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石寒 《岩土力学》2007,28(7):1491-1494
根据主应力可分解为静水应力和偏应力,以及它们在应力莫尔圆和变形方面的相关性,推导出修正的莫尔-库仑理论的数学表达式。从理论上解决了库仑理论和莫尔理论存在的许多缺陷,特别是中间主应力对材料抗剪强度的影响。它的四参数准则的计算结果与一些混凝土的试验数据相当吻合。  相似文献   

2.
姜玥  周辉  卢景景  高阳 《岩土力学》2022,43(4):932-944
利用岩石空心圆柱扭剪试验系统针对灰砂岩进行真三轴试验研究,分别开展控制(σ2-σ3)(σ2为中间主应力,σ3为最小主应力)条件压缩试验和恒σ3、变σ2条件压缩试验,对灰砂岩的应力-应变规律、强度特性及破坏特征进行详细分析,并进一步探讨了中间主应力效应,最小主应力效应,应力洛德角效应以及强度准则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岩石空心圆柱扭剪试验系统能够实现真三轴应力状态的模拟,相较于常规的实现方式,该方法可避免端部摩擦的影响;内外围压的压差对岩石强度有很大影响,尤其是在高围压下,较大的压差使得岩石强度迅速弱化导致剧烈破坏;中间主应力对岩石强度影响显著且具有区间效应,最小主应力对岩石强度有强化作用,该特点对于实际工程开挖岩体的高效及时支护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进一步地,根据所获试验结果对现阶段用于描述岩石力学特性的强度准则进行分析,认为采用指数强度准则能合理反映岩石真三轴应力状态,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可用来评价实际工程中岩石的强度特征。  相似文献   

3.
章光 《岩土力学》1990,11(1):18-18
由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许东俊副研究员主持研制的RT3型岩石高压真三轴仪最近研制成功,于1989年11月在武汉通过了专家鉴定。RT3型岩石高压真三轴仪由三轴压力室、轴向(σ1)和横向(σ2)加载系统、三向增压器系统、应力应变测试系统和操作台等部分组成。采用5×5×10cm的长方体试件,可施加最大主应力σ1最高达800MPa,中间主应力σ2达200MPa、最小主应力σ3达200MPa。该设备可以独立地控制和改变三个主应力,并能测定三个主应力方向上的应变和声波传播参数,从而可以模拟工程岩体和地壳内部的任何应力状态和应力途径,为岩石力学基础理论、工程岩体稳定性和地震前兆特性等研究提供了新的实验手段。  相似文献   

4.
《岩土力学》2017,(12):3524-3531
为了更好地描述岩石材料在多种复杂应力作用下的强度状态,在已提出的双T~2强度理论基础上,建立了一种新的非线性三参数强度准则。通过与Westerly花岗岩等5种岩石材料试验数据的比较,对准则在σ_1=σ_2σ_3,σ_1σ_2=σ_3,σ_3=0、σ_10、σ_20,σ_30和σ-τ 5种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合理性和适用性进行了讨论。研究表明:待定系数A、B、C可通过简单的试验确定且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不同岩石材料的极限应力比α和β对应不同的强度理论;非线性三参数强度准则的π平面迹线介于单剪强度理论和Mises准则、双剪强度理论之间,符合各向同性材料屈服面三轴对称和外凸的公设;理论预测曲线可反映岩石材料中主应力效应的区间性与静水压力效应,并与多种岩石材料在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强度变化趋势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5.
莫尔-库仑强度理论的修正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对莫尔-库仑(Mohr-Coulomb)强度理论作了重要修正。指出静水应力不仅对材料固有强度,而且对剪切滑移也有影响,从而得到了一个计及中间主应力影响的剪切强度公式。根据断裂力学的分析,该公式可进一步用于材料的断裂强度的计算。  相似文献   

6.
测定岩石经历的最高古应力状态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丁原辰  邵兆刚 《地球科学》2001,26(1):99-104
当前国内外尚无测定三维古构造应力场的理想方法.提出了一种新方法: 从待测地点取大岩心或新鲜石块, 从6个以上方向取岩石试样, 每方向至少10个试样, 以声发射的广义抹录不净现象, 测定岩石经历的各主要构造运动期的最大主应力值.而后, 统计出岩石记忆的最高古应力状态的最大主应力值σmt.由于岩石对最高古应力状态在各取样方向的正应力σmn尚有记忆, 只不过隐藏于各期较低古应力状态的最大主应力值之间, 不易区分, 故以σmt为目标, 通过“AE反演搜索法”, 则可将隐藏的各σmn搜索出来, 从而计算出岩石经历的最高古应力状态.以准平面应力状态模拟实验检验了该新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张鸿朋  马芹永  黄坤  马冬冬  姚兆明  张发 《岩土力学》2023,(5):1477-1486+1500
为研究冻土在复杂应力路径下的力学特性,利用自主研发的冻土三轴仪,进行了广义三轴压缩应力状态、平面应变应力状态和真三轴应力状态下的压缩试验,分析了冻结砂在不同应力状态下的强度演化规律和变形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当小主应力相同时,冻结砂在广义三轴压缩应力状态、平面应变应力状态和真三轴应力状态下的强度和应力-应变曲线的斜率依次增大,小主应力对冻土的强度起到提高作用;小主应力方向始终产生膨胀变形;体应变随着大主应变的增加呈现先剪缩后剪胀的趋势,且在同一试验类型下,小主应力对体应变影响程度较小;同一试验加载条件下,小主应力越小,偏应力与球应力之比的位置越高;从广义三轴压缩应力状态至平面应变应力状态再到真三轴应力状态,试样的破坏强度依次提升。  相似文献   

8.
卢廷浩  周爱兆  刘尧 《岩土力学》2010,31(4):1009-1012
对单剪条件下的应力莫尔圆变化过程进行详细分析,将莫尔圆从初始状态到破坏状态的大、小主应力变化过程看做由若干个等增量步组成,从而推导出任意剪应力状态与初始状态对应的小主应力差值与两者大主应力差值的比为一常数,该常数可以根据初始状态莫尔圆和破坏时对应的莫尔圆确定。推导出单剪条件下任意剪应力对应的大、小主应力及主应力轴方向的表达式。讨论了土体材料参数及法向应力对主应力轴偏转过程的影响以及大、小主应力与剪应力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土体材料参数一定的条件下,主应力轴方向由应力比唯一确定;法向应力一定,土体的摩擦角越小,相同剪应力对应的主应力偏转角越大;剪切起始阶段,主应力变化缓慢,随着剪应力增大,主应力急剧变化至土样破坏时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9.
无粘性土的一种破坏准则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孔德志  朱俊高 《岩土力学》2005,26(1):101-104
研究表明,在三轴压缩和伸长试验条件下,土的抗剪强度与莫尔-库仑准则是一致的,而对于一般应力状态下,土体破坏时的应力状态与莫尔-库仑准则有一定的出入。结合以往的真三轴试验结果,建议了一个复杂应力状态下的等效内摩擦角,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考虑中主应力影响的无粘性土(c=0)的破坏准则。通过和真三轴试验结果比较,发现该准则在π平面内比莫尔-库仑准则更接近于试验结果。该准则有望推广应用到粘性土中。  相似文献   

10.
复杂应力状态下条形基础的临塑荷载公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安楠  罗汀  姚仰平 《岩土力学》2004,25(10):1599-1602
莫尔-库仑强度准则的临塑荷载公式由于没有考虑中主应力在强度上的作用使计算结果偏于保守。利用具有线性形式的双剪应力强度准则替换原有的莫尔-库仑强度准则,将中主应力引入临塑荷载的计算中,推导出平面应变条件下考虑中主应力影响的临塑荷载公式,并通过算例说明了新临塑荷载公式的计算结果比原有公式有较大的偏高。  相似文献   

11.
土石坝所处的应力状态较接近平面应变应力状态或三维应力状态,而常规三轴试验低估了粗粒料的力学性能。应用大型真三轴仪对常规三轴应力状态、平面应变应力状态和真三轴应力状态( 0.25, 为中主应力系数, 、 、 分别为大、中、小主应力)下粗粒料的力学特性进行了压缩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相同小主应力下,常规三轴试验、平面应变试验、真三轴试验的大、小主应力之差与大主应力方向应变的关系曲线依次变高变陡。某一试验加载条件下,体应变随球应力的增大而增大,初始剪切阶段增加较慢,随后呈线性增大,不同小主应力的体应变曲线较为接近。平面应变试验强度和真三轴试验强度比常规三轴试验强度有较大增长,真三轴试验强度增加百分比大于平面应变试验强度增加百分比。初始弹性模量随小主应力的增大呈线性增大。平面应变状态下中主应力系数随大主应力方向应变的增大而增大,初始剪切阶段增长较缓,之后近似呈线性增大。相同小主应力下,从常规三轴应力状态至平面应变应力状态再到真三轴应力状态,小主应力方向应变均为膨胀变形,且膨胀变形依次增大。同一试验加载条件下,小主应力较小时,应力比(偏应力与球应力之比)与偏应变的关系曲线位于上方。  相似文献   

12.
应力历史对饱和砂土力学性状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艺  栾茂田  许成顺  马太雷 《岩土力学》2009,30(5):1257-1263
三向应力历史条件的影响是准确预测地基变形的重要参考因素之一。针对相对密度为30 %的福建标准砂,利用土工静力-动力液压-三轴扭转多功能剪切仪,进行了复杂条件下应力路径变化的应力控制式单调排水剪切试验。通过控制试验过程的平均主应力保持不变,改变应力历史条件,着重探讨应力历史对饱和砂土剪切强度和应力-应变关系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平均主应力一定时,在排水条件下应力历史的改变,对砂土的剪切强度几乎没有影响,但会影响应力-应变特性。弹性轨迹随着中主应力系数和主应力方向角历史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引入考虑应力历史同剪切过程之间条件变化的参数,结合试验数据,给出了三维空间中砂土受到应力历史作用后形成的弹性边界的关系表达式。  相似文献   

13.
中主应力对饱和松砂不排水单调剪切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土工静力-动力液压-三轴扭转多功能剪切仪,针对相对密度为30 %的福建标准砂,在不排水条件下控制主应力方向、中主应力系数、平均主应力保持不变,进行了单调剪切试验。以此着重探讨了中主应力系数对相变有效内摩擦角、峰值有效内摩擦角及有效应力路径的影响。研究表明,中主应力系数对在不排水单调剪切条件下饱和松砂的强度参数具有显著的影响,而对有效应力路径及应力-应变关系发展模式影响较小。基于广义双剪强度准则,从理论上探讨了土的强度参数对于中主应力的依赖性,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4.
芦山地震前后龙门山断裂带西南段地应力状态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3年4月20日芦山Ms7.0级地震后,为研究龙门山断裂带西南段震后的地应力状态,应用水压致裂法和压磁应力解除法在该区开展了2个钻孔的原地应力测量工作。测量结果显示硗碛测点在128~188m深度范围内最小水平主应力的量值为10.47~18.47 MPa,最大水平主应力的量值为19.60~25.83 MPa,方向为N63°~85°W;天全测点在114~142m深度范围内最小水平主应力的量值为5.20~7.73 MPa,最大水平主应力的量值为8.21~9.31 MPa,方向为N59°W。两个测点水平主应力与垂直应力的关系均为σ_Hσ_hσ_v,其中硗碛测点最大、最小水平主应力与垂直应力比值的平均值分别为5.27和3.01,天全测点最大、最小水平主应力与垂直应力比值的平均值分别为2.60和1.76,表明有利于逆断层活动。通过比较该地区芦山地震前后实测地应力状态,发现芦山地震后,龙门山断裂带西南段的北段(即邛崃大邑西-宝兴北-汶川南一带)和南段(即天全-荥经-泸定-康定一带)应力积累量增加。相同深度范围内,北段硗碛测点震后的应力大小要比地震前有明显的提高,这也与硗碛测点地应力监测结果一致。实测应力方向与震前基本一致,都为NW-NWW。基于实测地应力资料,根据库伦破裂准则和Byerlee定律分析,位于北段的硗碛测点震前部分压裂段的最大水平主应力处于使断层滑动临界值的上下限之间,而地震后最大水平主应力则均已超过断层滑动临界值的上限。位于南段的飞仙关测点震前最大水平主应力均未达到断层滑动临界值的下限,而地震后天全测点的最大水平主应力则均处于使断层滑动临界值的上下限之间。采用最大剪应力(σ_1-σ_3)/2与平均应力(σ_1+σ_3)/2的比值μ_m(断层摩擦)参数评估研究区地应力的积累水平和地震危险性。震前硗碛测点μ_m的量值为0.16~0.72,平均为0.50,震后为0.71~0.81,平均为0.77。震前飞仙关测点μ_m的量值为0.31~0.35,平均值为0.32,震后天全测点μ_m的量值为0.53~0.57,平均值为0.55,两个研究区的μ_m的量值均变大。分析认为芦山地震后龙门山断裂带西南段的北段和南段的应力积累量增加,都有发生断层滑动的可能性,尤其是北段。  相似文献   

15.
蔡晓鸿  康怀鹏  蔡勇平  蔡勇斌 《岩土力学》2010,31(10):3209-3216
裂隙岩体在渗流水荷载作用下的裂隙围岩流-固耦合研究是隧道工程研究的热点问题,而计及中间主应力影响的隧道围岩流-固耦合应力计算鲜见介绍。采用双剪统一强度理论屈服模型,计及中间主应力影响,分析了在渗流水荷载作用下隧道围岩处于弹性、软化、塑性流动时的流-固耦合问题,并给出了含水围岩、衬砌应力、位移与变形区界面半径解析计算式。其结果对水底隧道围岩稳定分析与衬砌结构设计计算具有工程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非饱和黄土在有效应力空间的屈服特性,利用真三轴仪对非饱和原状黄土进行了不排水等向净应力压缩固结和不同中主应力参数b值的剪切试验,研究了真三轴压缩条件下非饱和黄土的有效应力屈服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有效应力比随着中主应力或净围压的增大而减小,中主应力的增大作用对有效球应力的影响大于广义剪应力;由有效应力比?体应变关系曲线确定的剪缩屈服曲线在有效应力空间具有良好的规律性,屈服点的有效屈服应力随着中主应力和初始吸力的增大而增大;π平面上的有效应力屈服强度面和强度破坏面与SMP强度准则稳合较好,有效球应力和初始吸力越大,屈服强度面和强度破坏面越大。提出了真三轴条件下弹性剪应变和塑性剪应变的计算公式,通过分析有效应力与塑性应变关系得出有效应力空间中不同子午平面内的塑性势面呈椭圆形,且随着中主应力的增大,椭圆屈服面增大。  相似文献   

17.
基于EBSD技术利用方解石双晶恢复古应力方向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解石机械e-双晶是低温、低围压和低有限应变下主要的晶体塑性变形机制。假设方解石双晶面为剪切面,双晶形成方向平行于最大有效剪应力方向,最大主应力(σ1)和最小主应力(σ3)与主晶c-轴和e-双晶法线四者共平面,与c-轴夹角分别为71°和19°,与e-双晶面夹角为45°,确定方解石主晶和双晶的晶体学方位即可确定主应力方向。电子背散射衍射(electron backscatter diffraction,简称EBSD)技术可以精确测定方解石主晶和双晶的晶体学参数。从样品野外采集、室内薄片切制、EBSD数据获取、数据处理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利用方解石双晶恢复古应力方向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德勒诺尔铁矿区发育的节理为研究对象,在约20km2的研究区内布置了93个观测点,在野外共观测三百余组节理,采用数学统计方法,对节理进行分期配套,确定区内主要发育3组高倾角平面X剪节理,通过节理之间相互错断、限制关系对节理期次进行配套分析,并对不同期次构造应力场形成的共轭剪节理进行了研究,利用吴氏网绘制各观察点的主应力图解,获得各点应力轴(σ123)的产状。研究得出本区第1次构造应力场最大主压应力轴(σ1)的优选产状为181°∠8°,中间应力轴(σ2)为141°∠81°,最小主应力轴(σ3)为89°∠5°,可能是区内的主体构造格架的动力来源,在区内形成了近EW向的复式背斜及叠瓦状逆冲断裂。第2期构造应力场最大主压应力轴呈NE—SW向,最大主压应力轴(σ1)的优选产状为250°∠12°,中间应力轴(σ2)为56°∠78°,最小主应力轴(σ3)为143°∠11°,为区内形成NW—NWW向展布的逆冲断裂的主要动力来源。第3期构造应力场最大主压应力轴呈NNW—SSE向,最大主压应力轴(σ1)的优选产状为344°∠3°,中间应力轴(σ2)为79°∠80°,最小主应力轴(σ3)为252°∠13°,可能为区内NW、NE向展布的张性断裂的主要动力来源。研究总结了区内不同期次构造应力场的特征,并对动力来源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岩土力学》2017,(2):601-609
用西原模型描述双重孔隙-裂隙介质的流变特性,在理论上给出了其流变参数及强度指标的确定方法,建立了瞬弹-黏弹-黏塑性平面有限元求解格式和研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针对一个矩形地下洞室围岩为裂隙岩体和完整岩体的两种工况进行数值分析,对比了围岩中的位移、应力及塑性区。其结果显示:相比于单一介质的情况,双重介质因其变形模量、凝聚力和内摩擦角减小,故洞室围岩中随时发展的位移和塑性区有明显的增长,两种工况的围岩应力分布亦存在较大的不同,特别是双重介质围岩中最大主应力σ_1和最小主应力σ_3的差值较大,因此,提高了围岩破坏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成矿构造应力场研究是控矿构造研究、认识矿体空间展布形态、位置、预测及布置探矿设计的基础。依据弹性力学和莫尔库仑剪切破裂理论,推导出形成共轭及在剪切构造带内形成羽列、雁列等构造应力场的产状和形成羽列、雁列主应力大小的数学解析表达式,进而应用计算机对新城金矿床主矿体进行了测算。结果显示:该矿主容矿构造是在NNW向缓倾拉张主应力、NE向陡倾主压应力、焦家构造带平面呈右行扭动下形成的。NWW向中间主应力控制新城Ⅰ号主矿体在NW向倾斜平面上延深的长轴方向。该轴在水平面上投影的倾伏向为281°,与水平面的夹角倾伏角为26°,在N40°E纵投影面上向SW侧伏,侧伏角为45°,富矿柱产状亦与中间主应力轴产状一致。在已获取容矿构造产状基础上,据相关岩石力学性质测试成果,分析并建立了主容矿羽列与控制剪切构造带两者的力学关系和剪切破裂方程式。联立解出成矿应力场的最大和最小主应力的量值,再由陡倾主应力大小估算出该矿头部的成矿深度在2 750 m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