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陕西盛夏多雨年与少雨年的大气环流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贺皓  罗慧  黄宝霞 《中国沙漠》2007,27(2):342-346
应用NCEP/NCAR 1979—2004年再分析资料,针对陕西盛夏(7—8月)降水的情况,分析了汛期降水异常的大气环流特征。结果表明:陕西汛期多雨年,影响降水的主要天气系统表现为“三强一弱”,即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风带蒙古低槽、乌拉尔山阻塞高压强,青藏高压弱;少雨年天气系统表现为“三弱一强”,即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风带蒙古低槽、乌拉尔山阻塞高压弱,青藏高压强。另外,在多雨年,500 hPa流场,在陕西中部有一条东西向的切变线或风向辐合区;850 hPa形成了孟加拉湾经四川盆地到陕西和南海经鄂西北到陕西的水汽通道;少雨年500 hPa河套中部为西北气流控制,850 hPa水汽通道不明显或水汽输送中途减弱。  相似文献   

2.
在世界贸易格局的形成中,贸易区域化现象引人注目。文章运用外部规模经济理论对这种现象予以新的解释,即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浪潮中,一些地理位置邻近、文化背景相似的国家为获取有利的贸易区位,通过产业分工、对内合作和对外竞争形成区域贸易集团,并由此产生“区域外部规模经济”。作者认为,为获得有利的贸易区位和区域外部规模经济,中国一方面要加强与国际贸易区域组织的合作,另一方面要加强次区域及国内地区间的合作。  相似文献   

3.
论述陕西省成为西部经济开发“桥头堡”的优势,以及陕西省自身经济发展的不足,提出陕西经济提高的构想,以及成为西部开发“桥头堡”的战略思想。  相似文献   

4.
一、空间创新的意义 农村是相对城市而言的区域,农村发展也表现为一种空间现象。农村经济增长发生于空间,同时又受到空间结构的制约,并反馈于经济增长。今后,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改革与发展,空间问题将越来越显示其重要性,同时也为我们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5.
东北地区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刘虹  赵淑芝 《地理科学》1997,17(2):120-126
东北地区是联系紧密的较为成熟的经济区域,近年来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增长乏烽,形成了所谓的东北现象。但是,东北地区具有较好的发展条件,经济增长潜力大,通过加快改革,扩大开放,加大科技向往和改善基础设施、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东北地区经济将得到振兴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 陕西林业科技事业同全国一样,取得了长足发展,科技对林业的贡献率有了很大提高,林业科技正以勃勃生机为林业改革和建设注入新的活力,成为林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和有力支撑。形势的发展要求我们加快改革步伐,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壮大自己。在科研方向上如何转轨,在市场经济中如何定位,  相似文献   

7.
长三角地区是陕西省入境旅游发展重要的"二手"客源地之一,2007年陕西接待的入境游客中有32.63%是从长三角地区扩散转移而来。通过分析长三角入境旅游流向陕西的扩散对陕西省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和两者旅游经济联系强度产生的短期和长期滞后影响效应,认为入境旅游流的扩散对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和两地区间旅游经济联系强度的影响是持续的,对滞后1期和2期仍产生影响,但效应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8.
区域经济结构调整与水环境保护--以陕西关中地区为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结合水资源可再生性理论,对陕西关中水环境保护进行研究。采用定量的系统分析方法,建立区域水环境经济系统的产业结构优化 工业结构优化模型。结果表明,在推荐的产业结构和工业结构下,既可以保证经济按规划的速度发展,达到总的经济目标,同时又能够满足水环境污染控制的目标,保护水环境,从而实现水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安泽 《中国地名》2014,(10):5-5
1935年12月17日,党中央在其驻地陕西安定县(今子长县)瓦窑堡召开政治局会议(即瓦窑堡会议)。出席和列席会议的有毛泽东、周恩来、洛甫、博古、李维汉、王稼祥、刘少奇、邓发、凯丰、张浩、邓颖超、吴亮平、郭洪涛等,洛甫主持会议。  相似文献   

10.
周姓的来源主要有三大支:古周国、姬姓和外族的改姓。第一支出于古周国即黄帝时以黄帝之臣周昌为首领的部落,活动于今山西临汾市(也有说法是在山西太原一带);第二支出于姬姓始祖,为黄帝的后稷,他的后裔周武王在都镐(今陕西西安市长安以北)建立了周朝,他的子孙以国氏为姓。第三支来自北魏时南迁中原的鲜卑族的普屯氏、贺鲁氏以及金时女真族的傲国氏和满清时代满周八族的周延氏。周氏有史可考的主要发源地在陕西西安市长安以北的都镐。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的地名中,有些是由人名构成的,如河南的禹县、陕西的志丹县、吉林的靖宇县等等,这就是以人名名地现象;而在人名和字号中,也常常含有地名,比如郭沫若,名中含沫、若两条河名,韩昌黎,含昌黎县名等等,这就是以地名名人现象。以人名名地及以地名名人现象,古今都有。分析起来,这两种现象都有规律可寻,绝非随意命名。下百就二种现象分别加以探讨。一、以人名名地现象以人名名地现象的规律主要有两点,一是用以名地的人物多是著名人物,二是这个著名人物同这一地区有这样或那样的联系。如果将所有以人名命名的地名汇集起来,我们…  相似文献   

12.
福州——福建的省会城市,是祖国大陆离台湾省最近的省会中心城市,也是中国市场化程度和对外开放度较高的地区,是中国首批14个沿海港口开放城市之一.本研究选取1978—2009年代表福州市经济总量水平、经济结构、制度水平、创新水平与医疗水平等方面的部分指标进行了统计分析,采用熵值法和最优分割法进行发展阶段划分.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出,1978年以来福州市的经济发展可分5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78--1981年,即恢复阶段;第二阶段为1982--1984年,即经济调整阶段;第三阶段为1985--1992年,即经济快速增长阶段;第四阶段为1993--2004年,即调整改革与平稳增长阶段;第五阶段为2005年以后,这一阶段为向更高一级工业化阶段迈进和经济腾飞阶段.  相似文献   

13.
后发优势与江西老区经济跨越式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发优势的实质是后发国家在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过程中,具有在技术、制度、发展经验等方面向发达国家学习的广阔空间,并且具有强烈的学习动力,即具有学习优势.它能否转换为现实的经济优势,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关键取决于后发国家的学习能力.因此,江西老区要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应以大开放为主线,以调整经济结构,推动工业化进程为核心,以提高学习能力为关键,以改革为动力,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4.
陕西人爱说:“南方才子北方将,陕西黄土埋皇上。”这话有褒义,也有贬义。 褒义也罢,贬义也罢,“陕西黄土埋皇上”此话不假。陕西的黄土里到底埋了多少皇上?难以有一个精确的统计。只知从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开始,周、秦、汉、隋、唐诸代皇帝,除个别外,其余均埋葬在陕西。如今驱车行驰在  相似文献   

15.
区域空间整合是新形势下加强区域合作与协调、增强区域竞争力的有效途径。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深入,有效整合关中地区对陕西以及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至关重要。该文从经济、文化及基础设施方面阐述关中地区目前所具备的空间整合条件,并分析其动力机制,包括内部动力、外部动力及耦合动力;基于区域空间结构理论及系统学理论,提出关中空间整合的3种模式,即点—点整合模式、轴线整合模式及面域整合模式,并结合现实状况提出加强关中空间整合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2007年夏季和秋季,按照GB11607-1989《渔业水质标准》和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对陕西黄河湿地渔业水域环境质量的主要理化指标进行了现场监测,对渔业水域的主要水生植物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陕西黄河湿地渔业水域的池塘和大水面硫化氢(H2S)含量均符合标准,池塘和大水面的总磷(TP)及总氮(TN)均不符合标准。池塘和大水面渔业水域环境质量呈明显的富营养化现象,池塘比大水面富营养化现象严重,但湿地大水面的主要理化指标优于池塘,湿地大水面渔业水域生长的水生植物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和香蒲Typha orientalis对TP和TN具有一定的净化作用,通过监测分析提出了湿地渔业水域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7.
发源于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大安镇汉王山流经甘陕川渝鄂豫六省全长1577公里流域面积15.9万平方公里汉江,又称汉水,古代称沔水,为长江最长的支流,是我国中部区域水质最好的大河。汉江具有水量丰沛、流域面积广、流经地区经济发达、文化繁盛的特点。汉江,发源于陕西省西南部汉中市宁强县大安镇的汉王山(冢山),全长1577公里,东南流经陕西汉中、安康,出陕西后进入湖北西北部,在丹江口与汉江最大的支流——丹江汇  相似文献   

18.
我国西部主要是山地。山区人一地关系协调机制、战略与可持续管理理论及技术的创新和重大突破等基于山地科学研究,迄今为止缺乏多学科交叉融合和综合性更强的成果。我国类似武陵山区一样的众多地缘经济区,因受到分属于若干行政经济区微观利益动机驱使的管制,出现地理空间连续与非市场决策不连续的“行政区经济”现象,派生出经济落后、区域经济行政分割现象突出,经济活动严重的冲突中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生态环境破坏,各种效益低下的“边缘效应”,即“行政区边缘经济”的区域经济运行方式。地缘经济区客观上要求解除原则政治的刚性约束,走区域市场一体化、区域协同发展、以利益政治为社会目标的科学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9.
陕西地区关于历史灾害的文献记录相当丰富,利用它们比较完整的统计了陕西过去450a(1501~1950A.D.)的虫、旱灾年记录。通过分析比较,选取10a尺度上的历史虫旱灾异年频数(LUD)对陕西过去450a气候干湿变化做了重建:阶段I:1501~1550A.D..气候偏干;阶段Ⅱ:1551~1630A.D..气候偏湿;阶段Ⅲ:1631~1710A.D.,气候偏干;阶段Ⅳ:1711~1800A.D.,气候偏湿;阶段Ⅴ:1801~1950A.D..气候偏干。此外,在阶段Ⅴ还有一次明显的短气候震动,即出现1825~1840A.D.的气候偏湿时段,这可能与此前印尼火山爆发有关。重建结果与陕西区内外的冰芯、树轮等代用资料的良好对比表明:(10a尺度上的)历史虫旱灾异年频数是研究陕西历史气候干湿变化的一种合理可靠、客观有效的气候重建代用指标。  相似文献   

20.
区域经济地理学理论方法建设简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长期以来,中国区域经济地理学基本上是沿着就空间论空间,就经济论经济,就布局论布局的道路走过来的。10年改革,使学科获得了显著发展。今后的任务似应在实践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理论方法建设。在理论上,把就空间论空间的区域观念转变为时空统一的区域观念;在内容上,从就经济论经济,就布局论布局扩展到以经济为主体,以自然和社会为两翼的广泛领域;在方法上,从分析——综合转变为全方位(综合——分析——综合)的综合。同时,加强指标体系的建设;重视对区域本质特征、即区域个性的研究,通过把握区域运动的主要矛盾,促进其合乎规律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