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辽宁金伯利岩地质—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辽宁金伯利岩主元素丰度较世界金伯利岩的平均成分,显示富Ca、Al和贫K、Na、Mg、Si,碱度偏低;与南非、苏联和我国山东含金刚石金伯利岩相比,Fe 质偏高。辽宁金伯利岩含矿程度由富到贫,有 Fe、Mg 组分增高,Ca 质降低,微量元素多趋富集的总体变化趋势。辽南金伯利岩较辽北金伯利岩具有碱性程度相对偏高,V、Li、Rb、Nb、La、Sn、Mo、Cu、Pb、Zn、Ag、Ba、Cd、B、S、F 等元素相对富集,Co、Ni、Cr、Th、Bi、Au、As、Sb、Hg、Sr 等元素相对贫化的特点。二者的元素组合和相关特征有明显差别。辽南金伯利岩 Na、Ca、Mn 3元素的相关组合特征是富、贫(中)金刚石金伯利岩的一个地球化学标志。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山东省巨野县土壤元素背景值状况的计算和研究,发现土壤中Ca,Cd,Hg,Mg,F等元素显著高于全省和全国背景值;Mo,Pb,Cu,Co等元素则低于全省和全国背景值;其中土壤Mo含量远低于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土壤质地是决定区内土壤N,K,Mg等元素含量的关键;由黄河冲积物发育的土壤P含量普遍较高,TOC空间分布与N密切相关。城镇及工业区土壤中Hg和Pb的积累趋势明显。元素分级结果显示,区内土壤K和有机质比较丰富;N,P和有机质缺乏区占比分别为23.82%,15.39%和6.47%。微量元素中Ca,Mg,S,Cl等元素较为丰富;而Mo,Si,Se,Co,Zn,Cu,Fe,Mn等元素的缺乏状况最突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分等结果显示,全区大部分土地质量优良,区内东北部和中西部地区土壤肥力较好,但有害元素含量偏高,西北部地区肥力较差导致土地质量等级偏低。全区土壤有机质含量不足以满足农业生产需要,加之局部土壤盐分偏高,对粮食作物生长不利。区内土壤环境质量水平总体较好,多数重金属元素分布受地质背景控制,但Hg和Pb污染位置与城镇及工业区分布明显存在一定关系,高值区多呈点状分布于人类活动强烈的地带,说明工业或生活排放对区内土壤中Hg,Pb的积累贡献较大。  相似文献   

3.
本文用火焰塞曼原子吸收法对Ag、Au等20余种元素的相对灵敏度和检出限进行了测定。实验结果表明:塞曼分裂对各种元素的测定灵敏度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Co、Cd、Hg、Ga、Au、Ni、Pb、Pd、等元素的灵敏度降低2~7%;Mg、Zn、Ca、Sb、Fe、Mn、Bi等元素降低11~27%;Ag、Sr、Na、K、Cu等元素降低38~59%。但是由于塞曼原子吸收法的特点,对SbNa、Cd、Ag、Cr、Cu、Mg、Zn、Mn、Ca、Pb等元素来说,塞曼火焰原子吸收法的检出限要低于常规火焰法。塞曼火焰法的基线也比常规火焰法稳定的多,这就显示了塞曼仪器的优越性。此外本文还对实验结果及仪器性能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通过内蒙黄岗梁—孟恩陶勒盖多金属矿床稳定同位素地质特征的研究,对成矿物质来源进行了探讨。硫有两个硫源,其一为上地幔岩浆硫,其二为多种成因的地壳硫。铅为正常铅,为来自于地槽区深部岩浆的造山带型铅。根据稳定同位素特征和成矿地质背景,将区内矿床分为Sn、Ag、Cu、Pb、Zn与W、Sn、Be、Fe两个成矿系列。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水和大气降水。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重熔、同熔两大系列岩浆,岩浆-大气降水对流循环攫取了二叠纪地层中部分矿质参与成矿。  相似文献   

5.
作者收集了国内外玄武岩和金伯利岩中不同产状的斜方辉石300余个样品的矿物化学资料。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分析,确定了斜方辉石的成分范围区。研究表明,斜方辉石的Al_2O_3含量随压力增高而增加,但是,当压力超过21.4×10~8-24.9×10~8Pa时,Al_2O_3含量随压力的继续增高而呈减少趋势。产于金伯利岩中的斜方辉石以富Mg,100Mg/(Mg+Fe~(3+)+Fr~(2+)+Mn)值高和极贫Al、Ca为特征;产于玄武岩中的斜方辉石以贫Mg,富Ca、Fe为特点;Ⅱ型包体可能是在高压条件下从寄主岩——玄武岩中结晶出来的,与巨晶具有相似的成因。  相似文献   

6.
浅层地下水调查是山东省黄河下游流域生态地球化学调查项目中的一项工作内容。调查是按每16 km2采集1件浅层地下水样品的密度,分析测试As,Ba,Be,Ca,Cd,Co,Cu,Fe,Hg,Pb,Se,Zn,F-,Cl-,Cr6 ,NO2-,COD,pH等33项指标;通过对这些指标在浅层地下水中的背景变化规律研究认为:调查区内浅层地下水中各指标含量起伏变化大,局部富集程度高,特别是As,Fe,K,La,Sb,Sn,Zn,Cl-,NO2-等指标的变异系数均>3.0,说明这些指标在浅层地下水中分布极不均匀,虽然背景含量较低,但在局部地段会形成高含量区,影响浅层地下水质量。选择As,Ba,Be,Cd,Co,Cu,Fe,Hg,Mn,Mo,Ni,Pb,Se,Zn,F-,Cl-,Cr6 ,NO2-,COD,pH等20项指标,按《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要求,对浅层地下水环境质量进行的单项组分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达到较好级以上者不足9%,而较差和极差级者达90%以上,表明调查区内浅层地下水环境污染状况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7.
以山东省1∶25万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数据为依据,研究了济南市54项指标的土壤地球化学背景值与全省和全国土壤的差异以及土壤质量地球化学综合等级。研究发现,济南市土壤中的C和CaO含量明显高于山东省土壤背景值,Cd、Cr、Cu、F、Ni、Sn、MgO、CaO、Na2O、pH值高于全国土壤A层丰度值,Se、I、OrgC等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指标含量低于全国背景值。济南市土壤质量总体较好,优质、良好和中等之和占研究区总面积的99.76%,差等土壤分布面积最少,仅占0.24%,零星分布在济南城区、莱芜区、钢城区和章丘区工矿企业附近,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黑河市罕达气八直沟地区位于大兴安岭中段华力西期、燕山期铁钨银金钼铜成矿带的东北段,地理坐标东经126°15′~126°21′,北纬50°17′~50°30′,是我省最重要的Au、Cu、Ag、Fe、W、Mo等多金属共生的成矿带之一。南部位于罕达气一三道湾子铜、金成矿亚带中段,北部位于独立山Au、Mo、Cu成矿亚带南段,西邻多宝山一争光Cu、Au、Mo成矿亚带,与罕达气牧羊场岩金矿、五道沟二支沟岩金矿、三道湾子岩金矿区处在同一条成矿带上,成矿地质背景优越。周围有多宝山、铜山大型铜钼矿床,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胶东大邓格金—多金属矿床热液蚀变过程中元素的迁移规律及其与矿化的关系,本文对不同蚀变程度的赋矿围岩和矿体进行了岩石地球化学分析,采用元素迁移质量平衡计算方法(Isocon),以Al2O3作为不活动组分进行了质量平衡计算。研究表明:从远矿围岩到近矿围岩主要发育绢英岩化蚀变,Mg、Na、Ti、P、Ca、Zn、Ni、Pb、Be、Sr、Th、U、Zr、Li、V、Nb、Ga、Ta、Sc、Hf、REE(除La、Ce、Pr)等元素迁入,Si、K、Cu、Cr、Co等元素迁出,Fe、Mn、Rb平均含量基本不变;从近矿围岩到矿体主要发育黄铁绢英岩化蚀变,Fe、Na、Mn、Ti、Mg、Cu、Zn、Sr、V、Sc、Zr、Co、REE等元素迁入,K、Ni、Pb、Be、Li、Rb、Cs、Th、U、Cr、Nb、Ta等元素迁出,Si、Al、P、Ca、Ga、Hf平均含量基本不变。Cu、Zn等成矿元素在绢英岩化过程中被活化进入成矿流体中,在黄铁绢英岩化过程中沉淀,形成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等硫化物。受古太平洋板片俯冲后撤的影响,胶东地区在中生代发生了大规模的岩浆活动和强烈的地壳隆升,所产生的热隆伸展构造为该区大规模成矿提供了有利条件在围岩蚀变过程中,Au可能以[Au(HS)2]络合物的形式进行迁移。伴随着热液蚀变过程中成矿流体的不断演化,氧逸度降低,体系处于还原环境,大量与金矿化相关的硫化物(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等)伴随金沉淀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10.
In the current study, we determined concentrations and transfer rates of Ag, Al, Ba, Ca, Cd, Co, Cr, Cu, Fe, K, Mg, Mn, Na, Ni, Pb, P, Rb, Sr and Zn to Brown Birch Scaber Stalks (Leccinum scabrum) mushrooms emerged in the area of Sudety Mountains (Sudetes) in Poland. Fruiting bodies and topsoil samples beneath L. scabrum were collected form the K odzka Dale. The trace elements were determined using validated method and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 atomic emission spectroscopy (ICP-AES) for final measurement. Mushrooms contained Ag, Cr, Hg, Co, Ni and Sr at < 1.0 μg/g dry weight; Ba and Pb at ~1.0 μg/g dw; Cd at < 5 μg/g dw; Cu and Mn at > 10 μg/g dw; Al and Ca at ~100 μg/g dw; Fe, Na, Rb and Zn at 100 to 500 μg/g dw, Mg at ~1,000 μg/g dw; P at ~5,000 μg/g dw and K at ~30,000 μg/g dw. Ca, Mn and Ni were nearly equally distributed between stipes and caps; stipes compared to caps were enriched in Ba, Na and Sr, while caps were enriched in Ag, Al, Cd, Co, Cr, Cu, Fe, K, P, Pb, Rb and Zn. The values of bioconcentration factor (BCF) varied highly depending on chemical element and were >1 for Ag, Cd, Cu, K, Mg, Na, P, Rb and Zn, while <1 for Al, Ba, Ca, Co, Cr, Fe, Mn, Ni, Pb and Sr. Topsoil showed elevated content of lead and mean concentration was 99 ± 32 μg/g dw, while cadmium was at 0.41 ± 0.15 and those two highly toxic to human elements occurred in edible caps of L. scabrum at 4.5 ± 2.2 and 2.9 ± 2.0 μg/g dw,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1.
河南淅川产的虎晶石猫眼石,由蓝石棉蚀变而成,主要成分为SiO_2。由于含Fe、Mg、Al、Ca、K等杂质元素,使其赋色显黄褐色-黑褐色。蓝石棉在蚀变过程中,完全保持了它的纤维状假像组构,使虎晶闪闪有光。在椭圆形制品上显出猫眼亮带,呈黄色-金黄色,十分诱人。但亮带与垂直于纤维方向的关系,多数是斜交于纤维方向,实测其交角在50.5~81°(锐角)和129.5~99°(钝角)之间,少数近于直角在86~94°之间,这可能与原生蓝石棉的斜纤维、横纤维和纵纤维类型有关。虎晶石中伴生有磁铁矿、赤铁矿,与蓝石棉的成分分不开。由于蓝石棉中富含Fe、Si、Ca、Mg、O和(OH)等,蚀变后便形成SiO_2和Fe_2O_3或Fe_3O_4等矿物。  相似文献   

12.
地球化学元素的多元统计分析可以推测地球化学元素在复杂的成矿过程中的组合及演化特征,从而为预测找矿提供有用的微观信息。应用多元统计方法,对沂源县鲁村镇崮山村地区土壤、岩石地球化学测量数据进行研究分析,得出:与中国东部岩石丰度对比,研究区岩石背景特征为Au,Ag,Pb,Sb,As,Hg元素富集,Cu,Zn贫化;与山东省土壤背景值对比,研究区土壤背景值中Au,Ag,Cu,Pb,Zn元素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富集。区内成矿元素组合特征表现为:Ag,Pb,Zn元素之间相关性较强,其中Ag、Pb元素之间的相关性最强,反应出了组合成矿的可能性;而Au与其他元素几乎不具相关性,Cu元素与Ag,Pb,Zn元素均具有弱相关性。通过因子分析得出成矿元素的富集与矿化过程大致可以划分3个阶段:Ag-Pb-Zn元素组合的富集与矿化;Cu元素的富集与矿化;Au元素的富集与矿化;反映出了该区多期富集或蚀变矿化特点。利用因子得分圈定元素组合异常,通过异常分析,并结合地质背景、地质构造特征,最终圈定找矿有利靶区,为进一步找矿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地下水的化学特征与成因机制对地下水演化、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采及质量评价具有重要意义。为查明豫北平原浅层地下水的水质特征及控制因素,采集了不同类型的浅层地下水和地表水样品,分别测试了水样阴、阳离子和氢氧同位素组成。结果表明:①地下水中总溶解性固体物质(total dissolved solids,简称TDS)质量浓度范围为316~6 948 mg/L,微咸和咸地下水呈条带状分布在沁河冲洪积平原中部,在三阳镇-修武县一带,水化学类型复杂,以HCO3·SO4-Na·Mg·Ca型和SO4-Na·Mg型水为主。北部山前冲洪积扇和沁河北岸地下水为淡水,为HCO3-Ca·Mg型水。②δ2H-δ18O关系说明地下水起源于大气降水,水化学组分受水岩相互作用控制,在补给区以碳酸盐岩溶滤作用为主,径流区发生硅酸盐岩的风化溶解以及阳离子交换作用,排泄区以蒸发浓缩、石膏溶解和阳离子交换作用为主。③地质和气候环境是造成地下水咸化的主要成因,且受到工农业污水渗漏的影响。研究成果可以为该区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采和有效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选取层次分析法、综合指数法为主要研究方法,在充分分析和借鉴前人研究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了适合日照市海岸带地质环境状况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日照市海岸带目前的地质环境质量进行了总体评价,将日照市海岸带地质环境质量划分为优等区、良好区、中等区和较差区4类。  相似文献   

15.
在内陆干旱区,作为重要饮用水源的地下水常面临氟含量超标问题。查明内陆干旱区高氟地下水的分布规律,了解氟在地下水中的富集过程及其影响因素,既可丰富高氟地下水的研究体系,也是保证内陆干旱区饮水安全的重要基础。以新疆阿克苏地区典型山前洪积扇——依格齐艾肯河-喀拉玉尔滚河河间地带为研究区,基于水文地球化学调查结果,刻画了高氟地下水的分布区;结合氟离子含量与特征性水化学指标间的关系,揭示了高氟地下水的成因机制。结果表明:①地下水中氟含量的变化范围为0.8~6.1 mg/L,83%的水样氟含量超过《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规定的上限(1.0 mg/L);②总体上,氟含量沿地下水流动路径逐渐增大,低氟地下水(ρ(F-)≤1.0 mg/L)分布在国道314以北的补给区,高氟地下水(ρ(F-)>1.0 mg/L)分布在国道314以南的径流区和排泄区;③高氟地下水的水化学类型以Cl·HCO3-Na型为主,而低氟地下水则以Cl·SO4-Na型为主,高氟地下水相比于低氟地下水优势阴离子偏向于HCO3-;④地下水的pH值范围为7.9~8.9(均值为8.4),表明其处于弱碱环境中。地下水中ρ(F-)与pH值呈正相关,此外构成浅层含水层的上更新统沉积物中含有黑云母、氟磷灰石等矿物,其表面存在一定数量的可交换F-,这表明水中OH-与矿物表面F-间的阴离子交换可能对氟的富集有一定贡献;⑤地下水的F-含量与Ca2+含量呈负相关,即高氟地下水中ρ(Ca2+)小于低氟地下水。考虑到氟化钙(CaF2)是自然界中的主要含氟矿物,也是地下水中氟的主要来源,ρ(F-)与ρ(Ca2+)间的这种负相关指示着高氟地下水中可能存在去Ca2+、Mg2+作用,如阳离子交替吸附或碳酸盐岩沉淀等。研究区地下水样中ρ(F-)与ρ(Mg2+)间也呈负相关关系,且和ρ(F-)与ρ(Ca2+)间的关系高度相似,也佐证了高氟地下水中去Ca2+、Mg2+作用的存在;⑥绝大部分地下水样品都位于氯碱性指数图的负值区域,且ρ(F-)与CAI-1和CAI-2均呈较好负相关,CAI-1和CAI-2都随ρ(F-)的增大而减小,这表明高氟地下水中存在Ca2+、Mg2+与Na+间更强的交换作用,对氟富集起着重要作用。地下水中ρ(F-)与SAR间呈较好正相关关系,且高氟地下水样的SAR均值(5.71)远大于低氟地下水SAR均值(1.67),这也进一步证明高氟地下水中的Ca2+、Mg2+与含水介质的Na+间存在强烈的交替作用,对氟的富集起着重要作用;⑦所有地下水样中的萤石均处于未饱和状态,且萤石的饱和指数(SI)与F-含量间呈现较好的正相关,这表明地下水对含氟矿物(主要是萤石)的持续溶解应是导致研究区地下水中氟富集的主要原因。与之相反,研究区所有地下水样中的方解石均处于过饱和状态(SI>0)。这表明CaCO3的沉淀可能促进了CaF2的溶解,导致地下水中氟离子质量浓度增高;⑧研究区低氟地下水的δ18O值介于-11.20‰~-10.67‰间,平均值为-10.94‰,而高氟地下水的δ18O值介于-11.65‰~-11.21‰间,平均值为-11.49‰,即低氟地下水较高氟地下水富集δ18O。此外,F-质量浓度较低(ρ(F-)≤3.0 mg/L)的地下水样中δ18O值与F-质量浓度呈负相关,即低氟地下水具有更正的δ18O值;F-质量浓度较高(ρ(F-)≥4.8 mg/L)的地下水样中δ18O值与F-质量浓度的相关性不显著,随F-质量浓度的增高,δ18O值基本维持不变。以上表明蒸发浓缩作用对地下水中氟的富集贡献较小;⑨研究区地下水中ρ(F-)/ρ(Cl-)比值与ρ(F-)间呈现正相关,即ρ(F-)/ρ(Cl-)比值随ρ(F-)增高呈增大趋势,这也说明地下水中氟富集的主要原因是含氟矿物的溶解,而不是蒸发浓缩作用。此外,Gibbs图也提供了证据:研究区地下水样基本处于水岩作用主导区域,表明地下水化学特征(包括氟的富集)主要受水岩作用控制,蒸发浓缩影响很小。总之,地下水中氟的富集主要由溶解作用引起,OH-与矿物表面F-间的交换也有贡献,但蒸发浓缩作用影响微弱。含氟矿物持续溶解的驱动机制是阳离子交替吸附(地下水中Ca2+与岩土颗粒表面Na+之间)及方解石沉淀所引起的地下水中Ca2+的衰减。   相似文献   

16.
为了深入了解西南印度洋中脊调查区表层沉积物的物质来源和沉积环境,对大洋第30航次在该区域获取的21个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了物相鉴定和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含量测试,分析结果显示,样品可分为Si质沉积物和Ca质沉积物两类,其中Si质沉积物富含Si、Mg、Fe、Al,稀土元素含量特征、轻重稀土元素分馏特征,以及稀土元素的北美页岩归一化曲线均表明沉积物保留了N-MORB的特征,主要为基性岩、超基性岩的风化产物;而Ca质沉积物富Ca、LOI、Sr,稀土元素以及微量元素之间的分配均指示沉积物物源为生源主导;所有站位均显示了两类沉积物不同程度的混杂,表明物质来源具有一定的多样性,调查区总体为稳定的偏氧化环境。   相似文献   

17.
该文在东营市海洋地质调查获得大量数据的基础上,开展近海海域地质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反映近海海域地质环境质量现状和变化趋势,为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依据。选取海岸侵蚀与淤积、活动断裂与地震、灾害地貌与滑坡、浅层气、底辟、埋藏古河道(古湖泊)、表层沉积物质量、海水质量、软土、砂土液化10项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综合指数法,对东营市近海海域地质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大部分区域地质环境质量为优等和良好级别,面积8875km~2,占总面积的86.58%;中等区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北部、东南部和东营港近岸区,面积1200km~2,占总面积的11.71%;较差区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北部及黄河口外围海域,面积175km~2,占总面积的1.71%。  相似文献   

18.
地幔橄榄岩中橄榄石的指示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橄榄石是地幔橄榄岩和辉石岩的主要组成矿物,但也经常以斑晶和捕虏晶的形式出现在玄武质岩石中。结合近年来在地幔橄榄岩的主要元素(如Mg和Fe)组成特征以及Li、Mg和Fe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方面的研究成果,重点对橄榄石的地球化学特征与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地幔演化过程之间的联系进行了讨论,旨在加深对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地幔演化过程的理解。现有研究表明:地幔橄榄岩中橄榄石的矿物学特征、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组成能够很好地指示岩石圈地幔的特征及其演化过程,因而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克拉通地区的地幔橄榄岩来说,橄榄石的Mg#通常可以指示岩石圈地幔的属性,古老、难熔的地幔橄榄岩中的橄榄石一般具有较高的Mg#(>92),而新生的岩石圈地幔橄榄岩中的橄榄石则具有较低的Mg#(<91)。因此,地幔橄榄岩中橄榄石的Mg#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年龄意义。橄榄岩中橄榄石的Li、Mg和Fe同位素组成也可以明确指示岩石圈地幔的属性及其所经历的演化过程,正常地幔的δ7Li、δ26Mg和δ57Fe组成相对均一,如果上述同位素组成偏离正常地幔值,则说明岩石圈地幔经历了熔体/流体的交代作用。华北克拉通地区地幔橄榄岩捕虏体中橄榄石的Li、Mg和Fe同位素组成研究表明:该区的岩石圈地幔经历了多个阶段、不同来源的熔体/流体的改造过程。  相似文献   

19.
文章针对广西横县城区至云表镇一带的赤红壤中微量元素有效态含量进行评价,发现研究区土壤有效B含量较低,有效Cu、Zn、Fe和Mn含量较高。通过探讨微量元素有效态含量与pH值、有机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与有效B、Zn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性,pH值与有效Mn呈显著正相关性、与有效Fe呈显著负相关性的规律,由此提出了对研究区赤红壤养分进行改善,以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微量元素含量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利用元素分析仪和原子吸收光谱仪分析了褶纹冠蚌(Cristaria plicata Leach)的四个不同培育阶段的珍珠的十三种元素的含量,以期从连续动态的角度探讨珍珠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随着育珠时间的延长,珍珠中Ca元素的含量是逐渐增加的,C和H元素的含量则是逐渐下降的。在微量元素中,Na、Cu、Zn、Mg和Sr的含量比较高,其中Na在晚期的珍珠中的含量显著高于早期的珍珠,而CuZn、Mg等其它微量元素则是在早期珍珠中的含量明显高于晚期珍珠,它们随着育珠时间的延长呈指数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