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 毫秒
1.
张伟 《探矿工程》1994,(4):58-59
介绍了绳索取心液动锤、不提钻换钻头、不提钻换钻头一冲击回转取心、不提钻换钻头一孔底马达、智能式绳索取心等几种适合于小直径科学深孔钻进的取心钻进系统的特点、优缺点、目前研制和使用状况,提出了今后研究工作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从1964年开始,20多年来,美国、澳大利亚、日本、苏联及东欧各国,都从事过不提钻换钻头钻具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些专利。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已出现多种不提钻换钻头装置。就其换钻头的方式和结构而论,大体可分为:  相似文献   

3.
绳索取心钻进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了不提钻换钻头技术的开发。这项技术难度较大,迄未达到工业应用阶段。BH7不提钻换钻头钻具,由于采用扩孔翼(副钻头)楔面收敛结构,双级瞄向定位系统与双流道通水方式,以及高强度传扭矩机构,因而具有结构简单、性能可靠的特点,并在生产中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技术效果。  相似文献   

4.
一、前言地质矿产部探矿工艺研究所从1981年起,花了4年时间研制成功了BH-75不提钻换钻头钻具(以下称BH-75钻具),并通过其开发研究,使我国在岩心钻探的世界领域内首先将不提钻换钻头技术投入工业应用。BH-75钻具,是借助同径绳索取心钻具的钻杆、打捞器和辅助工具,利用钢绳投捞实现钻头升降,从而在每个绳索取心回次都可以对孔内服役钻头进行观察或更换。目前,已有75台BH-75钻具在全国35个勘探队的钻探施工中投入或即将投入使用,已经达到的钻进深度为997.26m,最长的提钻时间间隔达16天,不提钻累计钻进  相似文献   

5.
迟占江 《地下水》1991,13(2):89-91
不提钻换钻头钻进技术是目前钻探施工中比较先进的技术,我队引进了BH—75不提钻换钻头钻具,在生产使用中发现钻具的悬挂机构及瞄向定位机构易损容坏,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进行了改进,将悬挂机构改为圆环面接触,瞄向定位机构采用偏心圆切线滑动原理实现定位,经生产试验,改进后的钴具结构合理、性能可靠。  相似文献   

6.
小口径钻孔中的异物,如开孔或合金分层钻进时残留的合金碎块及钢粒,处理事故时残留的铁片及胎块等,都必须捞取干净,以保持孔内清洁,使金刚石钻头在良好的环境中工作.处理孔底异物,通常采用冲、磨、捞、粘等方法,既费时效果也不理想.换径时,往往一个班捞不净残留合金片,轻则使钻头唇部拉槽,重则打烂钻头.从1978年起,我队采用岩心管干钻法,一次(最多两次)可捞尽孔底异物,一小时内恢复正常生产.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全面迭缩式不提钻换钻头钻具的结构、工作原理和使用特点,分析了此种钻具应用于中国大陆科学钻探中的前景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钻头与孔底钻具组合之间要用刚性连接,可引起严重的孔底钻具振动。若在钻头上使用倾斜柔性装置,可以减少钻头振动与孔度钻具振动之间的耦合,同时提高钻头的稳定性。这一设想被一个经过特殊设计的能模拟孔底动态情况的实验装置所证实。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各国整体切削具不提钻可换式钻头结构及存在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采用整体旋转切削具可换式钻头。在结构上采用弹簧、顶杆、球形铰组合来控制可换钻头的定位;使用一套输送器控制钻头的升降。这种设计结构克服了已有钻具结构复杂、不可靠等缺点,钻进效率高于普通绳索取心钻具10%~50%。  相似文献   

10.
论述了将绳索取心,螺杆站,不提钻换钻头三项技术结合在一起的新型取心钻进系统,介绍了系统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其技术性能参数和操作要点。  相似文献   

11.
傅丛群 《探矿工程》2013,40(11):23-27
介绍了BH-114型套管钻进工艺在福建马坑铁矿ZK9501孔复杂地层中的试验应用情况。试验表明,采用D114mm套管代替绳索取心钻杆传递钻压和扭矩驱动孔内套管取心钻具回转钻进,用绳索取心打捞原理,在不提钻情况下进行绳索取心钻进,检查或更换孔底主、副钻头,实现不提钻头取心钻进到预定孔深,有效穿越复杂地层,减少起钻次数,避免因起钻次数多而导致孔内孔壁不稳定及其引发的孔内事故,降低劳动强度,改善施工环境和促进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2.
在废石堆或砂卵石坡积层(尤其是厚达几十米)中施工钻孔,会比正常地层的钻孔施工困难得多。常见的弊端有:①孔底全漏失,冲洗液只能冷却钻头,而粗径钻具处于干摩擦状态;②井壁掉块坍塌,致使提起的钻具下不到孔底;③孔径不规则,难下套管,即使下入套管也易脱扣与折断。通过实践,对此可用双液钻进,解决上述问题。即从钻杆中正常送入清水(A液)至孔底冷却钻头。同  相似文献   

13.
地质勘探及深井等工程施工是利用钻头切削刃切削岩石。随着钻进,切削刃磨损,钻进效率下降以及切削刃达到寿命时,必须提钻检查切削刃或更换钻头。这种提下钻检查更换钻头的辅助时间与深度成正比,即孔愈深,所占时间愈多。又由于岩性不同,有时一个钻头进尺很少,即告报废。基于上述原因,最好钻头能有在孔底更换切削刃的机构,绳索取心一类小口径钻头极难满足此种要求,其他方面虽有类似产品正在向实用化方向发展,但从结构上讲,目前还没有完美无缺的产品。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用浸渍烧结法制造不提钻钻头翼片的制造工艺及其特点。该法解决了用电镀法制造钻头翼片存在的钻头寿命短、成本高等缺点。  相似文献   

15.
针对复杂地层钻探,基于绳索取心钻进原理,采用不提钻换钻头取心钻进方法,开展地质勘探套管钻进新方法研究,包括套管取心钻具、代替绳索取心钻杆使用的套管,护壁措施、套管钻进工艺等,野外生产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技术经济效果,并根据存在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孔底电动冲击回转钻具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克服传统液动、气动冲击器的缺陷,依据直线电机原理,研制了孔底电动冲击回转钻具。该钻具包括孔底电动冲击器、电机驱动器、动力电池3部分。电机驱动器负责接受地表指令并控制孔底电动冲击器的冲击频率和冲击功,从而实现在不提钻的情况下适应不同地层对冲击功和冲击频率的要求。实验表明,该钻具效率高,性能可靠,调节方便。   相似文献   

17.
中国金刚石钻头技术专利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庆辉 《探矿工程》2014,41(3):73-76
通过采集、整理1985~2013年中国金刚石钻头技术专利文献,对申请人类型分布、维持年限、技术领域、法律状态进行了分析,并与全国的专利水平进行了比较。中国金刚石钻头技术专利申请近几年大幅增长,国内申请人在专利数量上占绝对优势,地质(矿山)、石油天然气、建筑业是其主要的应用领域,申请人的技术能力比较平均,没有形成垄断的技术包围圈,但专利类型分布不均衡,专利的维持年限和寿命比较低。提出了一些发展金刚石钻头技术的专利战略。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现有研究中难以通过随钻获取孔底钻进参数,仅利用孔口数据进行回转钻进操作参数优化准确性不高、提升效果不足的问题,通过构造孔内状态观测器估计孔底钻进参数信息,提出基于钻柱状态的坑道近水平回转钻进智能优化方法。首先分析煤矿井下坑道回转钻进特性,考虑实钻约束条件,提出机械钻速和钻头磨损的优化目标评价方法;随后建立轴向和扭转维度的集中质量钻柱动力学模型,构建基于该模型的钻柱状态空间方程,得到了孔口-孔底钻柱运动状态映射关系;基于此设计了状态观测器,利用李雅普诺夫稳定性分析方法,得到反馈增益矩阵L,以估计孔底钻头的运动状态,并进行仿真分析评价;最后综合孔口采集的数据和孔底状态估计,运用NSGA-Ⅱ多目标优化算法实现了动力头转速和给进压力的优化,并利用安徽淮南某煤矿实钻数据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基于钻柱状态估计孔底信息进行优化后的钻速和司钻操作相比预计提升32.47%,仅利用孔口实测数据优化后的钻速仅预计提升15.04%,基于钻柱状态估计的坑道回转钻进智能优化方法更具优势,孔底估计钻进信息对提升钻进水平具有关键作用,研究对煤矿坑道回转钻孔实现高效、智能钻进具有重要理论与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冶金地质系统的冲击回转钻进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所研制的TK型冲击器已系列化推广,其钻进工作量、使用地区范围、最大钻进深度均居全国首位。主要经验是:坚持科研为生产服务的方向,缩短科研周期,重规成果推广,完善推广新技术的组织管理措施,加强与生产单位的协作。今后,应进一步开展冲击回转钻进与高转速金刚石钻进、绳索取心钻进、不提钻换钻头钻进及水力(或空气)反循环钻进的合理组合研究。  相似文献   

20.
论述了正常钻进的条件,提出了合理岩屑规程是保证正常钻进的关键和设计钻头的主要依据之一,讨论了岩屑规程与金刚石钻头唇面工作状态、孔底表面粗糙度和岩屑粒度的关系,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