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利用信息化手段对武汉某地铁深基坑变形和支撑轴力展开动态监测,结合监测成果,重点分析了冠梁水平位移、坑外地表沉降以及钢支撑轴力的变化。对基坑变形和内力变化的原因及机理进行了探讨。分析表明,墙后土体压力及钢支撑轴力之间相互作用是导致基坑发生变形的主要原因。此外,基坑前期变形、内力监测均呈现较为明显的变化,随着支护体系的完善,各监测值逐渐趋于稳定,说明基坑支护和维护体系能够有效地控制基坑变形,可以保证地铁深基坑的安全施工。  相似文献   

2.
基坑工程是城市建设中一项重要工程,如何科学、实时、准确地分析基坑变形是现代工程测量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结合某国际广场基坑工程为例,对支护桩顶水平位移及沉降等项目进行监测,分析了基坑水平位移及沉降的变化规律并对变形原因进行了分析,同时验证了基坑支护结构的安全可靠性。为本地区相似工程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3.
孙志鹏 《北京测绘》2017,(4):54-57,79
针对温州地区特殊条件,通过收集温州地铁眀挖深基坑地下连续墙作为围护结构的深基坑工程实测数据,从统计学角度分析了地下连续墙顶竖直位移、墙体深层侧向位移、地表沉降、支撑轴力等随基坑开挖及时间的变化规律。主要结论如下:(1)墙顶水平位移在支撑设置后均有回弹变形趋势,变形受支撑架设、预加轴力及拆除影响较大;(2)地下连续墙侧向位移随深度均呈"胀肚型"变化趋势,两者最大侧移均发生在埋深中部区域;(3)地下连续墙在基坑开挖初期,受支撑设置影响,地表先小幅隆起,且沉降明显偏大,且不同距离处差异沉降在基坑开挖后期均有增大趋势。  相似文献   

4.
赵玲 《北京测绘》2021,35(11):1468-1473
基坑开挖是建筑施工中的重要环节,针对基坑和基坑周边环境科学、实时、准确等监测难点问题,以广州运达商业广场项目为例,对基坑支护结构水平和竖向位移、周边环境沉降、深层水平位移、锚杆内力等项目进行监测,并以图表的形式对监测项目的变形过程和监测结果进行了分析,验证了基坑支护结构的可靠性及监测方案的合理性.可确保建筑基坑和基坑周边环境安全,提高工程质量和预防事故的发生,为本地区类似工程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山西省太原市某地下车库工程的变形观测,探讨地下车库基坑支护结构水平位移观测、周边建筑物沉降观测、主体工程沉降观测所需的实施工作,分析观测数据处理后所反映出来的实际影响情况,以期对本工程相关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6.
随着近年来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用地日趋紧张。越来越多的基坑工程需要在建筑、道路、管线密集地区进行,这不仅对基坑本身变形大小提出了极高要求,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也引起大家越来越多的重视。通过对天津某实际基坑工程实测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得到以下结论:增加围护结构整体刚度和长度对减小围护结构变形有显著作用;基坑附近超载会明显增大围护结构的变形;由基坑开挖而引起的周围地表沉降曲线呈凹槽形。  相似文献   

7.
正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高速推进,城市里高层及超高层建筑逐年递增,对空间利用率的要求越来越高。城市的地上发展空间越来越小,从而导致了大量的地下深基坑的开挖现象发生。考虑到现有基坑支护设计方法及地质条件,支护方案并不能完全保障基坑工程的绝对安全。因此,监测基坑施工的安全是十分必要的。合理利用观测时所采集的变形数据,分析和把握变形体的变形特征和规律,从  相似文献   

8.
以济南市武岳庙历史建筑保护工程基坑项目为例,分析基坑工程地质条件、周边环境,进行基坑支护结构设计,并对基坑结构和周边建筑进行施工监测。通过对基坑和周边建筑水平位移、沉降量和变形速度等的监测分析,验证了基坑支护结构设计的可靠性和合理性,对济南市所处黄河冲击平原地区其他基坑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短基线集差分干涉测量(SBAS-InSAR)技术是在传统DInSAR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更高精度的长时序变形监测方法,可有效地克服传统DInSAR在微小形变监测中受时空去相干以及大气效应等因素的影响,已成为当前InSAR技术的研究热点.本文利用ENVISAT ASAR传感器获取的22幅C波段影像数据,基于短基线集差分干涉测量技术对北京地区地表沉降进行监测,获取每个观测时刻的形变累积量,得到研究区的形变序列图,进而分析了该区域地表沉降特征,结合地质环境监测成果,初步讨论了2003至2010年间北京地区区域地表沉降成因.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实际工程为研究对象,制定了基坑变形监测方案,描述了基坑监测的各个监测项目的内容以及各监测点的点位分布情况,对基坑支护结构水平和竖向位移、支护桩深层水平位移、锚杆内力、周边道路沉降观测的监测方法进行了介绍,对各项监测结果进行了着重分析,并以图表的形式展示了监测项目各个时段的变形过程,验证了基坑支护结构的安全可靠性以及监测方案的科学合理性。通过本文的案例介绍,以期为今后类似的工程项目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黄河冲积平原地区水文地质复杂,基坑支护结构及监测技术方案设计是基坑工程的重要内容。本文以济南市武岳庙历史建筑保护工程基坑项目为例,研究了特殊水文地质条件下大型基坑支护结构设计及监测方案设计,并对基坑本身及周边环境进行实时监测。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分析,得出了基坑本身及周边环境的沉降位移变化规律,验证了基坑支护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和可靠性,对本地区的相似工程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2.
针对近年来昆明的城市建设、地下水抽取以及降雨量的变化对昆明地区的地面沉降造成巨大影响的问题,该文利用32景Sentinel-1ATOPS SAR影像基于短基线集技术获取2014-2017年昆明地表沉降信息,并结合城市建设资料、地质及水文资料以及气象资料对昆明沉降区的成因进行全面的分析。结果表明:昆明地表沉降空间特征明显不均匀,西山区和官渡区多处出现沉降,沉降最严重的是位于昆明新螺蛳湾国际商贸城地区。其沉降原因为地铁施工和大型建筑物和商业区建设造成土层变形引发地面沉降;地下水抽取导致地下水位下降以及第四系土体固结诱发地面沉降;6—11月丰富的降雨量有效地补充昆明地下水,使昆明地面沉降伴随降雨量呈现明显的季节非线性沉降。  相似文献   

13.
为有效掌握软土地质条件下的施工特点,避免地质灾害和经济损失发生,本文结合工程区域的地质条件,在软土地层实施加固处理后,选择地表建筑和关键位置,统计其水平和高程方向的变形量。应用FLAC3D软件对深基坑周围地表沉降和防护结构变形规律进行了模拟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数值模拟获取的变形规律符合理论特征,模拟结果与实地监测结果基本保持一致,符合限差要求,可为深基坑施工提供可靠的预警保障。  相似文献   

14.
以某地铁车站深基坑工程施工为例,介绍了该工程的基本特点、基坑地表沉降监测方案及测点埋设要求。根据施工特点,将监测数据分为四个工况进行分析,总结了基坑开挖过程中地表沉降的一般规律。即:基坑开挖过程中,土体沉降均小于报警值,周围环境比较安全。可以为同类工程的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滨海软土相对于其他软土在工程特性上具有明显差异,以沿海某管廊建设所采用的两种不同基坑支护形式为例,探讨不同支护形式基坑的变形规律。结果表明,两种不同的支护形式都受基坑两侧动荷载和静荷载的影响较大,两侧荷载不均时易产生向一侧的偏移,灌注桩对基坑变形的控制明显优于钢板桩;坑底地基土加固和及时施工垫层及底板都可以有效的控制基坑变形,防止出现基坑失稳现象。  相似文献   

16.
基坑在施工的过程中,开挖区域内土质形态和咬合状态的变化,以及基坑内外的土地主体受力情况都发生了变化,从而引起基坑的支护结构承受的荷载力不断变化,引起基坑内部的土地隆起、基坑支护结构及其周围土地主体的两侧发生水平位移和竖直沉降,从而威胁到安全施工和建筑物的运营。为了避免正常施工过程中事故的发生,在施工前要对监测的基坑等级进行分析,从而制订监测计划,通过监测值的变化来判断施工的安全性。文中结合建筑物基坑监测项目对基坑进行水平位移和沉降的技术设计。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郑州市轨道交通1号线和2号线一期20个车站基坑的变形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以基坑深度为依据,分别研究了不同风险等级基坑的地表沉降、桩(墙)顶水平位移和桩(墙)体水平位移情况;明确了各监测项目的实测值分布形态,并给出了实测数据的数理统计结果;分析了桩(墙)体水平位移最大值出现的位置,明确了基坑深度对最大值位置的影响,并着重对该地区基坑工程的变形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成果可指导后续郑州地区基坑工程变形控制工作的开展,也可为类似地区基坑工程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基坑沉降发展规律及其沉降曲线特点进行的研究,在多种S型单项预测模型基础上引入了组合预测的思想,本文先用4种S型增长曲线模型分别对基坑开挖周边地表沉降值进行拟合和预测,然后基于各单一模型预测数值通过神经网络进行组合建立组合模型进行预测。通过实例,对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检验,证明了在沉降变形分析中应用此组合预测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王成  黄腾  沈月千  欧乐 《测绘工程》2013,(5):75-77,81
详细介绍大型基坑施工对邻近地铁隧道结构的影响,结合南京地铁一号线新模范马路车站地铁隧道变形监测实例,介绍隧道监测控制网以及沉降监测点的布设,并利用平均问隙法对监测控制网的稳定性进行分析,获得基坑施工引起的地铁隧道沉降情况及规律,有较高的可靠性,为地铁隧道的运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张建坤  陈昌彦  陈浩 《测绘科学》2016,41(8):156-160
针对盾构施工参数变化对施工引起的地表变形的重要影响,该文构建了盾构施工参数与地表沉降变形关系模型。以北京市某地铁盾构区间施工过程中的实测数据为基础,分析了不同盾构施工参数与地表沉降变形的关联度和相关性,得到不同参数对沉降变形贡献值的大小;之后,利用多元回归模型方法建立主要影响参数与地表变形的关系模型,并进行模型的合理性检验;最后,利用该模型得到的沉降量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符合性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