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北京地区奥运期间大风灾害的定量评估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根据北京1971~2006年大风历史资料,对奥运期间(6~10)大风灾害的风险进行了评估.北京的春季大风日数比较多,7~9月大风日数比较少;平均每年6~10月奥运期间出现大风总日数通常为2~3天,最多5天,夏季是适合北京举办奥运会的季节.为了定量评估奥运期间大风灾害的风险,统计了1971~2006年6~10月每次出现大风日的站点数并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出奥运期间大风灾害不同等级的空间分布.在大风灾害后果等级小值时,整个北京地区大风灾害风险分布基本一致;在大风灾害后果大值时,北京的大风风险区呈南北走向分布,南部特别是西南部大风风险大,此特点可能与夏季雷雨大风及北京地形有关.  相似文献   

2.
大风指平均风速达11m·s-1(6级)或以上的风。伊盟常见的大风有冷锋后偏北大风、高压北部偏西大风、蒙古气旋发展时大风及高压后部偏南大风,这4种大风型中,以前3种大风为主,占大风天气过程的90%强。1伊盟春季大风的气候特点本文统计了从1981~1990年10年中的3~5月份30个  相似文献   

3.
河西走廊东部大风气候特征及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河西走廊东部1971—2010年4个气象站大风(≥6级,即10min平均风速≥10.8~13.8m/s)资料,系统分析了该区大风的时空分布、强度和持续性等气候特征。结果表明,河西走廊东部大风天气主要发生在山区和沙漠边缘;年、年代际大风日数总体呈减少趋势,3—5月是大风的高发期,占全年大风日数的34.8%~56.8%,其次是2月、6月和11月;各强度大风日数的变率较大,随着大风强度的增强,大风日数迅速减少;大风天气具有持续性特征,最大风速大多出现在持续大风时段内。采用2003—2007年逐日20时ECMWF数值预报格点场资料,按照Press准则进行预报因子初选,运用逐步回归预报方法进行预报因子精选,使用最优子集回归建立大风预报方程,并用双评分准则(CSC,couple score criterion)确定各季节各地大风预报全局最优的显著性方程,预报方程通过了α=0.01的显著性检验。预报方程回代拟合率为66.7%~73.4%,预报准确率为58.8%~67.5%,达到了一定的预报水平,可为大风的业务预报提供客观有效的指导产品。采用最大靠近原则确定了大风预报临界值和预报、预警的级别。  相似文献   

4.
咸阳市夏季大风天气形势及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统计1976-1985年6~7月大风资料分析了该地影响大风的因素,讨论产生大风的环流形势,并得出大风预报指标。  相似文献   

5.
为了给河西走廊风电场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利用河西走廊14 座风能观测塔2009 年9 月至2010 年8 月的资料,分析了大风日低空垂直切变和湍流的演变和分布.结果表明:大风日风速垂直切变指数年平均在0. 092 ~0. 158 之间,较国标有些偏低;10 ~ 30 m、10 ~ 50 m 和10 ~ 70 m 的大风日风速垂直切变指数比非大风日偏小;低层风速垂直切变大,高层风速垂直切变小;大风日10 m、30 m、50 m 和100 m 4 层的年平均湍流强度为0. 11,比非大风日偏小一半左右;在大风日,随风速增大,风速不均一性减小,风向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6.
为了更好地预报海上和近海陆地大风,统计了山东半岛1981—2010年的大风资料,从统计结果看,沿海地区冬、春季的大风日数最多,秋季次之,夏季最少。通过逐日气象观测站资料对山东半岛沿海的大风日数进行统计,结果表明:秋、冬季偏北大风海上平均风力和极大风力较北部沿海地区偏大1~2个量级,较南部沿海地区偏大2~3个量级;春季偏南大风海上风力较北部沿海地区相当,较南部沿海地区偏大1~2个量级。西北路冷空气对山东半岛造成的大风最强,持续时间长,当冷锋前有气旋时,容易出现强风。  相似文献   

7.
我国登陆台风引起的大风分布特征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用1949~2001年我国台风大风实测纪录对此期间台风引起的大风进行研究,具体分析了台风引起的6级及以上、8级及以上大风的频数,和大风风速的平均值、极端最大值的分布特征,并对台风登陆的地段、季节对上述要素的影响和台风登陆前、后上述要素的变化做了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在引起我国境内大风天气的台风中,有62%在我国登陆;而登陆我国的台风中,有89%会引起大风过程.台风引起的我国境内大风主要出现在东南沿海,等频数线几乎与海岸线平行,向内陆急剧减小,在杭州湾以北地区较少出现8级以上的台风大风,而极端最大风速与大风频数有类似的分布;在华南登陆的台风引起的大风频数明显高于华东和华北,华东又高于华北,引起的大风风速的大值区与登陆地段较为一致;登陆台风在4~8月间逐渐增多,引起的大风范围逐步向北推进,在9~11月间登陆台风逐渐减少,大风范围逐步往南消退;台风登陆前引起的大风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带,登陆后台风大风出现范围明显扩大.  相似文献   

8.
利用精河县1971~1994年间所有≥6级的大风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通过分析得到了大风出现的规律,同时对精河大风的天气学特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2007年4~8月梧州市大风天气的特征进行分析,旨在找出大风天气发生的条件和规律,初步讨论大风与梧州市特殊地形环境之间的关系,以便提高大风天气的预报预警效率,为本市的防灾减灾工作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0.
选取1974~2003年辽宁逐年大风日数资料,以丹东、东港、庄河和长海为代表站,对黄海北部沿海地区大风气候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黄海北部沿海地区全年有6个月以上处于大风多发阶段,以4月大风日数为最多。9月—翌年5月西北大风的发生频率为最高,而夏季东南大风所占比例最多,4~5月偏南和偏北大风发生频率相同。用Mann-Kendall方法做突变检验和t检验:4月大风日数在1996年出现了减少的突变,其中偏北比偏南大风下降的年际变化趋势明显。用极值法,时空相结合地选取4月大风偏多偏少典型年,对同期500 hPa环流形势和距平场进行了分析表明,当亚洲地区中高纬度盛行西北气流,并被较强负距平区控制时,易出现大风天气;反之,当亚洲地区中高纬度盛行偏西气流,并被较强正距平区控制时,大风日数偏少。  相似文献   

11.
利用1961~1999年河南平均风速资料,统计分析了河南大风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大风日数集中分布于太行山东南侧,豫西、豫中的部分丘陵区和永城一带;各地大风主要出现在冬、春两季,集中于春季,春季大风出现频率占全年的40%以上,秋季大风出现频率最低,只占全年的22%以下;各地大风日数60年代最多,70年代明显减少,80年代更少,90年代最少.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1980~2000年历史资料的分析,确定了各种类型春季大风的预报指标,建立了焦作市春季大风的短期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13.
利用 1956-2008年和布克赛尔的大风资料,对和布克赛尔县北部地区大风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原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和布克赛尔北部地区年平均大风日数为53 d,大风日数在20世纪50年代较多,60年代和70年代最多,80年代明显减少,90年代之后更少;大风日数春、夏季较多,冬季较少,在4~6月处于高峰期,其中5月最多。大风频率春季约占全年的36%,冬季大风出现频率最低,约占全年的12%。大风的分布主要受地形的影响,全年盛行西风(W)和西北偏西风(WNW)。  相似文献   

14.
杞县冬春季大风预报方法1压谷大风模式从1977~1986年1~3月份历史资料统计中发现,凡是在14h曲线图上出现有明显的降压升温的压谷温峰场时,便记作一次压谷大风模式,如图所示。2大风指标先求出逐日14h气压的24h和48h变压值。当14h气压在24...  相似文献   

15.
区域大风对春播影响较大,常常把秧田的薄膜揭起,遇到低温时引起早稻烂秧,对其它春季作物(如油菜)也会造成危害。因此,有必要研制区域大风预报方法。出现区域大风的天气形势有三种:高压后部、西南暖槽发展引起的偏南大风;强对流引起的雷雨大风;冷空气南下气压梯度增大引起的偏北大风。我们把出现区域大风的形势特征与代表站抚州气象要素变化相结合,分别建立了偏北区域大风和偏南区域大风预报方法。这套方法经1991~1992年试报及1993~1996年业务运行效果较好。现把3月份的预报方法介绍如下:1样本业务预报中,将冷空气南下、气压梯…  相似文献   

16.
根据197l~2001年吐鲁番站的大风资料,分析了吐鲁番市短时大风的气候特征和天气学特征。就变压风和无锋面气旋对解决大风预报难点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对哈尔滨市所属12个市(县)1960~1996年3~5月所有大风分析后发现:地面最大风速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沿江各县处在小兴安岭与张广才岭之间,多出现偏西大风;其它各县多处在山区,风向不易确定。经过概率统计后得出3种典型的大风类型。1700hPa强锋...  相似文献   

18.
利用时间序列方法对巴州农区1960~2003年的春夏秋大风日数序列进行分析,计算5a滑动平均值,建立各大风日数5年滑动平均值序列的时间序列预报方程,并对大风日数的年际变化进行预测,预测值和实况值相关较好.  相似文献   

19.
利用2010年和2011年春季在新疆百里风区十三间房气象站观测取得的风廓线雷达资料,分析了该地区两次强风天气过程三维风随高度的分布特征。研究表明:(1)风廓线雷达对大风的总体观测结果是准确的,由于受地物杂波等因素影响,某些高度层探测结果不佳。(2)十三间房大风爆发迅速,低空风速强劲,最大风速可达40m/s以上,大风急流区位于2500米高度以下,急流区无明显的水平和垂直风切变。(3)2010年4月19~20日大风随高度无显著变化,为一致的北风气流;2011年3月12~13日大风过程,2000米以下为北风控制,2000~4000m高度风速风向变化复杂,存在风向随高度逆时针和顺时针的多次偏转,4000m以上为平直的西风气流。(4)大风过程中,大气在铅直方向既可做上升运动,也可做下沉运动。通过对速度谱宽的分析,谱宽时间~高度分布与大风随时间和高度的变化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20.
琼州海峡南北海岸带大风的天气气候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辛吉武  翁小芳  许向春  邢绪煌  冯文 《气象》2009,35(11):71-77
根据最大风、极大风两种大风事件标准,利用琼州海峡南北沿岸海口、琼山、临高、徐闻4站1977-2006年地面观测资料,分析了琼州海峡南北海岸带大风的天气气候特征,并对大风形成的可能机制进行了探讨.近30年,琼州海峡南北两岸大风日数的演变趋势不同,北岸具有波动的演变规律,具有14年的年代际变化周期和2~4年的年际变化周期,波动周期与影响海南岛的热带气旋年频数的显著周期基本一致;南岸为线性减少趋势,气候突变期为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城市化进程加快、冷空气势力减弱是导致南岸大风事件显著减少的主要原因.北岸易出现东北大风,南岸易出现偏南大风;平均而言,南岸大风强于北岸,两岸大风均以夏季出现频率最高,冬季最少,这与我国大部分地区大风的季节特征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