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孢粉和硅藻分析并结合沉积学以及14C测年等资料,重建了渤海湾西北岸曹妃甸地区晚更新世末期以来的古植被、古气候以及古地理等演变过程,细致刻划了渤海湾西北岸海平面变化和海陆变迁史.曹妃甸地区自晚更新世末期以来的古沉积环境经历了冲积平原或滨海平原、河口或近海湖沼环境、三角洲与砂坝-泻湖沉积环境、废弃三角洲与砂坝-泻湖沉积环境等4个阶段.气候和植被在不同阶段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渤海西北岸曹妃甸地区晚更新世末期以来古环境恢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艳 《黄渤海海洋》2000,18(3):47-53
通过孢粉和硅藻分析并结合沉积学以及^14C测年等资料,重建了渤海湾西北岸曹刀甸地区晚更新世末期以来的古植被、古气候以及古地理等演变过程,细致刻划了渤海湾西北岸海平面变化和海陆变迁史。曹妃甸地区自晚更新世末期 以来的古沉积环境经历了冲积平原或滨海平原、河中口或近海湖沼环境、三角洲与砂坝-泻湖沉积环境、废弃三角洲与砂坝-泻湖沉积环境等4个阶段。气候和植被姑不同阶段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谢福缘 《海洋学报》1986,8(6):708-713
笔者曾于1979年与1981年对黄海晚更新世以来古地理环境的演变进行过研究,又据1980年所获得的综合分析资料对黄海晚更新世沉积环境的演变得到了新的认识,即黄海晚更新世以来,有三次裸露成陆,经历了陆—海—陆—海—陆—海的演变历史.研究证明,泥炭层可作为划分黄海晚更新世地层的标志层.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全新世以来苏北平原古地理环境的演变过程。结果指出:晚更新世,海面下降,本区为陆地环境。在早全新世及中全新世期间,全世界气候转暖,海面迅速上升,本区发生海侵,东部成为一片浅海。其后,海面缓慢下降,本区发育了古砂堤群,并形成了南、北两大泻湖区。晚全新世,因黄河夺淮,大量泥沙带至里下河及硕项一桑墟和艾塘泻湖区,古泻湖被淡化,最终淤积为平原。东部海岸线迅速东迁,形成了黄淮三角洲与滨海平原。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该区一些钻孔的孢粉分析,并综合其他微体古生物分析结果,初步探讨了本区晚更新世以来的古植被演替规律以及古气候和古环境变迁趋势。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庆丰剖面的孢粉分析,得出了孢粉组合,恢复了建湖地区自晚更新世玉木亚间冰期以来的古植被及古气候,探讨了地层时代和晚第四纪环境变迁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辽东湾北部LH01孔柱状岩芯样品进行粒度、孢粉、有孔虫和测年多项环境指标测试,探讨了辽东湾北部晚更新世24ka BP以来的古环境演变。LH01孔沉积环境经历了晚更新世晚期河湖相沉积—全新世早期海陆交互相沉积—全新世中期浅海相沉积—全新世晚期河口滨海相沉积;气候经历了晚更新世晚期冷较干—晚更新世晚期凉稍润—新仙女木降温—全新世早期凉稍润—全新世中期温暖较润—全新世中期温暖较干—全新世晚期温较干的变化;LH01孔在大约7.5ka BP发生了盘山海侵。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庆丰剖面的孢粉分析,得出了孢粉组合,恢复了建湖地区自晚更新世玉木亚间冰期以来的古植被及古气候,探讨了地层时代和晚第四纪环境变迁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大量实测资料,运用地形地貌学、沉积学、古生物学、测年以及地震地层学等方法。论述了南海北部120-150m水深范围内晚更新世末次冰期古海岸线这的特征及分布规律,对研究晚更新世以来的古地理及古环境有重要的意义 。  相似文献   

10.
总结了前人对南海12个岩心的Uk’37法所反演的古海表温度,结合晚更新世以来典型地质时期南海海洋环境记录,探讨了晚更新世(120kaBP)以来南海冬季表层古海流分布格局及其演变机制。结果显示:南海冰期与间冰期冬季的表层古海流存在明显差异,冰期冷性海流势力强盛,表层海流呈逆时针环流;间冰期暖性海流势力较强,表层海流呈双向穿越流。黑潮势力的变化对南海的表层海流性质与格局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