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张有菊 《山东气象》2014,34(4):44-46
基于济阳县1962—2011年冬小麦越冬前观测资料,结合冬小麦适宜播种的气象指标,采用相关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近50a 来9月下旬及10月上、中旬的气温变化趋势,16℃,18℃终日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济阳县9月下旬及10月上、中旬的旬平均气温每10a分别升高0.144℃,0.127℃,0.154℃;16℃,18℃终日日期逐渐推迟;冬前≥0℃积温随年代推移呈递增趋势。由于气候变化和品种更换的共同影响,冬小麦适播期应推迟到寒露播种最佳。  相似文献   

2.
南京56年来夏季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利用南京市1951年1月~2007年2月逐日温度观测资料,分析讨论了南京56年夏季平均气温、极端最高气温、热积温和高温日数的变化趋势和特征,利用候温法研究了南京夏季候平均气温≥22 ℃的候数变化和南京夏季时间尺度的演变,探讨了南京夏季各温度指标的年代变化和凉夏、酷暑的分布。结果表明,56年来南京夏季平均气温是上升的,而极端高温和热积温1990年代以前是下降的,但本世纪头几年回升明显;当今南京的夏季始于5月下旬或中旬,终于9月下旬或10月上旬,南京夏季时间尺度的明显增长与全球变暖相对应;南京1950、1960年代夏季较热,酷暑年较多,1970、1980年代较凉,凉夏年较多,1990年代以后夏季气温回升,但本世纪头几年南京夏季虽较热但未有凉夏、酷暑的异常年出现。南京温度及热积温的变化与大气环流演变和热带海洋海-气相互作用紧密相联,致使南京相应降水日数、日照时数等的变化,可引起南京夏季气温的相应变化。  相似文献   

3.
库尔勒1959-2008年冬季气温及负积温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库尔勒市近50a冬季逐日气温资料,分析了库尔勒冬季日平均气温、最低气温、负积温以及低温持续日数的变化趋势和特征,结果表明:库尔勒冬季平均气温自1985年开始发生增暖突变,最低气温、极端最低气温均在波动中逐渐上升,冬季增温主要体现在最低气温和2月平均气温的显著偏高,冬季气温最暖阶段在20世纪90年代;冬季负积温增暖变化早于冬季气温,冬季≤0℃低温持续日数明显减少,但近8a冬季≤-15℃的低温寒冷日数较20世纪80、90年代有明显增加,从而导致近8a负积温绝对值的增加。  相似文献   

4.
1996年9~11月新疆大部地区气温偏高,降水北疆偏多,南疆偏少。季内天气晴朗,光照充足,气候条件对秋收,秋种十分有利。但部分地区的多雪天气对交通及牧业生产有不利影响。1气候概况气温:季平均气温,北疆地区4~8℃;南疆地区8~13℃,与常年同期相比较,北疆偏高1℃左右;南疆偏高0.5℃左右。各地季平均气温,阿勒泰偏低;石河子、乌鲁木齐、奇台、吐鲁番、阿克苏、和田等地偏高;全疆其它地区气温正常。秋季气温下降很快,尤其是9月底以后,各地降温更快。9月下旬、10月上旬、10月下旬及11月中旬出现的中强夭气加剧了各地气温的下降…  相似文献   

5.
利用通辽国家基本气象站1980—2016年玉米作物发育期资料和同期逐日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观测资料,通过计算玉米不同发育期与光温水条件相关系数,分析气象条件对生育期的影响。结果表明:(1)近37a玉米播种日期在5月3日,成熟日期在9月18日,生育期140d,从播种到出苗日平均气温为21.3℃,平均最高气温27.2℃,平均最低气温15.7℃,平均日照时数为1201h,积温为2969.8℃,降水量为298.8mm。(2)玉米生育期日数与同期日照时数正相关显著,与降水量正相关,与气温负相关。(3)近37a,玉米生育期日数变化趋势不显著,但同期气温变化趋势显著,降水量和日照时数没有显著的变化趋势,但年际波动幅度较大。  相似文献   

6.
贵州东部中亚热带季风湿润区柑气候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池再香  龙先菊  晏理华  张艳梅  刘莉娟 《气象》2008,34(11):101-105
利用贵州省东部34个站点1981-2005年逐年的年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10℃积温、极端最低气温、≥35℃极端最高气温出现的天数、1月和7月的月平均气温、4月中旬至5月中旬和7月中旬至11月中旬的积温和降水量以及4-10月降水量、3-5月和7-10月的日照时数共15个气候变量进行经验正交函数分解,确定柑气候区划指标,应用模糊聚类分析,将贵州省东部中亚热带季风湿润区划分为4种不同类型的柑气候区,其结果指出了贵州东部柑生产布局中的问题,为贵州甚至西南地区柑产业基地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哈密气象站1980-2008年家燕物候资料和气象资料的分析,得出当地家燕物候变化规律及停留时间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家燕始见日期均在4月,其中4月中旬较多,平均日期为4月16日,绝见日期均在9月且集中于中旬,平均日期为9月16日;(2)家燕停留期为4—9月,平均停留153d;(3)停留期与同期≥0℃积温和日照时数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随降水量的变化在不同时段呈现或同向或反向的趋势;(4)≥0℃积温和日照时数均为增加趋势,总体上家燕停留期变化与二者变化趋势一致,但近6a停留期缩短。  相似文献   

8.
黔东南州近40a来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黔东南州16个气象观测站1964--2005年共41a的逐月平均气温、极端最高及最低气温和稳定通过0℃、5℃、10℃、15℃和20℃积温等资料,对黔东南州近40a来气温变化作了较为全面的分析,特别是将近20a与前20a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近20a的气温比前20a的气温基本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9.
尚建设 《山东气象》2015,35(2):40-43
使用商河县1971—2010年的日平均气温资料,得出稳定通过0℃,10℃积温资料,进而利用小波分析近40a商河县热量资源的变化特征。分析发现:商河县气温持续增暖,线性趋势达到0.17℃/10a,稳定通过0℃,10℃积温与气温变化显著相关也呈增加趋势,且逐年变化有多尺度震荡周期特征。稳定通过0℃,10℃积温持续天数也显著增加。通过分析研究商河县热量资源的变化特征,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商河县热量资源的变化趋势和周期性特征。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攀枝花市区1977~2009年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极端最高气温、年平均极端最低气温以及逐日最高气温资料,运用气候趋势系数、累计距平、MK突变检验等方法研究分析了攀枝花市区气温变化趋势,主要结论有:(1)33年来该地区年平均气温呈现弱的下降趋势,与全球升温趋势相悖。(2)年平均极端最低气温升温趋势率为0.24℃/(10a),大大高于年平均极端最高气温升温趋势率0.09℃/(10a)。(3)高温日数及热积温均呈下降趋势,其中热积温下降趋势率为8.4℃/(10a)。(4)市区炳草岗年平均气温相对稳定,不存在突变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