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基于岩体结构面分布分形维的岩体质量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尽管岩体结构面具有空间上的不规则性和结构网络上的复杂性,但由于它又具有自相似的特征,可以运用分形理论来对其进行研究。运用盒计维数法对某矿山巷道围岩体结构面分布的分维数进行计算,验证了岩体结构面分布的分形特征。通过对岩体结构面分布分形维值分布规律的分析发现,分形维数越大、结构面分布越密集,结构面迹线越长,岩体质量越差,表明可将岩体结构面分布的分形维作为岩体质量评价的指标。将计算所得的岩体结构面分布的分维数与按工程岩体分级标准对相应岩体分级所得的岩体质量等级进行对比,提出了一个以岩体结构面分布的分形维作为分级指标的岩体质量评价方案。  相似文献   

2.
岩体结构要素分形几何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研究了岩体结构诸要素, 包括结构面形态、结构面厚度、结构面分布、产状分布、孔隙分布颗粒表面形态等的分形表征, 目的是提高岩体结构的定量描述程度, 为岩体工程的定量评价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基于分形理论的岩体工程分类初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介绍了岩体工程分类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指出岩体质量的决定因素是岩体的坚硬程度及完整程度,各种结构面的存在使岩体的坚硬程度及完整程度降低,研究表明,岩体结构面的分布具有很的分形现象,在此基础上,重点论述了岩体工程分类的分形方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中国西部某水电工程岩体结构特征的研究,从岩体结构的构造演化,岩体构造结构空间分布的一般规律,结构面工程地质特性的构造控制及构造改造对岩体浅表生改造的控制等方面,探讨了构造改造对岩体结构形成的重要控制作用;并简要讨论了岩体结构的空间分布规律对工程岩体稳定性评价和水电工程设计布局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岩体结构研究日益得到工程地质界的重视,而岩体结构面现场测量数据是获得岩体结构特征的必需资料。在目前常用的 2种结构面测量方法中对如何选择合理的统计区间长度缺乏充分的论证。利用我国西南某大型水电工程丰富的结构面测量资料,研究统计区间长度对岩体结构类型的影响,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即最小有效测线长度与结构面间距大小及概率密度分布形式有关,研究岩体结构特征时,必须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选择满足要求的统计区间长度.  相似文献   

6.
岩体结构信息的采集处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岩体结构理论指出,结构面是岩体的构成因素之一,它的空间展布信息是进行岩体结构类型划分、岩体质量评价所需的最基础的资料。当前最为广泛采用的结构面空间分布信息采集方法是人工猜测法,应用该法室外工作量大,而且工作环境对采集数据的精度、效率影响很大。论文介绍了依据计算机视觉理论,针对金沙江下游某水电站坝前右岸滩地结构面信息采集的实际情况而开发的岩体结构信息采集及处理程序,以数码摄像机快速高效的拍摄滩地,在室内解析岩体数码图像的信息,并应用已开发的可沿任意方向进行结构面切割的程序处理结构面信息,获得结构面间距、迹长、单位面积裂隙总条数等岩体结构类型划分指标。经现场实测、比对,应用该法不但可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误差,而且大大地改善了工作环境,所得结果较为可信,为坝基岩体质量研究提供了详实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7.
根据四川锦屏I级水电站坝区岩体结构弱面(带)实地调查,测绘资料,对结构面类型,主要结构面分布特征,形态特征及结构面隙间物质结构和物理力学特征进行了分析,获得了许多重要成果。这些成果为坝区岩体分类,质量评价,各类岩体物理力学参数的确定,坝区高陡边坡变形破坏及稳定性评价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岩体结构分形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丁多文 《岩土力学》1993,14(3):67-72
岩体结构包括两个基本要素:结构面和结构体。通过分形理论研究岩体结构,得出结构面和结构体分布具有分形特征。根据结构网络图,可分别求出结构面和结构体的分形维数D_(PF)和D_(VF)。结构面分布分形维数D_(PF)越大,反映结构面分布越复杂,优势面(南京大学罗国煜教授提出)发育的方向范围就越大,相应地岩休质量就更差;结构体分布分形维数D_(VF)越大,反映结构体大小分布的状况是大的结构体所占分量趋于增加,结构面的密度、迹长、总面积趋于变小,则岩体质量趋于变好。最后指出结构面和结构体分布分形维数是决定岩体质量的两个指标,是对岩体质量进行评价的合适指标。  相似文献   

9.
王旭  晏鄂川  余子华 《岩土力学》2006,27(4):601-604
分析结构面在岩体中的分布和组合特征是研究岩体稳定性的前提。根据结构面网络随机模拟方法,通过对岩体表面结构面的测量,可以建立岩体结构面空间分布的概率统计模型,从而确立了岩体结构面的网络结构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局部临空块体的空间几何形态,指出了块体的可能破坏形式,从宏观角度对块体系统整体稳定性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0.
层状块体结构岩坡崩塌过程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在某实际工程地质分析的基础上,采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反倾层状块体结构岩体中开挖边坡的崩塌过程。通过统计分析得到岩体结构的统计性质参数及岩层厚度和节理间距分布的密度函数。采用随机参数模拟生成边坡岩体的结构,随机生成边坡开挖线切割岩体,根据岩块间的相互关系追踪每个岩块的稳定性,统计岩体崩塌的最大深度,得到破坏深度分布的概率分布曲线。模拟结果为实际开挖过程所证实。  相似文献   

11.
论岩体爆破地质力学及爆破性分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克利 《地质科学》1990,(2):194-199
本文对岩体爆破地质力学问题进行了论证。岩体的爆破性按岩体结构类型、地应力特征和爆破震动的影响可分为五类:1.极难爆(整体状结构);2.难爆(块状结构);3.中等(裂隙块状结构、碎裂结构);4.易爆(层状碎裂结构、软弱层状结构);5.极易爆(松散结构、松软结构)。  相似文献   

12.
岩爆与围岩分类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岩爆是高地应力条件下完整脆性硬质围岩失稳的一种表现型式,岩爆烈度如何影响围岩类别尚不清楚,探索岩爆与围岩分类的关系,对准确判别高地应力条件下的围岩类别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以某深埋隧洞围岩分类为依据,对我国水利水电地下洞室围岩分类中岩爆烈度与围岩类别的关系、岩爆判别指标的选取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云南西北部铁路隧道地应力测试及工程应用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通过地应力测量,确定出工程区隧道围岩现今地壳应力状态,即原地应力的大小和方向.根据地应力分布特征,结合隧道围岩的力学参数,利用三维有限元对工程隧道区进行了应力场模拟.根据原地应力测量及三维计算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给出了工程区地应力的赋存规律和基本特征,并进一步分析了隧道开挖中发生岩爆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同时为隧道的衬砌设计、断面选择及轴线方位的确定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引水隧洞工程中热应力对围岩表层稳定性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岩石中的热应力作用,是岩石热学问题中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热应力由温度变化造成,温度的周期性变化引起热应力的周期性变化,热应力周期性作用导致岩石的疲劳破坏。以雅砻江锦屏水电站深埋引水隧洞为例,分析隧洞围岩温度场的分布特征,根据热应力交变作用特点,提出岩石的疲劳破坏判据,并利用这个判据分析热应力作用下隧洞围岩表层的破坏特点。  相似文献   

15.
岩质高边坡岩体变形参数及松弛带厚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预测岩质高边坡开挖后岩体变形模量的变化及松弛带厚度,是分析岩质高边坡在开挖后变形(位移)和作好防护设计的重要资料,运用波动力学关于平均应力与体积模量、岩体纵波速度与弹性模量、变形模量间的关系,通过部分实测资料及边坡应力场有限元分析的资料,分别建立了纵波速度与岩体变形模、岩体应力间的关系,研究了开挖边坡岩体变形模量的变化,预测了岩体松弛带的厚度。  相似文献   

16.
用于煤层底板突水机理研究的岩体原位测试技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底板突水是底板受采动应力和承压水水压共同作用的结果。开拓和采动打破了原有地应力的平衡状态,为达到新的平衡,某些应力相对集中的地方,会释放应变能,使岩体构造发生变化;而承压水的水压对底板隔水层的作用主要是压裂扩容作用与渗水软化作用。本文介绍了由岩体原位应力测试技术、室内三轴渗透仪测定技术和计算机有限元模拟技术组成的岩体应力测试综合技术及其在煤层底板突水预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层状岩体的非均质性及各向异性导致其破裂方式及规律与均质岩体有显著不同。对层状岩体分别进行不同方式的单轴、双轴、三轴试验, 分析应力-应变曲线特征; 再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进行数值模拟, 观察应力、应变在岩体上的分布, 通过曲线和图件的对比分析, 并结合岩石破裂理论, 总结不同应力状态下层状岩体的破裂方式、顺序及规律; 最后以富台地区为例, 对分析结果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受力方式对层状岩体破裂的影响体现在施加的载荷及约束与层面的方位。当应力方向与岩层面平行时, 强度大的石灰岩岩体发生集中应力, 首先破裂; 而应力与岩层面垂直时, 强度小的泥岩岩体首先破裂。岩石试验、数值模拟结果以及实例均成功验证了这个规律。   相似文献   

18.
浅埋双连拱隧道围岩边坡体系变形机理及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双连拱隧道是一种新的隧道形式, 由于其整体跨度大、结构复杂、施工工序繁琐, 在地形偏压、地质条件复杂的情况下修建双连拱隧道难度较高, 尤其在洞口段容易出现衬砌开裂、边坡变形等一系列工程问题。结合安徽铜黄高速公路汤屯段富溪隧道进口段工程, 采用地质条件研究与数值模拟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手段, 对复杂地质条件下偏压双连拱隧道围岩① 边坡体系在施工过程中应力应变发展过程进行了研究。综合分析表明, 富溪隧道进口段处于F5断层影响带内, 岩体呈碎裂结构,同时, 受到地形偏压影响, 隧道开挖后衬砌和围岩表现为沉降变形和侧向变形, 进口边坡在隧道围岩变形的诱导下, 表现为蠕滑- 拉裂变形破裂。根据以上研究成果, 提出了富溪隧道变形治理应以控制进口段隧道拱顶的变形为主。  相似文献   

19.
丁宽 《地质与勘探》2007,43(2):99-102
地震波在不同状态的岩层中传播的速度不同,根据这一原理,利用KDZ1114-3型便携式矿井地质探测仪,接收岩层中传播的震波信息,解析得到震波速度,分析巷道围岩持征,而后确定巷道围岩松动圈范围,进而为巷道支护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