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饱和度是评价天然气水合物资源量的重要参数之一,不同海域由于水合物微观赋存状态差异,评价方法不同。大量水合物钻探取心显示在珠江口盆地不同海域发现了不同类型的水合物,在东部海域发现了呈脉状、块状、结核状等裂隙内形成肉眼可视的水合物,而神狐海域发现了呈分散状充填在孔隙空间不同饱和度的水合物,两种不同类型水合物层的测井异常响应特征不同,评价饱和度方法不同。研究表明东部海域基于各向异性电阻率模型估算的水合物饱和度与压力取心吻合,近海底发育的水合物层饱和度相对较低,约为10%,而基于各向同性模型估算水合物饱和度高达60%,远大于压力取心饱和度。在碳酸盐岩层,基于未固结地层各向同性与各向异性估算水合物饱和度大于氯离子异常估算水合物饱和度,而利用胶结模式估算水合物饱和度与氯离子吻合。利用地震资料,以测井为约束利用稀疏脉冲反演地层的速度或波阻抗,结合不同岩石物理模型分析,再通过线性拟合或循环迭代方法可以估算水合物饱和度体,研究水合物的空间分布。通过沿稳定带底界提取水合物饱和度属性,发现神狐海域水合物呈不均匀分布,在局部峡谷脊部呈条带状特征。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天然气水合物在海洋中的6种主要赋存状态类型,总结了每种赋存状态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及其物性参数计算方法,并应用到地震波场的正演模拟中.对比研究了声波模型、弹性波模型和双相介质模型对各种水合物赋存地层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1)当地层中存在孔隙充填型水合物且下伏地层不含游离气时,双相介质模拟的含水合物层底界表现负极性...  相似文献   

3.
印度国家天然气水合物计划(NGHP01)于2016年实施第1次钻探,证实了天然气水合物在印度大陆边缘的广泛分布。选择位于克里希纳-戈达瓦里盆地(KG盆地)的NGHP01-07D和NGHP01-15A钻孔,基于测井数据和岩心样品估算天然气水合物饱和度,分析天然气水合物赋存状态并探讨其形成机制。基于各向同性介质模型利用电阻率和声波测井计算NGHP01-15A钻孔的天然气水合物饱和度为0. 2%~33. 0%,平均值为9. 6%,在NGHP01-07D钻孔利用电阻率计算获得的天然气水合物饱和度高于岩心氯离子异常和气体释放获得的结果,但是基于各向同性岩石物理模型利用声波测井计算的天然气水合物饱和度与岩心结果一致,平均值为5. 0%。前人研究认为NGHP01-10D钻孔中天然气水合物以相对较高饱和度富集在高角度裂隙中。结合前人研究结果推断在克里希纳-戈达瓦里盆地存在3种不同的天然气水合物储层,即泥岩中砂质夹层各向同性储层、泥质/粉砂质高角度低连通性的低饱和度裂隙储层和泥岩中高角度高连通性的高饱和度裂隙储层,并提出对应的3种天然气水合物储层模型。  相似文献   

4.
裂隙是油气藏和天然气水合物成藏成矿的有利疏导体系, 但是受地震分辨率的影响, 微裂隙不易用常规手段识别。为研发一套实用的裂隙识别技术, 文章分析了裂隙的地震波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 结合相关技术功能原理, 融合三维可视化技术、相干技术等方法, 在莺歌海盆地的底辟构造中成功刻画出裂隙通道, 并据此技术发现大气田。经实践及分析, 该技术亦可应用于琼东南盆地天然气水合物的疏导体系研究, 是一套行之有效的裂隙识别技术。  相似文献   

5.
根据晚中新世以来南海发生的构造运动和莺琼盆地、珠江口盆地及全球海平面相对变化,结合地震反射终止关系将神狐海域水合物调查区新近系划分为8个地震层序。根据"外状内形"的基本原则,从地震波阻内部反射构造加上外部几何形态,辅以地震物理属性(视振幅、视频率、连续性)特征,在研究区共识别出充填状、丘状、席状、透镜状、滩状、楔状6类19种地震相。根据地震反射参数与沉积作用的对应关系,结合单井测井相,将本区地震相与沉积相进行转换,作出了T2以上4个三级层序平面沉积相展布图,并推断出底部4层地层的平面沉积相展布。对比已钻探的水合物深度,发现水合物主要围绕滑塌体富集。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多道地震反射特征和测井数据的分析,发现东海郁陵盆地有明显的地震烟囱,并根据其几何形状、地震反射模式、测井响应和岩心特征等分成两种类型。类型I表现为具有空白或杂乱地震反射模式的丘状特征。测井和岩心解释显示类型Ⅰ发育有经均匀改造的泥岩和裂缝充填型天然气水合物。这种类型的地震烟囱主要分布在构造高部位以及几乎只在上新世沉积地层中出现。相反,类型Ⅱ表现为具有垂向叠置的挠曲地震反射模式的管状特征。基于测井数据和岩心,类型Ⅱ地震烟囱在并未突破原先沉积构造的基础上充填了裂隙充填型天然气水合物。这种类型沿着深部断裂分布,并主要发育于第四纪沉积地层中。本文初步认为,盆地局部的抬升导致海底第四纪沉积地层再改造作用是类型I地震烟囱发育的原因,而类型Ⅱ主要是第四纪时期流体通过深部断裂再度活化产生的裂缝垂向运移导致。  相似文献   

7.
天然气水合物研究中的AVA方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多相介质弹性模量理论并补充了不同情况下的密度计算公式,选取适当的参数,模拟了含水合物沉积物和含游离气体沉积物的地震波速度和泊松比随孔隙度和饱和度的变化规律,并进行了深入分析。通过与完整公式的对比,对AVA常用的反射系数近似计算式的精度进行了讨论,同时分析了地震波速度、泊松比、密度等参数对于BSR反射系数的不同贡献。  相似文献   

8.
给出了含天然气水合物沉积层、含游离气沉积层孔隙度与地震波速度及波阻抗的关系,提出了确定性沿层孔隙度反演技术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仅利用地震似海底反射(BSR)识别琼东南盆地深水区天然气水合物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从而影响天然气水合物的勘探成效。笔者利用天然气水合物已钻井数据,分析该盆地深水区天然气水合物岩石弹性参数特征,用以查明天然气水合物的岩石物理规律;同时,利用地震正演模拟,明确了研究区发育的孔隙型、烟囱型水合物的地震反射特征。在此基础上,利用AVO正演判识真假BSR:天然气水合物底界面反射具有Ⅲ类AVO且存在AVO异常,此为真BSR反射;而块体流(MTD)底界面虽类似BSR反射,但其AVO为Ⅳ类且AVO无异常特征。利用宽频地震数据和三维地震速度体进行速度模型下的宽频确定性反演,并通过高速异常、高阻抗异常描述天然气水合物发育情况。总之,利用地震反射特征、AVO特征、无井宽频地震反演等手段,实现了琼东南盆地深水区多种类型天然气水合物的地震识别,判识圈定了水合物矿藏。  相似文献   

10.
含水合物沉积物声学特性在水合物勘探中非常重要。针对含水合物沉积物声学特性,前人通过实验模拟及岩石物理建模已取得一定的进展,但基于实验条件开展的数值模拟及其结果的对比研究仍鲜有涉及。笔者拟采用实验室物理模拟与实验储层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通过物理实验模拟获得水合物储层声学特征。在此基础上,以实验物理模型以及声波采集系统为基本构建对应条件下的近似地质模型和声波观测系统,分别在50 kHz和80 Hz频率条件下获得具有不同水合物饱和度储层的波形记录和波场快照,并获得不同时间点和饱和度条件下的储层速度,对比分析实验模拟与数值模拟获得结果的异同。研究表明在3种模拟条件下获得的不同时刻的含水合物储层声速对应关系良好,数值模拟结果很好地印证了实验室模拟实验的结果,表明在实验室内进行相应物理模型的岩石物理模拟实验具有可行性。将实验模拟与数值模拟结果同野外探测数据对比分析,具有一致的变化趋势,表明物理模拟实验和数值模拟结果对野外勘探数据分析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天然气水合物在沉积地层中的分布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3种模式的天然气水合物在地层中的分布特征。第1种模式的水合物以胶结物的形式存在,主要分布在火山灰、凝灰质泥和浊流层中,埋深通常较小,孔隙度较高,水合物饱和度较低,沿地层层面分布;第2种模式的水合物以块状(或“鸡窝状”)的形式存在,主要分布在泥质粉砂和粉砂质泥中,埋深通常较大,沉积地层的孔隙度较低,但呈块状(或“鸡窝状”)分布的水合物的饱和度却很高,地震剖面上有时会出现VAMP异常(速度振幅异常),同样沿地层层面分布;第3种模式的水合物主要分布在泥岩或砂质白云岩的裂隙和孔洞中,以小碎块(或细脉状)穿层分布,水合物饱和度通常较低。  相似文献   

12.
南卡罗莱纳布莱克海台的海洋地震数据和测井表明明显的似每底反射(BSR)是由含天然气水合物的沉积层覆盖在含游离气的沉积上所形成。我们将一个理论的岩石物理模型应用到二维的布莱克海台海洋地震数据上以确定天然气水合物及游离气的饱和状态。高孔隙度海洋沉积作为一个粒状的系统建立模型,在这样的系统中弹性波速度与孔隙度、有效压力、矿物、孔隙充填物的弹性性质地、水、以及孔隙中天然气水合物的饱和度联系在一起。为了将这种模型应用到地震数据上,首先我们使用迭加速度分析得到层,然后通过地质信息估算出孔隙度和饱和度,我们首先假设沉积物中没含天然气水合物或游离气,然后使用岩石物理模型直接从层速度计算孔隙度。这种孔隙度剖面在有天然气水合物及游离气的地方表现出异常(与所期望的典型剖面以及在无天然气水合物或游离气存在的沉积中得出的剖面相比较)。在含天然气水合物的地方孔隙度估算不足而在含游离气存在的沉积度估算过高。从这些异常剖面中,通过与典型孔隙度剖面(不含天然气水合物及游离气)相减计算出孔隙度的剩余值。然后,通过引入天然气水合物或游离气的饱和度,应用岩石物理模型消去这些异常。这样一来就得出了所期望的二维饱和度分布图。我们得出最大的天然气水合饱和度介于孔隙空间的13%到18%(取决于所用模型版本的不同而有所变化)。这些饱和度数值与布莱克海台的测井结果(在地震测线边上)相吻合,测井的结果为12%。游离气的饱和度在1%和2%之间。饱和度的估算对输入的速度值极为敏感,因此精确的速度确定对储量的改正十分关键。  相似文献   

13.
位于南卡罗来纳近海的布莱克海台的海洋地震数据及测井表明:含有气体水合物的沉积层覆盖于含游离气的沉积层之上,造成了明显的地震似海底反射(BSRs)。我们将一个理论的岩石物理模型应用到二维的布莱克海台海洋地震数据,以确定气体水合物与游离气的饱和度。高孔隙度的海洋沉积物可以模拟为一个颗粒状的系统,其弹性波速度与孔隙度、有效压力、矿物成分、孔隙充填物的弹性属性以及孔隙空间中水、气体及气体水合物的饱和度相关。将此模型应用到地震数据时,我们首先通过叠加速度分析获得层速度。其次,除孔隙度,水、气和气体水合物的饱和度等参数外,通过地质信息获得岩石物理模型的其他输入参数。为了从层速度信息中估算孔隙度和饱和度,我们首先假定整个沉积物中不含气体水合物或游离气,然后,根据岩石物理模型由层速度直接计算孔隙度。在气体水合物与游离气出现的区域,这些孔隙度的数据特征出现异常(无气体水合物或游离气的沉积物中期望的标准数据特征与获得的数据特征相比较而言),低估水合物区域中的孔隙度,而高估含游离气区域的孔隙度。我们用带有异常值的孔隙度数据减去标准的孔隙度特征数据(不含气体水合物和气体)来计算剩余孔隙度。然后,我们应用岩石物理模型剔除气体水合物或气体饱和度引起的异常,最终获得理想的二维饱和度图。因此,这样得到的气体水合物最大饱和度占孔隙空间的13-18%之间(取决于所用模式的型式)。在布莱克海台钻井中(不在地震测线上)测量的饱和度大约为12%,这与计算结果一致,游离气体的饱和度在1-2%之间变化。饱和度的估算值对于输入的速度值相当敏感,因此,采用准确的速度对得到合理的储层特性相当关键。  相似文献   

14.
针对天然气水合物钻探与取样难以解决的水合物矿体空间展布等问题,利用白云-荔湾凹陷高密度分析重新处理的三维地震资料,首先基于模糊数学的多属性融合技术对水合物分布进行刻画;再通过高分辨率速度场对浅层开展高分辨率宽频无井反演技术,提高了水合物层分辨率;最后,利用岩石物理方法及多种模型对水合物饱和度进行定量预测,实现了对5~6m厚水合物层的有效辨别,进而形成了一套适合于孔隙充填型的水合物矿藏目标识别评方法。结果表明:应用该技术可有效对荔湾3水合物富集区第四条带水合物空间刻画,揭示出该区水合物饱和度最高可超40%,同时薄层与厚层水合物具有明显互层分布特征,在水合物矿体刻画及饱和度预测基础上,进一步对该区实施了井位优选,该方法预测的水合物层与实际钻探H1和H2站位吻合较好。这些结果说明常规三维油气地震数据在经过宽频处理后可应用于高分辨率水合物勘探,节约经济成本,同时提高了常规地震在水合物勘探中精度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15.
中国近海四分量地震资料解释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莺歌海盆地中浅层存在大量的密度型、低速型和钙质型亮点,只有低速型亮点才是气藏亮点,单纯用纵波地震难以准确预测出亮点类型;莺歌海盆地中深层可能还存在中弱振幅型的气层,用纵波地震预测这种形式的气层也是很困难的。四分量地震可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浅层气层的纵横波振幅比、速度比、泊松比远远低于水层和泥岩层,中深层气层的纵横波速度比和泊松比明显低于其它层。用纵横波地震参数比可较好地预测岩性和气藏。应用不同方向的转换横波的走时差异、准各向异性系数的大小及横向(Y)分量的转换横波的反射能量的强弱来预测地层岩石各向异性的强弱。总结出了一套适合于中国近海四分量地震勘探资料解释和应用的流程。四分量地震技术在改善莺歌海盆地的构造成像、浅层气层检测及岩石各向异性(裂隙预测)方面的效果是很好的。乐东8-1等构造中深层的储层发育,储盖组合和储层物性均较好,中深层的勘探前景是比较好的。  相似文献   

16.
为评价水合物甲烷对底栖有孔虫群落结构和同位素的影响,对南海北部神狐海域获取天然气水合物的钻孔BY3岩心,进行底栖有孔虫群落结构和稳定同位素分析,发现含水合物层底栖有孔虫丰度、分异度下降,群落中以内生种占绝对优势,有孔虫破碎率增加;与不含水合物层中的底栖有孔虫相比,含水合物层的底栖有孔虫碳同位素值出现较明显的负偏移。含水合物层中的Uvigerinaspp.、Cibicidesspp.和Oridorsalisspp.的δ13C平均值分别为-1.61‰、-0.79‰和-1.80‰,而在不含水合物层它们的δ13C平均值分别为-0.88‰、-0.27‰和-1.04‰;其中Uvigerinaspp.和Oridorsalisspp.的δ13C最轻值均出现在含水合物层,分别为-1.83‰和-2.29‰。这些说明底栖有孔虫在生长和埋藏过程中可能受到沉积物中甲烷水合物形成和演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印度国家天然气水合物计划(NGHP)先后实施了两次钻探,发现了高富集度的裂隙充填型水合物和砂岩储层水合物,确定了未来水合物开采的优先地区。NGHP钻探的成功建立在丰富的基础地质调查和地球物理研究基础上。文章对印度东部大陆边缘的天然气水合物储层地球物理研究工作进行了较全面的总结,分析了相关研究工作的思路和前景,获得了几点思考和认识,希望可以为水合物储层的地球物理研究提供参考借鉴。一是似海底反射和强反射振幅等流体活动标志是识别高富集度水合物的有力指示;二是提出了水合物储层地球物理研究应该重点关注的几个方向,包括:全波形反演的应用、各向异性电阻率探测、可控源电磁勘探以及基于地震测井数据的水合物饱和度估算方法等。  相似文献   

18.
考虑海底介质的黏滞性,讨论了二维黏弹性波动方程,建立了包含密度、品质因子等物性参数的海底浅层气模型来精确描述目标,采用数值模拟的手段,正演计算了地震波在团(块)状浅层气、高压气囊、下凹气道、气底辟等4种不同海底浅层气模型中的传播响应。为了有效地压制在粗网格下差分计算产生的数值频散,将通量校正传输(FCT)算法应用于波动方程的求解中,提高了地震波场模拟的精度和运算效率。通过计算获得了不同储存层条件下海底浅层气的地震波剖面特征,得到了典型声学剖面识别标志,为海洋地质灾害勘察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科学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19.
南海东北部中生代海相地层的分布及其地质地球物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海东北部的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东沙隆起、潮汕坳陷和台西南盆地等4个地质构造单元中,除发育巨厚新生代地层外,还发育并保留较厚的早白垩世和早侏罗世海相地层.这些地层的地震反射特征表现为大角度倾斜、可连续追踪和中低频的反射层序.由叠加速度推算的层速度为4.3-5.0km·s-1.这些中生代地层具坳陷型沉积特征而与新生代断陷型充填式沉积明显不同,残存厚度约4 000-5 000m.东沙-澎湖-北港隆起带是中生代华南地块与南海地块的缝合拼接带.该拼接带显示为地壳增厚和高磁异常,古特提斯在此消亡.  相似文献   

20.
振幅空白与沉积物中气体水合物充填的相互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含气体水合物沉积的地震指示包括层速度的急剧增大及地震反射振幅的衰减,这归因于沉积物孔隙中存在气体水合物。然而在布莱克海台所观察到的具有较低层速度的振幅空白使人难以理解,这是由于缺少实际地震模型以解释观测结果。本研究提出几个气体水合物浓度随孔隙度而变化的模型,其中的气体水合物在较大孔隙介质中时,其浓度也较大,并能获得具有明显较低层速度的振幅空白。含气体水合物沉积的反射振幅可能比相应的不含水合物沉积的反射振幅弱很多、略弱或者强,这取决于孔隙空间中气体水合物浓度的量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