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兰州至关中电线积冰与导线线径及高度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2006—2007年、2007—2008年冬季甘肃、陕西、宁夏多个测点不同线径、不同架线高度电线积冰观测资料分析可知,不同线径电线积冰的净直径、净厚度、等效厚度、积冰重量间存在显著线性关系。直径为26 mm导线电线积冰重量约为18 mm导线的1.2倍,是4 mm铁丝的1.3倍。直径为26 mm导线与直径为18 mm导线电线积冰间的各项关系都较26 mm导线与4 mm铁丝的线性关系更为显著;大直径导线电线积冰的净直径、净厚度、等效厚度均小于4 mm铁丝;26 mm导线与18 mm导线电线积冰的净直径、等效厚度基本相等。电线积冰等效厚度是架设高度比的幂函数;忽略水滴下沉速度,在假定捕获系数为常数、假定时间各物理量均衡不变情况下,电线积冰重量与电线导线线径成正比,且随架设高度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2.
河南电线积冰气候特征及对架空线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河南17个基本(准)站建站~1997年近47年的电线积冰资料和探空资料,分析了电线积冰的种类、季节交化、区域差异、及最长持续时间、最大直径、最大厚度、最大重量等发生和表现特征,探讨了电线积冰发生的天气条件和环流因素,提出了防御电线积冰灾害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基于常规气象资料的小时标准冰厚模型及验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综合考虑雨凇和雾凇积冰增长以及热力融冰和升华脱冰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基于常规气象资料的小时标准冰厚模型。模拟2008年和2013年浙江省两次严重电网覆冰灾害期间的标准冰厚,并用事故线路调查资料、电线积冰观测站和模拟导线拉力监测点的观测资料进行验证分析。结果显示:事故线路的最大标准冰厚观测值与模拟值相关关系达到0.01显著性水平,电线积冰观测站的日标准冰厚观测值与模拟值的平均绝对偏差小于0.6 mm,模拟导线拉力监测点的小时标准冰厚模拟值与观测值的决定系数为0.8093,均方根误差为0.8 mm。说明模型比较准确地描述了天气过程对电线积冰的影响,能够较好地反映标准冰厚的空间分布规律和时间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4.
从天气背景和气象要素上分析了青海省东部一次严重积冰过程,并利用电线积冰的生长模型对此次严重的积冰过程进行模拟,模拟结果表明本次积冰过程南北向导线最大半径为44.73mm,重量为2.51kg/m,东西向导线为52.88mm,重量为3.51kg/m,实测南北向导线重量值小于模拟计算重量值,实测东西向导线重量值大于模拟计算重量值。  相似文献   

5.
2009年起,研究组开展了电线积冰野外观测试验及道路结冰规律的观测研究,将电线积冰观测研究从传统的积冰气象条件和积冰厚度观测提升到了积冰气象条件、积冰厚度加积冰天气云降水微物理综合观测研究的新高度,揭示了积冰发生的微物理机制,研究积冰增长率及其影响因子,建立的积冰增长模型较好地模拟了积冰增长过程.对沥青、水泥、土壤三种...  相似文献   

6.
贵州冬季电线积冰及其天气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百炼  吴战平  张艳梅  曹双和 《气象》2014,40(3):355-363
利用气象部门长期电线积冰观测和电力部门线路覆冰调查资料,对贵州冬季电线积冰的分布、类型特征与气象条件进行了综合分析,着重探讨了贵州电线积冰的形成机理和天气成因,主要结论:(1)贵州电线积冰的类型复杂多样,除具有雨凇、雾凇、雪凇(湿雪)三种基本类型外,还有雨雾混合凇、雨雪混合凇(雪凝)两种混合冻结类型;贵州电线积冰以危售最大的雨凇冰为主,混合冻结在贵州省分布十分普遍,这也是造成2008年贵州电网严重冰害的重要原因;(2)持续低温阴雨的凝冻大气是贵州电线积冰总的天气成因,其表现形式主要是冻雨但不局限于冻雨,此外还包括冻毛雨、雨夹雪、湿雪和过冷雾等多种天气现象,持续的凝冻天气过程往往有多种天气现象同时或交替出现,从而导致严重的覆冰灾害;(3)贵州电线积冰总体上属于较高环境温度下的低风速湿物理过程积冰,当地面气温持续降到0℃以下,出现降雨或浓雾是电线积冰开始与增长的关键气象条件,而最高温度上升到0℃以上是判断积冰转入消融的临界气象指标。  相似文献   

7.
华家岭2008年电线积冰的变化特征与气象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华家岭气象站不同高度、不同方向、不同导线直径的电线积冰观测资料,分析了电线积冰在不同高度、不同方向、不同导线的变化特征,以及与气温、水汽压、风速等气象要素的关系。分析表明,电线积冰量随高度增加而增加,随电线直径增大而增大;在相同高度、相同导线上,不同方向的积冰量与风向有关。电线积冰量与水汽压、风速分别呈正相关和反相关。在一定阈值内,电线积冰量和气温存在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利用新疆历年电线积冰观测资料对新疆电线积冰的时空分布、种类以及电线积冰出现时的气象条件进行了初步分析。得出:电线积冰出现日数北疆多于南疆,南疆山区多于平原;电线积冰主要出现在冬季,1月和12月出现频率最高;新疆出现电线积冰的主要类型为雾凇;出现电线积冰的气象条件为当日最低气温在0℃以下,空气相对湿度70%。提出了防御电线积冰灾害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根据吉林省12个气象台站从1980年到2007年共28年的电线积冰资料,分析了吉林省电线积冰的种类、时间分布特征、地区分布差异、以及最大直径、最大厚度、最大重量等发生和表现特征,对各类电线积冰形成的机制做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李登文  杨静  吴兴洋 《气象》2011,37(2):161-169
利用气象电线积冰观测资料、探空观测数据、自动站资料以及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2008年低温冰冻雨雪灾害天气过程中贵州电线积冰的分布特点,讨论了贵州电线积冰的气象条件,并对电线积冰的融冰条件进行了讨论.分析认为此次低温冰冻雨雪灾害天气过程中,贵州电线积冰严重,积冰范围广、时间长,相对而言贵州中东部地区积冰较厚;贵州电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