部陆坡最大的前新生代沉积盆地,油气资源丰富,由于新的地球物理资料未得以充分应用等问题导致盆地内部构造单元分布特征存在诸多不同看法,这些问题制约了盆地的进一步勘探和开发。本文以最新实测1∶10万高精度航磁数据为基础,采用切线法对研究区航磁异常深度进行反演计算,结合钻井、地震及南海北部陆域物性资料研究珠江口盆地磁性基底分布特征。在充分调研珠江口盆地已有构造单元划分的基础上,以盆地磁性基底展布特征为基础,结合断裂、区域构造等对珠江口盆地内部构造单元进行研究。研究表明:珠江口盆地磁性基底深度在0~9 km之间,磁性基底呈"三隆两坳"构造格局,整个坳陷区具有"南北分带,东西分块"的特征; NE向深大断裂为控盆断裂,常为盆地二级构造单元的边界,NW向断裂常控制次一级构造单元并影响其展布形态。  相似文献   

17.
目前开展的1:5万矿产调查工作中,广泛使用了地面高精度磁测方法.应充分利用磁测资料提供找矿信息.岩浆活动及构造作用是矿产形成、定位的重要因素,而隐伏岩体和隐伏构造是磁测资料研究的主要对象,对其细致研究对找矿工作有重要指导作用.通过分析对比磁场及异常特征,密切结合地质资料识别异常起因,初步定性解译圈定与合理选择磁性参数建模反演计算相结合,并利用其他方法进行相互验证,能够有效地推断出隐伏岩体的存在及其深部空间形态,在各项条件选择合理情况下,磁性推测也能获得较好效果.隐伏岩体的推测对侵入岩特征研究、总结构造控矿作用、寻找与岩浆热液有关的隐伏矿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前开展的1∶5万矿产调查工作中,广泛使用了地面高精度磁测方法.应充分利用磁测资料提供找矿信息.岩浆活动及构造作用是矿产形成、定位的重要因素,而隐伏岩体和隐伏构造是磁测资料研究的主要对象,对其细致研究对找矿工作有重要指导作用.通过分析对比磁场及异常特征,密切结合地质资料识别异常起因,初步定性解译圈定与合理选择磁性参数建模反演计算相结合,并利用其他方法进行相互验证,能够有效地推断出隐伏岩体的存在及其深部空间形态,在各项条件选择合理情况下,磁性推测也能获得较好效果.隐伏岩体的推测对侵入岩特征研究、总结构造控矿作用、寻找与岩浆热液有关的隐伏矿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岩石磁组构的形成机理:如火山活动、构造活动、流体活动引起磁性矿物的定向排列,改变了矿物或者部分矿物原生剩磁的排列方向(矿组构),定向排列的磁性矿物在当时地球磁场的影响下被重新磁化,赋予新的磁性特征,同时反映了当时矿物的动力学特征。磁化率各向异性可以很好用来分析、展示和恢复地球动力学过程,是研究地球动力学很好的方法和工具。  相似文献   

20.
曾凯  陈建国  肖凡 《江苏地质》2013,37(4):598-605
依据重力和航磁异常数据及其处理结果(Tilt导数和欧拉反褶积),对东天山戈壁沙漠覆盖区断裂构造和岩体重新进行了解译,结合岩石密度和磁性特征及前人研究成果,分析了东天山的构造格架。结果表明,东天山构造线主体方向为近EW向,构造格局具有南北分带的特点,重力和航磁异常图上密集梯级带对应研究区一级断裂,即康古尔塔格一黄山深断裂和阿奇克库都克一沙泉子断裂。重力和航磁原始异常经过Tilt导数和欧拉反褶积处理后,微弱信息得到明显增强,进而识别出一些新的断裂构造和岩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