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山东半岛古冰川遗迹研究的基础上,作者又对云台山进行了实地调查。特别对东磊石海,花果山的冰碛洞群进行了认真的分析。通过大量的地质地貌资料的研究,作者认为:云台山曾被更新世期间出现的古冰川所覆盖,留下了众多的古冰川遗迹。云台山的古冰川遗迹以东磊石海和花果山的冰碛洞群为典型。连云港云台山古冰川遗迹的发现,为我国东部古冰川遗迹的研究,又增添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2.
小丁港海岸演变及整治工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本文所研究的海岸位于云台山以南、埒子口以北约22公里长的一段粉沙淤泥质的侵蚀海岸。这段海岸自1855年黄河北归山东入海以来,岸滩一直处于侵蚀的过程。由于岸线的不断后退,现今的海堤基本上已成为岸线(见图1)。  相似文献   

3.
侯国本  丁东 《海岸工程》1996,15(2):15-18
根据黄河下游水量逐年减少,断流时间逐年增加,河口形态已经消失等现状,认为黄河已经出现死亡象征。指出“调水调沙”“束水攻沙,攻沙入海”治黄方案应作科学论证。提出了筑平原大水库,引黄河洪水,静态放淤,向华北调水治理黄河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北疆铁路去年即已与苏联中亚细亚铁路接轨,陆上距离最短的欧亚大陆桥即将建成。大陆桥亚洲一侧的桥头堡——出海大港已有连云港、天津和大连,为什么还要扩建黄河三角洲上的黄河海港,作为大陆桥的另一个出海大港呢?主要理由如下: (1)从我国经济宏观发展来看,我国三大三角洲之一——黄河三角洲经济必须加速开发,必须及早地列为我国沿海开放地区。要加速开发黄河三角洲,扩建黄河海港是重要关键之一。有人认为,必须有繁荣的城市和区域的依托,才能建设大港。但无数历史事实说明:海港与城市间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从筹集资金来说,当然最好是城市和区域经济  相似文献   

5.
神游云台山     
400多年前,《西游记》作者、淮安人士吴承恩,曾数次游览连云港市的云台山。并以云台山为背景,参照众多神话传说,创作出了不朽名篇《西游记》。书中主人公孙悟空的“老家”花果山也随之名传四海。数百年间,不知有多少游客带着美丽的遐想,结袂联翩深入“洞天福地”,领略这富有神奇色彩的诱人风光。阳春3月,记者有幸踏上了这块孕育灵秀的土地。从连云港市驱车前往,不多时便来到了山脚下,仰望仙山,薄雾蒙蒙,翠翠叠叠,其间隐现着簇簇红  相似文献   

6.
一、港口概况江苏省连云港地理位置优越,是横贯我国中部地区陇海铁路的终点港,是我国中原和西北地区海上吞吐物资的最近口岸。连云港港为一海峡港口。北屏东、西连岛,南依云台山,为一南北宽2.5—5公里,东西长约10公里的天然海峡。连云港最早是在连岛与云台山之间建有港口。1925年陇海铁路铺轨到海州后,在临洪河大浦港设临时码头,后因临洪河口淤积严重,大浦港渐废,于1933年改在连云港建设陇海铁路出海港。1936年建成东防波堤和  相似文献   

7.
杨玉珍 《海岸工程》1992,11(2):38-43
论述了黄河流域经济带急需向东开发,现代黄河三角洲处在特别重要的位置。认为开发黄河三角洲的有效方法是稳定流路,开挖拦门沙,以便使黄河航道通向大海。同时为了开发黄河三角洲必须建设黄河海港,使海河相通。  相似文献   

8.
西沙群岛珊瑚礁组成成份的分析和“海藻脊”的讨论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西沙群岛由大小30余个岛、洲、礁、暗滩组成,除高尖石外,均是珊瑚礁.但是,珊瑚礁在形成过程中到底是什么生物起作用?在这个问题上有的认为主要是造礁石珊瑚起主要作用[3][4][6],也有的认为石灰藻的珊瑚藻类起相当重要的作用或积极的作用[2][4],同样,在西沙群岛向海迎浪面有无“海藻脊”(Algal ridge)亦有分岐,有人认为西沙群岛相当普遍地存在海藻脊[2][4],而有人确认为西沙群岛不存在“海藻脊”[2].  相似文献   

9.
黄河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喇山脉的约古宗列渠,流经九个省区,于山东省垦利县东北注入渤海,全长为5464公里,流域面积为75.2万多平方公里。黄河是我国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水少沙多”,人称“一碗水半碗泥”,含沙量很大。黄河虽是我国第二大河,但其迳流量仅480亿立方米,只有长江的1/20。黄河下游河道宽阔平坦,水流缓慢,泥沙淤积十分严重,使河床高出两岸平地,成为举世闻名的“地上河”。现在的黄河三角洲,是1855年黄河在河南兰封铜瓦厢决口、夺大清河故道入海后堆积而成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南黄海北部B03孔沉积物黏土矿物组成、黏土粒级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分析以及沉积速率研究,探讨其物质来源及其环境变化记录。研究认为,B03孔沉积物中黏土矿物组分以伊利石为主,同时含有较多蒙脱石,伊利石-蒙脱石-(高岭石+绿泥石)判别图解表明该岩芯源区主要来自黄河沉积物;B03孔黏土粒级沉积物稀土元素分布模式显示,90cm以上的黏土粒级沉积物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分布模式与黄河沉积物的较为接近,表明其与黄河沉积物的亲缘性较大。结合B03孔的210Pb测年结果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推测1855年黄河改道对山东半岛东部陆架海的物源影响是造成该岩芯以90cm为界分为上下两段沉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中韩河流沉积物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长江和黄河以及韩国的Keum和Yeongsan江,具有不同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韩国河流沉积物中微量元素含量多介于长江和黄河之间,以Li、Rb和Th较高为特征,粒级效应明显。长江富铁族和铜族元素,黄河则Sr最高,其他元素均低于其他3条河流;韩国河流中Sr主要赋存于长石中,而长江和黄河中则主要赋存于碳酸盐矿物中。根据沉积物中元素的赋存相态及含量,我们认为Ti、Cr/Th、Ti/Nb和Zr/Nb等可以作为判剐西太平洋边缘海,尤其是黄海中长江、黄河与韩国河流物质贡献的可靠地球化学参数,但在运用中必须注意粒级效应影响。  相似文献   

12.
古代诗人有“黄河之水天上来”的优美诗句伟人毛泽东提出“黄河上了天怎么办”的历史发问今日人们引发出“黄河之水何处去?”的疑惑  相似文献   

13.
欧亚大陆桥的东桥头堡——江苏连云港市,其骨架是久负盛名的云台山。这里是山与海的结合部,是南北气候的过渡带,是沧海巨变的见证地,是古今名人较多光顾的游览区;是神话小说《西游记》中孙悟空的老家:《西游记》中山山水水的都以这里为原型的。这里的自然景观美不胜收,名胜古迹  相似文献   

14.
黄河下游综合性治理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振环 《海岸工程》1992,11(2):1-29
黄河是世界上著名的多沙河,现行黄河口沉积了64%的泥沙,造成河口不断地摆动和改道,给黄河三角洲的开发和利用带来了许多困难,因此,治理黄河是当务之急。本文在理论和实验的基础上:(1)提出利用黄河本身所具有的自然条件治理黄河,即采用高压泵冲刷泥沙,使拦门沙的泥沙随流而向深海运移;(2)为了防止大水刷槽淤滩,小水塌滩淤槽,本文采用垃圾坑治理河道下游淤床现象。作者认为该措施是可行的,既节省了开支,又稳定了流路。  相似文献   

15.
刘洪石 《海洋科学》1981,5(1):32-34
近几年来,许多研究江苏海岸历史变迁的学者,对新石器时代海岸位置的划定,大多数意见是在九里七—海州—板浦—阜宁—盐城和海安一线,云台山是浩瀚黄海中的一列孤岛(图1)。笔者分析了连云港市出土文物和古遗址分布,结合有关文献、资料的研究,认为2500—6000年间连云港附近的海岸位置在赣榆—墩尚—华盖山—板浦—新坝一线(图2)。北云台是岛屿,而中云台、南云台以半岛形式和大陆相连。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黄河河口河段淤积形成机理的分析 ,认为黄河河口治理的关键是有效地控制河口侵蚀基准面的抬高 ,这也是衡量任何一种治理措施优劣的标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利用浮动泵站来实现控制河口侵蚀基准面抬高的工程措施 ,并结合河口地区的地形条件和工程条件 ,初步提出了工程总体布置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7.
黄河水下三角洲浅表局部扰动地层工程特性与成因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浅地层剖面声学探测资料,发现黄河水下三角洲浅表存在局部扰动地层,扰动地层多与负地形相伴生,地层扰动最大深度可达5m。通过对黄河水下三角洲浅表局部扰动地层和其周围正常地层的工程地质调查,对比得出扰动地层的工程地质特性好于周围正常地层。结合已有的水槽试验研究,认为海底浅表局部扰动地层的形成及其工程地质特性的变化是由波浪导致局部土体的振荡滑动造成。  相似文献   

18.
连云港位于我国沿海中部的黄海之滨,江苏省的东北部,陇海铁路的东端起点。港口前有东西连岛作屏障,后有云台山脉为依托,是一个山岛环抱、港阔水深、终年不冻的天然良港。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曾设想要把它建成一个“可以容航巨舶”的“二等海港”。如今,连云港已经成为一个初具规模、大中小泊位配套、散杂货并举、运输功能齐全,以外  相似文献   

19.
朋友!你见过黄河吗?你见过黄河那从上游滚滚而来,又从眼前奔腾而下,一泻千里的气势吗?如果你亲眼见过黄河,除了会被黄河浊浪排空的气概和日夜奔腾不息的湍流所引发的感叹之外。另外一种印象肯定会深深地印刻在你的脑海里,那就是黄河水的含沙量可真大啊!是的,要不怎么会有“跳进黄河也洗不清”的民谚呢!请不要忘记,正是象黄河这样的河流千百年来的不停“搬运”,才形成了今日这美丽富饶的华北大平  相似文献   

20.
渤海湾的水深变化,反映了该海区的基本地貌特征,即除局部海区因海洋动力作用海岸不断发生变化外,一般是稳定海岸,没有明显地进退现象。通过黄河入海挟带泥沙沉积的分布规律分析,可以认为黄河的泥沙不会成为泥沙流进入天津新港。天津新港的淤积来源主要是附近浅滩泥沙在潮流和风浪作用下的重新分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